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5 09:52: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战争频繁
各国变法
新课导入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商鞅方升
今日都江堰
战国铜壶纹饰展示图
目标展示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的形成。
1.了解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等,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2 .识读《战国形势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3.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 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战国七雄

——大国形势之变
1.战国的由来是什么?战国的起止年代是什么?战国七雄是指哪几个国家?
2.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是什么?战国时期战争性质是什么?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是什么?
公元前45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
公元前386年田氏代齐。
请结合课本第一子目内容,对比春秋后期和战国前期形势图,你能发现什么变化?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概况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卿大夫
诸侯
VS
诸侯国内部夺权斗争
分封制进一步瓦解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概况
战国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对照地图,指出战国七雄的位置。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一)战国概况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VS齐
魏VS齐
秦VS赵
围魏救赵
以逸待劳
纸上谈兵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二)著名战役
时期 战役 交战国 双方兵力 持续时间 伤亡人数 目的(性质)
春秋 城濮之战 晋 楚 8.9万 11万 1天 共约2万 争霸
战国 长平之战 秦 赵 30-50万 40-50万 3年 20万 45万 兼并
兵力多
时间长
伤亡大
对比春秋与战国时期的典型战争,概括战国时期战争的特点。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二)著名战争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诸侯并立
七雄

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二)战争影响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孟子
探究一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二)战争影响
战国兼并战争的评价:
1、负面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2、客观作用: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目标导学一:战国七雄
(二)战争影响
商鞅变法

——求强之变
1.战国时期各国为什么要变法?著名的变法有哪些,内容是什么?
2.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人物、主要内容及影响是什么?
3.合作探究:商鞅在“治秦”中具有什么特点
魏国魏文侯李悝变法
楚国楚悼王吴起变法
齐国齐威王邹忌变法
秦国秦孝公商鞅变法
韩国韩昭侯申不害变法
燕国燕昭王乐毅改革
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最显著
阅读课本及相关史事,了解各国变法的状况。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一)各国变法
人物扫描
商鞍(约公元前390一前338)“少好刑名之学”,入秦后,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崛起,但相关措施也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引起他们对
商鞍的仇视。秦孝公死后,
商鞅遭诬陷,起兵反抗,兵
败被杀。商鞅虽死,但他制
定的新法在秦国继续得到
推行。
求贤令
三晋攻打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卑:轻视)秦。丑莫大焉
……宾客郡臣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让我来改变秦国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舌战群臣,舆论宣传
南门立木,取信于民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2.时间:
3.人物:
4.目的: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商鞅
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种,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5.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
触犯贵族利益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提高军队战斗力
6.影响:
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探究二
1.材料研读: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 ——《战国策·秦策一》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治秦有什么特点?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阅读材料讨论:商鞅变法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 ——《史记》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商鞅虽死但其法未废。通过变法,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启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时代的进步需要不断的改革。因此,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改革。
目标导学二:商鞅变法
(二)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业水利之变
1.概括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的表现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商业)。
2.梳理都江堰修建的知识点(时间、主持者、地点、功能)。
3.结合材料研读分析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观察下图,阅读教材,简述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战国时期铜冰鉴
这是当时贵战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铜冰鉴表国有非宫整的纹饰,堪称世界上青铜器的杰作。
领域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冶铁技术迅速提高,铁器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与此同时,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目标导学二: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表现
修建者:
修建时期:
地点:
组成:
功能:
李冰(秦国)
公元前256年
岷江
渠首和灌溉网
防洪、灌溉、水运
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至今仍发挥巨大作用。
影响:
鱼嘴: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宝瓶口:灌溉农田
李冰(生卒不详)石像
目标导学二: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二)都江堰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探究三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不愧为文明世界的伟大杰作,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对都江堰的评价
目标导学二: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
(二)都江堰
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工具:铁制农具的出现与推广
耕种方法: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水利工程: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修建
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制度变革
公田
私田
奴隶
农民
奴隶主
地主
封建剥削方式出现
(封建制度确立)
社会矛盾改变
土地制度改变
社会阶级改变
社会性质改变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课堂小结
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某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意义
D
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B




3.(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A




4.(2024·安徽·中考真题)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任务一: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除。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请将你的观点写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史论结合。
任务二:本课了解了很多来自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比如田忌赛马、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等。自行组成学习小组,选择战国时期的成语典故,编排成历史短剧进行表演。
素养作业
统编版新教材(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