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时作业: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时作业: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9-25 21:0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时作业: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一、单选题
1.对于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离子的检验,下列可用的试剂是( )
A. B.
C.和 D.HCl和
2.在120℃的条件下,总质量为2.1 g的CO与的混合气体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烧,然后通过足量的固体,固体增加的质量为( )
A.7.2 g B.4.2 g C.2.1 g D.3.6 g
3.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生成氢气最多的是( )
A.将钠投入足量水中
B.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的水中
C.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
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
4.下列氯化物中,既能由金属和氯气直接化合制得,又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
A. B. C. D.
5.下列物质与反应,能发出苍白色火焰的是( )
A. B.Na C.Fe D.Cu
6.某同学用下图装置证明过氧化钠可做呼吸面具中的供氧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为浓硫酸
B.装置C发生的反应只有
C.装置D中溶液的作用是除去多余的
D.检验E装置中试管是否收集满气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7.如下图所示,A处通入湿润的,关闭B阀时,C处干燥的红布条看不到明显现象;当打开B阀后,C处红布条逐渐褪色,则D瓶中装的是( )
A. 稀盐酸 B. 饱和NaCl溶液 C. 浓硫酸 D.
8.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某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粉末。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发生反应生成了过氧化钠
B.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C.④只发生物理变化
D.②变白色主要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
9.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几位在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锂单质化学性质与钠类似,活泼性略弱于钠。它的密度为,锂元素的焰色为紫红色,将绿豆大的锂投入水中,下列实验现象合理的有( )
①锂沉入水中
②锂浮在水面上
③产生大量气泡
④反应后在溶液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
⑤反应剧烈,发出紫红色火焰
⑥锂四处游动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⑥ D.②④⑤⑥
10.下列检验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在某溶液中滴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有
B.在某溶液中先滴加盐酸,再滴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C.在某溶液中先滴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说明溶液中有
D.在某溶液中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
二、填空题
11.氯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用途广泛。
(1)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
(2)工业上可用钢瓶储运液氯,在加注液氯前要对钢瓶进行充分干燥的原因是 (填合适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氯的价类二维图:
其中C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其合成路线如图:
(3)C为 (填化学式)。
(4)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可将其拆成氧化半反应和还原半反应,比如:的氧化半反应可以表示为:,电解时生成d的氧化半反应式为 。
(5)“a的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c的发生器”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写出正确的离子方程式并用单线桥法分析电子转移的情况)。
(7)实验测得等物质的量的f、、具有相同的漂白能力,原因是 。
12.四氯化锡()在电镀工业上有重要用途,可利用锡粉和氯气反应制取,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相关物质性质如下表:
熔点/(℃) -33 144
沸点/(℃) 144 652
①锡元素常见化合价为+2和+4,Sn易被氧化为Sn。②与能够发生反应。③锡与盐酸反应生成二价锡盐。
(1)实验所使用的由和浓盐酸反应制得,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进入装置A中之前需要除去其中混有的HCl和水蒸气。若不除去HCl,装置A中会发生副反应,写出该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除去中的水蒸气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填字母,“→”方向为气体流向)。
(2)生成的在反应条件下的状态是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气态”),收集装置置于盛有冰水的水槽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
(3)装置C中碱石灰的作用有: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4)装置B中收集到的产品略显黄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
13.有A、B、C、D、E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E为无色液体,C、D为无色气体单质,A为金属单质,B为淡黄色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名称为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B与反应:_______。
②A与E作用生成D:_______。
(3)某同学将一小块A单质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①发生的反应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
B.①变灰暗色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
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④只发生物理变化
三、实验题
14.Ⅰ.为探究氯气的反应,某课外小组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放下部分浓盐酸,加热,可观察到装置B中溶液变蓝色。已知:淀粉的特征反应——遇变蓝色。
(1)装置A中生成氯气的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_,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是________。
(2)装置证B中的实验现象可证明氧化性________(填“>”或“<”)。
(3)装置C中NaOH的作用是________。
Ⅱ.实验结束后,该小组把多余的氯气通入水中,研究氯水性质。
(4)证明氯水中含有氯离子的方案是________。
(5)同学们发现久置的氯水会失去漂白性,溶液由黄绿色变为无色。为探究氯水失效的原因,进行实验:用强光照射盛有氯水的密闭广口瓶,并用传感器测定广口瓶中数据,得到如下曲线。
上两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稀硫酸与氯离子不会发生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B.硝酸钡与氯离子不会发生反应,故B不符合题意;C.硝酸银和氯化物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反应现象明显,加入硝酸可以排出碳酸根的干扰,故C符合题意;D.盐酸和氯化钡与氯离子不会发生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CO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和再与反应,方程式为、,总方程式为:,可知过氧化钠增重为CO的质量;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再与反应,方程式为
、,总反应方程式为:,可知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为氢气质量,故由2.1gCO和组成的混合物在足量的中充分燃烧,立即通入足量的固体,固体质量增加应为CO和的质量,即固体增重为2.1g,答案选C。
3.答案:B
解析:本题中,由于钠与盐酸、硫酸、水的反应过程的本质都为钠离子与氢离子反应生成氢气。由于等量的钠只能还原等量的氢,故钠与水、盐酸、硫酸反应产生的氢气量是相等的。但是,B项中钠与水反应先生成氢氧化钠,铝箔又会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气,,故B选项放出的氢气最多;
故选B。
4.答案:B
解析:A.,但是铁单质与桸盐酸反应生成,故A错误;
B.,铝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故B正确;
C.氯气化学珄质非常活泼,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但是垌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故C错误;
D.氯气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变价金属反应时生成高价氯化物,,铁单质与桸盐酸反应生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5.答案:A
解析:A.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故A正确;B.钠与氯气反应生成NaCl,则钠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有自烟生成,故B错误;C.铁在氯气中燃烧发出棕褐色烟,生成氯化铁固体小颗粒,故C错误;D.铜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铜固体,产生大量棕黄色烟,故D错误。故选:A。
6.答案:C
解析:A.由分析可知,装置B中盛有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用于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防止氯化氢与过氧化钠反应,干扰实验,故A错误;
B.装置C发生的反应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氧气,存在,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装置D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未反应的二氧化碳,故C正确;
D.由分析可知,装置E为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生成的氧气,水全部排出,则氧气收集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可以检验收集的气体是氧气,D错误;
答案选C。
7.答案:C
解析:A.若D瓶中装的是稀盐酸,关闭B阀时,湿润的经过D瓶,导入C处的仍是湿润的,则C处干燥的红布条会褪色,A不符合题意;
B.若D瓶中装的是饱和NaCl溶液,关闭B阀时,湿润的经过D瓶,导入C处的仍是湿润的,则C处干燥的红布条会褪色,B不符合题意;
C.若D瓶中装是浓硫酸,关闭B阀时,湿润的经过D瓶,氯气被浓硫酸干燥,导入C处的是干燥的,没有漂白性,C处干燥的红布条不会褪色,C符合题意;
D.若D瓶中装的是,关闭B阀时,湿润的经过D瓶,导入C处的仍是湿润的,则C处干燥的红布条会褪色,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8.答案:D
解析:A.①发生反应生成了氧化钠,A项错误;
C.④是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固体,发生了化学反应,C项错误;
B.③是氢氧化钠潮解,吸收水蒸气形成氢氧化钠溶液,B项错误;
D.②变白色主要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发生,故D正确;
答案:D。
9.答案:C
解析:锂的密度比水小,因此锂浮在水面上,①错误、②正确;锂和水反应生成LiOH和,会产生大量气泡,③正确;生成的LiOH呈碱性,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④错误;锂和水反应相对平缓,不会发出火焰,生成的能推动锂四处游动,⑤错误、⑥正确,选C。
10.答案:D
解析:检验时,一般先在待测液中加入稀硝酸酸化,以排除等的干扰,再加入溶液,AgCl沉淀不溶于稀硝酸,注意不能用稀盐酸酸化,否则会引入,D正确。
11.答案:(1)第三周期第ⅦA族
(2),
(3)
(4)
(5)
(6)
(7)当HClO、、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1)氯是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三周期第ⅦA族;
(2)常温下,干燥的氯气和铁不反应,所以常温下,干燥的氯气可用钢瓶储运,在有水存在时,氯气和水反应,,钢瓶可以和酸反应,;
(3)由图可知,C为+4价氯的氧化物,则为;
(4)由图可知,d为氯酸钠,则电解时生成d的氧化半反应式为;
(5)由图可知a为氯化氢,则“a的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由图可知,氯酸钠和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氯,离子方程式为:;
(7)由图可知,f为HClO,当HClO、、物质的量相等时,所得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故具有相同的漂白能力。
12.答案:(1)①.(浓);②.;③.b
(2)①.气态;②.使及时冷凝为液体,减少挥发,便于收集(答案合理即可)
(3)①.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收集装置与发生反应;②.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两空不分先后顺序,答案合理即可)
(4)有未反应的氯气溶解在中(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1)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浓)。已知Sn能与盐酸反应生成,若不除去氯气中的HCl和水蒸气,则副反应为Sn与盐酸反应生成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a中氯气能与碱石灰反应,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b中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氯气中的水且不与氯气反应,能用于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c中气体进入方向错误,应该从长导管进气,短导管出气,因此答案选b。
(2)生成的最终进入B中冷凝变为液态,说明其在反应条件下的状态为气态。收集装置置于盛有冰水的水槽中,目的是使及时冷凝为液体,减少挥发,便于收集。
(3)装置C中碱石灰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收集装置,避免与反应,同时也能吸收多余的氯气,防止污染环境。
(4)装置B中收集到的产品略显黄色,其原因为有未反应的氯气溶解在中。
13.答案:(1)过氧化钠
(2)①.;②.
(3)A
解析:(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B的名称为过氧化钠;
(2)①根据分析知,B为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与会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②A为Na,E为,两者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3)钠暴露在空气中,根据上述现象描述可知,发生的变化为:NaNa2ONaOH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钠,则
A.①发生的反应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A正确;
B.①变灰暗色是因为生成了氧化钠,过氧化钠是淡黄色,B错误;
C.③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C错误;
D.④为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转化为碳酸钠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14.答案:(1)1:2;1:1
(2)
(3)吸收尾气中有毒的氯气
(4)取氯水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稀使其酸化,再加入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
(5)氯水中的HClO分解生成HCl和,的量和溶液中的均增加
解析:(1)装置A中浓盐酸与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化学方程式为;反应中Cl元素化合价由HCl中-价升高为中的0价,故HCl是还原剂,是氧化产物,Mn元素由中+4价降低为中+2价,是氧化剂、是还原产物,由方程式可知,1个与4个HCl反应,只有2个HCl被氧化,氧化剂与还原剂的个数之比为1:2,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个数之比是1:1;
(2)氯气通入淀粉-KI溶液,溶液变蓝,说明有碘单质生成,将氧化成,因此氧化性;
(3)C中NaOH与反应生成NaCl和NaClO,作用是吸收尾气中有毒的氯气;
(4)检验氯离子的方法为:取氯水于一支洁净试管中,加入过量使其酸化,再加入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
(5)氯水中含有HClO,HClO在光照条件下分解生成HCl和,因此强光照射下氯水中氯离子浓度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增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