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表(6课时)
章节 课时 内容 活动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第1课时 1.海陆分布
2.海陆地形
讨论:
如何识别世界海洋和陆地及其主要地形分布形态?
第一节
陆地与海洋
第2课时 1.海陆变迁
2.海洋与人类活动 如何说明海陆的运动变化和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3课时 天气与天气预报
讨论:
如何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并说明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4课时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讨论:
如何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与变化特点?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5课时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讨论:
如何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特点?
第二节
天气与气候 第6课时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2.气候与人类活动 讨论:
3.如何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并说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粤教版&粤民版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单元主题学习评价表
评价指标 评价要素 学生自评 小组互评 教师评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学习准备 (10分) 思想准备 (5分) 思想准备充分,主动提前预习,按时按质完成导学案, 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保持安静
学具准备(5分) 有提前准备学习用具的意识,提前拿出本节课所需教材、导学案、笔记本、草稿纸、文具等。
兴趣态度 (20分) 学习兴趣 (10分) 对本堂课的内容有非常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态度(10分) 学习态度认真负责,认真参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跟上老师的思维。
合作交流(20分) 与人合作(10分) 主动和同学配合,分工合作,乐于帮助同学,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求同学的帮助。
与人交流(10分) 态度谦虚,认真倾听同学的意见,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能交流遇到的问题。
思维状态 (30分) 思维条理(15分) 能发现问题,条理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解决问题思路清楚,做事有步骤计划。
思维创新(15分)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能迅速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学习效果 (20分) 课堂练习成果(10分) 积极主动,正确率高。
目标达成 (10分) 实现预定任务与学习目标。
备注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粤人版)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主题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学科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授课人
单元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 本章是开始学习自然地理,单元设置从地球表面介绍地球表面基本状况,然后对大气圈进行学习,主要浅层地对天气和气候进行学习,为初中生学习各个区域地理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第一部分是学习陆地与海洋,本节教材是学生认识地球表面陆地与海洋的基础。教材分成四部分:“海陆分布”“海陆地形”“海陆变迁”“海洋与人类活动”。首先讲述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面积所占比例,然后讲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位置;其次对海陆地形进行简单的学习,对陆地五种地形进行描述,认识世界上一些重要的陆地地形区,对海底地形简单学习,能认识海底地形的类型特点;再次对海陆变迁的介绍,能认识世界地形轮廓的形成与发展,重点学习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总之,海陆变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结果。最后学习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人类活动能从海洋中获取大量资源,人类在活动中也会影响海洋的生态环境,让人类活动与海洋环境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学习天气与气候,主要涉及天气和气候定义及其区别,天气预报等知识。通过本节课学习,为后面章节中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等的教学打下基础。而气候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是学习以后各章,特别是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而且也是以后学生生活、参与生产的必备知识。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这是贯穿本节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教材以天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为切入点,体现了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中、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教材中以大量形象化的图片,这些图片也是来源于生活。图片的使用形象易懂,避免了学生对某些天气现象的陌生感,也便于学生理解,且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教材中安排了课内活动和课外延伸活动,体现了新教材注重学生主体性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 1.本单元主要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展示成果等方式进行教学活动。 探究活动一:海陆在各半球分布状况,通过材料讨论出海陆分布的规律。 探究活动二:制作海陆分布拼版图 探究活动三:找到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且找到它们位于哪个大洲? 探究活动四:你知道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吗? 探究活动五: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探究活动六:天气与气候的辨别 探究活动七: 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探究活动八:模拟播报天气预报 探究活动九:绘制与判读北京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探究活动十:等温线图的判读 探究活动十一: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探究活动十二: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 探究活动十三: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探究活动十四: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本单元教学资源有互联网、地图、文字材料、视频、多媒体、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中考评价体系等。 本单元教学重点: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海陆地形的辨别;天气和气候的辨别,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和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本单元教学难点: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和分布,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2022新课标要求 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 3.在世界地形图上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4.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5.结合实例,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6.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7.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8.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9.阅读某地区气温、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10.阅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描述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结合实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1.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和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单元学情 当前初一学生的思维发展主要表现为形象思维为主体,并向逻辑思维转换的过程。因此,应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 学生在小学的自然课、语文课以及日常生活中(如,陆地和海洋的相关概念,新闻联播后的天气预报)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但由于不同学生的观察积累素养不同,还有原有的知识浅显,甚至有所混淆(如类似的天气符号和风力风向符号的辨别),所以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辨析与操练以落实清楚。 初一学生由于生性活泼,所以课堂形式不宜单调。本节课以竞赛为主的教学活动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做好组织教学,利于他们的协作与探究。鉴于他们的知识基础,在竞赛活动的每一步展开前,要对他们做一定的知识铺垫,帮他们扫清障碍。
单元目标 学业目标: 1.通过观察各种地图,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分布情况和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了解海陆地形和海陆变迁,结合现实生活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通过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粗略地判断近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况。知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从而影响气候,了解气候的主要类型以及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析图、绘图能力,从而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区域认知: 通过区域比较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的特征,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和联系,培养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 综合思维: 通过对比自然地理环境(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的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系统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 3.地理实践力: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陆地与海洋、天气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培养他们的人地协调观。 4.人地协调观: 在课堂上通过模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力。
单元课时规划和活动实施
达成评价表
第四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 大单元教学(第1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海陆分布与海陆地形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阅读世界地图,描述世界海陆分布状况,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形态特征。指出陆地主要地形和海底主要地形的分布,观察地形分布大势。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地球的海陆分布比例,进入学习地球的海陆分布与海陆地形。设置资料和案例分析海陆分布和陆地地形与海底地形。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来剖析知识点,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海陆分布
任务2:海陆地形
案例分析1:海陆在各半球分布状况
案例分析2:制作海陆分布拼版图
案例分析3:找到世界陆地地形之最,并且找到它们位于哪个大洲?
案例分析4:你知道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在哪里吗?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 大单元教学(第2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海陆变迁和海洋与人类活动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结合实例,说明海洋和陆地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说出海洋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三叶虫和鱼龙化石出现在喜马拉雅山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海陆变迁,通过资料分析海陆变迁的理论依据,进一步学习板块构造,最后了解海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海陆变迁
任务2:海洋与人类活动
案例分析1:运用板块运动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 大单元教学(第3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天气与天气预报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收看天气预报节目,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模拟播报天气。 2.结合实例,说明天气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诸葛亮“趁浓雾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预测天气的重要性,通过资料对比天气与气候,进一步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最后能模拟播报天气预报。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天气及其影响
任务2: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任务3: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案例分析1:天气与气候的辨别
案例分析2:风向和风力的判断方法
案例分析3:模拟播报天气预报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 大单元教学(第4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气温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气温曲线图,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并掌握计算日平均气温和年较差的方法。 3.学生能够认识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培养对地理环境差异的感知能力。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寒假的研学旅行地哈尔滨和三亚的天气对比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两个研学目的地的气温差异,进一步来学习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通过资料知道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气温的变化
任务2:气温的分布
案例分析1:绘制与判读北京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案例分析2:等温线图的判读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 大单元教学(第5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请翻牌的三个谜语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降水的概念。通过案例学习降水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推断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降水的变化
任务2:降水的分布
案例分析1:绘制和判读降水量柱状图
案例分析2: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成因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第四章 自然地理环境 大单元教学(第6课时)学习规划
学习内容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气候与人类活动
课型课时 新授课
课时目标 根据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根据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学会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运用图文资料,认识到影响气候的因素并且探讨人类与气候的关系。
达成评价
驱动性问题 以为什么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为驱动进入课堂,引出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通过资料知道各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与特点,进一步学习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这些案例的深度分析促进学生深入探究,思维进阶,并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和学生的创造力。
学习活动 任务1:气候的地区差异
任务2: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任务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任务4:气候与人类活动
案例分析1: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案例分析2:认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作业设计 选择题(9题)和综合题(1题)
及时性评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大单元整体教学达成评价表(100分)
项目 内容 评分标准 等级(分) 得分(分)
A B C D
单元前期分析(15分) 单元教学内容与任务分析 明确单元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知识结构分析清晰、正确。单元教学任务分析正确。 6 5 4 3
学习者学情分析 学习者学情的起点水平、动机、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等分析正确。 5 4 3 2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正确。 4 3 2 1
单元教学目标阐明(15分) 单元内容目标确定 单元内容目标全面、均衡,领域区分正确。 7 6 5 4
单元学业目标阐明 单元目标目标阐述正确,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价性,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 8 7 6 5
单元教学过程设计(60分) 单元教学环节 单元教学情境创设有新意,正确体现目标,内容充实、适当,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启发学生思考,呈现方式合理。 20 16 12 8
单元学习方式 单元学习体现新课程理念,运用探究、自主、合作等学习方式适当、正确。 10 8 6 4
单元教学方法 单元教学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学科教学特点,符合学习者特征。 10 8 6 4
单元教学设计对媒体运用和教学资源开发 单元教学的媒体运用恰当,有利于教学的实施、目标的实现,能开发教学资源。 10 8 6 4
单元教学设计形成性评价 单元教学课堂小结完整、精炼。作业量适当。课堂时间分配合理。 10 8 6 4
文档规范(10分) 内容 内容完整,语言清晰、简洁,图表运用得当。 5 4 3 2
排版 格式整齐、美观,布局合理。 5 4 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