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物体运动的速度
如图所示的区间测速标志,交通部门是如何测量速度的呢 通过速度的定义公式v=可知,当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和 ,就可以间接测量出该物体运动的速度。
【基础堂清】
1.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在第10 s的速度是8 m/s,则它在前5 s的速度是 。
2.表示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叫作 。
3. 如图1,这是汽车速度表,此时汽车的速度是 km/h;如图2,这是交通标志牌,由标志牌可知汽车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要 min。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此时汽车是 的。
4. 玻璃管保持竖直,让气泡从一端移向另一端,每2秒记录一次气泡在玻璃管中的位置,如图甲所示。(不计气泡大小)
问题①:气泡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 的,即气泡在管内做 直线运动。
问题②:气泡运动的速度为 m/s。
问题③:请在图乙中画出气泡运动的s-t图像。
5.(多选)下列s-t图像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
A B C D
6.下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
A.前300 m内甲车运动的时间大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B.甲车运动的速度为20 m/s
C.乙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20 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素养日清】
7.环卫工人驾驶着洒水车以9 km/h的速度在市区道路上行驶,进行路面洒水工作,通过2.25 km道路所用的时间为 h。洒水车1 s行驶的路程是 m。
8.小明骑自行车以18 km/h的速度从家里出发,行驶了120 s后到达目的地,到达目的地后停留了80 s后返回,再经过100 s回到家。则目的地离小明家 m,自行车来回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9.某物体做直线运动,4 s内通过20 m的路程,那么它在前2 s内的平均速度是 ( )
A.20 m/s B.10 m/s
C.5 m/s D.无法确定
10.某物体在水平面内做直线运动,其距出发点的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图像如图,据图可知 ( )
A.物体在0~2 s内做变速运动
B.物体在2~4 s内做匀速运动
C.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大小相等
D.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运动方向相同
11. 如图所示,这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这个实验的原理是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停表和 。
(2)该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 。
(3)小车所放的斜面应保持较 (选填“大”或“小”)的坡度,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会 (选填“长”或“短”)些,便于测量。
(4)若停表上每格是1 s,则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小车上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5)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做的是 (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6)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秒表,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小车运动了一小段距离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
【参考答案】
1.路程 时间
基础堂清
1.8 m/s
2.平均速度
3.70 12 运动
4.相等 匀速 0.05
答案:
5.A 6.B
素养日清
7.0.25 2.5
8.600 4
9.D
10.C
解析:由图像可知0~2 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成正比,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s-t图像可知,在2~4 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物体在前2 s内运动的路程为12 m,后2 s内运动的路程也是12 m,即在相等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根据v=可知,则物体在前2 s内和后2 s内的速度相等,故C正确;由图像可知,物体距出发点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所以运动方向是相反的,故D错误。
11.(1)v= 刻度尺
(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小 长
(4)0.12 小于
(5)变速
(6)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