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学习目标】
1.抓住本文的基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2.体会本文论述的针对性、辩证性以及严密的逻辑性。
3.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性、专业性。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
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大量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大量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作者简介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
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广阔的发展。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骨灰罐由他的亲密战友遵照遗嘱投葬于英国伊斯特勃恩岩崖附近海中。
作者简介
恩格斯为什么要给德国的这个青年大学生写这封回信
马克思曾指出,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制约着历史的发展。19世纪90年代,一些资产阶级理论家歪曲了马克思的观点,篡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把马克思关于经济因素的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歪曲为“经济决定一切”、经济是制约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造成当时德国青年极大的思想混乱,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写信向恩格斯请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就是其中一位。针对这种情况,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写了这封回信,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写作背景
文本研读
恩格斯在回信中阐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恩格斯主要阐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的,而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以及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④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重视经济史,要从马克思主义的原著中学习历史唯物主
义。
问题1: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问题2:恩格斯是如何解读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问题3:请阐释“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这句话的含意?
问题4:怎样理解“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合作探究
问题1: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①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②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和被奴役的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③此外,包括在经济关系中的还有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这些残余往往只是由于传统或惰性才继续保存着)。
④当然还有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问题2:恩格斯是如何解读上层建筑之间相互作用,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是在既定的、制约着他们的环境中,在现有的现实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经济关系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问题3:请阐释“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这句话的含意?
这句话强调了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种族又称人种,是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的形成和人类的物质文明息息相关。正是基于这一点,恩格斯才说“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
问题4:怎样理解“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这段话是恩格斯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阐释。
历史唯心主义夸大伟大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把伟大人物的出现看作一种纯粹的偶然现象。 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明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并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相互关系中,正确地论述了伟大人物的产生。
所谓“时势造英雄”,当某个时代、某种斗争需要伟大人物时,这种人物就一定或迟或早地出现。伟大人物是为着解决某种历史任务而产生的,他的出现具有历史必然性。
如果没有这种人物,时代必然会造出这样的人物来:如果某一伟大人物在完成历史任务之前不幸死去,实践就一定会再推举另一个人来代替他,继续完成未完成的事业。尽管代替者在才能、品质、性格等方面有 差别,但新的伟大人物的出现则是必然的。
偶然性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它作为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只能在各个必然过程的交叉点上出现,而不是脱离必然性而存在的。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成为伟大人物,某人恰恰被社会选择为完成一定历史任务的伟大人物,是有条件的。
从主观条件看,他所具备的才能、素质使他比别人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更能胜任时代的重任;从客观条件看,社会恰恰能为他提供诸多施展才能的条件和机遇。
只有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中,才能正确理解某一特定的伟大人物的产生。
语言特色
文本研读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①语言准确严谨。作者在阐述观点时,大量使用修饰词语,使语言表达十分准确、有分寸感。
如“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在动词“制约”前面加上“归根到底”,准确地表明这种“制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而是最根本的。又如“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中,“过分”一词使用严谨,强调了“推敲”的程度。再如“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中,“照我们的观点看来”这一修饰成分把作者的观点界定得非常准确,让人感到作者只是在表明自己的观点,没有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这反而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简要分析。
②语言表达严密而富有逻辑性。文中较多地使用了复句。
。如“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以“假设复句”和“条件复句”来分析说理,语言表达十分周密,可谓天衣无缝。此外,文中还多处用到因果复句、并列复句、转折复句、递进复句等。这些复句,使句子之间的关系更为紧密,使内容的表达更加准确,无疑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周密性与逻辑性。
写法赏析
文本研读
1.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文章开篇以“对您的问题回答如下”总领全文,全文的内容都围绕这句话展开;结尾又以“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有致。同时,在各段落之间,又用序号(包括阿拉伯数字与英文字母)、“此外”等表明文章的结构层次,使文章的层次既清楚又紧凑。
2.论证逻辑性强,客观辩证
①文章论述的是关于“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作者阐述了作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的含义、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的发展及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等内容。而这些都是围绕着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来信内容或者说是围绕课文中的“对您的问题回答如下”展开的,其逻辑严密可见一斑。
课文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也体现出逻辑性,段落之间,往往使用总结上文、提示下文的语句,如“历史上所有其他的偶然现象和表面的偶然现象都是如此”等。
在语言表达上使用括号进行补充解释也体现了论证的逻辑性与辩证性,如“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甚至德国庸人的那种从1648—1830年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中产生的致命的疲惫和软弱(最初表现为虔诚主义,而后表现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等,括号中的文字让分析说理既具有逻辑性又具有辩证性。
文章遣词造句同样体现了说理的逻辑性与辩证性,如“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其中“不是说”“而是说”从正反两方面界定观点,“归根到底”强调最根本的因素,其逻辑性与辩证性显而易见。
3.论据高度概括,论证有力
本文的主要论据是事实论据,这些论据都高度概括,无论是“流体静力学”的事例还是“财政制度”的事例,都不过百字。至于文末为解答瓦尔特·博尔吉乌斯问题所列举的马克思的著作,更是高度浓缩,简明扼要。全文所列举的事实论据,有力地支撑了文章的观点。
恩格斯在信中宣传阐发,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对大学生进行了理论指导,所表现出的原则的坚定性,说理的科学性,对话的平等性,对于我们今天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推动马克思主义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总结
就恩格斯在文中所说“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有的同学说是“时势造英雄”,也有的说是“英雄造时势”,说说你的看法,150字左右。
作 业
观点一 我觉得是“时势造英雄”。就如文中所言,“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也就是说,是“时势”造就了拿破仑这个“英雄”。这样的例子,在我们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
观点二 我认为应该是“英雄造时势”。伟大人物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伟大人物用他们的力量扭转了局面。比如西楚霸王项羽,振臂一呼,带领江东子弟,破釜沉舟,推翻暴秦,改写历史格局。这表明,英雄能改变历史轨迹,即“英雄造时势”。
【参考】
观点三 我认为不管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都有其道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如抗日战争时期,需要英雄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于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领袖出现了,“时势”造就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英雄”。但毛泽东等人领导人民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改写了中国的历史,改变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英雄”造就了新的“时势”。因此,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