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15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
〖内容要求〗1.3 秦汉时期
通过了解秦朝统一、陈胜和吴广等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汉武帝大一统,知道西汉从建立之初的社会残破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通过了解西汉末到东汉的政治、社会动荡,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产生的背景;知道这一时期的重要文化和科技成就,如司马迁与《史记》、蔡伦与造纸术、张仲景与《伤寒杂病论》、华佗的故事等。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秦汉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知道秦始皇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知道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知道汉朝与匈奴战与和的关系史实。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生物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古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
1)新旧教材之比较
2024版新教材 原版本
单元 课 题 单 元 课 题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东汉的兴衰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2)本单元由七节正课组成。
涉及两个关键词: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汉朝)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得到发展。
《第9课 秦统一中国》:这一课介绍秦朝如何通过征服其他诸侯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这包括秦始皇的统治和制度创新,以及他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等重要措施。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这一课讲述了秦朝末年由于严苛的法律、重税和劳役导致的民不聊生,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最终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这一介绍了西汉的建立,以及文帝和景帝时期的统治。文景之治是西汉初期的一个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以减轻赋税、鼓励农业发展和实行宽政而著称。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这一课探讨了西汉后期如何进一步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及汉武帝时期的扩张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这一课讲述了东汉的建立、发展以及最终的衰落。东汉是西汉之后的一个朝代,它在很多方面继承了西汉的政策和制度,但也经历了自己的兴衰过程。
《第14课 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这一课介绍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这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的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这一课探讨了秦汉时期在科技、艺术、文学和哲学等方面的成就,包括但不限于造纸术的发明、天文学的进步、儒家思想的发展等。
2、单元大概念架构
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时期,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第一个高潮,奠定世界领先地位。 经济:经济上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封建经济得到发展。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奠定了中国的政治版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和巩固;大一统时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维持了四百多年。秦汉王朝影响深远的是一系列政治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正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科技:医学、造纸术、地动仪等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秦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的世界领先地位,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秦汉是中国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奠定世界领先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对世界文明作贡献。
3、整体教学流程透视
(1)课堂导入环节以科学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原则,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采用设疑、悬念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直接破题法、温故知新等方法导学激趣。
(2)导入新课后,出示学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和要求,明晰地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节学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点,形成何种能力,从而进入自主学习环节。
(3)自主学习,让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对基本史实有一定了解,再对重难点进行精细预习,标画重点内容。
(4)小组合作,问题探究要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展开,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交给学生去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5)当堂检测,着重在于以各种形式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通过口答、自背、做题等方式完成。根据课堂情况,灵活掌控教学环节,每节课至少留出3至5分钟进行测验训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堂堂清,不欠账。
4、本单元教材体例
(1)新教材的每个单元主题页新增该阶段时间轴,对重大事件进行梳理,增强学生对历史时序的认知;还新增了新课标对这一单元要达成的内容要求,为学生学习新知明确了目标,如第三单元:
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课文标题后引语部分增加相应内容的图片信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如第9课引语旁配有《秦始皇陵兵马俑考古发掘现场》,第10课引语旁配有《秦坑儒谷碑》,第11课引语旁配有《“汉并天下”瓦当》和《“与天久长”瓦当》,第12课引语旁配有《史记 平准书(书影)》,第13课引语旁配有《东汉宅院画像砖》,第14课引语旁配有《玉门关遗址》,第15课引语旁配有《悬泉置遗址出土的西汉简牍》、《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等。
(3)新教材引入了大量史学考古、理论研究新成果,正文部分采用了大量的新地图、新图片、考古新发现的遗物,历史知识内容更加充实丰富,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相关知识。设计读地图,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4)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5)设计相关史事教会学生提炼有效信息;
(6)设计“想一想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7)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8)新教材增加了“学史崇德”栏目,更符合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更符合新课标坚持德育在先的理念,更加符合“为党育人,为国育人才”的“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如第14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张骞“持汉节不失”的精神和坚决克服困难的意志为后人传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好地落实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第15课新增了【学史崇德】司马迁撰写《史记》的史实,司马迁追求崇高理想和献身伟大事业的精神,培养学生树立爱国情怀。
(9)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0)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新教材进一步落实历史学科素养的要求,为高中阶段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体现了历史课程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课程本质。
一、教学目标:
目标1.秦的统一与灭亡:
简述秦统一六国的原因、过程、结果,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措施及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意义;知道秦朝走向衰亡的原因。(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2.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知道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过程与结果、意义;知道楚汉之争与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评价秦始皇,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方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3.西汉建立、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知道西汉王朝的建立,西汉初期“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及内容;通过秦亡汉兴对比这一活动,让学生体会失民心失天下的道理;知道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及影响;评价汉武帝。(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4.东汉的兴衰:
知道东汉的建立与“光武中兴”的表现;知道宦官与外戚交替专权导致东汉的衰落;知道黄巾起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目标5.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通过张骞凿空西域的主要史实,通过梳理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所历经的千辛万苦,让学生体会其百折不挠的精神;通过解读《丝绸之路示意图》与教材相关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体会大汉王朝的开放、包容的精神;通过对今天的“一带一路”的拓展,把古代历史拉进现实之中,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与创新。(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目标6.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知道造纸术的发明,知道张仲景、华佗等历史人物的贡献,体会秦汉时期的我国科技取得较高的成就;通过《史记》与佛教、道教的相关史实的学习,认识秦汉时期的文化成就。(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汉武帝为开拓大一统所进行的措施;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所产生的影响、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第7课时)《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素养目标 1)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知道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的基本史实。理解华佗发明“麻沸散”的意义和张仲景被称为“医圣”的原因。(重点、难点)2)史料实证:知道《九章算术》与《氾胜之书》的主要内容;3)史料实证、唯物史观:掌握《史记》概况及其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知道道教兴起和佛教传入及其发展状况,理解宗教得以传播的原因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重点)4)家国情怀:认识到秦汉时期我国科技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第三单元最后一课,主要介绍秦汉的科技与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在医学上的贡献,中国古代数学《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数学著作(2024年新增),农学成就《氾胜之书》(2024年新增)总结了关中地区农业生产经验。司马迁与他的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的兴起。本单元从战国后期秦国成为诸侯国实力最强的国家,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对后世有深远影响,但秦末实行暴政,最终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推翻。秦亡后,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最终以刘邦建立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西汉而结束。西汉时期开辟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打破了东西方文明之间的隔绝状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开创了中外交流的新局面,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最终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政局动荡。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秦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而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本课便是依托于之前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从科技文化角度对秦汉的扩展。秦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本课关键词:秦汉成就、文化科技。为了便于教学,依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将本课整合为二部分:一:科技先进:造纸术的发明、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二:文化繁荣:司马迁与《史记》、道教和佛教。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经过了半学期的历史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巧,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分析简单的材料,但认知水平有限,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通过预习可大致了解本课内容,但对造纸术发明改进的重大意义、华佗的五禽戏、《九章算术》《氾胜之书》《史记》的独特性等细节缺乏了解,上课时需采用多样化的材料加深学生认知,用图文材料丰富历史细节。
教学方法 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导入新课】说一说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与四大道教名山教师: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为什么会传入中国;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为何产生于东汉末年?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5课 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阅读单元导读,思考问题。整体感悟秦汉时期繁荣的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大单元整合,了解秦汉时期科技文化与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安定有着密切的关系。
讲授新课(一) 目标导学一、科技先进:造纸术的发明、医学、数学与农学的成就任务一、一纸传天下:造纸术的发明【自主学习】结合课本84-85页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2分钟)Q1;阅读课本84页的内容,说一说纸发明前古人的书写材料有哪些?这些材质的缺点是什么?学生回答后PPT展示:【小组合作】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P84内容,了解造纸术的相关史实。结合材料说一说当时的造纸术有何弊端?材料1.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甘肃天水、敦煌等地多次发现了西汉时期的麻纸,有的纸上面还有文字和地图。这证明西汉时已生产纸。材料2.现已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其原料为大麻,纸面平整、结构紧密,但又软又薄,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教师讲述: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该纸面平整、光滑,结构紧密,表面有细纤维渣,可见造纸技术比较原始。其原料为黄麻,是西汉早期麻纸。纸上用墨线绘有山、川、崖,路,是一幅纸绘地图。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因此,纸是西汉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摸索、总结创造出来的,是西汉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纸虽然出现较早,但早期的纸比较粗糙,不太适合书写。纸真正用于书写和推广使用是在蔡伦造出质地优良的“蔡侯纸”之后。后来,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这就是改进造纸术的蔡伦(展示蔡伦的图片)Q2.造纸术是如何进一步改进的?根据材料指出造纸术的原材料,并说一说改进后的造纸术有何优点?“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蔡伦改进造纸术【播放视频】姓名:生活年代:突出贡献:原料:优点:这种纸称为:意义:学生回答后PPT展示:【知识拓展】造纸工艺流程【点拨】教师小结讲述:同学的讲述,我们了解了真正意义的“造纸术”。造纸术凝结着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纸张制作过程复杂,来之不易,珍惜纸张,节约用纸。造纸术的影响阅读地图、结合材料,归纳中国造纸术传播的特点与意义。材料一: 东汉首都太学生多达3万多人……汉政府还在各郡县设立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同时私学之风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至少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比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潘吉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源流、外传及世界影响》材料二: 纸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会过分……世界受蔡侯(伦)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德克·卜德《中国物品西传考》教师讲述: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蔡伦改进造纸术后,造纸术从中国广泛向世界各地传播,推动了中国、阿拉伯、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文化发展,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作出的一项伟大的贡献。【教学过渡】:造纸术被列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除了造纸术,中医学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和感受两汉时期的中医学吧!任务二、悬壶济天下:医学成就【教学过渡】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诊断和治疗的手段更加先进,并建立起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两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两位中医药学家就是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和华佗的贡献分别是什么呢?[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张仲景和华佗的成就。【自主学习】:中国古代名医档案答案提示:1.医圣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伤寒杂病论》提出“治未病”理论,提醒预防疾病。它被公认为中国医学方书世尊为“鼻祖”。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因精湛的医术和对医学的突出贡献,被后世誉为“医圣”。2.神医华佗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创制一套医疗体操“五禽戏”,以强健身体。华佗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他给它起了个名字—麻沸散(sàn)。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华佗提倡养生之道。他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俗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户枢不朽也”。华佗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理论,还编排了一套模仿猿、鹿、熊、虎、鸟等五种禽兽姿态的健身操——“五禽戏”。教师展示:现在让我们简单学习模仿一下“五禽戏”的动作吧!Q3.阅读教材,张仲景和华佗身上有什么样的医德,高贵品质?【教学过渡】:两汉时期,除了造纸术和中医药学,在史学著作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那就是司马迁的《史记》。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吧。任务三、计算服务天下:数学、农学成就Q4.阅读教材P86内容,找出秦汉时期数学与农学发展的具体表现。学生回答后PPT展示: 回答:有甲骨、青铜器、竹简、帛等书写载体。回答:书写、携带不便、分量很重、价格昂贵等问题。提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掌握了造纸的基本方法。提示:质地粗糙,柔韧度不足,使用不便。提示: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提示:造纸术的工艺流程:(a)原料的切、踩和浸洗; (b)蒸煮、舂捣和纤维与水的混合;(c)抄纸、晾晒和纸张的整理。 特点:传播时间久,传播范围广,主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等。作用: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结合课本分析后总结回答:张仲景的突出贡献: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华佗的突出贡献: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了“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生1:关心百姓疾苦。生2:有爱心,悲悯救世的情怀。生3:不为名利,坚持不懈… 加深对这些书写载体优缺点的认知,进而更好理解造纸术发明的重大意义。通过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准确地概括出材料的意思,总结答案。学生结合史料进行思考探究,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能力,突破教学难点。通过造纸术传播的路径图,让学生认识到时间造纸术的重要意义。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使学生了解中医药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状况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与到课堂当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感悟本子目两位医学家的成就与品质。引导学生了解当今时代中医药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发掘史料中的历史信息,培养学生探究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张仲景的高尚的医德的敬仰。
讲授新课(二) 目标导学二:文化繁荣:司马迁与《史记》、道教和佛教任务四、秉笔济天下:司马迁与《史记》[播放视频]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司马迁的《史记》的概况,并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司马迁的介绍资料、《史记》书影]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师:讲述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和过程,重点突出司马迁忍辱负重,历尽艰辛而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的进取精神。【问题探究】鲁迅为什么评价《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Q1.《史记》的写作体裁是什么?《史记》一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阅读教材,完成填空。[多媒体展示《史记》的体裁、内容与评价]师:什么是纪传体呢?“纪”指帝王的传记,按年编写;“传”指将相或名人的传记;还有“志”或“书”。按这种体裁写的历史书叫纪传体史书。《史记》全书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编年和纪事,体例严整,内容丰富,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师:这部书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也有崇高的地位。这部巨著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师:司马迁因为李凌事件牵连,受到汉武帝的官刑惩罚,而《史记》对汉武帝的记载评价却很公正,这反映司马迁创作《史记》的什么原则?他身上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过程给了你什么启示?师讲述:在君主专制的年代里,“伴君如伴虎”。司马迁却敢于指出汉武帝的过失,展现了他忠于史事的崇高品德。师小结:《史记》被称为“实录、信史”。司马迁在《史记》中揭露夏桀、商纣、秦始皇的残暴行径;颂扬了陈胜、吴广起义的作用;还大胆抨击当代最高统治者的丑恶行为,“不虚美,不隐恶”,如揭露了汉武帝晚年搜刮人民的情况,抨击他迷信、梦想会仙人的荒唐事。【知识拓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任务五、宗教容天下:道教与佛教阅读教材,从以下几个方面归纳道教与佛教的概况宗教兴起时间创始人发源地教义代表场所传播影响学生回答后PPT展示:【合作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道教、佛教广泛传播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1)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苦难,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佛教所宣扬的灵魂不灭,来世投胎等观点就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2)张角和张陵以治病的方式传道道教受众广泛;(3)道教主张修身养性,炼丹求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4)统治者利用佛教宣扬的忍耐顺从来麻痹人民,迫使人民甘心受奴役,服从统治。【知识拓展】佛教传入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深远 ,你能说说有哪些吗?(1)文学方面:翻译大量佛经。佛教还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词语等,例如:世界,无常,借花献佛,刹那,大千世界,清规戒律,一针见血等。(2)艺术方面:像舞蹈,音乐,还有寺院,佛塔,佛像,石窟等等,至今保存的大都成了风景名胜,如佛教四大名山等。【合作探究】:秦汉科技文化繁荣的因素?小组讨论:回顾秦汉时期科技文化的发展,结合单元导言和10-14课,你认为推动秦汉时期科技发展和文化繁荣的因素有哪些?(提示:从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对外关系、个人因素等方面思考)【知识拓展】汉赋与乐府诗两汉文学成就的代表是汉赋和乐府诗。赋起源于战国,深受“楚辞”和诸子散文影响。西汉的赋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多描写上层社会的繁华,有时也加以讽谏。东汉时期,描写社会现实的赋增多。两汉设有乐府机构,作为掌管音乐事务的官署。乐府创制的乐章歌辞和搜集整理的民间诗歌,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有的歌颂祖先神灵,有的描写劳动人民生活,有的反映征战之苦,有的揭露官府对百姓的横征暴敛,有的展现人生的悲欢离合等。汉乐府诗对后代诗歌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生:体裁: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主要内容:《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的史事。评价:对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生1:实事求是,公正记事,秉笔直书,评价客观,这是《史记》的写作原则;生2:司马迁面对挫折发愤图强的精神,在逆境和屈辱面前隐忍坚毅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生3:司马迁创作《史记》的过程艰辛,非常人能完成,给了我们很重要的启示: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努力,面对挫折、困难不能退缩,只要坚持去做只要努力,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取得成功。提示:道教起源于我国。时间是东汉末年,创始人是张角、张陵。道教的兴起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下层人民:(1)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张角和张陵以治病的方式传道。统治者:主张修身养性,炼丹求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提示: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佛教的主张具有麻痹人民反抗意志的作用,符合封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所以,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支持,得到了传播和发展。提示: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东汉明帝派人求佛法,并建立白马寺。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数学、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提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繁荣;民族交流、中外交往频繁;对前代科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劳动人民努力探索的精神。 通过视频讲述司马迁的生平,渲染气氛。学生带着任务看视频并且完成表格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挖掘课本材料以及视频,学生了解《史记》的独特之处,使历史更加鲜活,让学生了解到《史记》特殊的历史地位,秦汉时期的史学已经有所发展。知识拓展,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结合所学进行问题设置,帮助学生理解佛道兴起的背景。通过对地图的引导解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用图例简洁明了,并且相关史事都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由此可以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知识拓展,拓展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体会到秦汉科技与文化的魅力,繁荣的科技文化使中华民族在心理上形成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大大地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由此可见,今天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时候,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批判吸收外来文化,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和底气。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伟大的科技文化,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支撑和文化自信,才能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铸就中华民族之魂,让我们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生可以思考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观点,并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可以进行小组讨论或整体交流,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思考。 将秦汉的优秀传统科技与文化与我们当下的文化自信相联系,提升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以及自豪感。
课堂巩固 1.(2024·山东枣庄)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西汉时人们懂得造纸 B.蔡伦用树皮、麻头等为造纸原料C.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答案】C2.(2024·山东菏泽)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一生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辨证诊断、对症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给后世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答案】B3.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D4.下列关于《史记》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作者是蔡伦 ②在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 ③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④秦始皇、汉武帝、华佗都被记载在内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B5.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兴起于( )A.战国时期 B.秦朝 C.东汉末年 D.西汉【答案】D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
附1:板书设计
【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无尽的财富,弥足珍贵!
(设计意图:秦朝统一开启了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民心理上的强烈认同感与凝聚力。涵养家国情怀)
【作业布置】
韩医申遗
继端午祭申报成功之后,韩国又传出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韩国将一本问世400周年的韩医学圣典《东医宝鉴》作为引子,提出“中医申遗”。然,《东医宝鉴》的内容多取自中医,如《伤寒论》等撰集而成,是受中国道家影响颇深的一部医典。韩国申遗招数百出,甚至把中国的神农氏、李时珍变成高丽人。他们称自己发明的针灸。
提问:作为青少年,面对日韩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侵蚀,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青少年应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国家建设,自觉树立保护中华优秀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加以创新、发展!
读
解
标
课
元
单
壹
析
分
材
教
元
单
贰
标
目
习
学
元
单
叁
计
设
学
教
元
单
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