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0课
1949 1954 1966 1976 1980 1982 1990 1997 2001 2004 2010 2018 2020
法制进程
精神文明
共同纲领
五四宪法
文革破坏
八二宪法
依法治国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修正案
民法典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
和谐向上的社会风尚
五讲
四美
三热爱
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时空坐标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初创时期(1949—1957年)
(2)成就: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1)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国家建设需要法律制度规范;
②新生政权得以巩固,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和发展,三大改造正在进行,法制建设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时代发展的必然。
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等。
意义:确立了社会主义中国的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1)概况:“文革”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人权遭践踏。
社会秩序混乱;
个人权益甚至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经济、文化事业受损严重;
(2)教训:人民民主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
2.严重破坏:文革时期(1966—1976)
(1)成就:
①平反冤假错案
②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1982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先后制定《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行政诉讼法》
(2)意义:重新树立了法律权威,初步建立新时期法律体系,为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奠定法律基础,标志着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3.改革开放后:新发展(1978—1990)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国家机构
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总纲
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国家机构
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
序言
根据下列材料找到1982年宪法与1954年宪法的不同,谈谈你对“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的理解。
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
(1)背景: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措施:
①中共十五大报告(1997年)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1999年和2004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发展。
③1999年 《行政复议法》,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体现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
④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4.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制建设的完善时期
(3)成就: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届数 时间 制定、修订
的法律
第五届 1978-1982 18部
第六届 1983-1987 7部
第七届 1988-1992 13部
第八届 1993-1997 10部
第九届 1998-2002 73部
第十届 2003-2008 115部
(4)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
②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
基础和前提
立足点和归宿
法制: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
法治:法律统治的简称,是治国的原则和方法,相对于“人治”,强调依法办事、法律至上,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一字之改重大意义在于:目标更明确,从重视制度建设→既重视制度,又重视法律制度的贯彻实施。
党的领导
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
民法典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宪法修正案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人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依宪治国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治国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 深化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义。
法治方针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01
06
05
02
03
04
依法治国
5.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第一编 总则
第二编 物权
第三编 合同
第四编 人格权
第五编 婚姻家庭
第六编 继承
第七编 侵权责任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 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
材料2 自2004年宪法修改以来,党和国家的事业又有许多重要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宪法修改是事关全局的重大立法活动,必须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
★问题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分析我国依法治国的意义?
材料1 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行进到哪里,立法就要跟进到哪里。从修改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到制定慈善法、中医药法、反家庭暴力法,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新成就述评 》
(1)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2)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4)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阶段 内容 意义
1949年 《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开始法治建设历程
20世纪50年代 《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 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
20世纪80年代 修改《宪法》、《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 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
20世纪90年代 ——2010年 “依法治国”、“尊保人权”入宪 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十八大以来 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宪法修正案》、《民法典》 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思考:结合表格分析中国法治建设进程呈现出的特点?
宪法主体
曲折发展
与时俱进
注重实践
继承发展
以人为本
概念解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是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它的发展需要物质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它的发展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背景:面对百废待兴、物质匮乏的困难局面,中国人民发扬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
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与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
“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宁肯一人脏,换来万户净”的掏粪工人
“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
王进喜
李四光
雷 锋
时传祥
华罗庚
焦裕禄
“用科学知识回报祖国的地质学家”
“艰苦奋斗、科学求实”的党的好干部
“最迷糊的店铺伙计、最优秀的数学家”
范孟泰
“第一代全国劳动模范:钢铁战线的老英雄”
(2)时代精神:踏实肯干
埋头苦干
科学实干
(3)社会风尚:爱党爱国
关心集体
无私奉献
互帮互助
(4)表现: ①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
②形成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
③形成了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
④形成了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
(5)影响: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活动
◎红旗渠竣工
◎成昆铁路勘探
◎新中国电影
2.改革开放后
(1)背景: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20世纪80年代
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
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20世纪90年代
1994年
2001年
2006年
2012年
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四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
三热爱:“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是中国共青团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下,在新的历史时期首创的群众性活动。“五讲四美”具有丰富的内容,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工作。“五讲四美三热爱”为20世纪80年代最数字化的经典口号。
内容
意义
20世纪90年代的文明创建活动
内容: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
形式:包括推广文明服务用语,制定市民、村民公约,百城万店无假货,社会服务承诺制,文明上岗优质服务等各种形式。
意义:对促进社会风气 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颁布,把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到以德治国的高度。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法为主,以德为辅,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爱国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
(1)背景
①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
②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③中共十八大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3.21世纪以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内容
(3)意义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全国道德模范。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七一勋章部分获得者
◎共和国勋章
◎时代楷模黄文秀与黄大年
探究:阅读课本第59页的“历史纵横”,归纳黄大年的主要贡献和精神品质。思考他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历史纵横
黄大年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黄大年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补了多项国内技术空白。2017年1月8日,黄大年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主要贡献:在地球物理领域取得一系列科研成果;为本学科培养了一批人才。
精神品质:热爱祖国,敬业奉献,淡泊名利。
践行核心价值观:毅然回国,体现了爱国情感;在教学、科研岗位上辛苦付出,体现了敬业精神。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和道德都具有规范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中都有其地位和功能。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不可分离、不可偏废,国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协同发力。
——习近平2016年12月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
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本课小结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改革开放后
初创与奠基:20世纪50年代
曲折与徘徊:“文化大革命”时期
新的发展期:改革开放后
法制建设完善时期:20世纪90年代
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会议是( )
A.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八大
C
2、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典的颁布( )
A.开始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历程 B.奠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基础
C.顺应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D.进一步规划了思想道德建设
C
3、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A.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C.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
4、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逆行者”、疫区“守护员”、最美“建设者”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 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
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 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