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第十一中学2016年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二)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滕州市第十一中学2016年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3 11:1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东省滕州市第十一中学2016年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模拟试题(二)
第I卷(选择题)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忖度(cǔn) 戕害(qiāng) 按捺不住(nài) 年高德劭(shào)
B.呼吁(yú) 混淆(xiáo) 皓首穷经(hào) 卷帙浩繁(yì)
C.惦记(diàn) 孝悌(dì) 曲水流觞(shāng) 信手拈来(niān)
D.愀然(qiǎo) 摒弃(bìng) 逸兴遗飞(chuán) 铩羽而归(sh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砥砺 伤脑筋 陪礼道歉 煊赫一时
B.徇私 菩提树 貌和神离 拾人牙慧
C.商榷 辨证法 振聋发聩 要言不繁
D.厮杀 文绉绉 功亏一篑 投桃报李
3.依次填入下列名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清除垃圾,搞好校园环境卫生,这是我们 的责任。
②我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生产队,支援祖国的经济建设 。
③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我省杂技团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_________ 地承担了这次出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演出任务。
A.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义不容辞 B.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责无旁贷
C.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当仁不让 D.责无旁贷 义不容辞 当仁不让
4.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的一项是( )
A.长期以来,我们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于 “为国家培养有用的人才。”
B.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C.真凉爽啊,拉萨的夏天!
D.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伟大科学家的生活一书,就有一篇《译序》和一篇作者的《导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们普遍担心,忽视对青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导致北大一研究生跳楼自杀的主要原因。
B.据《中国日报》报道,我国居民43%的储蓄用于子女的教育,这个比例已超过了用于养老或购买住房的储蓄比例。
C.我们一中的学生应该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生活观点不同的同学也应该坦诚相待。
D.改革公费医疗制度、实施医疗保险的问题,对于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连环画从它萌芽的时候起,就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 。 , 。 。 ,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
①明清时期的许多文学书籍都绘有线描插图
②这种“回回图"既增加了书籍视觉美
③有的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即“回回图"
④可以说,连环画是插着文学的翅膀飞向人民大众的
⑤当20世纪20年代连环画正式诞生的时候,人民大众已经熟悉了这种绘画形式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它
⑥又使线描插图为人民大众所熟悉和喜爱
A.①③②⑥⑤④ B. ⑤①③②⑥④ C.①④⑤③②⑥ D.⑤④①③②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名句默写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2) 野马也,尘埃也, 。(庄子《逍遥游》)
(3) 闾阎扑地 钟鸣鼎食之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老当益壮,__________________;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 ,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归去来兮辞》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喻诗人做官之本无心的诗句是: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7)《论语》中强调只要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 。
三、诗词鉴赏
8.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相 见 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扬州:当时为抗金前线。
(1)、“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5分)
(2)、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感情?请结合词句作具体分析。(6分)
四、现代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有一些夜晚仅仅属于自己
曾文广
诗人纪伯伦曾借先知之口说:“你的朋友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的有回应的需求。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土地。他是你的饮食,也是你的火炉。你饥渴时来到他身边,向他寻求平安。”这话的意思说得很明白,朋友是一种“有回应的需求”,包括物质上的和心灵上的。但如若仅仅如此,这种只索不予的友谊注定是残缺不全与极其自私的,不能算作真正的友谊。因而他又假先知之口告诫世人:“奉献你最好的,给你的朋友。”奉献在这里也许理解为分享比较合适——能够与朋友分享自己所拥有的,部分或者全部,无论是否是“最好的”,都是人生一大快事,因为“分享”的本身就是一种足以令双方身心俱悦的事。
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更是把这种“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享”的作用神奇化了。他认为“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友谊原来有如此奇特的作用,也就不难理解他为何对“乐于孤独的人”和“没有朋友的人”缺少好感了。他认为前者“其性格不是属于人而是属于兽的”,后者干脆就是“啃啮自己心灵的人”。
实际情况却是——包括弗兰西斯·培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内,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有一些东西,它们仅仅属于每个人自己。这些东西既不能索取也不能给予,无论你和你的朋友在彼此心头是多么重要,双方又是如何慷慨。巴尔扎克在对“友谊”二字的诠释中就很明白地提到了这一点:“友谊是联结两颗同类心灵的纽带,它们既被双方的力量联结在一起,又是独立的。”唯其如此,我们就不应像培根那样简单地认为“朋友是另外一个自己”,毕竟在客观上“两颗同类心灵”各自是“独立的”,两颗心灵是两个不同的享有完全主权的王国。两个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距离。这也就注定了有一些东西仅仅属于自己。
朋友一千个还太少,敌人一个也嫌多。在今天,承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自己是个“乐于孤独”和“没有朋友”的人恐怕不多。但是,不管你是“相识满天下”交游甚广之辈,抑或信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人,你是否曾经在某个夜晚想找人倾诉却发现无人可找,而几个堪称知己的电话号码就烂熟在心里 你们交往多年,经常保持着联系,在一起时无话不谈,你们都相信你们的友谊永远不会生分到必须匆匆忙忙去整补的那一天。然而就在那样一个晚上,你最终没有拨通他们中任何一个人的电话,而是甘愿独自一人面对着洁白的墙壁,把楼下的喧嚣声戛然关在门外,像那些“乐于孤独”和“没有朋友”的人一样,陷入无边孤寂的沉思中“啃啮”着自己的心灵。
这样的夜晚,灵魂在独自行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样的夜晚,惟你一人独享。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在你的一生中,必须不间断地拥有这样的夜晚、这样的时刻——深入内心,释放自我,让灵魂得以保持属于它的纯净。这样的夜晚,朋友不能分享,也无从去分享,即使他恰好就在家里做客,正睡在隔壁的房间里。他毋须分享,他也拥有属于他的这样的夜晚。 毫无疑问,每个人都有一些东西不能与朋友甚至亲人分享,譬如你想一个人呆着的某些夜晚,譬如你必须独自面对的人生的风风雨雨,也譬如今夜——2003年11月9日凌晨2点52分,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独自啃啮自己心灵的时候,这个夜晚仅仅属于我!
(选自《散文》2004年第3期)   
(1).本文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思路非常清晰。请用简要的语言叙述全文的主要思路。(6分)   
(2).这篇文章的题目可不可以改成“有一些白天仅仅属于自己”?为什么?(5分)   
(3).全文多次出现“啃啮自己心灵”,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4).本文作者的观点和纪伯伦、培根的观点是矛盾的吗?试简要分析。(6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爷爷的宝藏
[美]劳拉 乌朗
闹钟响过后,布丽姬特从床上跳了起来。桌子上那只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那声音听起来伤感而空洞。
自从爷爷去世后,玫瑰别墅里的每一样东西似乎都让人感到伤感。爷爷在这儿生活了82年,每年夏天布丽姬特都来看望他。现在别墅将要被卖掉。
“你可以留下一样东西来怀念爷爷。”昨天,妈妈这样对她说。
布丽姬特把目光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闹钟上移开。怀念与爷爷在一起的那些快乐时光,一只闹钟不是她所需要的。一本书呢?她走到书架前,浏览着那些书名。她不知选择哪一本。正在翻找的时候,她看到其中的一本书里露出来一张纸。她轻轻地抽出了那本书。
纸的一面写着一个日期:1927年2月1日。另一面却写着令人兴奋的内容。布丽姬特大喊着跑到哥哥科林的房间。
“科林,看我发现了什么?”布丽姬特喘着气说道。
科林接过那张纸,当他看到纸的另一面时,呼吸一下子变得急促起来。上面写着几个字:我的藏宝图。
“爷爷一直说在他的农场埋有一份宝藏。我还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布丽姬特说。
“我也以为是。”科林说,“这个藏宝图证明他没有骗我们。”
藏宝图非常简单:一个大圆圈,圆 ( http: / / www.21cnjy.com )圈里写着“巨石”的字样,然后一个箭头从巨石画出去,旁边写着:走20码。箭头的末端画着一个小圆圈,里面写着“石头”的字样。
“巨石就是爷爷所说的大圆石。”布丽姬特说 。
“宝藏就埋在巨石20码以外。”科林说,“走,我们去挖宝藏。”
他们拿了两把铲子就往外跑,很快来到那块巨石旁。那是爷爷的农场里唯一一块大圆石,立在小河边已经不知多少年了。
科林从巨石开始,用他的小脚计算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20码的距离。布丽姬特马上用力把铲插进泥土里。“会是什么宝藏呢?金条?还是满满一箱的宝石和钻石?”布丽姬特嘀咕道。
科林哈哈笑道:“实际些,布丽姬特。我敢打赌是钱。”
“够买一台新电脑或者一辆自行车吗?”
“也许够买下这个地方。”科林说道,“如果找到很多钱,妈妈就不用卖掉别墅了,以后我们每年都可以来这里度暑假。”
留住别墅的想法刺激着两个孩子,他们紧握着铲,挖得更卖力了。但挖了半个小时,他们看到的还只是泥土。
两人又挖了一个小时,仍然一无所获。这时,阳光已经很强烈了,晒得两人的皮肤生痛。
“宝藏也许不在这儿。”布丽姬特甩着酸痛的手臂沮丧地说。然后,她叹了口气,拖着铁铲转身走回了别墅。而科林咬着牙继续不停地挖。
回到别墅,布丽姬特又盯着那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藏宝图。忽略了什么呢?到底还有什么线索还没被发现?她仔细地看着那幅图,然后翻过图的另一面。那上面只写着一个日期。
看着那个日期,布丽姬特的眼睛忽然一亮。“我找到啦!”她大喊着冲出屋子,抓起铁铲,朝巨石附近的小河跑去。
“布丽姬特,你去哪?等等我!”科林喊道,也跑向小河。
他们坐在划艇上渡过小河,布丽姬特领着科林来到河岸的一块石头边。科林搬开石头,一只铁盒出现在他们眼前。
“布丽姬特,你怎么知道的?”科林乐坏了。
布丽姬特笑了。“藏宝图是在隆冬画的。那时小河已经结冰,爷爷穿过小河,把宝藏埋在了这里 。”
“我们还忘了一些事情。”她继续说道,“那一年是1927年,藏这个盒子的时候,爷爷还是个孩子。”
科林急忙打开盒子。盒子里面没有钱,没有珠宝,也没有金条,只有几个铁做的士兵。科林失望地叹了口气。
但布丽姬特笑了。对她来说,这些玩具士兵才 ( http: / / www.21cnjy.com )真的是一份宝藏,正是她想要的用来记住爷爷的特别的东西。当她抚摸爷爷这些小时候的玩具时,她感到爷爷就在她身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头写闹钟在“滴答滴答”地走着,那声音听起来伤感而空洞,是为渲染氛围,烘托人物心理。
B.小说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人物,布丽姬特与科林,爷爷与布丽姬特,爷爷与科林都是在对比中表现的。
C.小说中的爷爷是一位农场主,同时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读书人,身上还保留着童真的天性,孩子们与他在一起都会很快乐。
D.小说中爷爷留下“藏宝图”,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引导孩子们“寻宝”,借此培养他们勤劳而又爱思考的习惯。
E.小说的结尾发现“爷爷的宝藏”,使情节趋于高潮,悬念解开;这一情节是突出爷爷个性特征的关键所在。
(2)小说中“爷爷”这一形象虽未正面出场,但这一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文本分析“爷爷”的形象特点。(6分)
(3)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在情节设计方面的特点。(6分)
(4)对“爷爷的宝藏”,科林失望地叹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布丽姬特却满意地笑了。“对她来说,这些玩具才是一份真正的宝藏”,为什么两人会有不一样的表现?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宝藏的认识和理解。(8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王安石逸事 林语堂
①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时代很勤勉,除去语言学极糟糕之外,还算得上是个好学者,当然是宋朝一个主要的诗人。不幸的是,徒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事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毫无疑问,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倘若我们说理想主义者是指的不注意自己的饮食和仪表的人,王安石正好就是这等人。王安石的衣裳肮脏,须发纷乱、仪表邋遢,人是以此等恶习为众所周知的。苏洵在《辩奸论》那篇文章里刻画王安石说:“衣臣虏之衣,食犬惫之食。”又说他“囚首丧面而谈诗书。”王安石是否喜欢以这样的特点异乎常人,我们无从知道,但是一个人把精力完全倾注在内在的思想上,自然会忽略了他的外表,这话倒不难相信。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说他从来不换他的长袍。一天,几个朋友同他到一个寺院里的澡堂会去。 在他由浴池出来之前,朋友们特意偷偷的在外头留一件干净的长袍,用以测验他是否知道衣裳已经被换了。王安石洗完出来,把那件新袍子穿上,朋友动了手脚,他完全不知道。
②又有一天,朋友们告诉王安石的胖太太,说她丈夫爱吃鹿肉丝。
③胖太太大感意外。她说:“我不相信。他向来不注意吃什么。他怎么会突然爱吃鹿肉丝了呢?你们怎么会这样想?”
④大家说:“在吃饭时他不吃别的盘子里的菜,只把那盘鹿肉丝吃光了,所以我们才知道。”
⑤太太问:“你们把鹿肉丝摆在了什么地方?”
⑥大家说:“摆在他正前面。”
⑦太太明白了,向众人说:“我告诉你们。明天你们把别的菜摆在他前面,看会怎么样?”
⑧朋友们第二天把菜的位置调换了,把鹿肉丝放得离他最远,大家留意他吃什么。王安石开始吃靠近他的菜,桌子上照常摆了鹿肉丝,他竟然完全不知道。
⑨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安石在扬州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守幕府时,他彻夜读书。那时的太守是韩琦,他后来做了宰相。王安石总是苦读通宵,天将黎明之时才在椅子中打盹。等睡醒时,已然晚了,来不及洗脸梳头发,便连忙跑到办公室上班。韩琦一看他那副样子,以为他彻夜纵情声色,就向他劝导几句。
⑩韩琦说:“老弟,我劝你趁着年轻,多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功念点儿书吧。”、⑾王安石立在那儿未做分辩。在去职之时,他告诉朋友说韩琦不赏识他。后来,王安石的学者名气日大,韩琦对他的看法也有了改变,也愿把他看做自己的属下,王安石却很恼怒,事情赶巧的是,王安石在京师接受朝廷一项高位那一年,正好韩琦罢相。王安石记日记甚勤,竟写了七十册,他曾有这样批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耳。”
⑿但是王安石这个怪人,除去邋遢的外表之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有不止此者。在他得势之前大约二十年之中,他之所以使人谈论者,是他屡次谢绝朝廷的提升。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因为从他二十一岁考中进士,到他四十六岁得势——那是他壮年最活跃的时期,共二十五年——他一直谢绝任命,宁愿在一个偏远的省份当一小吏。那是仁宗在位之时,国家太平,才俊之士咸荟萃于京都。王安石越谢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他的声誉越高。最后,朝廷上的官员皆急欲一睹此人的真面目。此时因为他除去以文章出名之外,他位居太守,治绩斐然,行政才干之优,堪称能吏。他建堤筑堰,改革学校,创农民货款法,把他的新社会思想,实施了数项。政绩确实不错,也深得百姓爱戴。他对以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直到仁宗嘉佑五年(1060),朝廷任命他为三司度支判官,他才来到京师。
(选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七章,题目为编者加)
(1) .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所谓“逸事”,多指不见于正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载的关于某人的事迹。文中“有一个故事流传下来”、“还有一个故事”等诸如此类的文字,可说是作者的一种笔法,既表明所写有来历有根据, 但又能让读者看出其有别于正式的史书记载。
B.“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这句话主要是批评王安石虽有政治抱负,但又清高 孤傲、不谙世事、自以为是。
C.文中特别写到王安石评韩琦的话:“韩琦别无长处,惟面目姣好而已”,意欲借此来表现王 安石尤其看不起注重外表装扮的人。
D.人物传记往往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如开头一段有相当多的文 字就是作者对王安石的议论,围绕这议论,作者择事而写,写出了个以往不为人所熟知的“怪人”王安石。
E.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作者却以现代人的口吻叙述,语言显得活泼易懂,读来有趣, 这应该也是本文的可取之处。
(2)王安石的“怪”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你简要概述。(6分)
(3)对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之举,作者说“这倒很难相信他之如此是纯系沽名钓誉之意”。你认为作者是依据什么而得出这个看法的?(6分)
(4) 宋朝朱弁《曲洧旧闻》中有这样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记写:“王荆公性简率,不事修饰奉养,衣服垢污,饮食粗恶,一无有择,自少时即然。苏明允着《辩奸》,其言‘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 面而谈诗书’,以为‘不近人情’者,盖谓是也。”苏洵(明允)以“不近人情”言之,你同意这样的评价吗?请结合本文相关内容阐述。(8分)
五、文言文文本阅读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①,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佐。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节选自《屈原列传》
注①靳尚:楚上官大夫
1.下列对各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请往如楚 如:好像
B.亡走赵,赵不内 内:同“纳”接纳
C.冀幸君之一悟 冀:希望
D.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楚人既咎子兰以权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
B.不复在位,使于齐 急于星火
C.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竟死于秦而归葬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下面文句全部直接体现屈原“忠君爱国”的一项是( )
①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②竟死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而归葬③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④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⑤顷襄王怒而迁之⑥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仪听说楚王点名要得到自己,就欣然去了,并且用厚礼贿赂大臣靳尚,在楚王的宠妃郑袖面前说假话。
B.秦昭王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想利用婚亲关系与楚怀王会面,进而扣留他。楚怀王却没有听从屈原的劝阻,结果正中亲王圈套。
C.屈原怀想君王,想振兴国家,打算把国家衰弱的局势扭转过来,在一篇作品中再三表达这种意愿。
D.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怀王却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被郑袖所迷惑,被张仪所欺骗。
六、语文文字运用
13.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用简洁的文字介绍漫画内容,不超过60字。(3分)
(2)用简洁的语言揭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5字。(3分)
七、写作题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10月7日,经过连续搜救,1 ( http: / / www.21cnjy.com )7名擅自进入广西来宾市自然保护区露营被困失联的驴友,成功获救。来宾市为此次营救,耗费了巨大的公共资源,更严重的是营救中救援人员也面临巨大的危险。
这一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当地政府呼 ( http: / / www.21cnjy.com )吁驴友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不要擅自行动。有网友认为,驴友是公民,作为纳税人,有权享受公共服务,不应为救援买单;又有网友说“人生需要‘说走就走’的旅行”,并为他们的行为点赞。
对此你有何看法?请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卷答案
1.D
2.D
A项,陪—赔;B项,和—合;C项,辨—辩,繁—烦。
3.C
解析: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义不容辞”指道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
4.C
5.B
(A.搭配不当,“担心”改为“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 C. 成分残缺,“和”的前面缺少一个介词“对”。D.不合逻辑,主客体倒置,改为“对于改革……的问题,广大人民群众……”)
6.A
试题分析:整个句段以时间顺序展开,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连环画的萌芽时期,首先填①,②⑥“既 又”并列关系,都是表述③中的“回回图”的,“是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形式之一”主语应是连环画,前面应填④。解答连贯题,概括来说,第一,要综观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第二,要弄清材料的陈述对象,语段的结构特点、感情基调,主要句子的句式特点等;第三,语句的连贯不能只注重语言形式的连贯,应看句子的内容是否前后照应,意思是否连贯顺畅。具体来说注重三个“抓”:抓中心,抓思路,抓标志。
7.(1)落霞与孤鹜齐飞 (2) 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之以息相吹也。(3)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4)宁移白首之心;不坠青云之志。 (5)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
(1).借代;(2分)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着在头上)。(3分)
(2). “中原乱,簪缨散”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1分)“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1分)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2分)“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解为“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亦可)(2分)。
9.(1).(6分)本文先写人生需要分享(1-2段),后写人生还需要独享(3-6段)
(2).(5分)不可以。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白天而言,“夜晚”象征一种独立的精神生活时空(这里的夜晚实际上也包括具有独立精神生活的白天),或良心的自我对话、或独立思考、或张扬个性的时空。(意思接近即可)(评分标准:答“不可以”得2分,答对基本意思得3分,语言表达1分。答“可以”,不得分)
(3).(5分)这句话指灵魂的自我拷问,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省自己,剖析自己,修炼自己。也可以联系原文“深入内心,释放自我,让灵魂得以保持属于它的纯净”一句来回答。(意思接近即可)(答对基本意思,语言表述恰当得5分;答对基本意思,语言表述一般得4分;理解、表述一般得3分;答错得0分)
(4).(6分)不矛盾。(2分)
“与朋友共(分)享”和“个人独享(独立思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人生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在人生的过程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意思接近即可。也可参考原文回答)
10.(1)AE(选A得2分,选E得3分,选C得1分,选BD不得分)
解析:C中“都会很快乐”欠妥;B中“爷爷与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丽姬特”不是对比;D中“爷爷的宝藏”体现了爷爷的童真的天性,同时引出布丽姬特与科林的不同态度,也突出了布丽姬特的个性特点。
(2)答案:①关爱孩子,性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乐观。孩子们和他在一起很快乐;爷爷死后,他们很怀念,很悲伤。②充满童趣,童心未泯。爷爷小时候埋藏了几个铁做的士兵,还“郑重其事”地画了“藏宝图”;长大以后依然念念不忘,经常告诉他的孩子们农场里有一份“宝藏”。③喜欢读书。爷爷有大量藏书,而布丽姬特就是在书中发现“藏宝图”的。
解析:每点2分,答出形象特点及文本分析各给1分,其它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答案:①巧设悬念:“藏宝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发现,引出了布丽姬特极大的兴奋,也刺激了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伏笔与照应:“藏宝图”上的目期是“1927年2月1日”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伏笔,它是最终解读“藏宝图”的线索;同时,也与文末发现爷爷的“宝藏”的情节相照应,显得真实可信;③陡转:当寻宝“一无所获”时,布丽姬特通过对“日期”的思考,改变了寻宝的思路,让情节柳暗花明。
解析:每答对一点并结合文本作出相应分析得2分,签出三点得6分。
(4)答案:科林“失望叹气”是因为宝藏仅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个铁做的玩具士兵,而不是他所期盼的财宝。(2分)布丽姬特“满意地笑了”是因为这些“玩具士兵”在价值上虽不能与珠宝相提并论,但她从中却感受到了爷爷的那份童趣,那份对子孙的关爱和亲情,“玩具士兵”可以寄托她对爷爷的思念之情。(2分)
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会发现,人生中许多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有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宝藏”,尤其是那些可以寄托美好情感的东西。所以,真正“宝藏”不是物质财富,而是精神财富。(4分)(只要突出精神层面,言之成理即可得4分)
11.(1).B.C
(2). ①不善与人相处;②仪表邋 ( http: / / www.21cnjy.com )遢,不重衣食;③屡次拒绝朝廷的提升。第①点可以抓开头一段中的“除去与他自已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一句,以及与韩琦的相处相关叙写概括;第②点可根据“洗浴换袍”和“吃鹿肉丝”等事例叙写作概括;第③点见本文最后一段作者的直接性的评议。(共6分,每点2分)
(3) 答:注意文中的相关叙写:
①“有基督救世之心,而无圆通机智处人治世之术,除去与他自己本人之外,与天下人无可以相处”;
②敢于说批评上司韩琦的话;
③有行政才干,却在偏远之地任职,治绩斐然。
根据文意,综合起来看,王安石是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信、有政治理想、有才干、且不免自负,不太容易与人合作的人。由此,偏居一方而身为小吏,自为首领,又能躲避当时朝廷名臣重儒之间的竞争,在王安石看来,这样的日子更顺心惬意。可见,“他对入朝为官的引诱一直视若无睹“主要是如此的气质性格使然。
作答时应能写出文中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分析得出王安石屡次拒绝朝廷提升的原因。(写出文中信息依据3分,分析得出结论2分,表达1分)
(4) 答:此题理解允许有不同看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应要求学生注意结合文本相关内容,结合自己平时阅读而获得的对人物的生平事迹了解来谈,力求做到有观点,有分析,言之成理,持之有据。
12.(1).A (2).C (3).D (4).B(“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不合文意)
13.(1)画面主体是一条鱼跃出水面,左上方是一只飞舞的蝴蝶,而那正是鱼的梦想。画面右上方写着:鱼儿一旦想变成蝶,它便苦恼。(3分)
(2)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痴心妄想,应从实际出发,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3分)
14.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