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内江市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内江市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25 14:37:47

文档简介

四川省内江市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1.(2024·内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与荷叶的细胞相比,蜻蜓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2024·内江)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
A.较小光圈,平面镜 B.较小光圈,凹面镜
C.较大光圈,平面镜 D.较大光圈,凹面镜
3.(2024·内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有关鱼类和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鲸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
B.家鸽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
C.鱼的口与鳃盖交替张合,主要与鱼的呼吸有关
D.鸟类的双重呼吸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4.(2024·内江)“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下列有关吸烟及其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产生的烟雾可通过呼吸道进人肺
B.呼出烟雾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会变大
C.吸烟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造成损害
D.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
5.(2024·内江)尿素是人体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健康人排出尿素的器官或系统有(  )
A.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B.皮肤和呼吸系统
C.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D.皮肤和泌尿系统
6.(2024·内江)某人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医院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标本号:****
姓名:*** 性别:男 年龄:30岁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RBC) 4.9×1012/L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白细胞(WBC) 8×109/L (4~10)×109/L
血红蛋白(HGB) 72g/L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血小板(PLT) 2.30×109/L (100~300)×109/L
A.血红蛋白既能与氧结合,又能与氧分离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属于血细胞
C.该检验报告单结果表明此人可能有炎症
D.此人应注意补铁和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7.(2024·内江)受精卵是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人体产生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分别是(  )
A.睾丸、子宫、输卵管 B.精囊腺、子宫、卵巢
C.睾丸、卵巢、输卵管 D.精囊腺、卵巢、子宫
8.(2024·内江)下图是人体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①至⑤代表相应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分别代表效应器和感受器
B.③和④都有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
C.若④受损,刺激①,人体会产生感觉但②不会有反应
D.此图可代表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其中⑤位于脊髓
9.(2024·内江)常见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是鼻塞咳嗽、头疼发热、疲倦乏力、全身酸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感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B.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C.人体产生流感病毒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10.(2024·内江)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为食。下图为蝗虫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B.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蝗虫只在幼虫期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D.②和③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没有很大区别
11.(2024·内江)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由原始生命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不断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C.可直接用观察或实验的方法再现生物进化的全过程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12.(2024·内江)黄粉虫是粮仓中一种常见的昆虫。幼虫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食料的下方。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制订科学的探究计划
B.光照是该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
C.在该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
D.该实验需分组且每组只需投放一只黄粉虫幼虫
13.(2024·内江)下图是某同学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后所整理的概念图,其中①-④分别表示(  )
A.子房壁、珠被、胚乳、胚 B.子房壁、珠被、胚、胚乳
C.珠被、子房壁、胚、胚乳 D.珠被、子房壁、胚乳、胚
14.(2024·内江)内江因盛产甘蔗而制糖业发达,故有“甜城”之称。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角度分析、利用甘蔗制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以上都不是
15.(2024·内江)转基因技术开启了人们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时代,但其安全性也备受人们关注。下图为利用普通棉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简要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虫棉的培育应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
B.抗虫棉的基因和普通棉的基因完全相同
C.将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16.(2024·内江)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细菌,下图表示生长在食物上的细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
B.细菌对人体健康都是有害的
C.图中AB段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充足、细菌繁殖迅速
D.图中BC段细菌的新增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大致相当
17.(2024·内江)2021年11月,“内江天冬”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天冬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下图甲为天冬叶片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A、B、C表示生理活动)。图乙为天冬的根尖结构示意图(①~④表示结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所示天冬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   和叶脉。
(2)图甲中生理活动   (填字母)表示光合作用。大规模种植天冬时,为使其增产可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一条)。
(3)天冬主要通过图乙中的结构   (填序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字母)。
(4)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天冬叶片细胞和根尖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出现了差异,这个过程称为   (填“细胞的分裂”或“细胞的分化”)。
18.(2024·内江)2024年第35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的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围绕主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进行了探究。下图中的曲线(Ⅰ~Ⅲ)表示蛋白质、脂肪、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蛋白质、脂肪、淀粉都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   组成。图中B段所代表的消化道器官是   。
(2)“奶豆添营养”说明牛奶大豆中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图中代表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填“Ⅰ”或“Ⅱ”或“Ⅲ”)。
(3)“少油更健康”说明若摄入过量脂肪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人体在消化脂肪时,需要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颗粒,此生理过程的意义是   ,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4)该生物兴趣小组为进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加入物质及操作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加入碘液 实验现象
1 适量淀粉+2毫升唾液,充分振荡 17℃ 10分钟 2滴  
2 适量淀粉+2毫升清水,充分振荡 17T 10分钟 2滴  
据表分析,组别1充分反应后,加入碘液的现象是   (填“不变蓝”或“变蓝”)。淀粉消化为葡萄糖后,会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人体内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
19.(2024·内江)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湿地保护义不容辞。下图是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人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   ,图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图中所示食物网共含在   条食物链。请写出含有“鱼”的最短食物链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蟹”属于节肢动物,其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   。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蟹”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   营养级。
(4)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根据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能力的大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提升。
20.(2024·内江)豌豆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见材料,其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花未开放时,就已完成了受粉,可以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实现碗豆间的杂交。右图为高茎豌豆的杂交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   ,其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为   。
(2)遗传学上,将豌豆细胞中控制高茎或矮茎的相关DNA片段称为   。结合示意图分析,   (填“高茎”或“矮茎”)是隐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高茎∶矮茎=   。
(3)实际种植发现,子代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并不符合上述理论值。经调查研究,这是因为施肥不均匀导致豌豆发生了变异,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从能否遗传给后代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
(4)为获得高产豌豆,育种专家通过辐射处理豌豆种子,使其产生变异,最终选育出高产豌豆。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填“杂交育种”或“诱变育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的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可见,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区别,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当视野较暗时,应选择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调节光线有关的部件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
3.【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鲸鱼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A说法错误。
B、家鸽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B说法正确。
C、鱼用鳃呼吸,鱼的口与鳃盖交替张合,主要与鱼的呼吸有关,C说法正确。
D、鸟类体内有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能暂时贮存气体,能帮助鸟类完成双重呼吸,双重呼吸的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满足鸟类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鸟类适于生活环境的结构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型呈梭形,体表大都覆盖着鳞片,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有侧线,可感知水流、水压、测定游泳时的方向。
(2)大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呈纺锤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所以,吸烟产生的烟雾可通过呼吸道进人肺,A说法正确。
B、呼出烟雾时,属于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B说法错误。
C、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血液进入其他系统,影响其他系统的健康,如对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也会造成损伤,C说法正确。
D、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吸烟的危害,难度一般,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1)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脑缺氧等,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生活和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导致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运动。
5.【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A不符合题意。
B、皮肤可以排出尿素,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B不符合题意。
C、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C不符合题意。
D、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可见,皮肤和泌尿系统都能排出尿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三条途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如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有三条途径:①大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是由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的;③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6.【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常规化验单
【解析】【解答】A、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既能与氧结合,又能与氧分离,红细胞能运输氧气,A说法正确。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都属于血细胞,B说法正确。
C、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白细胞的数量为8×109/L,在正常值内,没患炎症,C说法错误。
D、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患有贫血,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读,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血液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难度一般,熟记即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①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红细胞过少或其中的血红蛋白过少时会患贫血,可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②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白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产值时,说明人体内有炎症;③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会导致凝血困难。
7.【答案】C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人体内产生精子的是睾丸,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功能,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场所。
(2)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其中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8.【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③所指的神经上有神经节,所以,③为传入神经纤维,那么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A说法错误。
B、图中,③是传入神经纤维,④是传出神经纤维,都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B说法正确。
C、若④传出神经纤维受损,刺激①感受器,反射不会完成,但是神经冲动可以传到大脑皮层,可以有感觉,但是反射不会完成,C说法正确。
D、此图可代表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因为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弧,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2) 若传出神经受损,外界刺激能进入神经中枢,但是神经中枢的发出的指令不能传递给效应器;因此有感觉,但是无反应;若传入神经受损,外界刺激不能进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受不到神经冲动,因此无感觉也无反应。
9.【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A说法正确。
B、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播,B说法正确。
C、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而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流感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人体产生流感病毒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说法正确。
D、接种流感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和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免疫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皮肤和黏膜)、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有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0.【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卵,①卵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A说法正确。
B、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B说法正确。
C、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以农作物的茎叶为食物,且成虫时期危害更大,可见C说法错误。
D、②幼虫和③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没有很大区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生活习性和内部构造上有很大的差异,叫完全变态发育,如蝴蝶、苍蝇、蚊子、蜜蜂等;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等。
11.【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A说法正确。
B、自然选择学说的含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环境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法正确,
C、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极其漫长的、复杂的过程,观察法和实验法无法再现生物进化的全过程,C说法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等基础知识,需要熟记:
(1)化石保留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且化石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的,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的化石,生物结构越简单,等级越低等,越新进的底层中,挖掘的生物化石生物结构越复杂,等级越高等,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在生存斗争中,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有利的可遗传的变异个体可能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由于生存斗争的不断进行,自然选择也在不断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活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的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面积累,即有利的变异得到积累并加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3)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即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2.【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该实验需制订科学的探究计划,这是实验探究成功的前提,A说法正确。
B、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要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所要探究的条件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唯一变量,B说法正确。
C、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在实验中,要设置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说法正确。
D、如果实验要用一只黄粉虫幼虫,实验中容易出现偶然性,出现实验误差,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该实验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要设置对照实验,即除了要探究的因素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3)在实验中所用的黄粉虫数量不能太多,否则不容易统计;也不能太少,数量太少时,实验结果可能带有偶然性,出现实验误差。
13.【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花药、花丝、花柱和柱头凋谢,只有膨大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包括胚珠和子房壁,胚珠包括珠被和胚囊,胚囊内有卵细胞和极核,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种子和果皮组成果实,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可见,图中,①是子房壁,②是珠被,③是胚,④是胚乳,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果实种子的形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
14.【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直接使用价值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所以,题干中,利用甘蔗制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在三方面: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①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等。
②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
③潜在使用价值,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但是不否认会有些有用的价值。
15.【答案】B
【知识点】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中图可以看出,抗虫棉中转入了抗虫基因,这是在基因的水平上操作的,即利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A说法正确。
B、抗虫棉中转入了抗虫基因,所以,抗虫棉的基因和普通棉的基因不同,B说法错误。
C、根据题干所述,用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这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说法正确。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的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该技术利用的原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6.【答案】B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说法正确。
B、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害,也有的对人类有益,它们可以使人致病,也可以为人治病,可以给人类造成损失,也可以为人类创造价值,B说法错误。
C、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充足、细菌繁殖迅速,细菌的数量呈缓慢增长状态,C说法正确。
D、细菌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食物等,细菌个体之间为了生存,存在生存斗争,细菌的新增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大致相当,细菌的数量呈稳定状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增殖过程、细菌的形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具有解读图的能力,(1)细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一些种类的细菌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特殊结构。(2)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3)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在营养物质充足、空间充足的条件下,细菌数量迅速增长。
17.【答案】(1)叶肉
(2)B;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3)①;A
(4)细胞分化
【知识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叶的组成与分类
【解析】【解答】(1)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疏导作用。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图中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大规模种植天冬时,为使其增产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光照强度。
(3)图甲中,A是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图乙中,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其中,成熟区表皮的一部分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和叶等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的95%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即图甲中的A过程。
(4)细胞的分化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天冬叶片细胞和根尖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出现了差异,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故答案为:(1)叶肉;(2)B、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3)①、A;(4)细胞分化。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相关内容,根尖的结构及特点、细胞分化的概念等内容,难度一般,综合性强。(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结构,除自身需要外,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差异,形成了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叫做组织,即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18.【答案】(1)消化腺;咽和食道
(2)Ⅱ
(3)胆汁能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4)不变蓝;胰岛素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根据题干中图可以看出,A是口腔,可以推测B为咽和食道。
(2)图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彻底消化,所以,图中曲线Ⅱ在C处开始被消化,所以代表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是Ⅱ。
(3)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颗粒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4)根据题干所述,组别1号中,加入了淀粉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不存在了,所以,滴加碘液后不会变蓝。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能降低血糖的浓度,所以,淀粉消化为葡萄糖后,会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人体内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
故答案为:(1)消化腺、咽和食道;(2)Ⅱ;(3)胆汁能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4)不变蓝、胰岛素。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探究淀粉在口腔内消化实验,此题难度一般,熟记基础知识即可,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其中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
(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3)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可使碘液变蓝色,麦芽糖不能,素所以,滴加碘液后不会变蓝。
19.【答案】(1)太阳能;生产者
(2)4;水生植物→鱼→鹭
(3)体内水分的散失;三
(4)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所以,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图中“水生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鱼→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鱼→鹭,一共有四条食物链,其中,含有“鱼”的最短食物链是水生植物→鱼→鹭。
(3)“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图中的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食物链中含有蟹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可见,“蟹”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和第三营养级。
(4)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根据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提升。
故答案为:(1)太阳能、生产者;(2)4、水生植物→鱼→鹭;(3)体内水分的散失、三;(4)自我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组成,其中,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上含有三、四个营养级。
(3)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反之,调节能力越小。
20.【答案】(1)雄蕊和雌蕊;自花传粉
(2)基因;矮茎;3:1
(3)不遗传的变异
(4)诱变育种
【知识点】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1)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花蕊,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在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都有的花为两性花,根据题干所述,“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花未开放时,就已完成了受粉。”即豌豆是花粉落到了自己花的柱头上,这种传粉方式属于自花传粉。
(2)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示意图分析,高茎和高茎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矮茎,可以推测,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即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高茎∶矮茎为3:1。
(3)根据题干所述,因为施肥不均匀导致豌豆发生了变异,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这种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类型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4)为获得高产豌豆,育种专家通过辐射处理豌豆种子,使其产生变异,最终选育出高产豌豆。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
故答案为:(1)雄蕊和雌蕊、自花传粉;(2)基因、矮茎、3:1;(3)不遗传的变异;(4)诱变育种。
【分析】此题考查花的结构、传粉的方式、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1)花一般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六部分组成,花被包括花萼和花瓣,在花开放之前起保护作用,花蕊又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丝、花药,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2)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两性花可以进行自花传粉,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花粉借助外力,从一朵花的雄蕊落到另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5)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如太空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1 / 1四川省内江市2024年中考生物试卷
1.(2024·内江)“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与荷叶的细胞相比,蜻蜓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的植物细胞含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可见,和植物细胞相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动植物细胞的结构的区别,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2.(2024·内江)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选用的光圈和反光镜依次是(  )
A.较小光圈,平面镜 B.较小光圈,凹面镜
C.较大光圈,平面镜 D.较大光圈,凹面镜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的结构中,遮光器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上有大小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能反射光线,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所以当视野较暗时,应选择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可见,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调节光线有关的部件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当外界光线较暗时使用大光圈,当外界光线较亮时使用小光圈;反光镜上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使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使用凹面镜。
3.(2024·内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有关鱼类和鸟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鲸属于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
B.家鸽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
C.鱼的口与鳃盖交替张合,主要与鱼的呼吸有关
D.鸟类的双重呼吸能保证飞行时氧气的充分供应
【答案】A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鲸鱼属于哺乳动物,胎生哺乳,A说法错误。
B、家鸽属于鸟类,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为飞行提供了前提,B说法正确。
C、鱼用鳃呼吸,鱼的口与鳃盖交替张合,主要与鱼的呼吸有关,C说法正确。
D、鸟类体内有气囊,气囊与肺相通,能暂时贮存气体,能帮助鸟类完成双重呼吸,双重呼吸的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可以满足鸟类飞行时对氧气的需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鱼类、鸟类适于生活环境的结构特点,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
(1)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体型呈梭形,体表大都覆盖着鳞片,可以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两侧有侧线,可感知水流、水压、测定游泳时的方向。
(2)大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身体呈纺锤型,可以减少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4.(2024·内江)“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下列有关吸烟及其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吸烟产生的烟雾可通过呼吸道进人肺
B.呼出烟雾时。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容积会变大
C.吸烟会对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多种系统造成损害
D.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
【答案】B
【知识点】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所以,吸烟产生的烟雾可通过呼吸道进人肺,A说法正确。
B、呼出烟雾时,属于呼气过程,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膈肌顶部上升,胸廓容积缩小,B说法错误。
C、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随着血液进入其他系统,影响其他系统的健康,如对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也会造成损伤,C说法正确。
D、吸烟不仅损害自身健康,也会对他人健康造成威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吸烟的危害,难度一般,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过程。(1)吸烟使血液凝结加快,容易引起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中风、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以及脑缺氧等,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影响生活和学习,更为严重的是,吸烟者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动作,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完成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导致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气体排出肺,完成呼气运动。
5.(2024·内江)尿素是人体产生的一种代谢废物,积累过多会影响健康。健康人排出尿素的器官或系统有(  )
A.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 B.皮肤和呼吸系统
C.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 D.皮肤和泌尿系统
【答案】D
【知识点】排泄及其途径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A不符合题意。
B、皮肤可以排出尿素,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B不符合题意。
C、呼吸系统可以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不能排出尿素,C不符合题意。
D、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大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可见,皮肤和泌尿系统都能排出尿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排泄的三条途径,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排泄是将体内代谢终产物如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有三条途径:①大部分尿素、水和无机盐通过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②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是由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的;③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可以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
6.(2024·内江)某人到医院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医院检验报告单【血常规】标本号:****
姓名:*** 性别:男 年龄:30岁
化验项目 测定值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RBC) 4.9×1012/L 男:(4.0~5.5)×1012/L 女:(3.5~5.0)×1012/L
白细胞(WBC) 8×109/L (4~10)×109/L
血红蛋白(HGB) 72g/L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血小板(PLT) 2.30×109/L (100~300)×109/L
A.血红蛋白既能与氧结合,又能与氧分离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属于血细胞
C.该检验报告单结果表明此人可能有炎症
D.此人应注意补铁和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答案】C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血常规化验单
【解析】【解答】A、红细胞中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既能与氧结合,又能与氧分离,红细胞能运输氧气,A说法正确。
B、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者都属于血细胞,B说法正确。
C、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白细胞的数量为8×109/L,在正常值内,没患炎症,C说法错误。
D、由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会患有贫血,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血常规化验单的解读,解答此题还需要熟记血液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难度一般,熟记即可,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①红细胞的功能主要是运输氧气,红细胞过少或其中的血红蛋白过少时会患贫血,可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②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白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正产值时,说明人体内有炎症;③血小板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过少会导致凝血困难。
7.(2024·内江)受精卵是新生命的第一个细胞,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来。人体产生精子、卵细胞和受精的场所分别是(  )
A.睾丸、子宫、输卵管 B.精囊腺、子宫、卵巢
C.睾丸、卵巢、输卵管 D.精囊腺、卵巢、子宫
【答案】C
【知识点】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人体内产生精子的是睾丸,睾丸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卵巢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部位,可见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各有不同的功能,卵巢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场所。
(2)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其中睾丸是男性主要的生殖器官,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8.(2024·内江)下图是人体某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①至⑤代表相应的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②分别代表效应器和感受器
B.③和④都有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
C.若④受损,刺激①,人体会产生感觉但②不会有反应
D.此图可代表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其中⑤位于脊髓
【答案】A
【知识点】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③所指的神经上有神经节,所以,③为传入神经纤维,那么①为感受器,②为效应器,A说法错误。
B、图中,③是传入神经纤维,④是传出神经纤维,都具有传导神经冲动的作用,B说法正确。
C、若④传出神经纤维受损,刺激①感受器,反射不会完成,但是神经冲动可以传到大脑皮层,可以有感觉,但是反射不会完成,C说法正确。
D、此图可代表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因为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反射弧,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2) 若传出神经受损,外界刺激能进入神经中枢,但是神经中枢的发出的指令不能传递给效应器;因此有感觉,但是无反应;若传入神经受损,外界刺激不能进入神经中枢,神经中枢接受不到神经冲动,因此无感觉也无反应。
9.(2024·内江)常见的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是鼻塞咳嗽、头疼发热、疲倦乏力、全身酸痛。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流感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B.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C.人体产生流感病毒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
D.接种流感疫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切断传播途径
【答案】D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解析】【解答】A、流感病毒没有细胞,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A说法正确。
B、流感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主要是通过飞沫、空气经呼吸道传播,B说法正确。
C、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而抗体具有特异性,只对流感病毒起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人体产生流感病毒抗体的免疫过程属于特异性免疫,C说法正确。
D、接种流感疫苗后,疫苗作为抗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在预防传染病措施中,属于保护易感人群,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和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免疫的类型,为基础题,难度一般,(1)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携带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3)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皮肤和黏膜)、二道防线(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有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组成,能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10.(2024·内江)蝗虫是一种农业害虫,主要以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为食。下图为蝗虫发育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
B.蝗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C.蝗虫只在幼虫期对农作物造成危害
D.②和③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没有很大区别
【答案】C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解析】【解答】A、图中,①是卵,①卵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A说法正确。
B、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生长,所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B说法正确。
C、蝗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以农作物的茎叶为食物,且成虫时期危害更大,可见C说法错误。
D、②幼虫和③成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没有很大区别,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幼虫和成虫在生活习性和内部构造上有很大的差异,叫完全变态发育,如蝴蝶、苍蝇、蚊子、蜜蜂等;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这样的发育方式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蝗虫、蟋蟀等。
11.(2024·内江)今天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是由原始生命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不断进化而来的。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
C.可直接用观察或实验的方法再现生物进化的全过程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
【答案】C
【知识点】生物进化的研究方法及证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生物进化的学说
【解析】【解答】A、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A说法正确。
B、自然选择学说的含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环境选择的是适应环境的个体,自然选择学说较为科学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B说法正确,
C、生物进化的历程是极其漫长的、复杂的过程,观察法和实验法无法再现生物进化的全过程,C说法错误。
D、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进化的证据、生物进化的历程等基础知识,需要熟记:
(1)化石保留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化石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且化石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现的,化石证据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的化石,生物结构越简单,等级越低等,越新进的底层中,挖掘的生物化石生物结构越复杂,等级越高等,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2)在生存斗争中,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有利的可遗传的变异个体可能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由于生存斗争的不断进行,自然选择也在不断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活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的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面积累,即有利的变异得到积累并加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经过自然选择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3)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要想生存下去,就会为争夺食物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同时将有利的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即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2.(2024·内江)黄粉虫是粮仓中一种常见的昆虫。幼虫常常聚集在粮堆中或其食料的下方。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进行了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需制订科学的探究计划
B.光照是该探究实验的单一变量
C.在该探究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
D.该实验需分组且每组只需投放一只黄粉虫幼虫
【答案】D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解析】【解答】A、该实验需制订科学的探究计划,这是实验探究成功的前提,A说法正确。
B、根据题干所述,本实验要探究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所要探究的条件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唯一变量,B说法正确。
C、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在实验中,要设置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说法正确。
D、如果实验要用一只黄粉虫幼虫,实验中容易出现偶然性,出现实验误差,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光照对黄粉虫幼虫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该实验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要设置对照实验,即除了要探究的因素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2)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
(3)在实验中所用的黄粉虫数量不能太多,否则不容易统计;也不能太少,数量太少时,实验结果可能带有偶然性,出现实验误差。
13.(2024·内江)下图是某同学学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后所整理的概念图,其中①-④分别表示(  )
A.子房壁、珠被、胚乳、胚 B.子房壁、珠被、胚、胚乳
C.珠被、子房壁、胚、胚乳 D.珠被、子房壁、胚乳、胚
【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一朵花完成传粉和受精后,花药、花丝、花柱和柱头凋谢,只有膨大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包括胚珠和子房壁,胚珠包括珠被和胚囊,胚囊内有卵细胞和极核,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种子和果皮组成果实,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可见,图中,①是子房壁,②是珠被,③是胚,④是胚乳,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果实种子的形成,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发育情况如下图所示:
14.(2024·内江)内江因盛产甘蔗而制糖业发达,故有“甜城”之称。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角度分析、利用甘蔗制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直接使用价值 B.间接使用价值
C.潜在使用价值 D.以上都不是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解析】【解答】直接使用价值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所以,题干中,利用甘蔗制糖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生物多样性的体现在三方面: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①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等。
②间接使用价值,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
③潜在使用价值,指还没发现的对人类或生态系统有何种作用,但是不否认会有些有用的价值。
15.(2024·内江)转基因技术开启了人们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时代,但其安全性也备受人们关注。下图为利用普通棉细胞培育转基因抗虫棉的简要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抗虫棉的培育应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
B.抗虫棉的基因和普通棉的基因完全相同
C.将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
【答案】B
【知识点】组织培养;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中图可以看出,抗虫棉中转入了抗虫基因,这是在基因的水平上操作的,即利用了基因工程的原理,A说法正确。
B、抗虫棉中转入了抗虫基因,所以,抗虫棉的基因和普通棉的基因不同,B说法错误。
C、根据题干所述,用棉花细胞培养成抗虫棉幼苗,这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C说法正确。
D、针对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我国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
(1)植物的组织培养指的是在无菌的条件下,将植物的茎尖、茎段或是叶片等切成小块,培养在特制的培养基上,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组织培养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利用组织培养这种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大批量的培育出所需要的植物新个体,另外,该技术还可以防止植物病毒的危害,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利用转基因技术的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该技术利用的原理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6.(2024·内江)人类的生活环境中到处都存在着细菌,下图表示生长在食物上的细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
B.细菌对人体健康都是有害的
C.图中AB段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充足、细菌繁殖迅速
D.图中BC段细菌的新增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大致相当
【答案】B
【知识点】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细菌的形态结构
【解析】【解答】A、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说法正确。
B、细菌有的对人类有害,也有的对人类有益,它们可以使人致病,也可以为人治病,可以给人类造成损失,也可以为人类创造价值,B说法错误。
C、营养物质丰富、空间充足、细菌繁殖迅速,细菌的数量呈缓慢增长状态,C说法正确。
D、细菌生存需要一定的空间、食物等,细菌个体之间为了生存,存在生存斗争,细菌的新增个体数与死亡个体数大致相当,细菌的数量呈稳定状态,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增殖过程、细菌的形态结构及与人类的关系,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具有解读图的能力,(1)细菌是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一些种类的细菌有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特殊结构。(2)真菌等微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大多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如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意义,少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使人或其他生物患病。(3)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细菌就能分裂一次,在营养物质充足、空间充足的条件下,细菌数量迅速增长。
17.(2024·内江)2021年11月,“内江天冬”入选新华社民族品牌工程。天冬属于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块根入药。下图甲为天冬叶片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A、B、C表示生理活动)。图乙为天冬的根尖结构示意图(①~④表示结构)。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所示天冬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   和叶脉。
(2)图甲中生理活动   (填字母)表示光合作用。大规模种植天冬时,为使其增产可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一条)。
(3)天冬主要通过图乙中的结构   (填序号)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图甲中的生理活动   (填字母)。
(4)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天冬叶片细胞和根尖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出现了差异,这个过程称为   (填“细胞的分裂”或“细胞的分化”)。
【答案】(1)叶肉
(2)B;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3)①;A
(4)细胞分化
【知识点】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根尖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叶的组成与分类
【解析】【解答】(1)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疏导作用。
(2)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即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图中B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大规模种植天冬时,为使其增产可以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强光照强度。
(3)图甲中,A是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图乙中,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其中,成熟区表皮的一部分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大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和叶等其他部位,吸收的水分的95%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即图甲中的A过程。
(4)细胞的分化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通过细胞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所以,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天冬叶片细胞和根尖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出现了差异,这个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故答案为:(1)叶肉;(2)B、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3)①、A;(4)细胞分化。
【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相关内容,根尖的结构及特点、细胞分化的概念等内容,难度一般,综合性强。(1)叶片的结构包括:叶肉、叶脉、表皮三部分,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营养组织,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紧密,含有的叶绿体较多,颜色较深,属于栅栏组织;靠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含有的叶绿体较少,颜色较浅,属于海绵组织;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可以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2)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根毛的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根吸收来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其它结构,除自身需要外,大部分水分通过蒸腾作用作用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3)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差异,形成了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叫做组织,即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18.(2024·内江)2024年第35届“5·20”中国学生营养日活动的主题为“奶豆添营养,少油更健康”。围绕主题,某生物兴趣小组对营养物质的消化进行了探究。下图中的曲线(Ⅰ~Ⅲ)表示蛋白质、脂肪、淀粉在消化道中被消化的程度,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蛋白质、脂肪、淀粉都需要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   组成。图中B段所代表的消化道器官是   。
(2)“奶豆添营养”说明牛奶大豆中蛋白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图中代表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是曲线   (填“Ⅰ”或“Ⅱ”或“Ⅲ”)。
(3)“少油更健康”说明若摄入过量脂肪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人体在消化脂肪时,需要胆汁将脂肪乳化成脂肪颗粒,此生理过程的意义是   ,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4)该生物兴趣小组为进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
组别 加入物质及操作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加入碘液 实验现象
1 适量淀粉+2毫升唾液,充分振荡 17℃ 10分钟 2滴  
2 适量淀粉+2毫升清水,充分振荡 17T 10分钟 2滴  
据表分析,组别1充分反应后,加入碘液的现象是   (填“不变蓝”或“变蓝”)。淀粉消化为葡萄糖后,会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人体内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
【答案】(1)消化腺;咽和食道
(2)Ⅱ
(3)胆汁能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
(4)不变蓝;胰岛素
【知识点】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解析】【解答】(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根据题干中图可以看出,A是口腔,可以推测B为咽和食道。
(2)图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彻底消化,所以,图中曲线Ⅱ在C处开始被消化,所以代表蛋白质消化过程的是Ⅱ。
(3)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颗粒变成微小的脂肪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4)根据题干所述,组别1号中,加入了淀粉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不存在了,所以,滴加碘液后不会变蓝。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能调节血糖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能降低血糖的浓度,所以,淀粉消化为葡萄糖后,会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人体内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胰岛素。
故答案为:(1)消化腺、咽和食道;(2)Ⅱ;(3)胆汁能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4)不变蓝、胰岛素。
【分析】此题考查食物的消化、探究淀粉在口腔内消化实验,此题难度一般,熟记基础知识即可,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肝门。消化腺包括大消化腺和小腺体,大消化腺位于消化道外,包括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小腺体包括位于消化道内,包括胃腺和肠腺,其中肝脏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可以把脂肪颗粒乳化成脂肪微粒,促进脂肪的消化。
(2)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起始于胃,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氨基酸;脂肪的消化在小肠内进行,最终消化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3)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以把淀粉消化分解为麦芽糖,淀粉可使碘液变蓝色,麦芽糖不能,素所以,滴加碘液后不会变蓝。
19.(2024·内江)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湿地保护义不容辞。下图是某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人为干扰的自然状态下,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   ,图中“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图中所示食物网共含在   条食物链。请写出含有“鱼”的最短食物链   (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3)“蟹”属于节肢动物,其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   。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蟹”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和第   营养级。
(4)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根据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   能力的大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提升。
【答案】(1)太阳能;生产者
(2)4;水生植物→鱼→鹭
(3)体内水分的散失;三
(4)自我调节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和食物网;节肢动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解析】【解答】(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同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所以,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图中“水生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水生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水生植物→鱼→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鱼→鹭,一共有四条食物链,其中,含有“鱼”的最短食物链是水生植物→鱼→鹭。
(3)“蟹”属于节肢动物,身体分部,足和触角均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坚韧的外骨骼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重要原因。图中的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食物链中含有蟹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蟹→鹭,水生植物→浮游动物→蟹→鹭,可见,“蟹”在该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和第三营养级。
(4)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人们根据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特点、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使该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得以提升。
故答案为:(1)太阳能、生产者;(2)4、水生植物→鱼→鹭;(3)体内水分的散失、三;(4)自我调节。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温度、水分、空气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一般是绿色植物)、消费者(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组成,其中,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并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绿色植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能量是沿着食物链流动的。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上每一个环节叫做一个营养级,一般情况下,食物链上含有三、四个营养级。
(3) 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是自我调节能力是一定限度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反之,调节能力越小。
20.(2024·内江)豌豆是研究植物性状遗传的常见材料,其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花未开放时,就已完成了受粉,可以通过人工授粉的方式实现碗豆间的杂交。右图为高茎豌豆的杂交实验示意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豌豆花的主要结构是   ,其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为   。
(2)遗传学上,将豌豆细胞中控制高茎或矮茎的相关DNA片段称为   。结合示意图分析,   (填“高茎”或“矮茎”)是隐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高茎∶矮茎=   。
(3)实际种植发现,子代的高茎与矮茎的比并不符合上述理论值。经调查研究,这是因为施肥不均匀导致豌豆发生了变异,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从能否遗传给后代的角度分析,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
(4)为获得高产豌豆,育种专家通过辐射处理豌豆种子,使其产生变异,最终选育出高产豌豆。这种育种方法称为   (填“杂交育种”或“诱变育种”)。
【答案】(1)雄蕊和雌蕊;自花传粉
(2)基因;矮茎;3:1
(3)不遗传的变异
(4)诱变育种
【知识点】花的结构;传粉及其类型;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生物变异的应用
【解析】【解答】(1)花的结构包括花柄、花托、花萼、花冠、花蕊,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花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在一朵花中,雄蕊和雌蕊都有的花为两性花,根据题干所述,“豌豆的花是两性花、自然状态下花未开放时,就已完成了受粉。”即豌豆是花粉落到了自己花的柱头上,这种传粉方式属于自花传粉。
(2)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上与遗传有关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能控制生物的性状。结合示意图分析,高茎和高茎的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新的性状——矮茎,可以推测,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即矮茎为隐性性状,高茎为显性性状。理论上,子代中高茎∶矮茎为3:1。
(3)根据题干所述,因为施肥不均匀导致豌豆发生了变异,但遗传物质没有改变,因此,这种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的变异类型属于不遗传的变异。
(4)为获得高产豌豆,育种专家通过辐射处理豌豆种子,使其产生变异,最终选育出高产豌豆。这种育种方法称为诱变育种。
故答案为:(1)雄蕊和雌蕊、自花传粉;(2)基因、矮茎、3:1;(3)不遗传的变异;(4)诱变育种。
【分析】此题考查花的结构、传粉的方式、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1)花一般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雄蕊和雌蕊六部分组成,花被包括花萼和花瓣,在花开放之前起保护作用,花蕊又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丝、花药,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构,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的关系。
(2)传粉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方式,两性花可以进行自花传粉,单性花只能进行异花传粉,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花粉借助外力,从一朵花的雄蕊落到另一朵花的雌蕊柱头上的过程,叫做异花传粉。
(3)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
(4)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5)诱变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的方法获得生物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如太空育种,其原理是基因突变;杂交育种是指利用具有不同基因组成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进行杂交,获得所需要的表现型类型的育种方法,其原理是基因重组。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