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公元前770年,镐(hào)京被犬戎攻破,周平王东迁洛邑(yì),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
时空观念
向封建社会过渡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前
221年
约前
2070年
约前
1600年
前
1046年
前
770年
前
476年
夏
商
周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政权更替
社会阶段
“春秋”一词的由来
时空观念
BC770-BC476
教材P28
1、背景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政治
军事
经济
学习内容
思考:纪录片中的周天子与郑侯的关系如何?周天子地位有何变化?
第一目 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郑州博物馆馆藏
政治之变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篮,是僭越的行为
王室衰微
从以下方面,观察周天子地位有何变化?
(1)周天子分封土地和人民
(4)诸侯定期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2)天下土地都是天子的
(莫非王土)
(3)天下臣民都是天子的
(莫非王臣)
西周
东周
(2)
(3)
(4)
2、表现
(1)
说明
教材P28
地方管理
纳贡体制
管辖区域
统治权力
分封制逐步走向瓦解
王室衰微
东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译文】周平王时期,周王室已处于衰弱的状态,势力强大的诸侯国纷纷兼并势力弱小的诸侯国,齐、楚、秦、晋这些诸侯国开始强大起来,天下的政局由那些诸侯国当中的霸主所操控。
教材P29
3、影响
(3、影响)+西周以来的社会政治秩序遭到极大破坏。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论语 季氏》
第二目 诸侯争霸 民族交融
军事之变
铜胄
青铜戈
这件春秋时期青铜胄,为内蒙古宁城南山根遗址出土。胄,古代战士所戴的帽子,即头盔。
内蒙古赤峰博物院提供
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春秋时期青铜戈,名“蔡侯申戈”
两幅图片是春秋时期防护兵器与格斗兵器发展的写照,反映了当时战争频繁与激烈的时代特征。
诸侯争霸
桓公
文公
穆公
庄王
阖闾
勾践
诸侯争霸
(2)称霸诸侯
教材P29
从齐桓公首先称霸的故事中,你看到了他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
诸侯争霸
教材P30
齐桓公为何能首先称霸?
教材P29
(1)称霸策略
成功原因
精神品质
家国情怀
诸侯争霸
诚信守诺
坚韧不拔
言出必行
勇往直前
厚积薄发
知耻后勇
理解包容
沉稳笃定
合作共赢
居安思危
说说你的查找途径:
AI(豆包、文心一言)
网络(搜索引擎)
图书馆
询问他人
寻访古迹
教材P29
1、原因
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敌国 ①不相征也。
——《孟子·尽心下》
诸侯争霸
①敌国:指地位相等的国家。"敌"不是"敌对"的意思。
结合史料,分析诸侯争霸的原因?
想一想,诸侯争霸对春秋时期的局势都有哪些影响?
春秋初期有140多个诸侯国
春秋后期诸侯国数量只剩十几个
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
诸侯争霸
3、影响
(1)
教材P31
诸侯争霸
春秋时,居住在周边的蛮、夷、戎、狄不断袭扰中原;中原霸主也以“攘夷”号令诸侯抵抗……打破了各族间固有的地域界限,为各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前提。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3、影响
(2)
结合资料,想一想,诸侯争霸对春秋时期的局势都有哪些影响?
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影响经济发展
知识拓展
诸侯争霸
3、影响
(3)
诸侯争霸对春秋时期的局势都有哪些影响?
1、消极影响:
2、积极影响:
给百姓带来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出现了局部统一的趋势
促进了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推动各国变法图强,促进社会变革(第6课)
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方法:
①要一分为二,客观评价;
②要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
诸侯争霸
诸侯争霸
教材P29
1、原因
(1)称霸策略
2、表现
(2)称霸诸侯
3、影响
(1)
(2)
教材P31
第三目 春秋经济 铁器牛耕
经济之变
上海博物馆
出土于山西浑源县
使五尺竖子引其棬,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吕氏春秋 重己》
证明了春秋时期,晋(山西)国已经开始使用牛耕技术
牺尊
【译文】让五尺高的小孩牵引着牛的鼻环,而牛完全听从他的指挥,是因为顺应了牛的习性
牺尊
宗庙之牺,为畎(quǎn 田地)亩之勤。
——《国语·晋语》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变化?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试诸攘土。
——《国语·齐语》
合作研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春秋经济
骨器
石器
青铜农具
铁制农具
坚固、柔韧、锋利、耐用,便于耕地、砍伐,尤其是开垦荒地,极大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力极大提升
(1)
(2)
木器
春秋经济
铁制农具、牛耕
农业发展
手工业发展
商业发展
物质基础
商品来源
商品来源
促进农业深耕细作、山林开发、耕地扩大
提高粮食产量
铁农具和牛耕引发的连锁反应
人口增多
春秋经济
领域 概况 史料、文物展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表现: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作用:农业深耕细作、山林开发、耕地扩大;粮食、人口增多
表现: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分工细致;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
原因:
勾践剑
湖北博物馆
《战国策 东周》载
齐桓公“宫中七市”。
东周时期,各诸侯国货币
公元前6世纪,楚国令尹孙叔敖在今安徽寿县修芍陂,可灌溉10000多顷田地。
表现:金属货币的使用
(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增加;统治者鼓励和保护经济活动
春秋经济
《史记》记载:孔子弟子 “冉耕字伯牛”。
《晏子春秋》:齐有北郭骚(人名)者,结罘罔(捕兽的网),捆蒲苇,织施履以养其母。
范蠡(l )贩马
发现商机:春秋时期,范蠡在陶邑(今山东定陶)经商。他发现吴越一带战事不断,对马匹的需求量很大,但当地却不盛产马;而北方如齐国等国家盛产马匹,马儿剽悍且卖价便宜。于是,范蠡看到了将北方马匹卖往南方吴越地区的巨大商机,若能做成这笔生意,必定可以获利丰厚。
面临困境:虽然商机诱人,但从北往南路途十分遥远,并且当时兵荒马乱、盗匪横行,运输队的安全很难保证,一不小心就会人财两空,所以很多人不敢轻易尝试做这笔生意。
找到突破点:范蠡经过多方调查,得知有个叫姜子盾的齐国巨商,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等地销售。姜子盾有钱有势,早已用金银买通了沿途的强盗土匪,所以他的货物可以一路畅通无阻。
实施策略:范蠡灵机一动,写了一张榜文,张贴在齐国城门口和其他显眼的地方,表示自己新组建了一支马队,为了庆祝开业,可以免费帮人向吴越地区运货。
达成合作与获利:姜子盾看到这个告示后,主动找到了范蠡,请他帮忙运送麻布到吴越。范蠡自然答应。就这样,范蠡与姜子盾一路同行,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了吴越。范蠡把马匹在吴越出售,得到了一大笔丰厚的利润,成功地做成了这笔贩马生意。
春秋经济
号陶朱公,早年辅佐越王复国
协同共赢的商业逻辑
春秋经济
1、农业
(1)工具
2、手工业
(2)作用
3、商业
(3)价值
(
)
(2)表现
表现(2)
表现(1)
(1)原因
①
②
唯物史观
生产力水平提高
各诸侯势力壮大
分封制瓦解
生产关系变化
经济基础动摇
春秋经济
任免
县令
分封制瓦解
王室衰微的根本原因
任免
任免
任免
县令
任免
任免
铁制农具、牛耕的出现及推广
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春秋经济
动荡
变化
分封制瓦解
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经济发展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政治
军事
何种制度将取代分封制?
课堂小结
(2022·四川绵阳)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列文物可用来研究( )
(2022·山东济宁)春秋时期,周襄王经常向诸侯“告饥”“求车”“求金”。这说明当时( )
A.周襄王受到诸侯尊重 B.分封制尚未建立
C.天子和诸侯身份平等 D.周王室地位下降
能力培养
【真题演练】
D
D
毛公鼎 夫差矛 铁农具
A.贵族等级制度 B.军事技术 C.小农经济 D.冶炼铸造
(2023·江苏苏州)下表为春秋战国铁器出土情况对比。由此可知,当时( )
能力培养
【真题演练】
A
铁器出土地点 铁器数量(件) 铁农具数量(件)
广西平乐银山岭 181 91
河南辉县固围村 93 58
长沙衡阳61座楚墓 70余 17
辽宁抚顺莲花堡 80余 68
山西长治分水岭 36 21
A.铁器使用区域较为广泛 B.铁农具制造技术成熟
C.南方冶铁业较北方发达 D.铁主要用于制造农具
学业拓展
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大型动物之一,是勤劳奉献、奋进、力量的象征,代表的是“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精神。阅读下列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牺尊
上海博物馆
图解:出土于山西浑源县,牛腹中空,造型古朴,神色安详,牛鼻突出,虽穿有圆环显得夸张,但又很真实。
材料二 使鸟获疾引牛尾,尾绝力動,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竖子引其棬(牛鼻环),而牛恣所以之,顺也。 ——《吕氏春秋》
(1)史料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口述史料三类。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属于何种史料。
(2)概括两则材料有怎样的价值。
用不同形式印证了牛耕的出现;两则材料共同证明了人类对牛的驯服。
材料一:实物史料;材料二:文献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