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绍兴)人。出生于1125年。靖康之难前一年。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其一》
诗人印象
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
作品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诗人印象
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作者奉诏入京,接受严州知州的职务,赴任之前,先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去觐(jìn)见皇帝,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在百无聊赖中,写下了这首广泛传诵的名作。
陆游的这写这首《临安春雨初霁》时他已六十二岁,在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赋闲了五年。
写作背景
临安:南宋都城,今浙江杭州。
春雨:点明时节和天气。
霁:雨雪停止,天气放晴。
理解题意
李可染《杏花春雨江南》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诵读涵泳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诗意解读
这些年来世态人情淡薄得像半透明的纱,
谁又让我乘马来到京都作客沾染繁华?
住在小楼听尽了一夜的春雨淅沥,
明日一早,小巷的深处会有人叫卖杏花。
铺开小纸从容地斜写着草书,
在初晴的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试品名茶。
不要叹息那京都的尘土会弄脏洁白的衣衫,
清明时节还来得及回到镜湖边的山阴故家。
模拟训练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下面问题。(9分)
临安春雨初霁①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② 斜行闲作草③,晴窗细乳④戏分茶⑤。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⑥
[注] ① 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陆游罢官闲居已近五年,此时被征召到临安,住在西湖边的客栈中等候宋孝宗召见。 ② 矮纸:短小的纸。 ③ 草:草书。 ④ 细乳:烹茶时浮于盏面的白沫。 ⑤ 分茶:宋时流行的一种茶道。 ⑥“素衣”句:西晋陆机有“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的诗句。
模拟训练
18.下列有关这首诗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先用比喻感慨人情世态冷漠淡薄,继而用明知故问的一句交代了客居京城的原由。
B.颔联写雨后花红的美景,与陈与义名句“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意境相似。
C.颈联写客居生活的闲暇无事,有大把的时间,或可写写草书,或可伴着阳光烹茶为乐。
D.尾联抒怀,白衣服虽已弄脏却何必放在心上,表达了不拘小节的态度和早日归家的心愿。
【答案】D
【解析】尾联用陆机诗意。素衣染尘是说京城的污浊世俗,像个大染缸,能把人染黑。
模拟训练
19.颔联“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描写江南二月都市春景,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试赏析这一联的妙处。(6分)
【答案】①颔联点出“诗眼”——春雨,描写细致贴切,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
②写景虚实结合。“夜听春雨”是实写,“深巷明朝卖杏花”是想象之声。
③从听觉的角度来写景(以声写景)。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花声里透出。写得意味深浓,情趣盎然。
④以乐景衬哀情。此联不仅在于刻画春光,也是用明媚的春光作背景,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一夜”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雨声涌上心头。诗人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
1.首联:诗人被起知严州、来京陛辞,为何还会叹气呢?
首联直抒胸臆,诗歌开头运用比喻和反问,感叹世态人情薄得就像半透明的纱。南宋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蹉跎岁月,壮志未酬,命运坎坷的伤感。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首联——以讽喻书无奈
研读赏析
2. 有人评价颔联是流露出对春天的喜悦和热爱之情,你怎么理解?
颔联不仅刻画春光。“一夜”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整夜“听春雨”,似乎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
陆游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了诗人落寞的情怀,表达了旅居京城时的郁闷惆怅,壮志难酬的感伤。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颔联——以反衬写愁情
研读赏析
3. 颈联写诗人闲作草书、细乳分茶,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矮纸斜行闲作草”暗用了张芝的典故。据说张芝擅草书,但平时都写楷字,人问其故,回答说,“匆匆不暇草书”,意即写草书太花时间,所以没功夫写。陆游客居京华,闲极无聊,所以以草书消遣。
戏分茶:指鉴别茶的等级,这里就是品茶的意思。(宋元时煎茶之法。注汤后用箸搅茶乳,使汤水波纹幻变成种种形状。)此本是茶道高手才能驾驭的游戏,诗人借此来消磨时间。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研读赏析
无事而作草书,晴窗下品着清茗,表面上看,是极闲适的境界,然而国家正是多事之秋,山河沦陷、百姓受苦,而诗人却在以作书品茶消磨时光,这背后正藏着作者人生无奈的惆怅感慨,也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感到厌倦,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诗人心中有太多的不如意,壮志难酬,无处排解,不愿与世俗合流,因避于一隅,寻求内心片刻的平静。
颈联——以细节显悲情
3. 颈联写诗人闲作草书、细乳分茶,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研读赏析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4.尾联作者“叹”什么?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作者运用了陆机“素衣化缁”典故,一语双关。风尘:不仅指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为其所化的意思。素衣:原指白色的衣服,此处为借代,代指布衣之士或贫寒读书人,还比喻清白的操守。
作者反用其意,“莫起风尘叹”,是因为不等到清明就可以回家了,然回家本非诗人之愿。因京中闲居无聊,志不得伸,故自嘲不如回乡躬耕。明写羁旅之苦,实道自己不愿沾染官场的浊恶及归乡避世的愿望,将他的讽喻意图明朗化。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尾联——以用典现悲愤
研读赏析
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整首诗的情绪在开篇即达到高潮,后面三联逐渐回落。
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天明百无聊赖“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说“清明可到家”,都是开篇两句的注脚,都是本已厌倦官场却又客籍京华的无奈之举。
诗歌貌似写恬淡、闲适的临安春雨杏花景致,实际上抒写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表面上看来写极了闲适恬静的境界,然而其背后隐藏着诗人无限的感伤与惆怅,那种报国无门、蹉跎岁月的落寞情怀,含蓄而有深蕴。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