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5 17:5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设疑:这些故事都是发生在哪些诸侯国?还是春秋时期吗 如果不是,又有那些新变化呢?
邯郸学步
完璧归赵
围魏救赵
燕国、赵国
秦国、赵国
魏国、赵国
第6课
战国时期
的社会变革
课程目标
2024版新教材
素养目标
结合《战国形势图》,了解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兼并战争及结果。
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了解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认识秦国统一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知道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2022版新课标
通过了解战国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封建社会的形成。

何为战国?
战国七雄是怎样形成的,进行了哪些兼并战争,带来了什么影响?
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
齐国由田氏大夫取代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对比春秋战国形势图,说说其变化之处。
均是卿大夫夺权
周王室统治完全崩溃分封制进一步被瓦解
(1)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诸侯国数量减少
战国初年诸侯国发生的两大事件有何共同点?说明了什么?
战国铜壶及纹饰展示图
壶身刻有宴乐、渔猎,水陆攻战等场景。

战国七雄
2.战国七雄的位置
4
7
6
5
3
2
1

你能把以下国家正确填入图中空白处么?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战国七雄
3、战国的兼并战争
战争 交战双方 典故 结果
齐魏 魏国遭受重创
齐魏 齐国强大起来
赵秦 秦国后来居上
六国无力抗秦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诱敌
(1)性质:兼并战争
(3)著名战争:
(2)战争特点:规模大、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战国七雄
(4)结果
各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
秦国铜虎符
当时各国多实行虎符发兵制。虎符分为左右两半,国君和主帅各持一半,能合上才能调兵,反映了君主对军权的绝对控制。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互相防御,以及抵挡来方游牧民族袭扰,纷纷修筑长城。

商鞅为什么变法,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商鞅变法产生了什么影响?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1.商鞅变法的背景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变法运动?
原因:诸侯国统治者纷纷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
●识读地图,阅读教材,简述出现了哪几次著名的变法?
战国各诸侯国变法分布
李悝(kuī)在魏国推行变法,制定新法,发展生产,稳定市场,任用人才。
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针对楚国积弊,剥夺旧贵族政治、经济特权,同时发展经济,增强军力。
战国中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组建骑兵部队,并且命部下穿着上衣下裤的胡服,以便骑乘。自胡服骑射以后,赵国军事实力增强、涌现出廉颇、李牧、赵奢等诸多名将,成为战国后期六国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劲敌。
成效最大的变法是哪一次?目的是什么?
商鞅变法的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商鞅变法的目的
出生于卫国,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功被秦国封于商,故称商鞅。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求贤令》
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

商鞅变法
3.商鞅变法的时间、人物
公元前356年,
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加强中央集权
打击了旧贵族势力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富国
强兵

商鞅变法
5.商鞅变法的影响
评判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
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依据,而在于变法措施是否行之有效,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推动社会发展
①对当时: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
②对后世: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中,个人的优秀品质:
不畏强权、勇于改革,公平无私,严格执法等
成功改革
秦孝公死后,秦惠王登位,“宗室多怨鞅”,商鞅最后被车裂处死。
但是新法已经推行了十多年,“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那么,变法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

战国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哪些发展?
你知道战国时期伟大的工程吗?
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1.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
战国时期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
战国时期铜冰鉴
这是当时贵战使用的青铜冰酒器,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铜冰鉴表国有非宫整的纹饰,堪称世界上青铜器的杰作。
领域 表现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采矿、煮盐、竹木器、漆器、皮革、制陶、酿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
商业日益发达,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
促进
造就

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2.伟大的工程
鱼嘴:内江用于灌溉,外江用于排洪。
飞沙堰:在洪水期用于泄洪,并减少泥沙淤积。
宝瓶口:灌溉农田
时间:
主持者:
地点:
功效:
作用:
成都附近的岷江
李冰
公元前256年
堤防、分洪、排沙、控流
防洪、灌溉、水运
李冰(生卒不详)石像

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3.都江堰的影响
材料研读:
(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思考
合作探究
古代农业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谁家人多,谁就厉害 。
公元前364年秦破魏杀6万人;前330年杀魏8万人;前317年秦大败韩赵杀8万人;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杀8万人;前308年秦杀韩6万人;前293年秦破韩魏杀24万人;前273年杀魏15万人;前260年秦杀赵45万人……从前476年-前221年大规模战争185次……
讨论:当时的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什么感受,他们最渴望什么?如何评价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消极: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积极:客观上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与民族交融,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感受:诸侯争霸战争带来痛苦,希望结束战争。
渴望:和平。

课堂练习
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某学者认为:“商鞅变法使劳动力得到了充分释放,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了社会的主要财富,登上历史舞台”。该材料描述了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意义
D
2.(2024·四川眉山·中考真题)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件木牍。木牍是战国晚期参加伐楚的秦军士兵黑夫兄弟写给长兄的家书。在家书里,他们特地询问,因杀敌立功而晋升爵位的立功文书是否收到,相关待遇是否落实。这封家书佐证了商鞅变法( )
A.建立县制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废除特权
B

课堂练习
3.(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春秋时期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的多民族国家。这表明( )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百家争鸣繁荣局面出现
C.诸侯国之间的矛盾消除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
A

课堂练习
4.(2024·安徽·中考真题)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

课堂小结
兴修水利
变法运动
兼并战争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铁农具和牛耕推广
生产力提高
分封制瓦解
封建社会形成
奴隶社会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