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中国古代史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2024年 新教材
时空观念:了解秦朝统一的时间、统一过程,识读秦朝疆域图,了解秦朝统一的业绩。
01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了解秦朝在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了解巩固统一的措施及其对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秦始皇的功过,对秦始皇评价。
02
家国情怀:认识先祖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大禹的创新、奉献精神。
03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2022年课程标准
视频导入:强大秦军之威仪
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钱穆
目录
一
秦灭六国
二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
秦灭六国
一
秦灭六国
01
统一背景:
①人民希望结束战乱,实现统一;
②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③秦王嬴政雄才大略,准备充分。
材料:秦孝公时,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嬴政即位后,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用,并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业。
教学视频:秦统一天下的原因
02
统一概况:
(1)
兼并六国:
①时间:
前230-前221年
②顺序:
韩赵魏楚燕齐
前230年灭韩
前225年灭魏
前228年灭赵
前223年灭楚
前222年灭燕
前221年灭齐
秦
楚
齐
韩
赵
魏
燕
寿春
临淄
邯郸
大梁
郑
蓟
勃
海
海
东
河
水
水
汾
咸阳
秦
前221年
时空观念
(2)
开拓边疆:
北击匈奴,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
03
秦朝建立:
建立时间
前221年
建立者
都城
嬴政
咸阳
04
疆域范围:
秦朝疆域辽阔,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东
海
长城
陇
西
南海
05
统一意义: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时空观念
二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二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01
最高统治:
皇帝制
材料1: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号曰皇帝。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德盖三皇 功过五帝
史料实证
教学视频: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02
中央制度:
三公九卿制
三公,分别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由皇帝决断。
丞相下辖九卿,官职完备。
奉常,掌管宗庙礼仪,九卿之首;
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
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
03
地方制度:
郡县制
郡
县
乡
里
郡尉(军事)
郡守(行政)
监御史(监察)
县尉(军事)
县令(行政)
县丞(刑狱)
有秩(民政)
三老(教化)
啬夫(赋税)
游徼(治安)
里正
亭
亭长
时空观念
04
影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对比
比 较 项 分封制 郡县制
不同点 建立基础 血缘 按地域划分(地缘)
传承制度 王位世袭 皇帝任免
官吏权利 拥有封地、爵位、土地管理权 只有俸禄,无封地、无土地管理权
与中央之间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地方分权) 郡县是地方的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政治体制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历史影响 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相同点 ①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②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③都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
巩固统一的措施
01
文化:
统一文字(书同文)
(1)
概况:将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后来社会上又流行一种更加简易的隶书。
(2)
作用:使政令顺利推行全国,不同地域人民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峄山石刻小篆
秦都宫殿用砖正面小篆刻有十二个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
史料实证
02
经济:
(1)
概况:
①统一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钱(“秦半两”);
②统一度量衡,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2)
作用: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铜量
铜权
史料实证
秦朝半两钱
半两钱的币值:在正常情况下,一石米值一百钱,一匹马值一万钱。到了秦末汉初, 一石米值一万钱,一匹马值一百万钱。
史料实证
秦半两钱钱范
03
交通:
(1)
概况:
①陆路: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车同轨);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②水路: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
(2)
作用:促进不同地区的经贸往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秦规定车轨宽度统一为六尺
直道
灵渠
史料实证
秦军在直道上行进想象图
秦灵渠示意图
04
军事:
(1)
概况:
①北:派蒙恬北击匈奴,修筑西“万里长城”;
②南:在越族地区设郡管理,迁徙中原人口到那里戍守。
(2)
作用:促进不同地区的经贸往来,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蒙恬北击匈奴夺回河西走廊
教学视频:北击匈奴开疆拓土
人物评价
评价方法:①内容:人物生平事迹、主要贡献、历史影响;②原则: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分析。
评价秦始皇
积极: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的混战局面,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统一货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极:秦始皇在位期间,修建宫殿,长城,滥用民力,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总评价:秦始皇有功于历史,有罪于人民,功大于过。
唯物史观
知识拓展:举世闻名的秦陵兵马俑
在陕西临潼东边的骊山北麓,有一座巨大的陵冢,这就是秦始皇陵。据史书记载,骊山陵墓里面修建了恢宏的地下宫殿,藏有无数奇珍异宝。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陵墓东侧1500米处发现了巨大的陪葬坑,里面有众多的兵马俑。在三座大型兵马俑葬坑里,埋葬着约8000件陶制兵马俑,还有上万件兵器,100余乘木制战车。秦陵兵马俑的发现,是20世纪中国最重大的考古成就。
史料实证
课后练习
1.“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这是西汉政论家主父偃对一历史人物的评价,他评价的人物应是( )
A.齐桓公 B.商鞅 C.秦始皇 D.刘邦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并吞战国,海内为一”指的是统一六国。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因此,题干中主父偃评价的人物是秦始皇,C项正确;齐桓公为春秋五霸之首,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在秦孝公主持下,商鞅进行变法,排除B项;刘邦建立了西汉,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课后练习
2.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廷尉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这些郡都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这一做法( )
A.不利于政治军事制度推行
B.有利于皇帝和中央控制全国各地的权力
C.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D.使秦朝在对外的战争中处于劣势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廷尉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这些郡都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可知,材料所述体现了秦朝统一后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县制的实施,有效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项正确;郡县制有利于政治军事制度推行,排除A项;郡县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排除C项;郡县制有利于秦朝的对外战争,排除D项。故选B项。
课后练习
3.有学者认为:“秦朝以前,无论名义上如何,中国实际是分裂的诸夏或中国只是个笼统的概念,却没有确切的范围和实际的组织;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祖国和它的土地、人民。”这里,该学者主要想表达的观点是,秦朝( )
A.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
B.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C.首创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D.实现了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到秦朝,‘中国’二字有了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庞大的祖国和它的土地、人民。”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B项正确;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王朝的产生,排除A项;首创了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夏朝大禹传为于启实现了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排除D项;故选B项。
课后练习
4.历史课上,李明同学展示了他创作的历史漫画(如下)。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
A.汉初休养生息
B.秦国商鞅变法
C.秦朝巩固统一
D.汉武帝大一统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漫画“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如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促进各地文化、经济交流,C项正确;汉初休养生息出现了“文景之治”局面,排除A项;秦国商鞅变法奖励耕织,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不符题干漫画内容,排除B项;汉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措施,如解决王国问题,收归铸币权,“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巩固大一统王朝,排除D项。故选C项。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