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 章 化学反应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Mg—24 Al—27 Co—59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5每题1分,6—19每题2分,共 33分)
1.下列关于“相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一定相等
B.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与核内质子数一定相等
C.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正价总和与负价总和绝对值一定相等
D.参加化学反应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跟生成物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相等
2.在化学反应前后,以下各项一定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①原子种类 ②元素种类 ③分子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的数目
⑥分子的数目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水通电分解 B.湿衣服晾干
C.冰熔化成水 D.蔗糖溶于水
4.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该化学方程式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
A.反应物和生成物 B.反应所需条件
C.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
5.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将泥沙和水分开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D.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6.下列四个反应的生成物都是C,如果C的化学式为A2B ,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将一定量的丙醇(C H O)和氧气置于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判断不符合事实的是(注:氢元素全部转化生成水)(_ )
物质 丙醇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a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7.2 8.8 b
A. a=3.2+b
B. X是一氧化碳
C.参加反应的丙醇与氧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2:9
D.生成物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9:2
8.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共烧掉 Ag蜡烛,用去 Bg氧气,生成 Cg水和 D g二氧化碳,反应物的总质量为 W1g,生成物的总质量为 则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A+B===W
C. A+B=═=C+D
9.现用 C H 合成 C H O2,若让反应物中的原子 100%地转化为C H O2,即可实现“零排放”。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都为1,则应选择的另外两种反应物为( )
A. H2 和CO B. CO2 和 H2O
C. H2 和CH OH D. CO和
10.构建科学基本观念是学好科学的基础,下列对科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C.变化观:碳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守恒观:5g硫在10g氧气中充分燃烧,一定能生成15g二氧化硫
11.已知反应:3A+2B══2C+D,A、B两物质的质量比为4:3,完全反应后生成C和D的质量共140g,则该反应消耗A的质量为( )
A.120g B.90g C.60g D.80g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2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对该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待测”数值一定为3g 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比为1:7 D.该反应可能是铜与氧气的反应
13.质量为 18g的某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26.4g CO2 和10.8g水,则该物质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D.该物质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1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中甲、丙质量比为1:5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2:5D.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15.元素钴( Co)有多种化合价,将18.6g Co(OH)2 在空气中加热至 290℃时完全脱水,得到16.6g钴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A. Co2O B. CoO C. Co2O D. CoO2
16.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a、b、c、d四种物质,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关系如图刻度纸所示(例如:c的质量为3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A. c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结束后c的质量为14 g
C. a、d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5:14 D. a、b变化的质量比一定为3:17
17.下列有关“守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在反应 中的X的化学式是
C.加热 和 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24.9g,则( 的质量为3.6 g
D.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 和 C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S、O元素
18. 已知镁与空气中氮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若有1.00g镁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物的质量一定不可能是( )
A.1.20~1.35 g B.1.42~1.62g
C.1.55~1.65 g D.1.42~1.55g
19.将甲烷 与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密闭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CH O2 H2O CO2 x
反应前质量/g 8.0 28.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18.0 13.2 m
A.表中m的值为3.6 B.物质 X一定含有氢元素
C.物质 X一定不含有碳元素 D.若氧气为 32 g,则无X物质生成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4分)
20.(1)在 反应中,从质量比来看,每 份质量的铝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了 份质量的氧化铝。
(2)现有6.4g未知物和氧气充分反应,经测定生成4.4g 二氧化碳、2.8g一氧化碳和7.2g水,则该未知分子中所含原子的最简个数比为 。
21.(1)在化学反应. 中,6g A和8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9gD,则生成C g,反应中物质 A、B、C、D的质量比为 。若反应生成15 g 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 g。
(2)若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b、c、d,则每 份质量的 A 与 份质量的 B 生成 份质量的 C 和 份质量的D;反应物中各物质的相对质量比为 。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2.学习化学离不开质量守恒定律,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回答问题:
(1)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 ,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填“>”“<”或“=”)参加反应的蜡烛的质量。
(2)某可燃物X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则X物质中一定含有的元素为 。
(3)在高温、高压下以 和 为原料合成尿素 同时有水生成,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气体烙铁”是以一种气体X为燃料的加热仪器,加热温度可达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料X的化学式为 。
(5)某燃料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已知该燃料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5%,现取 16 g该燃料充分燃烧,可以生成水的质量为 g。
23.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丙烯 在空气中充分燃烧: 。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 。
(4)水通电分解: 。
(5)用二氧化碳制汽水: 。
(6)在光照和叶绿体下,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 和氧气: 。
分析与讨论:变化(1),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可以剧烈燃烧,影响此燃烧反应的因素是 。从微观角度分析细铁丝在纯氧中可以剧烈燃烧的原因是 。变化③和④中,水与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从微观角度分析是因为 。变化⑤和⑥中,生成物不同的原因是 。
24.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1)大量实验证明, 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镁条燃烧的实验如图所示。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m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
①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现象为 。
②理论上m 应小于m2,请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解释: 。
③若实际称得的m 大于m2,可能的原因是 。
三、实验探究题(除注明外,其余每空1分,共33分)
25.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甲、乙、丙、丁、戊五组同学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质量守恒定律。
(1)甲组研究了反应; 他们从该反应中获取的信息有:①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氢气和氧气;②该化学反应的条件是点燃;③反应的生成物是水;④ ;⑤ 。
(2)乙、丙、丁三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三个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①A实验中将两种溶液混合时发生的现象为 。
②B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③C实验中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戊组同学研究了物质 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 生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2所示,其中、x=_(2分),该反应属于 (填“化合”“分解”或“都不是”)反应。
26.请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知识回答:
(1)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将A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后,把橡皮塞上的细玻璃管下端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引燃红磷,冷却后,再称量C装置,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
①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请用分子的观点分析,B装置气球膨大的原因是 (2分)。
③由 A、C装置气球变化的现象也可证明空气中含有 ,实验过程中气球的作用是 。
(2)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百分含量如图2所示(提示: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发生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一定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D.甲和乙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
(3)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 A2 和 B2,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3。若3 g A2完全反应,得到17 g产物。已知B2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生成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7.在实验中经常出现实验现象与理论的“不配合”,理性思考这些现象有助于提高我们的科学素养。
(1)如图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此时天平平衡,当吸滤瓶中的白磷燃烧并冒出大量白烟时,“砰”的一声,橡皮塞冲出,瓶中的白烟也随之冒出。重新塞上橡皮塞,此时会发现天平仍然平衡,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2分)。为了避免在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冲出,可以打开吸滤瓶支管上的夹子,并接上一个 。
(2)当实验现象与理论出现“不配合”时,可取的做法是 (填字母)。
A.否定相应的理论
B.放弃实验,直接认同相应的理论
C.查阅资料,了解理论的适用条件
28.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小华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先将装有药品的装置放在天平上,添加砝码,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如图1),然后取下装置,用针筒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稀盐酸,反应后再将装置放置于天平上,观察到 ,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若将锥形瓶改为烧杯,则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 。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①X的化学式是 ;②根据上述微观示意图,可得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本质原因是 。
29.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装置:
【讨论与探究】
(1)甲小组实验中,白磷燃烧时,在锥形瓶底部加入少量水,其目的是: 。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 (填“是”或“否”)平衡;此反应 (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实验结论】通过甲、乙、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 。
【反思与交流】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 (2分)。
第1章 化学反应
1. A 2. B 3. A 4. C 5. D 6. C 7. C 8. D 9. D 10. D11. D 12. D 13. C 114. C 15. C 16. D 17. C 18. A 19. D20.(1)108 96 204 (2)1: 4: 1
21.(1)5 6: 8:5:
(2)a 2b 2c d a:2b:2c:d
22.(1)水 > (2)碳元素、硫元素
(4)C H (5)36
氧气的浓度 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氧气中相比,在纯净的氧气中,氧分子数目更多,铁原子与氧分子接触的几率大 分子结构不同 反应条件不同
24.(1)参加反应的物质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②生成氧化镁的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③扩散到空气中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
25.(1)④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⑤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2)①产生蓝色沉淀 ②不能 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③左端粗铜线为黑色,并且下沉 都不是
②红磷燃烧时,装置内温度升高,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③氧气(或O2) 防止红磷燃烧时,瓶内气压过大,将瓶塞冲开 (2)BD (3)17
27.(1)逸出的白烟质量恰好等于吸入的空气的质量 气球 (2)C
28.(1)天平平衡 装置没有密闭,气体逸出 (2)①SO2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不变或原子数目和种类不变
29.【讨论与探究】(1)吸收白磷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让装置快速冷却,同时防止锥形瓶局部骤热而炸裂 (2)①否 遵守 ②等于催化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反思与交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