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酸与碱(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版科学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酸与碱(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10:3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酸与碱
班级 得分 学号 姓名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32 Cl—35.5 K—39 Ca—40 Cu—64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B.放入水中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可以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D.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2.下列有关NaOH的某些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必须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否则发生潮解
B.完成检验 NaOH是否变质的实验时,必须先溶解,否则没有明显现象
C.用胶头滴管吸取 NaOH 溶液时,必须先在空气中挤压胶头,否则易引起 NaOH变质
D.完成除去 NaOH 溶液中少量 实验时,必须加入过量 Ca(OH)2溶液否则仍有杂质
3.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与CuSO 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D.其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 CO2
4.某同学总结的 的化学性质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一定是碳酸盐
B.反应②为放热反应
C.反应③可用于检验某种温室气体
D.向澄清石灰水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5.若利用碱的性质进行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分别加入少量 固体,根据是否溶解,可鉴别稀盐酸和 溶液
B.分别加入适量水溶解,根据温度是否明显升高,可鉴别NaOH 固体和NaCl固体
C.分别加入 溶液,根据是否产生沉淀,可鉴别 溶液和 溶液
D.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研磨,根据是否产生氨味,可鉴别固体和 固体
6.利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压强变化不明显可能是装置未振荡
B. bc段,CO2 与NaOH溶液反应基本停止
C. d点压强比初始瓶内压强大,因为此时瓶内二氧化碳气体的量比初始多
D.最终压强比初始压强小,可能是因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7.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已部分变质,某同学先取2 mL试样于试管中,然后进行如下实验,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现象 B.加入足量的水,观察现象
C.加入氯化钠溶液,观察现象 D.通入适量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
8.如图,氢氧化钠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可能有沉淀生成 B.①②均属于复分解反应
C.氧化物为 SO2 D. A物质只能是硫酸
9.将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盛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的烧杯中,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a→b,溶液的 pH不断增大到7,所以b点盐酸已反应完
B.b→c,pH不变,所以此过程中没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b、c两点所示溶液的pH都等于7,因此其溶质均只有 NaCl
D. HCl和CuCl2 消耗 NaOH溶液质量分别为m和n,故它们质量比为71m:135n
10.在含有 H2SO 和 CuSO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生成沉淀的质量(m )与加入 NaOH溶液的质量(m2)的关系是( )
11.用石灰浆抹墙,开始时墙面变得潮湿,过几天墙面就变得又硬又白了,其反应原理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刷墙所用的石灰浆属于溶液,其溶质是氢氧化钙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可用氧化钙和水反应制得
C.一段时间后,墙面表层物质的pH比其内层物质的pH小
D.为了验证碳酸盐的生成,可用稀盐酸、澄清石灰水进行检验
12.已知:物质X与( 在水溶液中能发生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X肯定不可能是酸
B. X 和Y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24
C. X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
D. Y 可以是 或
13.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 NaOH
B.用酚酞试液检验 NaOH溶液是否变质
C.用NaOH固体干燥( 气体
D.用 溶液除去 NaOH溶液中少量的
14.向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向a点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会变红
B. c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d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NaCl、HCl
D.整个变化过程中钠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15.现有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a~ cg时,发生反应为: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 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 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 cg时,溶液呈中性
16.分别取28g KOH固体A、B、C,采用不同方法保存。几天后,A 未变质、B部分变质、C全部变质。将三份固体分别配成溶液并滴入 15%的稀盐酸直到恰好完全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几天后,三份固体的质量为:AB.为控制恰好完全反应,A可用酚酞试液指示,B、C可滴加稀盐酸直到正好不冒气泡
C.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D.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氯化钾的质量都相等,均为37.25g
17.向一定量的硫酸铜和稀硫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 2种 B. f点溶液的pH>7
C. ab段生成沉淀为蓝色 D. e点溶液中的溶质有3种
18.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NaOH溶液。为测定溶液中 NaOH的质量分数,取m2 g NaOH溶液于量热器中,加入m g质量分数为 10.0%的盐酸,进行若干次实验(实验中始终保持 ,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溶液均匀混合后的最高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像可知,图中c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B. 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的微粒为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
C. d、e点温度比c点低,是因为反应结束温度逐渐降低且加入的盐酸过量
D.根据图像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可知,溶液中 NaOH 的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6.4%
19.25℃时,向20.0mL溶质质量分数为 30%的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pH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如图,正确的是( )
A. b、d点对应溶液的pH:b>d
B.所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为 30%
C.向b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呈无色
D. d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是 NaCl和NaOH
20. 向 100g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4.6% HCl和 的混合溶液中,滴加 Ba(OH)2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中,产生的沉淀量与滴入 相符的是( )
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20分)
21.(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不仅吸收水分而潮解,而且还很容易变质,是因为它易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2)为了证明一瓶敞口放在空气中的NaOH溶液是否变质,取少量该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后马上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 NaOH溶液已变质。所加试剂为 ;产生气泡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NaOH固体还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如:干燥 等气体(写一种即可)。
22.为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溶液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1)A、D中酚酞均变 色,说明两种溶液都呈碱性。
(2)B中溶液的pH (填“>”“<”或“=”)7。写出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F中沉淀的化学式是 。
(4)四支试管内的物质在 G 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指示剂除外)。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3.鉴别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的实验现象: 。
(2)当看到不同现象时停止通气体,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并将废液进行过滤,同学们对滤液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除水外还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水溶液都呈中性。
【猜想假设】猜想①:只含有 NaOH;
猜想②:只含有 Na2CO ;
猜想③:含有 NaOH 和( Ca(OH)2;
猜想④:含有NaOH、Ca(OH)2 和Na2CO ;
猜想⑤:含有 。
【分析讨论】根据查阅资料的信息你认为猜想 一定不成立。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 CaCl2 溶液,充分反应后静置 有白色沉淀出现 表明滤液中一定含有______(填化学式)
②用pH试纸检测经①处理后的上层清液的酸碱性 溶液呈______性 表明原滤液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24.为了验证氢氧化钠的溶液是否与二氧化碳反应。分别设计了两种方法。
方法一:如图甲,两个装满二氧化碳的同样规格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若观察到 U 形管左侧的溶液液面 于右侧的液面,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此时右瓶内的压强 (填“大于”或“小于”)大气压。
方法二:如图乙,在室温为 时,将10g氢氧化钠固体完全溶于80g水中,而后匀速地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同时用传感器测定溶液的pH变化,用数据采集器记录并绘制图像如图丙所示(相同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
(1)为确定M点的溶液成分,先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红色不消失,可判断M点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是 (填化学式)。
(2)实验中发现18 min后溶液的pH基本不再变化,则此时烧杯中就可能观察到 现象。
25.为验证氢氧化钙的部分化学性质,设计如图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 A 证明氢氧化钙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2)三组实验中不能判断反应能发生的是 (填字母)。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试剂验证该反应一定发生。写出操作步骤和预期现象: 。
(3)完成如图实验后,将三支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烧杯中,观察到溶液呈无色且浑浊,写出溶液中溶质成分的可能组成: (酚酞除外)。
四、分析计算题(26题6分,27题8分,共14分)
26.某氢氧化钙粉末由于长期露置,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钙。现取样品20g于锥形瓶中并加适量水搅拌得悬浊液,然后向锥形瓶中滴加稀盐酸,充分反应,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g。
(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7.现含有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50g,逐渐加入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四次加入到该混合液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的溶液的质量关系如表。
次数 1 2 3 4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合计/g 50 65 80 100
生成的沉淀质量/g 0.98 1.96 2.94 2.94
通过计算再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第二章 酸与碱
1. A 2. C 3. B 4. A 5. C 6. C 7. A 8. A 9. A 10. B 11. A12. C 13. A 14. C 15. C 16. C 17. D 18. B 19. D 20. B
(2)稀盐酸 Na2CO +
(3)氨气
22.(1)红 (2)< HCl+NaOH——NaCl+H2O
(3)CaCO (4)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钾(或 NaCl、CaCl2、KCl)盐酸(或HCl)
23.(1)产生白色沉淀 (2)【猜想假设】NaOH 和 Na2CO 【分析讨论】④ 【实验设计】Na2CO 碱
24.方法一:高 小于 方法二:(1)Na2CO 、NaOH(2)析出固体
25.(1)显碱性(或能和酚酞反应) (2)B 向B试管中滴入酚酞试液,酚酞不变色 若酚酞变红,再向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3)氯化钠(或氯化钠和氯化钙)
26.(1)由图像可知,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
100 44
x 2.2g
解得x=5g
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27.由表中信息可知,15g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反应生成0.98g氢氧化铜沉淀,其中45g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反应,加入80g氢氧化钠溶液时硫酸铜完全反应,反应过程如下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