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包身工 》课件(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7 《包身工 》课件(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5 11:59: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夏 衍
包身工
报告文学——文 体 知 识
报告文学是新闻的一类,同时又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属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讯、特写、速写等的总称。它可以写人,可以写事,也可以写问题。
因为它是“报告”,就必须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具有新闻报道价值的真人真事;又因为它是“文学”,就要求反映出来的真人真事是有典型性的,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
请根据报告文学的定义,概括这种文体的特点。
真实性(新闻性)
文学性
典型性
这篇报告文学用文学的语言和手法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真实再现了包身工晨起与做工时的悲惨状况,字里行间饱含同情,阅读时要多留意其新闻性与文学性是如何做到有机统一的。
学习提示(教材 P60)
这篇报告文学用文学的语言和手法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真实再现了包身工晨起与做工时的悲惨状况,字里行间饱含同情,阅读时要多留意其新闻性与文学性是如何做到有机统一的。
学习提示(教材 P60)
包身工是一群怎样的人,请完成简历名片。
性别:
年龄:
工作:
别名:
有一位记者根据包身工的生活、工作情况,撰写了一篇300字左右的新闻消息,揭露包身工们真实的生活,内容如下:
上周,上海纺织厂包身女工事件一经曝光,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悉,这些在日本纱厂内做工的女工大多都是从受旱灾、水灾严重地区拐骗来的农村少女,和老板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包身契,但真正能够做完三年工的人不到三分之二。每有一批新的工人进场,幸存的工人就会被解雇赶出厂外。
包身工们居住在约十平方米的工房楼下。二十几个女工上厕所、吃饭、睡觉都在这种没有窗户的空间内进行。一天只有两粥一饭,止渴只有生水。
包身工的生活是固定且机械的,每天上午四点十五分,包身工们就需要起床准备工作。他们每天需要持续工作12小时以上,劳动强化,工作内容从扫地、开花衣、扛原棉、松花衣等均有,主要的工作内容是纺纱。工厂内的噪音、灰尘等污染非常严重,大部分包身工都患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除此外,工头对包身工的监管非常严苛,在工作的十几个小时中,工人们不能离开岗位,也不能交谈,稍有不慎便会遭到毒打,在工厂内,打死人的事件屡见不鲜。
小组合作,比较新闻消息与课文中有关包身工的居住环境、衣食条件、工作环境的片段,谈谈二者的描写有何不同,完成下表。
包身工的实际情况 新闻消息中的描写 《包身工》的描写
居住环境
衣食条件
工作环境
包身工们居住在约十平方米的工房楼下。二十几个女工上厕所、吃饭、睡觉都在这种没有窗户的空间内进行。
一天只有两粥一饭,止渴只有生水。
包身工每天上午四点十五分起床,持续工作12小时以上,工作内容从扫地、开花衣、扛原棉、松花衣等均有。工厂内的噪音、灰尘等污染非常严重,除此外,工头对包身工的监管非常严苛,打死人的事件屡见不鲜。
包身工的悲惨给人灵魂的震撼除了事件过于真实,还在于作者的艺术表现力深厚,其文学性主要体现在:
(1)细节描写: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包身工这个群体所独有的现实处境,能使读者观众如入其境。
(2)对比:把包身工和其他女工的处境作比较,突出包身工的悲惨命运。
(3)类比(联想),由包身工制度联想到养墨鱼捕鸭,突出老板们对待包身工连渔夫对墨鸭的温情都没有,突出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启示读者更深入地思考。
(4)比喻,增强作品的生动性和可感性,传神地写出包身工的不幸遭际,增强真实感。
(5)运用反语,冷峻幽默的讽刺,蕴含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悲愤与批判。
典型性
点面结合,通过详写典型事例让读者印象深刻,感同身受,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思考探究】报告文学代表着文学性和新闻性的有机统一。请你浏览全文,谈谈本文的文学性是否消解了其真实、准确?
这是一篇“报告文学”,不是一篇小说,所以我写的时候力求真实,一点也没有虚构和夸张。她们的劳动强度,她们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当时的工资制度,我都尽可能地作了实事求是的调查,因此,在今天的工人同志们看来似乎是不能相信的一切,在当时却是铁一般的事实。 ——夏衍《回忆与感想》
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像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像鸽子笼一般地分得均匀,每边八排,每排五户,一共八十户一楼一底的房屋,每间工房的楼上楼下,平均住着三十二三个“懒虫”和“猪猡”,因此,除了“带工”老板、老板娘、他们的家族亲戚和穿拷绸衣服的同一职务的打杂、请愿警之外,这工房区域的墙圈里面住着二千左右衣服褴褛而替别人制造衣料的“猪猡”。
课文P52—53
福临路工房的二千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代工赚钱的“机器”、因此,每个“带工”所带包身工的人数也就表示了他们的手面和财产、少一点的,三十五十,多一点的带着一百五十个以上。手面宽一点的“带工",不仅能够放债、买田、起屋,还能兼营茶楼、浴室、理发铺一类的买卖。
课文 P53
叙述中使用大量的量化材料(大量的数据),尤其是前后数字的对比,充分说明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剥削正扩大加深,读者会被报告中详实充分的信息所震撼,感受到包身工处在相当严苛的制度中,被剥削地如此惊人,从而使叙述更有张力和冲击力,增强感染力。
有人觉得她太难看了,对老板说:“比如做好事吧,放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平均,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
课文 P59
工资量化的计算中,呈现了老板的主观计算和作者客观、精准计算的戏剧性对比。
作者的客观性插入语,产生了一种有理无处申愤懑的阅读效果。
“假病!老子给你医!”
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后来,据说,因为芦柴棒“露骨”地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
课文 P55
“假病!老子给你医!”
一手抓住芦柴棒的头发,狠命地往地上一摔。芦柴棒手脚着地,很像一只在肢体上附有吸盘的乌贼。一脚踢在她的腿上,照例又是第二、第三脚,可是芦柴棒“露骨”地突出的腿骨,碰痛了他的脚趾,所以打杂的很快地就停止了。
叙述顺序颠倒,插入说明“后来、据说”,把事后得知的信息补充进当时的情景中,采用一种非常节制的有限视角叙述,让描写产生悬念,曲折叙述,增加了打动读者的文学力量。
【思考探究】报告文学代表着文学性和新闻性的有机统一。请你浏览全文,谈谈本文的文学性是否消解了其真实、准确?
①特定场景的描写,采用有限视角
②叙述中使用大量的量化材料(数据的运用)
③史料信息的引用
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