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21个不同姿态的“之”。
兰亭序
绍兴的兰亭有个鹅池,相传因王羲之在此养鹅、赏鹅而得名。其实,王羲之不仅自己养鹅,还爱写“鹅” 字。鹅优美的体态对他书法风格的形成很有启发,使他悟出了书法的玄理。比如食指高钩如鹅头昂扬微曲,运笔时如鹅掌拨水,把全身精力贯注笔尖。王羲之从鹅游水的优美体态感悟出书法的线条之美,《兰亭集序》中二十个“之”字的写法就是根据鹅的姿态演化而来。”
或许是朋友们的雅兴激发了书家的灵感,或许是多年临池挥毫的厚积薄发,或许是天赐神助,王羲之洒脱挥毫,一蹴而就,记述了兰亭雅集的盛况,抒发了对人生的感慨。他行笔如飞,落笔潇洒,将行书写到了极致,在场的人无不惊叹。
这个晚春时节的聚会,就通过这篇序文流传青史。据说次日酒醒后,王发现有几处涂改和可斟之处,重新研墨书写数十通,但均不如前日神来之笔,这书法史上的典范之作就如此诞生了。
天下第一行书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癸( )丑 会稽( )
修禊( ) 激湍( )
流觞( ) 形骸( )
感慨系( )之
嗟悼( )
齐彭殇( )若合一契
kuàijī
xì
hái
jiē dào
xì
shāng
shāng
guǐ
tuān
(qì)
流觞曲水
刚开始时,王羲之并没有打算写《兰亭集序》(又称《兰亭序》),只是他觉得,请来的这群文人朋友谢安、孙绰等,不但如期赴约修禊(古代春季在水边进行的祭礼,也就是聚会,后人称作雅集),而且还即兴赋了诗,每人喝了不少酒,使这次聚会更加赋有了诗意,打内心里高兴。他设计的方式也很特别,曲水流觞,是将酒杯顺流漂下,大家沿水渠而坐,停到谁身边,就赋诗一首。规定时间内作不出的,罚酒三觥(这有点像我们今天玩的击鼓传花)。聚会者连同王家子侄41人,其中的21人现场赋诗37首,王献之等20人诗不成,被罚了酒,但大家在笑声、朗诵声、欢呼声中玩得尽兴。
文人们所赋之诗,由王献之抄录,呈献到父亲王羲之面前。这时,有人提议,将今天的诗作结集不是更有意义吗?可命名为《兰亭诗集》。众人大声附和,纷纷让主人王羲之为诗集写序。曲水哗哗地流淌,借着酒兴,王环顾渠边带有几分醉意的朋友们,也就满口答应,并当场让人拿来笔墨纸砚,就着微风开始落笔: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接龙
兰亭之乐乐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优美)。
兰亭之乐乐在( )的( )。
兰亭之乐乐在(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欢愉)。
兰亭之乐乐在(仰观宇宙、俯察品类)的(自由)。
兰亭之乐乐在(一觞一咏、畅叙幽情)的(闲逸)。
兰亭之乐乐在(流觞曲水、列坐其次)的(雅致)。
印
日子好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佳 会稽山阴之兰亭
宴集乐 修禊事也。
宾客贤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境界幽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诗酒兴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气清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耳目愉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兰亭诗》其三
王羲之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磐渌水滨。
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兰亭诗》:景色是崭新的、可爱的,体现的精神是积极、向上的。流露的情感是,欢乐、喜悦的。
《兰亭集序》除了喜悦,还有感慨和悲叹,交织着多种情感。
本文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起伏变化的?
乐 → 痛 →悲
时代土壤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政治时局,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乃至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学泛滥之时。
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
痛
人生旅途中,美不复存在,命不能长存,岂能不痛彻心扉?
(1)情随事迁,审美疲劳,美好消逝
(2)命由天定,生命有限,终期于尽
悲!
古人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时人 以作者为代表的一类文人雅士
后人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千古同悲
《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死生’二字。只是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齐彭殤,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然逸少旷达人,故于苍凉感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与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王羲之原本就知道生死殊途,那么,他不知道的是什么呢。
既然生命的两极是非自我能力所能驾驭的,那么生命的过
程(怎么活)就足以让存活在世的人好好思量。
作者不为玄学家们的论调所蔽,阐明他的生死观,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
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积极对待生活。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轼
笔墨是一个人才情、气质、性格的自然流露。
飘若浮云:消极其表
矫若惊龙:执著其里
有限的人生旅途如何经营,王羲之想不明白,若干年后的人也搞不清楚,“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但是,生活还要继续。由死生引发的思考进入了“死胡同”,这或许就是作者“悲”之所在。王羲之的“悲”题留待后人解答,并相信“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果不其然,时至今日,“怎样过才是值得的人生”依旧在困扰着每个人。每位细细品读过《兰亭集序》的人想必都会产生长久的生命启示。
“痛”“悲”存谜。
个人见解:痛悲都是基于群体性的体悟与思考,
痛悲异质,痛显悲隐,由痛生悲,千古同悲。
作为“后人”的我们,今天“视昔”,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请接一句:
兰亭已矣,_______!
文字永恒,精神不朽。
山水寄人生
初次见你是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绝美之景,绝美之词,绝美之字,山阴的山水收获了你一生最大的馈赠,成就了你“书圣”的美名。流觞曲水,诗酒做伴,愉快而有意韵。然而你偏要去思考人生的痛,偏要在这山水中留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千古独语。他们说,你是跳出山水望人世的悲观者。我却说,这恰恰是你融入山水话人生的旷达。你没有仿效阮籍的放声嚎哭,没有选择陶潜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参透了人生“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悲哀,却仍旧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任历史的长河无情地冲刷。
思考:本文与一般的书序有什么异同?找出有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做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做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叙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等。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回答下列词语的含义
所以:
(1)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2)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用来……表凭借
……的原因,表原因
虽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虽然
即使
之
所之既倦
后之观今
形骸之外
往,到达
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的
一词多义解(一)
修禊事也( )
茂林修竹( )
况修短随化( )
流觞曲水( )
一觞一咏( )
长
酒杯
喝酒
举行
高
一词多义解(二)
一死生为虚诞( )
悟言一室之内 ( )
其致一也 ( )
不知老之将至( )
感慨系之 ( )
把……看成一样
一样
主谓之间,取独
代词
数词
文言词语解释
夫人之相与( )
悟言一室之内( )
虽趣舍不同( )
列坐其次( )
其致一也( )
终期于尽( )
交往
“悟”同“晤”
“趣”同“取”
地方
情趣
注定
(虚词)
会于会稽山阴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仰观宇宙之大
夫人之相与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在
介词,对
定语后置的标志
取消句子独立性
介词,因为
(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等到对于已经得到的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
过去感到欢欣的事,顷刻间变成往事,不能不因此触发感慨。
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