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第3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降水,降水和气温一样,也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本节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与上一节大体相同,使其成为“姊妹篇”。这一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降水的分布主要介绍世界降水量的水平分布状况。降水的变化是从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两个方面讲述。读图和绘图能力的培养依然是贯穿其中的能力培养线索。
2022新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2.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2.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核心素养目标:区域认知:通过绘制和阅读年降水量柱状图,掌握绘图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学以致用的能力。综合思维:通过绘制和阅读年降水量分布图,学会读图的基本步骤和技巧,明确降水分布的规律。3.地理实践力:学会利用降水柱状图,分析某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4.人地协调观:了解降水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密切的联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几个章节的学习,初步具备读图析图能力;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这个阶段的学生课堂表现力强,善于表达,活泼好动,需要经过老师的调节和引导来生成课堂效果。有渴望获得新知识的欲望,但需要老师的激励和指导,从而激发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喜欢接受有趣的有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比如新的教学方法、媒体、技术等。
重点 1.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世界降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2.降水柱状图的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难点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材料准备 教材、教材解析、教辅资料、互联网材料、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游戏翻牌猜谜语: 学生猜谜语:谜底是雨、雪、冰雹。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相关特征进入课堂
讲授新课 任务三:降水的变化与分布1.降水的变化①降水的定义、形式季形成条件a.定义思考:右侧哪些属于降水的天气符号?思考:雾、霜、露水是否属于降水?思考: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b.降水的主要形式c.降水的形成条件②.降水量思考:降水等级如何划分?③.降水的测量、④.降水量的常用指标探究活动六: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区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大多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其绘制的基本步骤如下:步骤一: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步骤二: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出降水量刻度及单位。步骤三:根据各月的降水量数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步骤四:在图中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1.根据表4-2-4及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绘制北京市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2.说出北京市一年中降水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描述北京市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⑤.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试一试:请看五个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如下图),归纳降水季节特点。2.降水的分布①等降水量线②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请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课本图4.2.26),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察言观色”的方式进行读图,并思考讨论问题:(1) 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2) 比较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4) 以亚欧大陆为例,比较中纬度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思考:山地A坡和B坡,哪坡降水会多呢?探究活动七: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读图4-2-16,思考下列问题。1.赤道附近地区与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其原因是什么?2.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学生总结: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学生找出:学生回答:不属于,没有降落的过程学生回答:降雨、降雪、降冰雹学生回答:降雨学生回答: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学生回答: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学生回答:学生总结:学生总结:学生根据图表绘制:学生回答:学生总结:学生回答:学生总结:学生总结: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 000 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 000 毫米。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 毫米以下。规律一: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纬度因素)学生回答: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 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 毫米以下。学生回答: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海陆分布)学生回答:在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于沿海地区。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海陆分布)学生回答: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规律四:山地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因素)学生归纳:学生回答并总结: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定义让学生了解降水的主要形式让学生了解降水的形成条件让学生知道降水量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测量让学生了解降水量的常用指标让学生学会绘制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了解等降水量线让学生了解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了解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板书
课外拓展/课外阅读内容
特色资源分析和技术手段说明 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回答问题积极,知识点掌握好,材料分析到位,思维得到了训练,课堂上有积极而良好的互助合作学习气氛,整体上达成了学习目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七年级
地 理
上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第3课时)
【2024新教材】
目录
01
单元学习内容
05
新知讲解
02
课标解读
06
课堂总结
03
学习目标
07
作业布置
04
新知导入
08
知识拓展
01
单元学习内容
单元学习内容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课标要求
课标分析
通过相关资料,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规律,描述降水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学习目标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04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新知导入
05
新知讲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1.降水的变化
①降水的定义、形式季形成条件
a.定义
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思考:右侧哪些属于降水的天气符号?
思考:雾、霜、露水是否属于降水?
不属于,没有降落的过程
思考: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
降雨、降雪、降冰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1.降水的变化
①降水的定义、形式季形成条件
b.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雨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1.降水的变化
①降水的定义、形式季形成条件
c.降水的形成条件
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1.降水的变化
②.降水量
降水量是指一定时间内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水,未经蒸发、渗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
级别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大暴雨 特大暴雨
24小时降水量(mm) <10.0 10.0—24.9 25.0—49.9 50—99.9 100.0—249.9 >250.0
思考:降水等级如何划分?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1.降水的变化
①降水的定义、形式季形成条件
d.降水量
中雨
小雨
大雨
暴雨
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雨如倾盆,雨声猛烈,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1.降水的变化
③.降水的测量
盛水器
漏斗
储水筒
储水瓶
盛雪口
筒盖
雨量器
量杯
气象站中的雨量筒
雨量器和量杯
人工、自动
毫米(mm)
测量工具
测量方式
降水量单位
降水量分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1.降水的变化
④.降水量的常用指标
日降水量
把一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日降水量
年降水量
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即得到年降水量
多年平均降水量
把一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降水量柱状图
月降水量
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即为月降水量
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活动六
降水量柱状图是直观刻画一个地区降水分配状况的统计图,大多反映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其绘制的基本步骤如下:
步骤一: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步骤二: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出降水量刻度及单位。
步骤三:根据各月的降水量数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步骤四:在图中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降水量柱状图。
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活动六
1.根据表4-2-4及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绘制北京市的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月份 1 2 3 4 5 6
降水量/毫米 3 7.4 8.6 19 33 77
月份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92 212 57 24 6.6 2.6
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活动六
2.说出北京市一年中降水量最大值和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描述北京市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最大:212mm 8月
最小:2.6mm 12月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1.降水的变化
⑤.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
(1).看“总量”,说“多少”
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
(2).看“差值”,说“变化”
看“极值”,对“月份”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算“差值”,说“变化”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3).看“极值”,对“月份”:读取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最值出现的月份。
(4).看“数量”,说“多少”:月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则称降水多(多雨);
月降水量在50~100毫米间,称为湿润;
月降水量在25~50毫米间,则称降水少(少雨);
月降水量低于25毫米,则称干燥。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请看五个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如下图),归纳降水季节特点。
试一试
基于世界各地依据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可将降水的变化分为
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冬季多雨型、全年湿润型。
全年多雨
夏季多雨,冬季干燥
终年湿润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全年干燥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2.降水的分布
①等降水量线
80毫米
60毫米
40毫米
20毫米
40毫米
60毫米
80毫米
100毫米
A
B
等降水量线: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点依次连接成线。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
等降水量线的特点:
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
a=40毫米
b=40毫米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2.降水的分布
②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请看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课本图4.2.26),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几个小组,采用“察言观色”的方式进行读图,并思考讨论问题:
(1) 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
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1 000 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 000 毫米。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 毫米以下。
规律一: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位置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2.降水的分布
②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规律二: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2) 比较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1000 毫米以上。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 毫米以下。
(3)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海陆位置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2.降水的分布
②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规律三: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在中纬度地区,内陆地区降水少于沿海地区。
(4) 以亚欧大陆为例,比较中纬度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
海陆位置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2.降水的分布
②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规律四:山地暖湿气流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思考:
山地A坡和B坡,
哪坡降水会多呢?
迎风坡多雨
背风坡少雨
地形因素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任务三
2.降水的分布
②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
降水 赤道或两极 南、北回归线两侧 中纬度 山地
多 附近地区 大陆 岸 地区 坡
少 附近地区 大陆 岸 地区 坡
影响因素
赤道
两极
纬度因素
东
西
沿海
内陆
迎风
背风
海陆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
探究活动七
读图4-2-16,思考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地区与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异?其原因是什么?
2.亚欧大陆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什么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
探究活动七
地区 降水量 主要原因
两极地区 较少 终年气温低,气流下沉,不易成云致雨(雪)
赤道附近 较多 终年气温高,气流上升冷却,容易成云致雨
南、北回归线两侧 大陆西岸较少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大陆东岸较多 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带来的湿润气流
中纬度 地区 沿海较多 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大
内陆较少 距海远,海洋上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小试牛刀
2023年2月8日柏林国际水果蔬菜展览会在柏林展览中心举行。“欧洲蔬菜之都”西班牙南部的阿尔梅里亚和“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在展览会上备受关注。读“阿尔梅里亚与山东寿光气候及天气资料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阿尔梅里亚与寿光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尔梅里亚气温年较差更大
B.阿尔梅里亚降水集中在夏季
C.寿光冬季温和少雨
D.寿光季风气候显著
2.展览会当天,有关两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阿尔梅里亚的蔬菜商人启程时需携带雨具
B.阿尔梅里亚当天东风3级
C.寿光当地菜农需做好防冻害准备
D.寿光的天气状况是多云
D
D
06
课堂总结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利用雨量器进行测量降水量
降水的类型
类型 图示 成因 分布地区
对流雨
锋面雨
地形雨
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而形成的降水。
当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冷却凝结而产生的降水。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产生的降水。
赤道附近、中纬度大陆的午后
中纬度地区
山地迎风坡
知识拓展
Thanks!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量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知识性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降水的变化。
。
。
。
2 通过材料分析,知道降水的分布。
通过材料分析,
探究能力 1.通过案例分析,学会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2.通过读图分析,分析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
科学态度 培养合作精神、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第3课时) 课堂教学评价表
评价 指标 权重 评 价 因 素 评价等级 简要评价
优 良 中 一般
教学 目标 (1) 10 1、根据课标、教材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具体的教学目标。 2、整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教学结构 (2) 15 1、根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和能力特征,结合教材内容,灵活安排教学环节,具有自己的特色。 2、过程设计科学合理,抓住重点关键,突破难点。 3、过程层次清晰,布局合理,信息反馈及时。 4、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扎实,体现学法指导。 5、注重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体现出对学生智力、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学 方法 (3) 20 1、注重优化教学过程,讲究教学实效。 2、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学语言精当,富有诱导性。 3、依据教材、学生实际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5、注意教与学的调节,科学性和艺术性相结合。
教学 手段 (4) 10 1、根据教学实际,教学手段运用合理,如电教,提高教学效率。 2、精心设计常规教具和学具的操作。
教学时间 (5) 10 1、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节。 2、各环节耗时合理,讲练时间协调. 3、作业适度,负担合理。准时下课,不拖堂。
教学氛围 (6) 20 重视教学情况的创设,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课堂气氛活跃、和谐,师生感情融洽。
教学 效果 (7) 20 1、教学措施落实,学生各方面表现出色。 2、教得实、学得活,即时效果好。 3、教学任务完成,课业负担减轻,教学效率提高。
注:优95%,良85%,好75% 一般60%
评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