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时作业: 元素与物质分类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汽油 B.食醋 C.漂白粉 D.小苏打
2.向含有、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稀NaOH溶液,经处理后可得到一种黑色分散系,其中分散质粒子是直径约为9.3nm的金属氧化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黑色分散系为胶体,分散系的分散质为
B.可用过滤的方法将黑色氧化物与分离开
C.向沸水中逐滴滴加饱和溶液也可得到该黑色分散系
D.形成该黑色分散系时发生的反应为
3.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含N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
B.由NO生成HONO的反应历程有2种
C.增大NO的量,的平衡转化率不变
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
4.下列化合物的类别完全正确的是( )
A.、碱、电解质 B.MgO、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
C.、酸、电解质 D.、酸性氧化物、电解质
5.下列实验操作与粒子大小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过滤 B.渗析
C.萃取 D.丁达尔效应
6.化学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下列过程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可燃冰作燃料 B.黄豆酿酱油
C.爆竹燃放 D.活性炭除味
7.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B.
C.
D.
8.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含一定量的和的溶液混合,再滴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该磁流体粒子的直径为5.5~36nm。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所得到的分散系属于胶体
B.可用丁达尔效应来鉴别该分散系是胶体还是溶液
C.该分散系可以透过滤纸
D.该分散系的分散质为氢氧化铁胶体粒子
9.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CaO和MgO都属于碱性氧化物 B.硝酸和硝酸钠都属于酸
C.和都属于碱 D.和都属于金属单质
10.以下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二、填空题
11.将少量饱和溶液分别滴加到下列物质中,得到分散系①②③。
(1)将③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分散系①和③分别是区分分散系①和③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分散系②和③的描述,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两者颜色相同 B.两者稳定性相同
C.两者分散质粒子大小相同 D.两者都能透过半透膜
(4)胶体可以与污水中的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12.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作用产生“绿锈”,“绿锈”俗称铜绿[化学式为],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和。某同学利用下述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
(1)从三种不同分类标准回答,铜绿属于哪类物质: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④⑤的化学方程式:
④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
(4)上述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
(5)以Cu为原料,其他试剂自选,设计制备的实验方案,并用流程图表示出来。
13.食品包装袋中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
(1)“石灰干燥剂”的主要成分生石灰是_______(填化学式),生石灰所属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填序号)。
①金属氧化物;②碱性氧化物;③碱;④碱性干燥剂;⑤化合物;⑥盐
(2)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长期作干燥剂,为什么?
(4)某同学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该同学的分类依据是其都属于_______(填序号)。
A.酸 B.碱 C.氧化物 D.干燥剂
(5)生石灰还可以跟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举一例,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4.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
(1)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进行胶体的制备。
①甲同学的操作:直接加热饱和溶液。
②乙同学的操作:取一小烧杯,加入25 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混合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③丙同学的操作: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为了使反应进行充分,煮沸30 min。
你认为______同学的制备方法更合理,制备时证明有胶体生成的方法是上述制备胶体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胶体区别于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_________(填字母)。
A.胶体为红褐色
B.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
C.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
D.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
(3)提纯所制胶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若向胶体中滴入硫酸直到过量,描述此过程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
(4)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 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烧杯内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到_________(填“有”或“无”)光亮的“通路”;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汽油中含有多种烃,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B.食酷含有乙酸、水、食品添加剂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C漂白粉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和氯化钙,属于混合物,故C错误;D.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只含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故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A(×),分散质粒子直径约为9.3 nm,则该分散系为胶体,为红棕色,而本题中得到的是一种黑色分散系;B(×),胶体、溶液都可以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得到红褐色的分散系;D(√),由题给信息可知,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机理的图示知,含N分子发生的反应有、、、,含N分子中N元素的化合价依次为+2价、+4价、+3价,上述反应中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都为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A正确;先由NO经反应历程①转化为,再发生的反应,也可发生的反应,则反应历程有两种,B正确;NO是催化剂,增大NO的量,的平衡转化率不变,C正确;在NO催化下丙烷与反应制备丙烯的总反应为,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不变,D错误。
4.答案:C
解析:A.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电解质,属于盐类,A选项错误;B.MgO在熔融状态能导电,属于金属氧化物,属于电解质,B选项错误;C.为二元强酸,是电解质,C选项正确;D.溶于水并和水反应生成碳酸,能够导电,但不是本身导电,因此属于非电解质,D选项错误;答案选C。
5.答案:C
解析:难溶物质或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不能通过滤纸,过滤是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进行分离的操作,A项不符合题意;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的分散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即渗析是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进行分离的,B项不符合题意;萃取是利用溶解性不同进行分离的操作,与粒子直径大小无关,C项符合题意;胶体粒子能对光线散射,产生丁达尔效应,而溶液中粒子直径很小,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即丁达尔效应和粒子直径大小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
6.答案:D
解析:A.可燃冰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黄豆酿酱油为发酵过程,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爆竹燃放时火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活性炭除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7.答案:C
解析:A.中不存在元素化合价变化,不需要加入氧化剂,故A错误;
B.→CO中C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需要加入还原剂实现,故B错误;
C.中Fe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故C正确;
D.中O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但直接加热即可分解生成,不需要加入还原剂也能实现,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D
解析:该分散系呈黑色,而胶体呈红褐色,D错误。
9.答案:A
解析:CaO和MgO都属于碱性氧化物,A正确;硝酸钠和碳酸钠都属于盐,B、C错误;属于非金属单质,D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分析:①中:,②中:,③中:,④中:。故①②③④都能实现一步转化,故BCD错误,选A。
11.答案:(1)
(2)溶液胶体使用一束光线照射分散系,然后观察是否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或丁达尔效应)
(3)A
(4)
解析:(1)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后,继续加热煮沸至液体变为红褐色可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2)分散系①为稀释后的溶液,结合(1)知分散系③为胶体;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光束通入其他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可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分散系①和③,具体操作:使用一束光线照射分散系,然后观察是否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
(3)氢氧化钠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褐色沉淀,则分散系②是悬浊液;分散系③是氢氧化铁胶体。两者均为红褐色,颜色相同,A正确:悬浊液与胶体稳定性不同,悬浊液不稳定,胶体介稳定,B错误;胶体和悬浊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C错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悬浊液也不能,D错误。
(4)胶体可以与污水中的砷酸反应生成砷酸铁()沉淀,同时生成水,该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由化学式可知砷酸是三元酸,与按个数比1:1进行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2.答案:(1)盐、铜盐、碱式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
(3);
(4)①;②③;④
(5)
解析:(1)铜绿的化学式是属于盐类,也属于铜盐、碱式盐和碳酸盐等
(2)铜绿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受热能分解,故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反应⑤是还原CuO,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①是Cu与、和化合生成铜绿,是化合反应;反应②是铜绿与酸反应生成A,是复分解反应,A为某种铜盐;反应③是铜盐与NaOH反应生成,是复分解反应;反应④是受热分解生成CuO,是分解反应;反应⑤是CuO与反应生成Cu,是置换反应。
(5)Cu与稀硫酸不能直接反应,可先将Cu转化为CuO,再用CuO与稀硫酸反应制。
13.答案:(1)CaO;①②④⑤
(2)
(3)不能,CaO吸水后的生成物不再具有干燥作用
(4)D
(5)酸,
解析:(1)生石灰是氧化钙,化学式是CaO。CaO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另一种元素是金属元素,所以CO属于金属氧化物;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CaO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钙能吸收水蒸气生成,是碱性干燥剂:Ca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选①②④⑤。
(2)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使食物保持干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aO吸水后的生成物不具有干燥作用,所以小纸袋中的物质不能长期作干燥剂。
(4)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都具有吸水性,所以将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生石灰等物质划分为一类的依据为其都可作干燥剂。
(5)氧化钙是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14.答案:(1)乙;丁达尔效应;
(2)B
(3)渗析;硫酸少量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硫酸过量时,沉淀溶解,溶液变成棕黄色
(4)无;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