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5 11:40: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预习任务:
1.通读全文,结合文下注释、补充背景等,梳理文意。整理出无法理解的部分。
2.选出自己觉得情感激荡、显明的语段反复朗读、品味,做好批注。
3.标注出文章中没有直接点明却能蕴含情感的“隐秘的角落”,可旁批补白。
古代批注7法
基础性批注:对于文章中基础性知识的圈点勾画。
感受式批注:记下读文章时的理解感受。
点评式批注:对文章内容或语言等各个角度写出评价。
赏析式批注:选取自己喜欢的文段、句子或词语写出赏析类文字。
疑问式批注:写下自己在阅读时的疑问。
补充式批注:对于文章中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
仿写式批注:在一些好句旁边仿写一句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阅读
阅读,是与有趣的灵魂对话。
阅读,是与另一个自己对话。
支架 北洋政府
北洋政府(1912年~1928年),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占主导地位的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形成。
北洋政府是中国继清朝灭亡后第一个被国际承认的中国政府。
1928年国民政府领导的北伐战争取得胜利,北洋政府彻底覆灭。
支架 段祺瑞
段祺瑞(1865—1936),生于安徽合肥,又称“段合肥”。 号称“北洋之虎”,皖系军阀首领。1916年至1920年为北洋政府的实际掌权者。 1924年至1926年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段其瑞临时执政,成立临时执政府,代行总统与总理两职】,1926年3月18日发生了段祺瑞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
1935年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1936年11月2日在上海病逝,享年72岁。
支架 女师大事件
1924年5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新任校长杨荫榆与政府勾结,压制学生的革命活动,滥用经费,违章收费,引起公愤。1925年初,学生派代表要求教育部撤换校长。5月,杨借故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自治会代表,7月,出布告解散学生自治会,并以修理校舍为由,逼令学生搬出学校。8月1日,杨又宣布解散4个班的学生,并锁门,断电,关闭伙房,警方指挥军警毒打学生。
8月2日,女师大以鲁迅等人为首,成立校务维持会,并撰写《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邀请其他教授签名后在报上发表。8月中旬,教育总长章士钊以"不受检制"、"蔑视长上" 为借口,下令解散女师大,改设"国立女子大学"。女师大师生被迫自租校舍,坚持开学。12月,北洋政府下令继续兴办女师大, 撤销杨荫榆的校长职务。
支架 3.18惨案
1926年3月12日,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期间,日本军舰掩护奉军军舰驶进天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国民军坚决还击,将日舰驱逐出大沽口。日本联合英美等八国于16日向段祺瑞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撤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的无理要求。
3月18日,北京群众五千余人,由李大钊主持,在天安门集会抗议,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祺瑞执政府下令开枪,当场打死四十七人,伤二百余人。
林学衡《为青年流血问题敬告全国国民》节选
徐谦、顾兆熊、李煜瀛、易培基,居于知识阶级代表者之地位,对于血气方刚之青年,不知所以启迪之,惟务放言高论,驱千百珍贵青年为孤注一掷,成者诸君尸其名,败则群众被其害。谁无儿女,谁不爱国,诸君必欲置千百珍贵青年于死地,是岂志士仁人之用心耶?
吾国国民,每遇重大之问题,易为外相所蔽,驱于一时之情感,缺于真确之判断力,姑此次流血问题,果能认明责任所在,亟宜一致纠正政府,课其惩办主使开枪之官长,一面明令引咎惋惜,一面对于死伤之青年,分别抵恤,此全国国民对于政府应取之表示也。共产派诸君故杀青年,希图利己,而宜一致主张,将此类高级流氓,驱逐出国,或课其自杀以谢青年,去害群之马,严人道之防,此全国国民对于共产派应取之表示也。
陈西滢《闲话》节选
我们要是劝告女志士们,以后少加入群众运动,她们一定要说我们轻视她们,所以我们也不敢多嘴。可是对于未成年的男女孩童,我们不能不希望他们以后不再参加任何运动。虽然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但是你们目下还算不上“匹夫”,这责任也不妨诿一诿,等你们成了“匹夫”,再来担当吧。这话自然特别对他们的父兄,尤其是他们的师长说的。
对理性没有充分发展的幼童,勉强灌输种种的武断的政治或宗教的信条,在我看来,已经当得起虐待的名字,何况叫他们去参加种种他们还莫名其妙的运动,甚而至于象这次一样,叫他们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的苦!做父兄,尤其是做师长的,也不能因为他们自己愿意去,便不加劝阻禁止,不能因为他们愿意去,便脱卸自己的责任。他们还没有审判力,他们还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意志。父兄师长们对于孩童们乱吃东西,尚且恐怕他们生病,加以劝阻禁止,何况参加关系重大的国事呢?
鲁迅 3.18
鲁迅就此连续发表杂文。
《纪念刘和珍君》《华盖集续编》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华盖运,在和尚是好运,顶有华盖,是成佛作祖之兆。而在凡人则是厄运,华盖在上,人给罩住了,便四处碰壁。
1925年,因《咬文嚼字》和《青年必读书》而遭到一些所谓学者文人的攻击,自称“碰了两个大钉子”,将这本杂文集命名为《华盖集》。
而出版于1926年的《华盖集续编》则是因为“年月改了,情形依旧”。
鲁迅 3.18 无花的蔷薇之二 节选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之青年男女,至数百人之多。还要下令,诬之曰“暴徒”!
如此残虐险狠的行为,不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便是在人类中也极少有的,除却俄皇尼古拉二世使可萨克兵击杀民众的事,仅有一点相像。
中国只任虎狼侵食,谁也不管。管的只有几个年青的学生,他们本应该安心读书的,而时局漂摇得他们安心不下。假如当局者稍有良心,应如何反躬自责,激发一点天良?
然而竟将他们虐杀了!
假如这样的青年一杀就完,要知道屠杀者也决不是胜利者。
中国要和爱国者的灭亡一同灭亡。屠杀。
鲁迅 3.18 死地
但各种评论中,我觉得有一些比刀枪更可以惊心动魄者在。这就是几个论客,以为学生们本不应当自蹈死地,前去送死的。倘以为徒手请愿是送死,本国的政府门前是死地,那就中国人真将死无葬身之所,除非是心悦诚服地充当奴子,“没齿而无怨言”。不过我还不知道中国人的大多数人的意见究竟如何。假使也这样,则岂但执政府前,便是全中国,也无一处不是死地了。
但我却恳切地希望:“请愿”的事,从此可以停止了。倘用了这许多血,竟换得一个这样的觉悟和决心,而且永远纪念着,则似乎还不算是很大的折本。
世界的进步,当然大抵是从流血得来。但这和血的数量,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世上也尽有流血很多,而民族反而渐就灭亡的先例。即如这一回,以这许多生命的损失,仅博得“自蹈死地”的批判,便已将一部分人心的机微示给我们,知道在中国的死地是极其广博。
鲁迅 3.18 可惨与可笑
这是中国的老例,读书人的心里大抵含着杀机,对于异己者总给他安排下一点可死之道。就我所眼见的而论,凡阴谋家攻击别一派,光绪年间用“康党”,宣统年间用“革党”,民二以后用“乱党”,现在自然要用“共产党”了。
其实,去年有些“正人君子”们称别人为“学棍”“学匪”的时候,就有杀机存在,因为这类诨号,和“臭绅士”“文士”之类不同,在“棍”“匪”字里,就藏着可死之道的。但这也许是“刀笔吏”式的深文周纳。
去年,为“整顿学风”计,大传播学风怎样不良的流言,学匪怎样可恶的流言,居然很奏了效。今年,为“整顿学风”计,又大传播共产党怎样活动,怎样可恶的流言,又居然很奏了效。于是便将请愿者作共产党论,三百多人死伤了,如果有一个所谓共产党的首领死在里面,就更足以证明这请愿就是“暴动”。
可惜竟没有。这该不是共产党了罢。据说也还是的,但他们全都逃跑了,所以更可恶。而这请愿也还是暴动,做证据的有一根木棍,两支手枪,三瓶煤油。姑勿论这些是否群众所携去的东西;即使真是,而死伤三百多人所携的武器竟不过这一点,这是怎样可怜的暴动呵!
鲁迅 3.18 空谈
请愿的事,我一向就不以为然的,但并非因为怕有三月十八日那样的惨杀。那样的惨杀,我实在没有梦想到,虽然我向来常以“刀笔吏”的意思来窥测我们中国人。我只知道他们麻木,没有良心,不足与言,而况是请愿,而况又是徒手,却没有料到有这么阴毒与凶残。能逆料的,大概只有段祺瑞,贾德耀,章士钊和他们的同类罢。四十七个男女青年的生命,完全是被骗去的,简直是诱杀。
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
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哀伤。
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
支架 《南腔北调集》
1932-1933年间所写的杂文五十一篇。
一署名"美子"《作家素描》: "鲁迅很喜欢演说,只是有些口吃,而且是'南腔北调'。"
鲁迅:"我不会说绵软的苏白,不会打响亮的京调,不入调不入流,实在是南腔北调。"
将1934年3月出版的集子命名为《南腔北调集》。
支架 左联五烈士 左联
左联五烈士,指柔石、殷夫、胡也频、李伟森、冯铿、五位左联成员。1931年2月7日,他们与林育南、何孟雄等十八位共产党人被国民党政府杀害于上海龙华。
“左联五烈士”同于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除殷夫外,其余四人均为共产党员。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柔石 对应文字【】
柔石(1902年9月28日-1931年2月7日),本名赵平复,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为奴隶的母亲》,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等。主办《朝花》、《语丝》等进步期刊杂志。1931年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后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被秘密杀害。
殷夫 对应文字【】
殷夫,1910年6月11日-1931年2月7日,原名徐白, 又名白莽,浙江象山人。 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
殷夫主要作品有《孩儿塔》《殷夫选集》《殷夫集》《别了,哥哥》《血字》《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
胡也频 对应文字【】
1903年5月4日-1931年2月7日, 作家。丁玲前夫。
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预备会议时被国民党逮捕。2月7日与"左联"会员柔石、殷夫、冯铿、李伟森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於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
李伟森 对应文字【】
1903年一1931年2月7日,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日新闻》总编辑。参加二七大罢工。1924年赴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曾任共青团广东区委宣传部长、共青团湖南省委书记、团中央宣传部长、团中央南方局书记等职。1928年夏主编《上海报》,5月任苏准会上海办事处负责人。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被捕,1931年2月7日被国民政府处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内广场,时年28岁。 五烈士中唯一没加入左联之人。
冯铿 对应文字【】
1907年10月10日-1931年2月7日, 民国时期潮汕最著名的女作家,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东方饭店被国民政府逮捕,2月7日被枪决,是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作家。
鲁迅欲语还休之用心
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她就正告我,"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的文章。"
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辑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罢,销行一向就甚为寥落,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虽然于死者毫不相干,但在生者,却大抵只能如此而已。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欲语还休之用心
审美趣味 文喜看山喜不平
线索 说与不说贯全文
深化丰富主题:
悼念刘和珍微笑赴难
揭露北洋政府虐杀
鞭挞有恶意的文人造谣
指出游行这一抗争形式无益
赞颂中国女性勇毅
赞颂刘和珍们还是影响一些人 亲戚或余悲
与觉醒者对话
咀嚼《为了》《纪念》中意味深长、耐人寻味的句子/句群。体察觉醒者的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反映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等。
《纪念》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
真的猛士何以如此?是因为他们以民族的哀痛为哀痛,以民族的幸福为幸福。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我绝对没有想到,这些中国人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又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我们终究当怎么办?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纪念》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
三个女子冒着北洋军阀的枪弹射杀前行,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是不算什么的。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证明刘和珍们的勇毅。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看见希望;猛士,将奋然而前行。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为了》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
前年的今日,他们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他们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使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正长,我将永远记得他们。
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鲁迅思维/思想
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
叙事:选材
议论:深刻
抒情:隽永
鲁迅
1925年1月,《京报副刊》刊出启事,征求“青年爱读书”和“青年必读书”书目各10部。2月21日发表了《青年必读书》一文,作为答复。《京报副刊》为此栏目专门印发了一种表格,分上下两栏,上栏是“青年必读书”,下栏是“附注”。
在上栏里,鲁迅填的是:“从来没有留心过,所以现在说不出”;
在“附注”栏里填的是:
但我要趁这机会,略说自己的经验,以供若干读者的参考——
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时——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却也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钱理群
鲁迅是一个非常不合时宜的人,因为他的思维太怪了,太反常了,太超出我们习惯的事物了。人们美化过去、未来、死亡,其实不过是想找一个精神的避风港而已。但鲁迅恰恰不允许我们有这样的避风港,任何地方都不能避风,你必须正视现实的不幸、不满和曲折;你只有一条出路——正视,而不能逃避。这跟我们大部分人的选择是不一样的。
钱理群
“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
当你春风得意时,你对一切深信不疑时,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时,你不会读鲁迅,即使读鲁迅也会本能拒绝;但当你对已经习惯的常规、常态、定论产生怀疑时,想要突破自我形成另一种发展可能性时,就会从鲁迅那里得到启发。鲁迅对我们来说是另一种声音、另一种存在、另一种思维,也是另一种可能性。
“鲁迅恰恰不允许我们有这样的避风港,任何地方都不能避风,你必须正视现实的不幸、不满和曲折”
“当你对已经习惯的常规、常态、定论产生怀疑时,想要突破自我形成另一种发展可能性时,就会从鲁迅那里得到启发。鲁迅对我们来说是另一种声音、另一种存在、另一种思维,也是另一种可能性。 ”
请你结合《记念》《为了》两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相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5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