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重复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理解重复现象。
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用数学眼光和思维看问题。
让学生在探索规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联系,感受数学美和乐趣,培养学习兴趣和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现事物排列规律,理解重复现象。
能用语言描述和表示规律,依规律进行简单推理和预测。
难点
理解重复部分确定方法及用数学方法表示规律。
培养创新思维和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有规律图案和生活场景。
教具:彩色纸条、小棒、圆片等。
学具:学习单、彩色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欢快音乐,展示节日彩灯图片,彩灯红、黄、蓝三色依次闪烁。
师:同学们,看这些彩灯,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观察彩灯颜色变化,可能发现颜色有规律。
再展示条纹衣服条纹、地板砖图案等有规律排列的事物。
师:生活中有很多这样有规律的排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奥秘,学习简单的重复问题。(板书课题:简单的重复问题)
(二)探究新知
认识重复现象
教师用彩色纸条在黑板摆图案:△□△□△□……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摆的图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回答,可能说按△□顺序重复出现。
教师用小棒摆:○●○●○●……
让学生说排列规律,强化对重复现象认识。
找规律
课件出示更复杂图案:☆★△☆★△☆★△……
师:请认真观察这组图案,规律是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小组 1:按☆★△顺序重复出现。
小组 2:每三个图案一组重复。
教师肯定表扬,引导思考如何简洁描述规律。
师:这组图案以 “☆★△” 为一组重复排列。(板书:以 “☆★△” 为一组重复排列)
表示规律
师:我们找到规律了,能不能想办法表示出来呢?
引导学生用喜欢方式表示,如画图、写文字、用符号等。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说表示方法。
如用文字写:先画☆,再画★,然后画△,依次重复;用符号表示:A 表示☆,B 表示★,C 表示△,写成 ABCABCABC……
教师评价总结,强调简洁准确表示规律重要性。
理解重复部分
师:在规律中,像 “☆★△” 重复出现部分叫重复部分。(板书:重复部分)
让学生指黑板图案说重复部分。
师:那到第 10 个图形是什么呢?
引导学生思考,以 “☆★△” 三个图形为一组重复,10÷3 = 3(组)……1(个),重复 3 组余 1 个,第 10 个是重复部分第一个图形☆。通过计算分析,加深理解重复部分与排列关系。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学习单第一题:找规律,填一填。
○△□○△□○△□______ ______ ______
2, 5, 8, 11, 14, ______, ______, 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答案说规律,教师巡视指导,最后集体订正。
提高练习
课件出示数字:1, 3, 1, 3, 1, 3, ……
师:观察这组数字,规律是什么?第 20 个数字是几?
引导分析,以 “1, 3” 为重复部分,20÷2 = 10(组),第 20 个是重复部分最后一个数字 3。
再出示:A, B, C, D, A, B, C, D, ……
问:第 35 个字母是什么?
学生自主思考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点评强调思路方法。
拓展练习
让学生用学具自己创造有规律的排列,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规律和重复部分。
例如,用圆片和正方形摆出:□○□○□○……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创作,并向全班同学讲解规律。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按照你摆的规律,第 50 个图形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生活中的规律应用:展示一些生活场景图片,如日历、星期、季节等,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说一说这些规律在生活中的作用。
比如,日历中每月日期的排列规律,星期的循环规律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这些规律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四)课堂总结
回顾知识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引导学生回顾简单的重复问题,包括认识重复现象、找规律、表示规律、理解重复部分等内容。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总结方法
师:在找规律和解决重复问题时,我们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可能回答观察、分析、计算等方法。
教师强调要认真观察事物的排列,找出重复部分,通过计算等方法确定某个位置的图形或数字是什么,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发现规律,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作业布置
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摆放、装饰等,找出至少三个有规律的排列,并记录下来,明天和同学们分享。
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深入理解简单的重复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感受数学的魅力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