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水圈与水循环
一、单选题
日本暖流因海水透明度高,颜色较深,又叫黑潮,是北太平洋西部势力最强的暖流。日本鳗鱼在西马里亚纳海域产卵孵化,幼鱼跟随日本暖流洄游到日本、中国等陆地河流中生活。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中国福建、广东等地鳗鱼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成品鳗鱼大量“洄游”日本市场。但是鳗鱼苗孵化技术尚未解决,需要从海洋中捕捞。下图示意日本鳗鱼自然洄游路线,完成下面小题。
1.日本鳗鱼在马里亚纳海域产卵的好处是( )
A.食物充足 B.天敌较少 C.水温恒定 D.水深较浅
2.鳗鱼选择顺日本暖流洄游,是因为日本暖流为鳗鱼洄游提供了( )
A.高盐海水 B.隐蔽环境 C.省力线路 D.充足热量
3.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可能导致日本鳗鱼( )
A.不再洄游 B.繁殖减缓 C.体型缩小 D.濒临灭绝
下图为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洋流( )
A.①②均是暖流 B.①②均是寒流
C.①是寒流,②是暖流 D.③为寒流
5.①洋流异常增强的年份,下列现象会发生的是( )
A.智利北部沙漠鲜花盛开 B.澳大利亚发生严重干旱
C.秘鲁渔场鱼类大量死亡 D.印尼地区变得更加湿润
龙目海峡位于印度尼西亚,北接爪哇海,南接印度洋。通过印度尼西亚的海峡从西太平洋进入印度洋的洋流被称为印尼贯穿流,其每年输送大量的西太平洋海水到热带印度洋,其中大部分经过龙目海峡。下面图甲示意龙目海峡位置及附近海域洋流分布,图乙示意其表层洋流流速的年变化(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印尼贯穿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西太平洋海水堆积 B.东印度洋海水堆积
C.终年盛行偏北风 D.地转偏向力持续作用
7.表层洋流对龙目海峡海域增温作用最显著的时段是( )
A.1—2月 B.4—5月 C.8—9月 D.11—12月
8.从全年看,龙目海峡表层洋流最可能会( )
A.降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水温 B.减少流经地区的年降水量
C.阻碍海洋生物沿该海峡洄游 D.使印度洋污染物终年向太平洋扩散
9.地球表面海平面存在高度差异,受大气环流、洋流海水盐度、密度等多方面影响。全球变暖导致极地海冰大量消融,尤其是对北极海冰的影响显著,可能对海一气相互作用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升温越明显海域越开阔,海一气相互作用越明显。下图为白令海峡区域图。完成白令海峡的海水常年向南流,某季节主导流向会短暂向北流动,该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粤东至闽南沿岸受西南季风和沿岸海底地形影响形成上升流。下图示意粤闽沿海部分海底地形。完成下面小题。
10.丙、乙位于( )
A.丙-大陆架 乙-大陆坡 B.丙-大陆架 乙-大陆架
C.丙-大陆坡 乙-大陆架 D.丙-大陆坡 乙-大陆坡
11.上升流发生时,表层海水甲处比乙处( )
A.密度较大 B.盐度相等 C.水温较高 D.水体较清
楚科奇海是北冰洋的边缘海,南经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太平洋表层海水流会显著影响楚科奇海的地理环境。下图示意太平洋表层海水经白令海峡流入北冰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穿过白令海峡的海水流动方向主要是自南向北,主要因素是( )
A.冬季盛行风向 B.海平面高度差
C.海底地形导致 D.夏季盛行风向
13.太平洋表层海水流入过多,导致楚科奇海域( )
A.反射率会降低 B.浮游生物减少
C.区域降水减少 D.海水密度增大
阿拉伯海是北印度洋的一部分,是全球表层海水温度最高的海域之一。下图为某月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对阿拉伯海表层海水温度影响较小的是( )
A.纬度 B.气候 C.陆地轮廓 D.地表径流
15.此时段A海域( )
A.海水的盐度较高 B.海水的密度较低
C.洋流自北向南流 D.一年中渔获量较大
某地经历一次2小时大雨,雨水下渗强度存在内部时空差异。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此次降水过程雨水下渗情况,图中径流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据此完成下题。
16.一般情况下,乙地下渗量大于甲地是因为乙地( )
A.坡度小 B.植被多 C.土质疏松 D.土层深厚
17.若不考虑周边径流影响,E地地下径流增强,则甲、乙两地下渗强度( )
A.甲减小,乙增大 B.甲增大,乙减小
C.甲、乙均增大 D.甲、乙均减小
图为某月我国南海部分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推测图所示表层海水等温线分布状况所出现的月份最可能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19.造成图中乙、丙两地水温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
A.径流 B.洋流 C.潮汐 D.纬度
20.下列关于该月甲、丙两地盐度大小及影响因素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高于丙地——太阳辐射 B.甲地高于丙地——海水温度
C.甲地低于丙地——陆地径流 D.甲地低于丙地——海水密度
21.珠江口水域盐度存在较大的时空差异,下图为珠江口水域夏季和冬季袁层平均盐度分布图,推测代表冬季珠江口盐度状况的图及主要原因为( )
A.左图,河流流量较大 B.左图,海域降水较少
C.右图,气温低蒸发弱 D.右图,淡水汇入较少
海洋中上下层海水温度的差异,蕴藏着一定的能量,叫做海水温差能。下图为海水表层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代表海水密度的序号及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①海陆分布 B.①温度 C.②洋流 D.③降水
23.图示海水温差能最丰富的是( )
A.a B.b C.c D.d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小题。
24.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25.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减小
C.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D.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启动福岛核电站核污水的排海行动。图为日本及周边海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四处海域表层海水相比( )
A.甲处温度低于乙处 B.甲处密度高于丙处
C.甲处盐度低于丁处 D.乙处盐度高于丁处
27.影响此时图中等温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洋流 B.太阳辐射、地形
C.太阳辐射、洋流 D.海陆位置、地形
28.关于日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污染水扩散浓度是向南高于向北
B.比同纬度季风区的降水量季节变化小
C.冬季气温南北温差比夏季小
D.年降水量日本海沿岸多于太平洋沿岸
浒苔近些年夏季频发于黄海海域江苏、山东沿岸,给当地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影响。图为浒苔在风流、潮汐及二者共同驱动的实际情况下,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据图分析,仅在潮汐作用下浒苔的运动轨迹为( )
A.a B.b C.c D.b或c
30.导致方框内浒苔运动轨迹较为密集的原因是( )
A.浒苔密度较大 B.南向风力较小 C.潮汐动力较弱 D.海底地形阻挡
31.浒苔最终影响的区域和人类活动为( )
A.苏北滩涂、海水晒盐 B.日照海滨、港口建设
C.青岛沿海、海产养殖 D.烟台蓬莱、旅游观光
二、材料分析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中含有大量盐类物质,利用海水蒸发可以制取食用盐和工业盐。长芦盐场位于渤海沿岸,是我国海盐产量最大的盐场。下图为我国沿海主要海盐盐场分布和河北省气温、降水图。
(1)描述我国海盐盐场分布特征。
(2)与渤海沿岸长芦盐场相比,分析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优势条件。
(3)据图推测长芦盐场最繁忙的季节,并说明理由。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澳大利亚寒流是流经南印度洋东部的一支洋流,其自南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最后汇入南赤道暖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下图为世界局部洋流分布示意图。
(1)说出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形成过程。
(2)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主要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的原因。
(3)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区域渔场规模很小,请说明理由。
3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藻类等生物生成有机质的能力,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浮游植物的生物量是测量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指标。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因素有营养盐供给和太阳辐射量。当光照充足时,表层海水的营养盐会被快速繁殖的浮游植物消耗;远离陆地的海域,表层海水营养盐主要靠深层海水补充。图示意北半球热带、温带和极地海域浮游植物的生产力对比。
(1)指出与极地海域相比,温带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特点。
(2)分别推测影响热带和极地海域浮游植物生产力的主导因素。
热带海域初级生产力最低,与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密切相关,下图为热带海域海水温度随深度的变化。
(3)温跃层是指水温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请在图中正确位置的方框内标注温跃层,并分析温跃层导致热带海域表层水初级生产力低的原因。
3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口邻近海域位于渤海湾和莱州湾之间(图5中虚线范围内),每年冬季黄河口邻近海域都会不同程度地结冰,成为北半球纬度最低的结冰河口海域(38°N左右),莱州湾、孤东大堤、黄河海港是该海域三个比较典型的观测站。
材料二:图为黄河口邻近海域示意图。
(1)推测三个观测站中海冰最厚的站点,并分析原因。
(2)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试分析黄河口邻近海域开发海冰资源的条件。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马里亚纳海域远离大陆、海水深,海水中有机质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食物不足,数量较少,因此鱼类的天敌也少,AD错误,B正确;日本鳗鱼孵化后洄游到陆地河流生活,说明不是深海鱼,应在马里亚纳海域的表层产卵,表层水温随季节变化,并不恒定,C错误。故选B。
2.答案:C
解析:幼鱼的游泳能力很差,跟随洋流洄游,可以节省体力,C正确;鰻鱼洄游后,生活在陆地河流中,说明其不喜高盐海水,A错误;黑潮海水透明度高,不能提供隐蔽环境,B错误;日本暖流流经区为中低纬度海区,海水本身温度较高,充足的热量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错误。故选C。
3.答案:D
解析:鳗鱼苗孵化技术尚未解决,需要从海洋中捕捞,人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会导致出现过度捕捞幼鱼的现象,可能导致鳗鱼濒临灭绝,D正确;捕捞幼鱼不会改变鳗鱼的生长习性和外形,因此不会导致鳗鱼不再洄游、繁殖减缓、体型缩小,ABC错误。故选D。
4.答案:D
解析:由所学洋流知识可知,①是东澳大利亚暖流,②是西澳大利亚寒流,③是西风漂流(寒流),即①为暖流,②③是寒流,ABC错误,D正确,故选D。
5.答案:D
解析:①是东澳大利亚暖流,其与西风漂流、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组成南半球中低纬度环流。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增强,此时东南信风势力增强,赤道太平洋西部(澳大利亚东部、印度尼西亚等地)海域水温升高,降水增多,B错误,D正确;东澳大利亚暖流异常增强,秘鲁寒流也将增强,赤道太平洋东部(秘鲁、智利西部)水温降低,降水减少,A错误;秘鲁寒流是上升补偿流,增强后上涌的营养物质增多,渔业增产,C错误。故选D。
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形成的原因。南、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将海水带到太平洋西侧,受到陆地阻挡,海水在此堆积,水位升高并高于热带印度洋,因此形成自太平洋流向热带印度洋的印尼贯穿流,A项正确;印度洋海域赤道暖流以自东向西流为主,海水一般不会在东印度洋堆积,B项错误;该区域受季风影响,盛行风向会有变化,C项错误;赤道附近地转偏向力较弱,D项错误。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穿过龙目海峡的海水中,西太平洋堆积的海水来自赤道暖流,水温较高,对该海域有增温作用。读图可知,8—9月洋流自北向南,即自西太平洋到印度洋流速最快,所以8—9月增温作用最显著,C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影响。从全年看,龙目海峡表层洋流流向主要是自北向南,即从西太平洋流入印度洋,太平洋西部堆积的暖水流向印度洋,会降低西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水温,A项正确;暖流有利于增加流经地区的降水量,B项错误;如果海洋生物自北向南沿该海峡洄游,则可以顺着洋流游动,C项错误;该洋流全年大部分时段为自北向南流,不会使印度洋污染物终年向太平洋扩散,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根据白令海峡的海水常年向南流,是由于极地东风带动的。而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盛行西风位置偏北,吹拂海峡的海水向北流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丙两地都位于大陆沿岸土地在海面下向海洋延伸的部分,水深仅为几十米,均为大陆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答案:A
解析:上升补偿流发生时,甲处底层冷海水携带大量营养盐类和悬浮物上泛,上泛的深层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大、水温较低、水体较浑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白令海峡位于亚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寒带气候,没有明显的冬季盛行风向与夏季盛行风向,且不会使得海水流动方向自南向北,AD错误:太平洋北部广大海域受西风影响,海水汇集在白令海峡南侧,高于北侧楚科奇海的水位,使得穿过白令海峽的海水流动方向主要是自南向北,B正确:海底地形不会影响表层海水流动,C错误;故选B。
13.答案:A
解析:太平洋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流入楚科奇海后,加速海冰融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A正确;温度升高,海域浮游生物增多,B错误;温度升高,蒸发量增多,区域降水增多,C错误;太平洋纬度较低,海水水温较高,可降低楚科奇海海水密度,D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阿拉伯海地处低纬度海域,太阳辐射较强,使其表层水温较高,A不符合题意;阿拉伯海周边大部分地区为全年高温的热带气候,气温较高,使表层海水温度较高,B不符合题意;该海域三面被陆地包围,部分海域与外海海水交换程度较低,不易散热,C不符合题意;除了东侧的印度半岛外,周边其他地区都是较为干旱的气候,地表径流注入较少,对表层海水温度影响较小,D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D
解析:根据图示等温线分析可知,该海域等温线向A处降低,说明出现了低温中心,主要是由于离岸的西南季风由非洲大陆吹向阿拉伯海,使该处形成了上升流所导致的,由于上升流将深处的低温海水带到表层,使表层海水温度降低,蒸发减弱,海水盐度下降,A错误;由于此处水温降低,海水密度相对较大,B错误;西南季风带动海水向东北侧流动,形成了自西南向东北流向的寒流,C错误;由于上升流将深层海水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此处形成季节性的渔场,是一年中渔获量较大的时期,D正确。故选D。
16.答案:A
解析:据图可知,乙地坡度小,具有客观性;坡度小,地表径流历时长,有利于下,具有契合性。一般情况下,乙地下渗量大于甲地是因为乙地坡度小。B.C、D三个选项无证据表明,故 A选项正确。
17.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E地地下径流由甲地流向乙地,若E地地下径流增强,会造成甲地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有利于下渗,乙地因地下水位上升而不利于下渗。
18.答案:C
解析:该月份南海水温较高,应为北半球夏季,且图中海南岛盛行西南风,为夏季风。故应为8月份,答案选C。
19.答案:B
解析:丙地水温低是由于受西南季风影响,离岸风导致的沿岸海水向外流动,岸边底层冷海水上泛成寒流,故水温较低,B正确;图中无法判断径流,A错误;潮汐会引起海水涨落,对水温影响小,C错误;图示等温线与纬线延伸方向不一致,D错误。故选B。
20.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量、降水量、沿岸径流量、温度等因素。结合图示信息,甲地水温高,溶盐能力强,盐度高,B正确,CD错误;甲、丙两地距离较近,且纬度位置相似,太阳辐射差异较小,A错误。故选B。
21.答案:
22. D
解析:
2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度地区向高纬度地区递增,故图中序号①代表海水密度。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所以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温度,B正确,A错误;②代表海水盐度,其分布规律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与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变化有关,C错误;③代表海水温度,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降低,主要影响因素是纬度,D错误。故选B。
23.答案:A
解析:由材料知海水温差指的是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之间的温度差,根据所学,海水随水深增加,温度下降,到了一定深度后,各纬度的深层海水温度差异不大,因此,表层水温越高,海水温差越大,海水温差能越丰富,A符合题意。bcd表层海水温度低于a处,海水温差小,海水温差能不及a丰富,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4.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浮力大小与海水密度大致呈正相关,如果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明显减小,则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从而产生“掉深”现象,B正确;盐度与密度大致呈正相关,温度大致与密度呈负相关,如果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或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都会导致密度向下急剧增加,不会产生“掉深”现象,AC错误;水下滑坡引起海啸不会导致浮力急剧变化,不是造成“掉深”现象的原因,D错误。故选B。
25.答案:C
解析:主要由于温度的变化,使得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A错误;在垂直方向上,由于温度和压力垂直变化,海水密度一般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B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C正确;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D错误。故选C。
26.答案:D
解析:据海水性质一般规律,盐度从副热带海区向高低纬递减。
27.答案:A
解析:图示甲海域为暖流影响,东部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
28.答案:B
解析:日本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福岛附近洋流为北向的日本暖流。
29.答案:A
解析:图中给了三条运动轨迹,根据轨迹的运动特征,仅在潮汐动力下浒苔的运动,只沿岸做往复运动,不会出现明显的分散漂移现象,也较难往北发生漂移;仅在风海流动力下浒苔的运动,漂移幅度较大;风海流和潮流共同驱动下的浒苔运动轨迹,漂移幅度较大的同时,还会沿岸方向往复运动。因此a为仅在潮汐作用下浒苔的运动轨迹,b为风海流与潮流共同作用下浒苔的运动轨迹,c为风海流作用下浒苔的运动轨迹,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0.答案:B
解析:框内为风海流和潮汐共同驱动、实际情况下的浒苔运动轨迹,发现浒苔向北漂移量较少,受潮汐作用沿岸往复运动较多,由此导致了浒苔粒子的运动轨迹较密集,可能当时南风风力较小,导致风海流作用下,向北的输移量较小,B正确;方框内的浒苔依日做往复运动,看不出密度的变化;看不出潮汐动力弱;海底地形对表面海水运动的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31.答案:C
解析:根据经纬度可以确定,浒苔密集区最先位于连云港外海(121°E,35°N),后向北移动,并未出现在江苏北部潮间带附近,A错误;浒苔经过日照海滨,但对港口建设影响较小,B错误;漂移到青岛沿岸海域后,会遮蔽阳光,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对海产养殖造成严重影响,C正确;再沿山东半岛南部向东北移动,但图中未显示浒苔到达烟台。D错误。故选C。
32.答案:(1)海盐盐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广泛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北方盐场以渤海湾沿岸最为集中。
(2)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
(3)春季。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此时雨季未到,降水少;且春季多大风,加快蒸发。
解析:(1)我国盐场的分布特征主要根据图中盐场分布回答即可,可从总体、部分和集中分布等方面分析。
(2)盐场的形成主要从适合晒盐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海水的盐度等方面分析,与长芦盐场相比,布袋盐场纬度较低,温度较高,而且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晴天多,蒸发旺盛。
(3)晒盐最重要的是考虑气候条件。最好是降水少,晴天多,气温高,风力大,蒸发大。长芦盐场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降水少,且多大风,加快蒸发。
33.答案:(1)西风漂流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陆地的阻挡,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流动,其向北支流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
(2)澳大利亚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减少了洋流的流量;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海域水温增加,寒流势力减弱。
(3)西风漂流北上支流流量小,且陆地面积小,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运动,底层上涌的营养物质更少;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
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西风漂流自西向东流动过程中,受到澳大利亚陆地的阻挡,由于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西风漂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部分继续东流,小部分向北沿澳大利亚西海岸流动,其北支流形成西澳大利亚寒流。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澳大利亚大陆是全球最小的大陆,大陆对西风漂流阻挡作用较小,西风漂流分支较少,北上海水规模小,洋流势力弱;南半球夏季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向南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北季风,所以夏季时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温暖的西北季风,与西澳大利亚寒流流向相反,减弱了寒流的强度;根据图中信息,澳大利亚西海岸陆地中部向西凸出,阻碍了洋流的流速和减少了洋流的流量;根据图中信息,有赤道逆流等暖流南下,与西澳大利亚寒流交汇,使得该海域水温增加,导致寒流势力减弱。
(3)根据前面分析,西澳大利亚寒流是世界寒流中最弱小的一支,且澳大利亚陆地是世界最小的陆地,陆地上的东南信风(离岸风)势力弱,难以搅动底层海水的营养物质上涌,导致表层浮游生物少,为鱼类提供的饵料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进一步抑制了海水上涌,底层上涌的营养物质更少;澳大利亚西岸气候干旱,沿岸河流稀少,河流携带入海的营养物质少。
34.答案:(1)总体海洋初级生产力相对较强;海洋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较稳定。
(2)热带地区的初级生产力整体较低,主导因素是海水对流运动;极地海区的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大,主导因素是光照。
(3)
热带海区太阳辐射强且季节变化小,终年海水表层水温高,存在强大的恒定温跃层,海水垂直对流弱,表层营养盐少,加上过高的水温和光照,可能抑制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初级生产力整体较低。
解析:(1)据图示可知极地地区的浮游植物生产力主要集中在春末以及夏初这段时间,峰值较大,其他季节浮游植物生产力很小,说明极地的海洋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较大;总体看温带海洋的总体浮游植物生产力大于极地地区。
(2)热带海区太阳辐射强且季节变化小,终年海水表层水温高,存在强大的恒定温跃层,海水垂直对流弱,表层营养盐少,导致初级生产力整体较低。其主导因素是海水对流运动;极地海区水温垂直差异小,利于海水垂直对流混合,表层海水营养盐较丰富,当夏季光照强时,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初级生产力暴增,形成明显但较短暂的峰值,出现显著的初级生产力季节变化,其主导因素是光照。
(3)温跃层是指水温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显著差异的水层,读图可知,中间温度变化明显的地区为温跃层,如下图所示。热带海区太阳辐射强且季节变化小,终年海水表层水温高,存在强大的恒定温跃层,海水垂直对流弱,深层海水不易上泛,这使得表层营养盐来源少,加上热带海域过高的水温和光照,可能抑制海洋生物的光合作用,导致初级生产力整体较低。
35.答案:(1)莱州湾(站)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多,海域水深较浅;淡水河的注入,海水盐度低;海湾地形封闭,受冬季风的影响,把海面生成的浮冰吹到岸边,在湾底堆积,从而形成厚厚冰层。
(2)冬季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海冰资源量大;海冰分布靠近海岸,易开 采;海冰融水盐度低,淡化成本低;海冰可开采时间较长,次数多。
解析:(1)读图可知,与孤东大堤、黄河海港两个观测站相比,莱州湾观测值附近河流携带泥沙沉积多,海域水体深度较浅;大量河流的汇入,对海水有稀释作用,降低了附近海水的盐度,海水盐度低,易结冰;莱州湾为海湾,地形封闭,与外海的海水交换较少:受冬季风的影响,偏北风把海面生成的浮冰吹到岸边,在此堆积,从而形成厚厚冰层。
(2)黄河口邻近海域冬季气温低,海水结冰厚度大;海域面积广阔,海冰资源量比较丰富;海冰主要分布在近海岸地区,开采方便: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海冰融水盐度低,淡化成本低:海水结冰时间较长,海冰可开采时间较长,次数多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