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枣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在探究实验中,要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项中,A、C、D都具有探究价值,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不具有研究价值,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步骤,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科学问题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2.(2024·枣庄)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在A处滴一滴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溶液,B处滴一滴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用牙签分别划通草履虫培养液与A、B两处溶液,形成连桥,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草履虫最终都向B运动。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B.草履虫能够运动
C.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不能证明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A符合题意。
B、放大镜观察到草履虫能向B运动,说明草履虫可以运动,B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具有应激性,C不符合题意。
D、因为环境的改变,影响了草履虫的行为,说明环境影响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草履虫能从食盐溶液中转移到清水中,因为食盐对草履虫是有害刺激,因此草履虫会避开食盐溶液;假如在草履虫培养液的一边放一些肉汁,肉汁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草履虫会聚集在肉汁处,草履虫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3.(2024·枣庄)我国是动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国家,下表中的动植物与所属种类对应不一致的是( )
选项 生物名称 所属种类
A 海带 藻类植物
B 银杏 裸子植物
C 扬子鳄 两栖动物
D 金丝猴 哺乳动物
A.A B.B C.C D.D
【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藻类;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A、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A不符合题意。
B、银杏的种子是裸露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者,属于裸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扬子鳄体表被覆着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C符合题意。
D、金丝猴体表被毛,用肺呼吸,牙齿分化,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4.(2024·枣庄)微生物大都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大肠杆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B.蘑菇可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C.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做面包 D.艾滋病病毒营寄生生活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说法错误。
B、蘑菇属于大型食用真菌,靠孢子繁殖后代,B说法正确。
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用来酿酒、做面包,C说法正确。
D、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微生物的结构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微生物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有的无细胞结构,如病毒,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有细胞结构的,有的是单细胞的,如细菌、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等;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数量多、分布广;(2)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有多细胞的霉菌、大型食用真菌蘑菇等,都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大都靠孢子繁殖后代。
5.(2024·枣庄)在二氧化碳、水分等条件适宜且不变的条件下,测定某种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的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光照强度由0到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C.c点以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D.若长时间白天光照强度为b,则植物仍可以正常生长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A、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说法正确。
B、光照强度由0到b的过程,光照强度慢慢增加,所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B说法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c点以后氧气释放量不会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C说法正确。
D、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只有当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所以,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需要具有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光下,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呼吸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植物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2)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能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持续增强,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
6.(2024·枣庄)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筛管运输的
C.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可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A说法正确。
B、植物体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所以,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B说法错误。
C、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利于植物成活,C说法正确。
D、蒸腾作用可促进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帮助植物有效的散热;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7.(2024·枣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鱼类和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恒温动物
B.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和皮肤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
【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属于恒温动物,鱼类属于变温动物,A说法错误。
B、鱼类和鸟类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说法正确。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类用肺呼吸,C说法错误。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虽然肺与气囊相通,气囊能暂时贮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能协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鱼类、鸟类的基本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靠鳍游泳;用鳃呼吸。
(2)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8.(2024·枣庄)下图是心脏结构及某时刻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心室收缩状态 B.图中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C.图中③为左心室 D.与④相连的血管内流静脉血
【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图中可以看出,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所以,此时心室收缩,A说法正确。
B、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B说法正确。
C、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室,④是左心房,C说法正确。
D、④是左心房,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肺静脉中流动脉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心脏的工作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1)心脏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2)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把血液从心房送入到心室;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
9.(2024·枣庄)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蕴含的生物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类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
B.植物的根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C.敲门动作不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鸟类筑巢属于繁殖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A说法正确。
B、植物的根有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B说法正确。
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所以,敲门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C说法错误。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3)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了运动,在运动中,骨骼肌提供动力,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0.(2024·枣庄)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献血后,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 )
A.血小板 B.白细胞 C.红细胞 D.吞噬细胞
【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献血后,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1.(2024·枣庄)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做了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该模型中结构名称标注有误的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出球小动脉
【答案】A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肾单位是肾脏的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图中,肾小管标注不够准确,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肾单位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
12.(2024·枣庄)每年冬季都是流感的高发期,疾控部门建议人们要勤洗手、带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疫苗是抗体
B.注射流感疫苗获得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C.未患流感带口罩属于控制传染源
D.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流感疫苗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A说法错误。
B、注射流感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是出生后获得的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B说法错误。
C、未患流感带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错误。
D、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提高健康人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基础题 ,难度一般,熟记:(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病毒、细菌着真菌等,在免疫学角度,病原体属于抗原,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2)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人、焚烧病死动物等是控制传染源;消毒、保持卫生、开窗通风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13.(2024·枣庄)“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的茎不能长粗,原因是茎内没有( )
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答案】C
【知识点】茎的结构
【解析】【解答】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竹子的茎中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长粗,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木本植物形成层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木本植物的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草本植物茎内没有形成层,不能无限加粗。
14.(2024·枣庄)五一假期,小张同学一家去了青檀寺的蝴蝶谷游玩。他发现一只褐色带斑纹的“虫子”垂挂在一种植物叶片背面的叶柄处,一动不动,用手摸一下感觉光滑且硬硬的,如图所示。学生物学的爸爸告诉他,这“虫子”是蝴蝶发育过程中的( )
A.成虫 B.蛹 C.幼虫 D.卵
【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虫子”是蝴蝶的幼虫,蝴蝶是成虫,图中为虫子的蛹期,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可见,图中的“虫子”是蛹期,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受精卵、幼虫、幼虫四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差别不大。
15.(2024·枣庄)母亲克服“十月怀胎”增重8~12kg的艰辛,历经“一朝分娩”时的10级阵痛,才给了我们生命。出生前,母亲为我们提供的温暖、舒适、营养、安全的生长发育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胎盘
【答案】C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A不符合题意。
B、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所以,母亲为我们提供的温暖、舒适、营养、安全的生长发育场所是子宫,C符合题意。
D、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胚胎的发育,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1)受精卵在女性的输卵管内形成,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2)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子宫是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6.(2024·枣庄)科研机构调查某地区一种兔时发现,20世纪50年代该种兔各种毛色个体的数量如图甲所示,20世纪90年代的数量如图乙所示,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白色兔最容易被天敌发现
B.该种兔的毛色差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浅色兔为适应环境变化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中柱状图可以看出,白色个体数量最少,白色兔最容易被天敌发现,A说法正确。
B、该种兔的毛色差异是基因的组合而引起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说法正确。
C、变异具有普遍性,浅色兔本来就存在着差异,而不是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深色变异,C说法错误。
D、不同毛色兔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类型、自然选择的含义,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17.(2024·枣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这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B不符合题意。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颁布相应的法制、法规,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难度一般,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法规。
18.(2024·枣庄)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露西 C.北京猿人 D.森林古猿
【答案】D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起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19.(2024·枣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学好生物学尤为重要。下列实验操作不科学的是( )
A.观察到物像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然后转换高倍物镜
B.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
C.边滴加果蔬提取液边震荡,可准确记录果蔬提取液的用量
D.制作酸奶时密封好广口瓶的瓶盖,可形成无氧环境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酵技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观察到物像后,使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清晰,不需要先上升镜筒,可以直接转动转换器,A说法错误。
B、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酒精易挥发易燃烧,隔水加热以免发生危险,B说法正确。
C、边滴加果蔬提取液边震荡,是液滴与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混合,可准确记录果蔬提取液的用量,C说法正确。
D、乳酸菌发酵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制作酸奶时密封好广口瓶的瓶盖,可形成无氧环境,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操作基本实验,(1)使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然后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由于高倍镜下视野变暗,并且物像模糊,再需要调细准焦螺旋及反光镜,直至物像清晰为止;(2)“验证光合作用在光下合成有机物的实验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一般采用把酒精放在小烧杯内隔水加热的方法,直到叶片变成变成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3)乳酸菌发酵和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中,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20.(2024·枣庄)我国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能产生乳酸的酿酒酵母菌株。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根据题干所述,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能产生乳酸的酿酒酵母菌株。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以下几种生物技术:(1)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2)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3)植物的组织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4)“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2024·枣庄)“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油菜的种子可以榨油,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被人们广泛种植。图一为油菜植株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其中序号①~④表示丙的不同类型,字母:a~d表示丁的部分结构,图二为显微镜下的油菜根尖部分结构。
(1)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和高等动物体相比,其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图一中甲→乙表示 ,与动物细胞相比,该过程的不同之处是 。
(2)和葫芦藓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 ] 组织,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
(3)丁是油菜的生殖器官,属于 (填“两性花”或“单性花”),判断的理由是它具有 (填字母)。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大多呈现黄色,主要是由花瓣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决定的。油菜花经过 后,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我们吃的菜籽油主要来自种子的 。
(4)某同学要在图二显微镜下继续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 移动。
【答案】(1)细胞;系统;细胞分裂;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2)③;输导
(3)两性花;bc;液泡;传粉和受精;子叶
(4)右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分裂;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图一可以看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和多细胞高等动物相比,油菜不具有的结构层次为系统。由图一可以看出,甲到乙的过程,细胞数量数量增加,这是细胞分裂的结果,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不同,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2)葫芦藓只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体内也没有输导组织,形体比较矮小;油菜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体内有输导组织,即图一种的③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
(3)油菜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器官,其中图丁为花,属于生殖器官,有该图可以看出,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即图中的bc,属于两性花,孩子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和营养物质等,所以,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大多呈现黄色,主要是由花瓣细胞中的液泡决定的。一朵完整的花药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油菜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4)由图可以看出,视野中是分生区分区域,细胞分裂紧密,根尖的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树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所以要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细胞、系统、细胞分裂、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3)③、输导;(4)两性花、bc、液泡、传粉和受精、子叶;(5)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细胞分裂核植物细胞分裂的不同点、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结构层次的区别、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基础知识,考查点多,比较简单。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结构层次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以看出,高等植物的结构与高等动物相比较,不具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细胞核先分成两份,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再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3)油菜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油菜的果实是长角果,内含多粒种子,这是因为每朵油菜花子房里生有多个胚珠,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油菜属双子叶植物,所以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4)根尖的结构从下往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分化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2.(2024·枣庄)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金鱼藻和BTB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TB溶液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为控制单一变量,对甲、乙装置内金鱼藻的要求是 、 基本一致。
(2)实验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装置放到暗处一昼夜,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的锥形瓶是 ,说明该锥形瓶内的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产生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
(3)实验二:将暗处理后的实验装置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BTB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的锥形瓶是 ,原因是 。
(4)根据实验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做什么? 。(答出两点)
【答案】(1)光;数量、大小;生长状况
(2)甲乙;二氧化碳;线粒体
(3)甲;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
(4)植树造林,节约纸张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图中一组装置是透明钟罩,一组为不透明的钟罩,所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光,为控制单一变量,对甲、乙装置内金鱼藻的要求是数量、大小、生长状况等基本一致。
(2)根据题干所述,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图中不论是透明钟罩还是不透明的钟罩中,因金鱼藻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持续进行,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装置放到暗处一昼夜,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的锥形瓶是甲和乙,说明该锥形瓶内的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3)图中,有透明钟罩的甲组,金鱼藻会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导致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所以,将暗处理后的实验装置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BTB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的锥形瓶是甲,原因是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
(4)根据实验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如植树造林、节约纸张、绿色出行、对于短距离出门尽量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减少外卖等。
故答案为:(1)光、数量、大小、生长状况;(2)甲乙、二氧化碳、线粒体;(3)甲、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4)植树造林,节约纸张。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的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1)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23.(2024·枣庄)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对下列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做出相应解释。
(1)俗话说“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午餐时,小明慢慢咀嚼馒头,感觉到了甜味,他认为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过 (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转变成 的缘故。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 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吃饭时,小明又说又笑,结果一粒花生米卡到了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爸爸立刻按照图示方式环抱小明,两手紧扣在其肚脐上方,双臂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此时,爸爸肱二头肌的状态是 ,小明体内膈顶部 (填”上升“或”下降“),胸腔容积迅速 (填“扩大”或“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物会误入气管,是因为食道和气管共有的结构是 。
(3)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 曲度过大。
(4)心血管疾病常常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引起的。为探究烟草对心脏的影响,小明和同学利用水蚤进行了模拟实验活动:①将一根烟的烟丝放入50mL蒸馏水中制作烟草浸出液;②取5个均盛有10mL蒸馏水的烧杯,2~5号试管分别滴加5滴、10滴、15滴、20滴的烟草浸出液;③将水蚤分别放入5只烧杯中30秒,然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水蚤的心率。他们把上述实验重复了3次,这样可以减少 。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化学性;麦芽糖;胰腺和肠腺
(2)收缩;上升;缩小;咽
(3)条件;反射弧;晶状体
(4)误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近视、远视;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急救常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馒头进入口腔后,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与口腔内的唾液充分混合,而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最终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小明慢慢咀嚼馒头,感觉到了甜味,他认为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过化学性消化,转变成麦芽糖的缘故。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肠腺和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由题干中图可以看出,当爸爸立刻按照图示方式环抱小明,两手紧扣在其肚脐上方,双臂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此时,爸爸处于屈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小明体内的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迅速缩小,导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物会误入气管,是因为食道和气管共有的结构是咽,咽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
(3)根据题干所述,小明看到医生的手势才做出反应,这是出生以后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的。
(4)在实验中,进行了三次重复试验,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根据题干中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增大,水蚤的心率越来越快,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故答案为:(1)化学性、麦芽糖、胰腺和肠腺;(2)收缩、上升、缩小、咽;(3)条件、反射弧、晶状体;(4)误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反射即反射弧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口腔和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小肠里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2)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4.(2024·枣庄)艾华同学在学习遗传与进化主题时,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信息控制的,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性状本身。她想知道自己的蓝眼(虹膜颜色为蓝色)性状是如何遗传而来的,为
此,她调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员眼球虹膜的颜色,绘成了图示遗传图谱。请分析作答:
(1)控制艾华蓝眼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上的 中,染色体的另一组成成分是 。
(2)人的棕眼和蓝眼是一对 性状。根据遗传图谱可知,隐性性状是 ,判断的依据是
(3)假定控制虹膜颜色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则艾华的姐姐10号的基因组成是 ,决定其虹膜颜色为棕色的基因来自 (填“7”或“8”)号,是通过 传递给她的。
(4)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若艾华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蓝眼男孩的概率是 。
【答案】(1)DNA;蛋白质
(2)相对;蓝眼;5号和6号个体为棕眼,生了一个蓝眼的孩子
(3)Dd;8;染色体
(4)1/4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艾华蓝眼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上的DNA中。
(2)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人的棕眼和蓝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有5号和6号可以看出,亲代都为棕眼,而后代出现了蓝眼,即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那么亲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所以,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隐性性状为蓝眼,判断依据是5号和6号个体为棕眼,生了一个蓝眼的孩子。
(3)假定控制虹膜颜色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7号个体基因型为dd,因为艾华的基因型为dd,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Dd,所以,艾华姐姐的基因行为Dd,决定其虹膜颜色为棕色的基因来自8号,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所以,是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她的。
(4)艾华的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Dd、dd,所以,在生一个蓝眼睛的孩子的概率为1/2,生男男女的概率为1:1,所以,这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1/2,所以,若艾华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蓝眼男孩的概率是1/4。
故答案为:(1)DNA、蛋白质;(2)相对、蓝眼、5号和6号个体为棕眼,生了一个蓝眼的孩子;(3)Dd、8、染色体;(4)1/4。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的组成、相对性状的判断、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与遗传有关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5.(2024·枣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①~⑥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d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除图中所示外,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 (答出一种)。
(2)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包括图中的 (填序号)。
(3)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包括 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 。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则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 。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体调控措施是 (答出一点),农田生态系统较森林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原因是 。
【答案】(1)分解者;无机盐,水
(2)呼吸作用;①③④⑤⑥
(3)4;肉食性动物1;0.01~0.04
(4)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生物的遗体、粪便等经过甲的作用返回无机环境,所以,可以推测甲为分解者,分解者一般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无机盐和水。
(2)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图中表示碳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有:①③④⑤⑥。
(3)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建立的联系,在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食物链为: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一共有4个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1,由食物链“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可以看出,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则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0.01~0.04。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体调控措施是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以控制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故答案为:(1)分解者、无机盐、水;(2)呼吸作用、①③④⑤⑥;(3)4、肉食性动物1、0.01-0.04;(4)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难度一般,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维持生态平衡;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生产者吸收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而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止,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1 / 1山东省枣庄市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枣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滕州红荷湿地内哪种荷花的花期最长?
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
C.抱犊崮山上哪种植物自然生长速度最快?
D.台儿庄运河中哪种鱼的蛋白质含量最高?
2.(2024·枣庄)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在A处滴一滴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水溶液,B处滴一滴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用牙签分别划通草履虫培养液与A、B两处溶液,形成连桥,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草履虫最终都向B运动。该实验不能证明的是( )
A.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B.草履虫能够运动
C.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环境能够影响生物
3.(2024·枣庄)我国是动植物种类比较丰富的国家,下表中的动植物与所属种类对应不一致的是( )
选项 生物名称 所属种类
A 海带 藻类植物
B 银杏 裸子植物
C 扬子鳄 两栖动物
D 金丝猴 哺乳动物
A.A B.B C.C D.D
4.(2024·枣庄)微生物大都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叙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A.大肠杆菌的DNA存在于细胞核中 B.蘑菇可利用孢子繁殖后代
C.酵母菌可以用来酿酒、做面包 D.艾滋病病毒营寄生生活
5.(2024·枣庄)在二氧化碳、水分等条件适宜且不变的条件下,测定某种绿色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氧气的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
B.光照强度由0到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
C.c点以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D.若长时间白天光照强度为b,则植物仍可以正常生长
6.(2024·枣庄)下列有关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
B.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筛管运输的
C.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
D.蒸腾作用可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7.(2024·枣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鱼类和鸟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都属于恒温动物
B.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和皮肤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和气囊
8.(2024·枣庄)下图是心脏结构及某时刻工作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示为心室收缩状态 B.图中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
C.图中③为左心室 D.与④相连的血管内流静脉血
9.(2024·枣庄)关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蕴含的生物问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鸟类筑巢属于先天性行为
B.植物的根有向水生长的特性
C.敲门动作不需要神经系统的支配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
10.(2024·枣庄)无偿献血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献血后,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 )
A.血小板 B.白细胞 C.红细胞 D.吞噬细胞
11.(2024·枣庄)模型构建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有效策略,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橡皮泥做了一个肾单位结构模型,如右图所示。该模型中结构名称标注有误的是( )
A.肾小管 B.肾小囊 C.肾小球 D.出球小动脉
12.(2024·枣庄)每年冬季都是流感的高发期,疾控部门建议人们要勤洗手、带口罩、及时接种流感疫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感疫苗是抗体
B.注射流感疫苗获得的是非特异性免疫
C.未患流感带口罩属于控制传染源
D.注射流感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13.(2024·枣庄)“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的茎不能长粗,原因是茎内没有( )
A.表皮 B.韧皮部 C.形成层 D.木质部
14.(2024·枣庄)五一假期,小张同学一家去了青檀寺的蝴蝶谷游玩。他发现一只褐色带斑纹的“虫子”垂挂在一种植物叶片背面的叶柄处,一动不动,用手摸一下感觉光滑且硬硬的,如图所示。学生物学的爸爸告诉他,这“虫子”是蝴蝶发育过程中的( )
A.成虫 B.蛹 C.幼虫 D.卵
15.(2024·枣庄)母亲克服“十月怀胎”增重8~12kg的艰辛,历经“一朝分娩”时的10级阵痛,才给了我们生命。出生前,母亲为我们提供的温暖、舒适、营养、安全的生长发育场所是( )
A.卵巢 B.输卵管 C.子宫 D.胎盘
16.(2024·枣庄)科研机构调查某地区一种兔时发现,20世纪50年代该种兔各种毛色个体的数量如图甲所示,20世纪90年代的数量如图乙所示,有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白色兔最容易被天敌发现
B.该种兔的毛色差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浅色兔为适应环境变化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7.(2024·枣庄)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下列不属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就地保护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D.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
18.(2024·枣庄)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
A.黑猩猩 B.露西 C.北京猿人 D.森林古猿
19.(2024·枣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学科,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学好生物学尤为重要。下列实验操作不科学的是( )
A.观察到物像后转动粗准焦螺旋升高镜筒,然后转换高倍物镜
B.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
C.边滴加果蔬提取液边震荡,可准确记录果蔬提取液的用量
D.制作酸奶时密封好广口瓶的瓶盖,可形成无氧环境
20.(2024·枣庄)我国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能产生乳酸的酿酒酵母菌株。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是( )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发酵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21.(2024·枣庄)“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油菜的种子可以榨油,花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因而被人们广泛种植。图一为油菜植株个体发育不同时期的结构层次,其中序号①~④表示丙的不同类型,字母:a~d表示丁的部分结构,图二为显微镜下的油菜根尖部分结构。
(1)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和高等动物体相比,其不具有的结构层次是 。图一中甲→乙表示 ,与动物细胞相比,该过程的不同之处是 。
(2)和葫芦藓相比,油菜具有丙中的[ ] 组织,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
(3)丁是油菜的生殖器官,属于 (填“两性花”或“单性花”),判断的理由是它具有 (填字母)。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大多呈现黄色,主要是由花瓣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决定的。油菜花经过 后,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我们吃的菜籽油主要来自种子的 。
(4)某同学要在图二显微镜下继续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 移动。
22.(2024·枣庄)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政府郑重承诺,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排放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金鱼藻和BTB溶液进行相关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BTB溶液可以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
(1)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 ,为控制单一变量,对甲、乙装置内金鱼藻的要求是 、 基本一致。
(2)实验一: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装置放到暗处一昼夜,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的锥形瓶是 ,说明该锥形瓶内的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 ,产生的场所是细胞中的 。
(3)实验二:将暗处理后的实验装置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BTB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的锥形瓶是 ,原因是 。
(4)根据实验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可以做什么? 。(答出两点)
23.(2024·枣庄)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对机体健康至关重要。请对下列生活习惯和行为选择做出相应解释。
(1)俗话说“细嚼慢咽,利于消化。”午餐时,小明慢慢咀嚼馒头,感觉到了甜味,他认为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过 (填“物理性”或“化学性”)消化,转变成 的缘故。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 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吃饭时,小明又说又笑,结果一粒花生米卡到了气管,导致呼吸困难。爸爸立刻按照图示方式环抱小明,两手紧扣在其肚脐上方,双臂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此时,爸爸肱二头肌的状态是 ,小明体内膈顶部 (填”上升“或”下降“),胸腔容积迅速 (填“扩大”或“缩小”)使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物会误入气管,是因为食道和气管共有的结构是 。
(3)进行健康体检时,医生让用手势表示看到的“E”的开口方向,小明随即做出反应,这属于 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结构基础是 。检测后,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 曲度过大。
(4)心血管疾病常常是因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酗酒等引起的。为探究烟草对心脏的影响,小明和同学利用水蚤进行了模拟实验活动:①将一根烟的烟丝放入50mL蒸馏水中制作烟草浸出液;②取5个均盛有10mL蒸馏水的烧杯,2~5号试管分别滴加5滴、10滴、15滴、20滴的烟草浸出液;③将水蚤分别放入5只烧杯中30秒,然后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水蚤的心率。他们把上述实验重复了3次,这样可以减少 。实验数据如图所示,得出的结论是 。
24.(2024·枣庄)艾华同学在学习遗传与进化主题时,知道了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信息控制的,由亲代传递给子代的是遗传信息而不是性状本身。她想知道自己的蓝眼(虹膜颜色为蓝色)性状是如何遗传而来的,为
此,她调查了父母家族部分成员眼球虹膜的颜色,绘成了图示遗传图谱。请分析作答:
(1)控制艾华蓝眼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上的 中,染色体的另一组成成分是 。
(2)人的棕眼和蓝眼是一对 性状。根据遗传图谱可知,隐性性状是 ,判断的依据是
(3)假定控制虹膜颜色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则艾华的姐姐10号的基因组成是 ,决定其虹膜颜色为棕色的基因来自 (填“7”或“8”)号,是通过 传递给她的。
(4)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大举措。若艾华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蓝眼男孩的概率是 。
25.(2024·枣庄)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序号①~⑥表示生理过程,字母a~d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值。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的生物成分是 ,除图中所示外,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 (答出一种)。
(2)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到无机环境中的生理过程是 ,包括图中的 (填序号)。
(3)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该食物链包括 个营养级,次级消费者是 。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则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 。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体调控措施是 (答出一点),农田生态系统较森林生态系统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在探究实验中,要提出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选项中,A、C、D都具有探究价值,B“峄城万亩石榴园内哪种石榴花最美?”不具有研究价值,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探究实验的步骤,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表达交流,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探究成功的前提,科学问题要有科学性、探究性。
2.【答案】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该实验不能证明草履虫为单细胞动物,A符合题意。
B、放大镜观察到草履虫能向B运动,说明草履虫可以运动,B不符合题意。
C、草履虫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具有应激性,C不符合题意。
D、因为环境的改变,影响了草履虫的行为,说明环境影响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作出的反应叫应激性,草履虫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草履虫能从食盐溶液中转移到清水中,因为食盐对草履虫是有害刺激,因此草履虫会避开食盐溶液;假如在草履虫培养液的一边放一些肉汁,肉汁对草履虫是有利刺激,草履虫会聚集在肉汁处,草履虫能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
3.【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栖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藻类;裸子植物
【解析】【解答】A、海带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藻类植物,A不符合题意。
B、银杏的种子是裸露的,种子外没有果皮包被者,属于裸子植物,B不符合题意。
C、扬子鳄体表被覆着角质的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不是两栖动物,C符合题意。
D、金丝猴体表被毛,用肺呼吸,牙齿分化,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分类的依据是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4.【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病毒的结构和增殖方式;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说法错误。
B、蘑菇属于大型食用真菌,靠孢子繁殖后代,B说法正确。
C、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可以用来酿酒、做面包,C说法正确。
D、艾滋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存,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微生物的结构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微生物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有的无细胞结构,如病毒,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有细胞结构的,有的是单细胞的,如细菌、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青霉、曲霉等;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个体微小,繁殖速度快,数量多、分布广;(2)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真菌有单细胞的酵母菌,有多细胞的霉菌、大型食用真菌蘑菇等,都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大都靠孢子繁殖后代。
5.【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呼吸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A、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说法正确。
B、光照强度由0到b的过程,光照强度慢慢增加,所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B说法正确。
C、由图可以看出,c点以后氧气释放量不会随着光照强度增加而增加,说明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C说法正确。
D、光照强度为0时,氧气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同,只有当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植物才能正常生长,所以,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此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需要具有从图中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光下,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是光,呼吸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植物在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的情况下才能正常生长;(2)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能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持续增强,在一定范围内,光照强度逐渐增强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强度也随着加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就不再增加。
6.【答案】B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A说法正确。
B、植物体内的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所以,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过导管运输的,B说法错误。
C、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枝叶可降低蒸腾作用,利于植物成活,C说法正确。
D、蒸腾作用可促进植物的根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运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蒸腾作用的意义、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叶片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通道;蒸腾作用有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吸收热量,帮助植物有效的散热;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7.【答案】B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解析】【解答】A、鸟类属于恒温动物,鱼类属于变温动物,A说法错误。
B、鱼类和鸟类的体内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说法正确。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类用肺呼吸,C说法错误。
D、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结构是肺,虽然肺与气囊相通,气囊能暂时贮存气体,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能协助鸟类进行双重呼吸,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鱼类、鸟类的基本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
(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身体两侧有一行侧线,侧线和神经相连,主要是测定方向和感知水流的作用;靠鳍游泳;用鳃呼吸。
(2)鸟类的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食量大、消化能力强,能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8.【答案】D
【知识点】心脏的位置、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图中可以看出,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动脉瓣打开,所以,此时心室收缩,A说法正确。
B、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B说法正确。
C、图中,①是右心房,②是右心室,③是左心室,④是左心房,C说法正确。
D、④是左心房,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肺静脉中流动脉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心脏的工作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知:(1)心脏包括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2)心房收缩时,房室瓣打开,把血液从心房送入到心室;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房室瓣关闭,动脉瓣打开,心室里的血液进入动脉,输送到全身各处的血液回流心房。
9.【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鸟类筑巢属于繁殖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A说法正确。
B、植物的根有向水、向肥生长的特性,B说法正确。
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所以,敲门动作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C说法错误。
D、肘关节在敲门动作中起支点作用,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3)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引着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了运动,在运动中,骨骼肌提供动力,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作用,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10.【答案】A
【知识点】血型与输血
【解析】【解答】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所以,献血后,针眼处起凝血作用的是血小板,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血液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血液的成分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能够变形穿透毛细血管壁,吞噬细菌,对人体具有防御功能;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11.【答案】A
【知识点】肾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肾单位是肾脏的功能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三部分,图中,肾小管标注不够准确,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肾单位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肾小囊腔与肾小管相通,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
12.【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流感疫苗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A说法错误。
B、注射流感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这是出生后获得的免疫,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B说法错误。
C、未患流感带口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错误。
D、注射流感疫苗可以提高健康人的免疫力,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抗原和抗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为基础题 ,难度一般,熟记:(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病原体是指能引起疾病的病毒、细菌着真菌等,在免疫学角度,病原体属于抗原,抗原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抗体;(2)人体的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组成,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抗体能够帮助人体清除或灭杀进入人体的病原体;当疾病痊愈后,抗体仍存留在人体内,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3)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健康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对健康人进行预防接种等措施就属于保护易感人群;隔离传染病人、焚烧病死动物等是控制传染源;消毒、保持卫生、开窗通风等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13.【答案】C
【知识点】茎的结构
【解析】【解答】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竹子的茎中没有形成层,因此不能长粗,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木本植物形成层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木本植物的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使植物的茎不断长粗,草本植物茎内没有形成层,不能无限加粗。
14.【答案】B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虫子”是蝴蝶的幼虫,蝴蝶是成虫,图中为虫子的蛹期,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完全变态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可见,图中的“虫子”是蛹期,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不完全变态发育要经历受精卵、幼虫、幼虫四三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差别不大。
15.【答案】C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胚胎发育和营养
【解析】【解答】A、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A不符合题意。
B、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B不符合题意。
C、子宫是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所以,母亲为我们提供的温暖、舒适、营养、安全的生长发育场所是子宫,C符合题意。
D、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胚胎的发育,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1)受精卵在女性的输卵管内形成,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2)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子宫是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6.【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根据表格中柱状图可以看出,白色个体数量最少,白色兔最容易被天敌发现,A说法正确。
B、该种兔的毛色差异是基因的组合而引起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说法正确。
C、变异具有普遍性,浅色兔本来就存在着差异,而不是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发生深色变异,C说法错误。
D、不同毛色兔的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类型、自然选择的含义,为基础题,解答此题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可以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有的对生物的生存有利,有的对生物的生存不利,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能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
17.【答案】D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解析】【解答】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A不符合题意。
B、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实施迁地保护,这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B不符合题意。
C、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颁布相应的法制、法规,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C不符合题意。
D、保护生物多样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一切野生动植物资源,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难度一般,熟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法规。
18.【答案】D
【知识点】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
【解析】【解答】A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人类的起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
19.【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发酵技术;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观察到物像后,使用细准焦螺旋,把物像清晰,不需要先上升镜筒,可以直接转动转换器,A说法错误。
B、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酒精易挥发易燃烧,隔水加热以免发生危险,B说法正确。
C、边滴加果蔬提取液边震荡,是液滴与高锰酸钾溶液充分混合,可准确记录果蔬提取液的用量,C说法正确。
D、乳酸菌发酵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所以,制作酸奶时密封好广口瓶的瓶盖,可形成无氧环境,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练操作基本实验,(1)使用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首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观察的物像,然后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由于高倍镜下视野变暗,并且物像模糊,再需要调细准焦螺旋及反光镜,直至物像清晰为止;(2)“验证光合作用在光下合成有机物的实验中”,对叶片进行酒精脱色时,一般采用把酒精放在小烧杯内隔水加热的方法,直到叶片变成变成黄白色,酒精变为绿色;(3)乳酸菌发酵和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过程中,需要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20.【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根据题干所述,科研人员将乳酸菌的乳酸脱氢酶基因导入酿酒酵母,获得能产生乳酸的酿酒酵母菌株。该过程利用的生物技术是转基因技术,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转基因技术,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以下几种生物技术:(1)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2)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不会改变生物基因组成;(3)植物的组织是指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和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值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的技术。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4)“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
21.【答案】(1)细胞;系统;细胞分裂;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2)③;输导
(3)两性花;bc;液泡;传粉和受精;子叶
(4)右
【知识点】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分裂;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1)除病毒等少数种类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油菜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图一可以看出,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和多细胞高等动物相比,油菜不具有的结构层次为系统。由图一可以看出,甲到乙的过程,细胞数量数量增加,这是细胞分裂的结果,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所以,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不同,植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2)葫芦藓只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体内也没有输导组织,形体比较矮小;油菜属于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体内有输导组织,即图一种的③所以植株较高大,适应陆地生活的能力更强。
(3)油菜的生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器官,其中图丁为花,属于生殖器官,有该图可以看出,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即图中的bc,属于两性花,孩子植物细胞的液泡中,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糖类、色素和营养物质等,所以,我们常见的油菜花大多呈现黄色,主要是由花瓣细胞中的液泡决定的。一朵完整的花药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过程后,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油菜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4)由图可以看出,视野中是分生区分区域,细胞分裂紧密,根尖的结构从下往上依次是:树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所以要寻找此根尖的成熟区,装片应该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1)细胞、系统、细胞分裂、在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将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3)③、输导;(4)两性花、bc、液泡、传粉和受精、子叶;(5)右。
【分析】此题考查动物细胞分裂核植物细胞分裂的不同点、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结构层次的区别、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等基础知识,考查点多,比较简单。
(1)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结构层次可概括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可以看出,高等植物的结构与高等动物相比较,不具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2)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细胞核先分成两份,后细胞质分成两份,再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3)油菜属于被子植物,即绿色开花植物,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油菜的果实是长角果,内含多粒种子,这是因为每朵油菜花子房里生有多个胚珠,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油菜属双子叶植物,所以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中。
(4)根尖的结构从下往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中,根冠,根尖最前端的帽状结构,有保护根尖幼嫩的分生组织;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分生组织;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 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分化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 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2.【答案】(1)光;数量、大小;生长状况
(2)甲乙;二氧化碳;线粒体
(3)甲;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
(4)植树造林,节约纸张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呼吸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区别与联系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图中一组装置是透明钟罩,一组为不透明的钟罩,所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本实验设置的变量是光,为控制单一变量,对甲、乙装置内金鱼藻的要求是数量、大小、生长状况等基本一致。
(2)根据题干所述,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图中不论是透明钟罩还是不透明的钟罩中,因金鱼藻在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持续进行,释放出二氧化碳,所以,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实验装置放到暗处一昼夜,BTB溶液由蓝绿色变成黄色的锥形瓶是甲和乙,说明该锥形瓶内的金鱼藻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3)图中,有透明钟罩的甲组,金鱼藻会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导致钟罩内二氧化碳浓度减少,所以,将暗处理后的实验装置放到光下照射数小时后,BTB溶液由黄色变成蓝绿色的锥形瓶是甲,原因是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
(4)根据实验分析,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如植树造林、节约纸张、绿色出行、对于短距离出门尽量选择步行或自行车、减少外卖等。
故答案为:(1)光、数量、大小、生长状况;(2)甲乙、二氧化碳、线粒体;(3)甲、金鱼藻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甲瓶内二氧化碳减少;(4)植树造林,节约纸张。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实的过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1)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是光;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在有光和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
23.【答案】(1)化学性;麦芽糖;胰腺和肠腺
(2)收缩;上升;缩小;咽
(3)条件;反射弧;晶状体
(4)误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知识点】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近视、远视;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急救常识;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解析】【解答】(1)馒头进入口腔后,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与口腔内的唾液充分混合,而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最终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所以,小明慢慢咀嚼馒头,感觉到了甜味,他认为这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中经过化学性消化,转变成麦芽糖的缘故。淀粉及其初步消化后的产物,最终在小肠被肠腺和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彻底分解成葡萄糖。
(2)由题干中图可以看出,当爸爸立刻按照图示方式环抱小明,两手紧扣在其肚脐上方,双臂快速用力向后上方挤压,此时,爸爸处于屈肘状态,此时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肱三头肌处于舒张状态,小明体内的膈肌顶部上升,胸腔容积迅速缩小,导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激增,产生有冲击力的气流将花生米排出。食物会误入气管,是因为食道和气管共有的结构是咽,咽既属于呼吸道又属于消化道。
(3)根据题干所述,小明看到医生的手势才做出反应,这是出生以后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结构,反射弧必须完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某同学被认定为近视,说明该同学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导致的。
(4)在实验中,进行了三次重复试验,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根据题干中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增大,水蚤的心率越来越快,所以,可以得出结论: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故答案为:(1)化学性、麦芽糖、胰腺和肠腺;(2)收缩、上升、缩小、咽;(3)条件、反射弧、晶状体;(4)误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水蚤的心率越快,说明吸烟会加重心脏负担。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反射即反射弧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胃不能消化淀粉,在小肠内淀粉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口腔和胃都不能消化脂肪,脂肪的消化在小肠里进行,小肠里有胆汁、胰液和肠液等多种消化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虽然不含有消化酶,但它对脂肪起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脂肪的消化.脂肪在小肠里被彻底消化为甘油和脂肪酸;(2)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3)反射一般可以分为两大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24.【答案】(1)DNA;蛋白质
(2)相对;蓝眼;5号和6号个体为棕眼,生了一个蓝眼的孩子
(3)Dd;8;染色体
(4)1/4
【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
【解析】【解答】(1)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控制艾华蓝眼性状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上的DNA中。
(2)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人的棕眼和蓝眼是一对相对性状,有5号和6号可以看出,亲代都为棕眼,而后代出现了蓝眼,即子代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那么亲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所以,根据遗传图谱可以看出,隐性性状为蓝眼,判断依据是5号和6号个体为棕眼,生了一个蓝眼的孩子。
(3)假定控制虹膜颜色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D、d表示,7号个体基因型为dd,因为艾华的基因型为dd,8号个体的基因型为Dd,所以,艾华姐姐的基因行为Dd,决定其虹膜颜色为棕色的基因来自8号,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所以,是通过染色体传递给她的。
(4)艾华的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Dd、dd,所以,在生一个蓝眼睛的孩子的概率为1/2,生男男女的概率为1:1,所以,这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1/2,所以,若艾华的父母计划再生育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是蓝眼男孩的概率是1/4。
故答案为:(1)DNA、蛋白质;(2)相对、蓝眼、5号和6号个体为棕眼,生了一个蓝眼的孩子;(3)Dd、8、染色体;(4)1/4。
【分析】此题考查染色体的组成、相对性状的判断、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上有遗传信息,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与遗传有关的DNA片段叫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生物体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当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3)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25.【答案】(1)分解者;无机盐,水
(2)呼吸作用;①③④⑤⑥
(3)4;肉食性动物1;0.01~0.04
(4)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类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
【解析】【解答】(1)由图可以看出,生物的遗体、粪便等经过甲的作用返回无机环境,所以,可以推测甲为分解者,分解者一般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无机环境还可以为生产者提供的物质是无机盐和水。
(2)碳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有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图中表示碳返回无机环境的过程有:①③④⑤⑥。
(3)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而建立的联系,在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若图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食物链为: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一共有4个营养级。初级消费者是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1,由食物链“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1→肉食性动物2”可以看出,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是10%~20%,则d代表的能量大约是b的0.01~0.04。
(4)若图中的生产者是玉米,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针对b的具体调控措施是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以控制植食性动物的数量。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农田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故答案为:(1)分解者、无机盐、水;(2)呼吸作用、①③④⑤⑥;(3)4、肉食性动物1、0.01-0.04;(4)经安全评估后,引入植食性动物的天敌、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能量流动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难度一般,比较简单,熟记即可,(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维持生态平衡;分解者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生产者吸收利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而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最终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传递效率为10%-20%;(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止,箭头方向指向捕食者,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这种调节能力受到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各种生物之间构成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的影响,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相反,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和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弱。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