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时作业: 自然灾害的防避
一、单选题
自救和互救包括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三个方面。自救和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和应急避难场所是灾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自然灾害中,逃生方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
A.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B.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C.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
D.地震发生后,应立即返回家中抢救财产
2.北京市在太阳宫公园等处建设了大型应急避难场所。该应急避难场所( )
A.专为市民躲避地震提供避难空间 B.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
C.适合建在地形平坦开阔的远郊区县 D.平常可用作大型停车场使用
我国淮河流域洪水频发,每年都必须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抗洪救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淮河多水灾的原因有( )
①支流多
②每年南北支流同时进入汛期
③流域内落差小
④气候异常
⑤暴雨频繁
⑥季风活动的年际变化大
⑦河道弯曲狭窄
⑧湖泊淤积
A.②③④⑥⑦ B.①③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⑦⑧
4.下列治理淮河水灾的措施,正确的是( )
A.移民建镇,退田还湖,平垸行洪
B.因洪泽湖泥沙淤积严重,截断淮河与洪泽湖的水道联系
C.加固大堤,利用京杭运河水道排泄洪水
D.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
读我国局部地区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5.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种自然灾害是( )
A.干旱灾害 B.低温、冷冻灾害
C.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D.洪涝灾害
6.有关P地区该种灾害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季风背风坡,干热风引起 B.地处山前,降水多
C.冬季风南下,受地形影响 D.夏秋季受台风影响大
7.位于南岭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据此完成下题。
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遇到龙卷风,正确的逃生方式有( )
①如在汽车中,应及时离开,到低洼地躲避
②躲入地下的空间或场所(如地铁或地下室)
③躲入生活活动场所或其他简易临时建筑里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某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安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下图为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
A.①时段 B.②时段 C.③时段 D.④时段
10.下列关于寒潮的危害,叙述错误的是( )
A.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 B.农田病虫害减少
C.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 D.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
2019年6月,我国某地区20多名网友通过网络自发组织,去邻近的一山区探险旅行。傍晚他们在山沟一个水道弯曲处的平地上扎营过夜。夜里突发山洪,多名网友在这次山洪中受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造成本次事故的原因之一是防洪准备不充分,具体表现为( )
A.没有关注天气预报,不该雨季去山区探险
B.没有事先进行登高、快跑能力训练
C.没有准备好急救药品
D.没有学会游泳、划船等求生技能
12.当这样的山洪来临时,人们最好的逃生方法( )
A.迅速顺着山沟向低处跑 B.迅速朝山洪来向的山沟高处跑
C.迅速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 D.就地躲避
读我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
B.从整体上看,地表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低
C.温度低的年份,寒潮频次高
D.一般情况下,冷空气活动频繁,则寒潮频次高
14.下列关于我国寒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寒潮发生频次高,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最大
B.秋末和初春寒潮发生的频次低,强度小,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小
C.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减产一定比较严重
D.北方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但是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小
2020年6月下旬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持续强降雨,导致多个省区遭受洪涝灾害。江西更是遭遇2020年以来最强一次降水过程,成为重灾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江西成为洪涝重灾区的人为原因有( )
①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弱
②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
③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强度大
④多平原地形,地势低平,不利于泄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
B.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
C.我国长江以南地区6—9月份降水最集中
D.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
据中国气象网山东站2020年11月16日报道,预计11月17—18日,受强冷空气影响,山东将出现大风和降温天气。该过程降温幅度:内陆地区8~10℃,沿海地区4~6℃。19日早晨最低气温:内陆地区-5—-3℃,沿海地区-20℃。为此,山东省气象台于16日11时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和海上大风黄色预警信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此次天气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每年有春、秋季两个高峰期
②主要来自北方大陆与冰雪洋面
③山东省的交通会因路面大量结冰受到严重的影响
④在山东威海和烟台部分地区可能出现降雪天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该天气现象若发生在春、秋季,往往给华北地区带来的天气有( )
①大风、降温天气
②扬沙、沙尘暴天气
③暴雨洪涝天气
④干旱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9.我国很少受到或受不到该天气过程影响的地区有( )
①四川盆地
②滇南谷地
③海南岛
④塔里木盆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某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下图示意某年6月26日至9月24日该水闸上下游水位(水面海拔)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0.在该河支流河口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 )
A. 阻止支流洪水汇入干流 B. 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
C. 减轻干流河床泥沙淤积 D. 减轻支流河床泥沙淤积
21.为有效防御洪涝,在支流河口附近地区可以( )
A. 建蓄洪区 B. 裁弯河道 C. 植树造林 D. 河道清淤
桩林坝是安装在沟谷中,由混凝土梁、支墩和连接在支墩上的废旧钢管等形成的桩林坝体,以及坝体左右的实体护翼组成的防灾减灾工程(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2.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洪涝 B.台风 C.滑坡 D.泥石流
23.遇到该桩林坝防御的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抓住漂浮物漂浮 B.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C.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 D.沿沟谷垂直方向往高处跑
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下图为某省a、b、c三个测点出现冻雨时地面温度、温度露点差(常用以表示空气干湿程度,值愈大,空气愈干燥)及风速的频率百分比分布。完成下面小题。
24.据图推测,冻雨发生的气象条件可能是( )
①冻雨发生时地面温度较低
②冻雨发生时近地面湿度较高
③风向以偏北风居多
④风速较小
⑤高空大多存在逆温层。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25.下列关于我国冻雨时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南方多于北方,结束时间北方迟于南方
B.平原多于山区,开始时间平原早于山区
C.北方多于南方,开始时间北方早于南方
D.山区多于平原,结束时间平原迟于山区
26.冻雨发生期间( )
A.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下渗量减少 D.地下水位上升
2024年4月18日10时许,受雷暴天气影响,广州“一秒入夜”,短时间内出现大范围大风暴雨的剧烈天气。雷暴天气是常发生于热带或温带地区的局地强对流天气,常伴有闪电、大风,降雨、冰雹等天气现象。下图为广州雷暴景观。
27.形成雷暴的必备条件包括( )
①不稳定的大气层
②充足的水汽
③足够的气流抬升触发机制
④沿海湿润地区
⑤逆温现象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8.下列现象成因与雷暴形成相似的是( )
A.焚风 B.穿堂风 C.盛行西风 D.海陆风
二、材料分析题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雷暴是暖湿空气强烈上升形成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它往往伴随着阵雨、狂风或冰雹,其形成与气温、空气湿度、地形等要素密切相关,如图示意美国本土年均雷暴天数的空间分布。
(1)以110°W为界,简述美国本土年均雷暴天数的空间分布规律。
(2)图中虚线区域内年均雷暴天数较少,试分析原因。
(3)雷暴天气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请从个人角度说出防御措施。
3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并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天气现象。黄土高原地区(西起乌鞘岭,东至太行山,南靠秦岭,北连内蒙古高原)是受倒春寒危害较大的区域,但近些年对倒春寒现象有所忽视。如图示意黄土高原1961—2005年间4月份倒春寒量(单位:℃)平均分布状况。
(1)简述黄土高原4月份倒春寒强度主要分布特征。
(2)分析黄土高原易发生倒春寒的主要原因。
(3)分析近些年来该区域对倒春寒现象有所忽视的原因。
3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冻雨俗称“滴水成冰”,多出现在冬季近地面气温低于零度、中层大气出现逆温层的地方。出现冻雨天气的大气垂直结构可分为三层:冰晶层、暖层和冷层。图1为冻雨天气的大气垂直结构分层图。
材料2:2024年1月30日到2月7日,湖北省遭遇连续冻雨天气。冻雨后,很多公园、小区里的树林像经历了台风,树枝满地甚至大树倒地。市民出小区堪比穿越丛林。
(1)根据上图,简述冻雨的形成过程。
(2)说出本轮冻雨天气对湖北人民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可能有哪些
(3)试从树木角度分析此次树木倒伏、折断较多的主要原因。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流降雪是由于海上富含水汽,而且海水的水温在冬季相较内陆地表的温度更高,所以海面上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当冷空气流经海面时,垂直温差加大,暖湿空气升至一定高度时,就会凝结成雪花,飘落下来,形成降雪。其强度受冷流、水温、地形等因素影响。威海地处山东丘陵东部,地势中部高,北部较陡,南部相对平缓,三面临海。2023年12月19日开始,威海地区冷流降雪频发,22日威海文登站积雪深度达74厘米,创造了建站以来的积雪最深纪录,此次暴雪给威海地区生产生活和附近海洋环境带来了很大影响。下图为威海市12月22日最大积雪深度实况图。
(1)描述威海地区积雪深度分布特征。
(2)分析威海地区此次冷流降雪强度大的条件。
(3)简述威海暴雪对海水性质的影响。
(4)说明威海暴雪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主要危害。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遭遇泥石流,应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A项说法正确;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B项说法正确;若洪水来袭,应尽量逃向地势高的地方,C项说法正确;地震发生后,不可返回家中抢救财产,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人类躲避灾害而提供的避难空间,这里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A项错误;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救灾帐篷、简易活动房屋、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措施、应急水电设施、应急厕所等基础设施配置,故应配备充足的水源和基本救生物资,B项正确;应急避难场所可设在公园、绿地、广场、体育场、学校运动场和室内公共的场馆、交通便利的地区,而不是远郊区县,C项错误;应急避难场所平常不可用作大型停车场,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淮河多发洪涝的原因主要与其支流多、流域内落差小、所在区域的气候年际变化大、河道弯曲狭窄、湖泊淤积以及没有天然入海河道等因素有关,故①③⑥⑦⑧正确。
4.答案:D
解析:治理淮河洪涝灾害的措施主要是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洪水;中游修建蓄洪分洪工程;下游开挖整治入海入江水道。故D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据图中山脉的分布可知,该自然灾害多发于南岭北侧,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干旱灾害发生次数相对较少,A项错误;该区域寒潮多发,易出现低温、冷冻灾害,B项正确;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生于降水多的山地迎风坡一侧,而该灾害在降水少的一侧多发,C项错误;洪涝灾害多分布于沿海地区或河流的中下游地区,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由上题可知,P地区主要发生的灾害是低温冻害。该地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冬季风南下在此受山地阻挡,冷空气堆积,导致低温冻害多发,故C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这些集镇位于山间谷地,地势较为低平,河水流速缓慢,所以水淹频率高;但排水方便,洪水退去较快,所以“淹而不没”。②④正确,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遇到龙卷风时,如在汽车中,应及时离开,到低洼地躲避,①正确;躲入地下的空间或场所,②正确;生活活动场所或其他简易临时建筑不结实,不安全,③错误。故A项正确。
9.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③时段气温最低,此时该地正受这次倒春寒影响,C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寒潮是一种气象灾害,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农田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不属于危害,B项符合题意。
11.答案:A
解析:我国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国家,6月份为雨季,雨季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概率大,不宜去山区探险旅游。故选A项。
12.答案:C
解析:山洪突发性强、速度快,向垂直于山沟的高处跑能最快地躲避山洪。
13.答案:B
解析: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大致呈负相关,即从整体上看,地表温度距平越低,寒潮频次越高,这说明温度越低、冷空气活动越频繁,寒潮频次越高,B项错误,符合题意。
14.答案:D
解析: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北方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高于南方地区,冬季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缓慢,寒潮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小,南方地区寒潮发生的频次低,但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大,D项正确;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秋末到初春季节,此时发生的寒潮对农业影响最大,A、B两项错误;寒潮发生频次高的年份,农业不一定减产严重,主要看寒潮发生的季节,C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①②③④均为江西成为洪涝重灾区的原因,其中①②为人为原因,③④为自然原因。
16.答案:D
解析:我国南方降水量大于北方,因此经常发生洪涝灾害的是我国南方地区,A项错误;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出现洪涝灾害,B项错误;我国南方的雨季比北方来得早而且持续时间比北方长,华南地区4—9(10)月,长江中下游地区5—9月,C项错误;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容易出现洪涝灾害,D项正确。
17.答案:D
解析:寒潮主要发生在深秋到初春,其中深秋、初春寒潮危害最大,故每年有春季、秋季两个高峰期;影响我国的寒潮一般来自亚欧大陆蒙古—西伯利亚地区与北冰洋;山东的烟台和威海位于山东半岛的北部,山东丘陵的北侧,即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故水汽容易凝结,可能出现降雪天气;本次寒潮没有造成大面积的雨雪天气,故山东省的路面不会有大量结冰现象,也就不会严重影响交通运输。故①②④正确。
18.答案:A
解析:无论冬季还是春、秋季,寒潮发生都会带来大风、降温天气;春、秋季的华北地区,由于空气干燥,降水很少,又有沙源,往往产生沙尘天气,不可能产生暴雨天气;干旱是降水少、用水量大造成的,不是由寒潮带来的。故①②正确。
19.答案:A
解析:寒潮在南下的时候,受山脉的层层阻挡及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势力逐渐减弱,滇南谷地和海南岛的纬度位置低,所以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而四川盆地由于北部山脉阻挡,基本不受寒潮影响;塔里木盆地距寒潮的源地较近,易受寒潮影响。故①②③正确。
20.答案: B
解析:“某流域洪涝多发,为治理灾害,当地在该河一条支流的河口修建了水闸。”说明修建水闸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洪,不是减少泥沙淤积,故BC错误。图中显示闸下水位即干流的水位已经超过闸上水位即支流水位很多,如果没有水闸,洪水便由干流进入支流。所以修建水闸的目的是防止干流洪水进入支流。本题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 A
解析:A.通过工程措施,修建蓄洪区可以有效防御洪涝。故A正确。B.裁弯河道会更加有利于干流河水进入支流河道,使支流的洪涝灾害加剧。故B错误。C.植树造林无法有效阻挡洪水。故C错误,D.河道清淤后,使得支流河道开阔,干流洪水更容易进入支流河道,加剧支流的洪涝灾害。故D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A。
22.答案:D
解析:根据“桩林坝安装在沟谷中”可知,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发生地在沟谷,而台风、滑坡不一定发生在沟谷中,BC错;根据图中桩林坝的构成形态可知,无法防御洪涝灾害,A错;该工程位于沟谷中,图示沟谷植被覆盖率低,含有大量松散沉积物,易发生泥石流,这些松散物质经过桩林坝后被拦截下来,所以图中桩林坝主要用来防御的自然灾害是泥石流,D正确,故选D。
23.答案:D
解析:泥石流发生时,洪流内包含泥沙、石块、巨大砾石等,且突发性强,速度快,危害大,所以野外遇到该自然灾害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沿沟谷垂直方向向高处跑,而不是沿沟谷延伸方向往低处跑,也不能就地寻找掩体躲藏(该措施多为地震发生时的应急措施),D正确,BC错;“抓住漂浮物漂浮”应是洪灾发生时不得已采取的逃生措施,A错。故选D。
24.答案:C
解析:依据图文材料可知,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从a、b、c三幅图中观察可知,冻雨发生时温度小于零、温度露点较低(主要集中在0-2之间,意味着空气湿度较高)、且近地面风速相对较小(小于3级,微风天气频次更高)。所以,冻雨发生时地面温度较低,与图信息吻合,①正确;冻雨发生时近地面湿度较高,与图b信息吻合,②正确;图中并未提到风向,所以与风向关联不大,③错误;风速较小,与冻雨图c信息吻合,④正确;“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故冻雨主要发生在近地面逆温层,⑤错误。综上所述,C项正确ABD三项错误。故选C。
25.答案:A
解析:冻雨是指过冷水滴在降落过程中遇到温度低于摄氏零度的物体,迅速冻结成冰的降水现象。冻雨多在强冷空气或寒潮到达时,由于冷暖空气交锋而产生的。北方由于长期被冷空气占据,而暖气流到达北方的概率较小,所以不易形成冻雨。而南方当有冷锋入侵时,会使锋面下的气温和地面温度都降至0℃以下,而锋面上方的气温却在0℃以上且较潮湿,在锋面上方的云层内形成的雨滴落入温度低于0℃的气层时,就能变成过冷雨滴,这种过冷雨滴一旦降到温度低于0℃的地面或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形成冻雨。因此南方冻雨相对较多。到春季时,南方地区的气温迅速升高,使得冻雨无法继续形成,而北方温度升高较慢,且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冷空气回流速度慢,冻雨开始时间晚,结束时间也,晚,A项正确,C项错误;因为山区比平原更容易形成逆温层,冻而雨的成因之一就是逆温层。所以山区比平原更容易形成冻雨。春季到来时,山区的气温升高速度较平原慢,因此冻雨在山区持续的时间较长,开始的时间早,结束的时间晚,所以B、D两项错误。故选A。
26.答案:C
解析:冻雨发生期间,气温低,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在电线杆、树木、植被及道路表面即刻会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所以下渗量减少,故C项正确;由于冻雨发生期间,温度较低,且形成了薄冰,水量并不大,所以,并不能使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加,A项错误;冻雨发生期间气温低,蒸发较弱,B项错误;下渗量较少,所以地下水位并不会上升,D项错误。故选C。
2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雷暴天气会带来大范围大风暴雨的剧烈天气,所以形成雷暴需要有充足的水汽,②正确;局地强对流天气需要不稳定的大气层,逆温现象出现时,大气层比较稳定,①正确,⑤错误;雷暴的产生需要有足够的气流抬升触发机制,使潮湿空气迅速被抬升到高空冷却,③正确;雷暴天气不一定只发生在沿海湿润地区,④错误,BCD错误,该题选A。
28.答案:D
解析:雷暴天气是地面受热或气流遇地形抬升形成的强对流天气。海陆风是地表受热不均导致气流垂直运动后形成的大气运动,与雷暴天气成因相似,D正确。焚风是气流下沉增温导致,A错误。穿堂风是指穿过建筑物间隙或建筑物内部的风,盛行西风是由副热带高压吹向低气压的风,B、C错误。故选D。
29.答案:(1)110°W以东,大致从南向北减少或从北向南增加;110°W以西,大致从东向西减少或从西向东增加或从内陆向沿海减少或从沿海向内陆增加。
(2)虚线区域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流弱;虚线区域南部:寒流降温减湿;夏季气候干旱,空气湿度小。
(3)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提高防雷电意识等。
解析:(1)根据题意,读图可知:110°W以东,雷暴天数大致从南向北減少或从北向南增加;110°W以西,雷暴天数大致从东向西減少或从西向东增加或从内陆向沿海减少或从沿海向内陆增加。
(2)根据材料,影响雷暴天气的要素有气温、空气湿度、地形等,读图可知,虚线区域位于大陆西岸近海,地形相差不大,从西向东抬升(受地形抬升影响,雷暴天气应较多),而该地实际雷暴天气较少,因此地形暂不考虑,主要考虑因素为气温、空气湿度因素,因此,将该区域分为南部、北部,北部纬度较高,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得出答案:虚线区域北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对流弱;南部纬度较低,为地中海气候,得出答案:虚线区域南部:寒流降温減湿;夏季气候干旱,空气湿度小。
(3)根据题意,从“个人角度考虑,防御措施为: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減少外出;提高防雷电意识。
30.答案:(1)区域差异较大;总体上北部较大,南部较小;东北部山区最大;山区重于平原盆(谷)地。
(2)黄土高原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位于冷空气南下的主要路径上;地势较高,多晴夜,地表辐射强,热量损失较多;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冷空气南下与暖湿空气相遇,易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
(3)全球气候变暖,倒春寒危害程度弱化;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熟悉倒春寒灾害的规律和特点;科技水平的提升,应对倒春寒灾害的能力加强。
解析:(1)读图可知,倒春寒强度总体上北部大于南部;东北部太行山西侧最大;黄土高原表面沟壑纵横,山区大,平原盆谷更小。
(2)由材料“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并持续时间长达1~2个星期以上的天气现象”可知,倒春寒是春季升温后又出现的较长时间低温天气。由已学可知,春季,当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增强时南移,黄土高原离冷空气源地近,从高压中心吹出的冷空气由西北向东南运动经过黄土高原造成降温;春季黄土高原多晴天,地势高,夜晚地表辐射强,热量损失多,降温快;黄土高原处在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过渡带,春季中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易形成持续性低温阴雨天气。
(3)倒春寒现象有所忽视的原因可能是倒春寒天气减少,也可能是对倒春寒天气有了足够的防御。由此分析,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亚洲高压势力减弱,南下的冷空气势力减弱,倒春寒危害程度弱化;由材料“黄土高原地区是受倒春寒危害较大的区域”可知,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已熟悉倒春寒发生的时空规律、特点、影响,提前做好的防御措施;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人们可能通过改良耐寒品种、覆膜等应对倒春寒。
31.答案:(1)云中水汽遇冷形成冰晶或雪花;在重力作用下掉落进入暖层,液化形水滴;继续下落至低于0℃的冷层形成过冷水滴,遇到低于0℃的地表后发生冻结
形成冻雨。
(2)道路结冰,影响交通,高速公路和机场关闭;破坏电力设施,造成停电;输水管道结冰,管道破裂等。
(3)树体高大,抗风能力弱;常绿阔叶林为主,树木的叶子多,增大了冻雨的附着面积,增加了枝、干的负重:树木含水量较大,冻结后脆性增强,易折断。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其形成过程是,云层中的水汽凝结,形成水滴、冰晶或者雪花,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云层中降落下来,在降落的过程中,经过暖层,冰晶融化,变成小水滴继续掉落。接近近地面附近时,遇到0℃以下的较冷大气,降温,形成过冷水滴,降落到温度低于0℃地表后发生冻结,形成冻雨。
(2)冻雨会导致道路结冰,影响交通运输,高速公路和机场关闭,列车停运等。冻雨会导致树木折断,砸毁车辆等设施,市内交通会受到影响,居民出行受阻,影响人民的日常生活等。冻雨会导致输电线路结冰,输电线路被压断,导致区域性停电、停水、停气、停暖等。冻雨天气会出现低温天气导致输水管道结冰,管道破裂等。
(3)读图可知,图中树冠高大,树干直立,树形本身属于“头重脚轻”,抗强风能力差,容易出现折断现象;树种为常绿阔叶林,树叶多,增加了冻雨的附着面积,从而增加了树枝、树干的载重;树木的含水量较大,冻结后增加了树干的脆性,抵抗大风的能力降低,容易折断。
32.答案:(1)威海市中部积雪深度最大,自中部向东、西南方向递减。
(2)三面临海,冬季海水温度高,暖湿空气充足;强冷空气南下,冷流强度大,流经海面带来大量水汽,云层厚;沿海低山丘陵迫使对流云层上升,降雪强度大。
(3)威海暴雪,会增加冬季淡水输入,降低海水盐度;暴雪会降低海水表层水温,增加海水密度。
(4)积雪厚,地面湿滑,影响交通;天气严寒,供暖设施压力大;给农作物种植、渔业等带来严重影响;压断输电线路等;引发感冒或呼吸系统疾病。
解析:(1)由图可知,由图例颜色可知,威海市中部颜色最暗,积雪深度最大,自中部分别向东部方向和西南方向递减。
(2)该地三面临海,海水比热容大,冬季海水降温慢,温度高,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充足;来自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南下,冷流强度大,流经海面带来大量水汽,云层厚;沿海低山丘陵,地形抬升作用明显,迫使对流云层上升,降雪强度大。
(3)威海暴雪,属于降水,增加海水的淡水补给,会增加冬季淡水输入,降低海水盐度;暴雪发生时,气温较低,会降低海水表层水温,温度和密度呈负相关的关系,从而增加海水密度。
(4)积雪厚,地面湿滑,影响地面交通正常通行;天气严寒,气温低,市民对室内温度要求高,供暖设施压力大;给越冬农作物带来冻害、渔业减产等带来严重影响;积雪较厚,压断输电线路等;流行病多发,引发感冒或呼吸系统疾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