9.1 《陈情表》 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陈情表》 课件(共4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5 09:2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陈情表
李密
选自《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章总集,收录了先秦至南朝齐、梁时七八百年间130位知名作者的七百余篇作品。《文选》是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组织选编的。 《昭明文选》将文学作品与经、史子分开,确立了文学作品的独立地位。
陈:
情:
表:
陈述。
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古代奏章的一种,一种特殊的公牍文体,多用于臣向君陈请谢贺(如《出师表》)。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称“书”,到了汉代,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写法上有叙有议,但是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感彩。
解文题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称”书”, 到了汉代, 则分为:章,奏,表,议四类.
“表”,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即“奏表”,又称“表文”,是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如《出师表》。古代给君王的上书,有各种名称,不同名称与上书内容有关。
“章”是用来谢恩的;
“奏”是用来弹劾,即揭发别人的;
“表”是用来陈述衷情的;
“议”是用来表示不同意见的。
思考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如何陈情
李密
晋武帝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期为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后,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少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思考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如何陈情
李密
晋武帝
朗读明事
(第一段)
通读 · 疏通文意
(第一段)臣密言:臣以( )险衅(
),夙( )遭闵( )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
)背;行年( )四岁,舅夺( )母志。祖母刘愍( )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零丁( )孤苦,至于( )成立(
)。既无伯叔,终( )鲜( )兄弟,
因为
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
衅,祸患
早年
同“悯”,忧伤
不幸。指丧父
用于及物动词之前,有称代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的作用,相当于
“我”
年岁,年龄
强行改变
怜惜
不会走路。这里形容柔弱
孤独的样子
至,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
成人
自立

少。这里是“没有”的意思
通读 · 疏通文意
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
]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而刘夙( )婴( )疾( )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
请概括段意:
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
福分
子嗣
期,穿一年孝服的亲
族。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孤单无依靠地独自
生活
安慰
早时
缠绕

草垫子
停止侍奉而离开(祖母)
1、第1段哪句话是作者关于身世的总述?其具体表现有哪些?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祖母卧病
故不能“废远”
(为下文伏笔)
【探究思考】
2、第1段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层次是怎样的?作用是什么?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时:多疾病; 九岁:不行
先纵
品析:父死母嫁,写“躬亲抚养”的原因;多病不行,写“躬亲抚养”的不易。表现了“躬亲抚养”的艰难、辛酸与劳苦,为下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张本。
【探究思考】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晚有儿息;
外无近亲;内无照应。
后横
品析:强调“无(鲜)”字,“儿息”虽有却“晚”,可见“门衰祚薄”,祖孙相依为命。“无”“鲜”等写出了人丁不旺、两代孤传的特殊关系。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铺垫。以白描手法见情感的朴素、真挚。
3、第1段哪些语句可见祖孙的相依为命?哪些词语直接写其凄苦?
零丁孤苦——靠祖母之悯惜、抚养(照应“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夙婴疾病——靠孙子侍汤药(照应“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零丁孤苦、茕茕孓立、形影相吊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其孤苦之情状,令人读而生悲。
相依为命:
凄苦:
【探究思考】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寻绎陈情逻辑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表文一开始作者并未直陈为无法应诏之情状与请求,而是以真实的处境与孝行作为开端,一一铺陈自己凄惨的身世与祖母凄凉的晚景,以真诚的口吻向武帝倾诉自己少年遭不幸,命运多舛的经历。在这里作者前一层突出“孤弱”,后一层点明“无人”,突出两人的相依为命。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寻绎陈情逻辑
这一段关于自己不幸遭遇的诉说,一下子把武帝带入了一种悲怆酸楚的氛围中,起到了以情动人的作用,真事真情真实,正在渐渐消弭武帝心中的不满,缓缓软化武帝的内心,徐徐动摇武帝的成命,凄楚惨恻真悲切,一洒同情泪。说这也是为武帝立人子之名提供了机会,所以这一段为后文做了有力的铺垫,更是奉亲养老舍我其谁的有利的证据。
一、叙祖孙相依为命之情
祖母卧病
遭遇不幸
祖孙相依
不直陈其事,强调“尽孝”之必须,倾诉惨况,引起同情。
父丧母嫁
多病孤苦
祖母抚养
人丁衰微
【内容概括】
朗读明事
(第二段)
通读 · 疏通文意
(第二段)逮( )奉圣朝,沐浴( )清化。前太守臣逵察(
)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 )臣秀才(
)。臣以( )供养无主( ),辞( )不赴命。诏书特下,拜( )臣郎中( ),寻( )蒙国恩,除( )臣洗马(
)。猥( )以微贱,当( )侍东宫,非臣陨首( )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辞不就职。诏书切峻( ),责臣逋慢(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 )星火。臣欲奉诏奔驰( ),
及、至
承受恩泽

考察后予以推举
举荐
汉代所设选拔人才
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考试的“秀才”不同
因为
主事的人
辞谢
授官
尚书省的属官
不久
授官
太子
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谦辞,辱
承担
头落地,指不惜性命
使上闻、报告
急切严厉
有意拖延,怠慢上命

赴京就职
通读 · 疏通文意
则( )刘病日( )笃( );欲苟( )顺私情,则告诉[ ]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
请概括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
连词,表转折,但是
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病重
姑且
申诉(苦衷)
许可
形容进退两难的窘状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命不可违。这是封建士人深入骨髓的观念。自古忠孝难两全,受国诏命、为国效力是人臣的本分,忠孝难尽。一为孝子便难以为忠诚,一为忠诚便不得为孝子。
1、第2段写屡次征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特点——征召的级别越来越高(按时间顺序),显出朝廷征召之殷切。“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作用:加深了赴命上任与孝养祖母的矛盾,突出了自己两难的境地,为下文做铺垫。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孝廉、秀才、郎中、洗马(“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探究思考】
2、第2段如何叙述作者处境的狼狈?作者推辞的理由是什么?
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己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分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情辞悲切,动人心肺。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探究思考】
二、多次征召的经过及述进退两难之苦
诉矛盾之心,表感激之情,再博同情
朝廷征召之殷,退很难
养祖母无主,进更难
【内容概括】
思考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如何陈情
李密
晋武帝
家庭情况
矛盾之心
以情动人
朗读明事
(第三段)
(第三段)伏惟( )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 ),犹蒙矜育(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 )臣少仕伪朝,历职( )郎署( ),本图宦达,不矜( )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但( )以( )刘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
)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 )为命,是以( )区区( )不能废远( )。
请概括段意:
进一步阐明辞不就职的原因。
伏在地上想。旧时奏疏中下级对上级常用的敬语
元老,旧臣
怜惜养育
况且
连续任职
郎官的衙署
看重、推崇
名誉与节操
提拔、擢升
优厚
犹疑不决
的样子
非分的愿望
只是
因为
快要落山。这里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
太阳
气息微弱、
将要断气的样子
垂危
无法用
来……
相互
因此
自己的私情
停止奉养远离
第3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从哪几个角度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 找依据: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朝廷)
B、 释误会: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个人)
C、 述苦衷: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唯一原因。(祖母)
【探究思考】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寻绎陈情逻辑
这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历史记载武帝坚持为父行三年丧礼,即位时便下令“诸军中正以六条举淹滞”要求“孝敬尽礼,友于兄弟”,在举荐贤能的六条标准中,关于“孝悌”的就有两条,司马炎扯着孝之大旗的居心路人皆知,而李密却用一本正经、恭敬严肃的态度举起了这面大旗,以此来为自己辩护。
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
……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
——《晋书·武帝纪》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寻绎陈情逻辑
这段文字暗示了如下信息:李密在第一次时上疏时没有明确表明自己与前朝的关系,也没有明确表示自己的政治立场,有刻意回避之嫌,至少态度比较暧昧,所以这一回一定要亮明自己与前朝切割的鲜明态度,并且诚惶诚恐,感激涕零,极力示弱,极大的满足了一位帝王,对降伏于自己的臣子对自己亦步亦趋、唯命是从、战战兢兢的虚荣心。当然这也是作者针对武帝疑心自己不事二主,不愿臣服,不用真心而精心组织的表述,消除了帝王的疑虑。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寻绎陈情逻辑
在这里李密再一次强调了祖孙二人更相为命的关系,这是拒绝的根本原因,也是不能奉诏的核心与主旨,放在这里与前两段遥相呼应,起到了互证的作用,又顺势提出了“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明确答复。
三、释辞官孝养之疑
治国之本(朝廷):
从政追求(个人):
明述苦衷(祖母):
祖母病笃不能远离
图宦达,不矜名节
孝治天下
解释误会,有理有据,
打消武帝疑虑,求得体恤
【内容概括】
朗读明事
(第四段)
通读 · 疏通文意
(第四段)臣密今年四十有( )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 ),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 )愚诚,听(
)臣微志,庶( )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臣不胜( )犬马怖惧之情,谨( )拜表以闻( )。
请概括段意:
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点明全文主旨。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辛酸悲苦
照察、审辨
怜恤
任从。这
里指应许
希望
活着应当杀
身报效朝廷
死后也当结草报恩
承受,承担
恭敬地
使动用法,使……知道
1、第4段中哪句话表明主旨?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主旨:愿乞终养。
核心词: “尽节”、“报养”
——忠与孝难以两全
【探究思考】
2、忠孝难以两全,如何解决?
忠情
孝情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
揭示矛盾
病笃(情)
孝治(理)
分析矛盾
报养短
尽节长
解决矛盾
愿乞终养
先尽孝
后尽忠
【探究思考】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寻绎陈情逻辑
李密十分了然自己与武帝之间是利用与被利用,试探与被试探,顺从与被顺从的关系,至今已经如此放低姿态、如此贬低自己、如此恳求前辈,想来武帝怕是很难拒绝了,既然李密已经做出了“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誓言,彼时彼刻的武帝只能心甘情愿的在自己举起的大旗下维护自己“宇量宏厚,明达仁恕”的人设,批准李密的请求,接受李密的拒绝。
事之实
言之切
心之诚
四、明先孝后忠之心
(报养日短)
先尽孝:
后尽忠: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愿乞终养
(尽节日长)
明确态度,示之以忠,打动武帝
【内容概括】
叙孝情
表忠情
找依据
释误会
乞矜悯
祖母情深似海
圣上恩重如山
“以孝治天下”
“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
生当陨首,
死当结草
忠孝两难
先尽孝后尽忠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示之以忠
寻绎陈情逻辑
消除疑虑
陈现今之情:进退狼狈,不能废远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除臣洗马





日薄西山
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
祖母病笃













奉诏奔驰
不能废远
尽忠日长
尽孝日短
先尽孝后尽忠
陈日后之情:愿乞终养,死当结草
忠孝难全
“陈”的原因:
“陈”的内容:
“陈”的方法:
陈情表
为何要“陈”? “陈”什么? 如何“陈”?
辞不就职。即:不想到晋朝为官。
对祖母的孝情、对朝廷的忠情。
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
曲折委婉。(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那么到底是什么改变了武帝峻切的诏令?缘由在何处?

诉衷情
喻大义
明做法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晋书·李密传》
·
武帝览其表曰: ‘密不空有名者也。’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文选》李善注引《华阳国志》
《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至性之言,悲恻动人。”
1、四字骈句: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闵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不拖沓,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语言艺术
2、对偶句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外对举,都强调一个“无”字,把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前后对举,恰当地表达了自己深受圣朝恩宠的感激。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臣”与“祖母”对举,突出一个“无”字,强调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现实。
运用对仗工整的对偶句式,使语气显得 强烈,语意简洁凝练,读来朗朗上口,使文章的感情倍加热切,更具说服力。
3、比喻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读之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回溯至动物的本性,鸟亦如此,人何以堪?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言表。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似犬似马,忠恳之情,怖惧之态溢于言表。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急于星火”用比喻形容情势紧迫,形象生动。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知识点归纳
1、孤苦伶仃 孤独困苦,无依无靠。伶仃,亦作“零丁”,孤独的样子。
2、茕茕孓立 孤独无依的样子。茕茕,孤独的样子;孑,孤单。
3、形影相吊 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形,指身体;吊,慰问。
4、日薄西山 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5、气息奄奄 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
10、人命危浅 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危,危弱;浅,时间短。
6、朝不谋夕 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7、乌鸟私情 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古时候说小鸟能反哺老乌。
8、结草衔环 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9、皇天后土 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文中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