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物理试题(致远班)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九月月考物理试题(致远班)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5 18:27:02

文档简介

致远班开学检测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 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
B. 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
C. 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D. 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
【答案】C
【解析】
【详解】A.研究甲图运动员的入水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A错误;
B.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B错误;
C.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能够看为质点,故C正确;
D.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和体积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够忽略,此时运动员不能够看为质点,故D错误。
故选C。
2. “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
A. 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
B. 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C. 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D. 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选地球为参考系,二者都是运动的,AB错误;
CD.“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二者相对静止,C正确,D错误。
故选C。
3.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通过路径的长短
B. 因为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不等于路程
C. 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D.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答案】A
【解析】
【详解】A.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所以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物体运动路径的长短,故A正确;
BC.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任何时候位移和路程都不能相等;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两者不同,故BC错误;
D.位移和路程都可以描述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故D错误。
4. 《淮南子·原道训》中写到“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古往今来的圣贤都是非常珍惜时间的。下列关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8:30上课,其中“8:30”指的是时间间隔
B. “一天有24小时”中的“24小时”指的是时刻
C. 时间有大小、方向,是矢量
D. “中华五千年”中的“五千年”指的是时间间隔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8:30上课,其中“8:30”指的是时刻,A错误;
B.“一天有24小时”中的“24小时”指的是时间间隔,B错误;
C.时间没有方向,是标量,C错误;
D.“中华五千年”中的“五千年”指的是时间间隔,D正确。
故选D。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D. 当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A.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只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才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A错误;
B.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若路程与位移大小不同时,平均速率就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B正确;
C.速度变化方向就是加速度的方向,因此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一定为正,C错误;
D.当加速度为负时,如果速度也为负,两者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D错误。
故选B。
6. “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其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000km/h。工程人员对“胶囊高铁”在A城到B城的一个路段进行了测试,行驶了120千米,用时6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5000km/h是平均速度
B. 120千米是路程
C. 6分钟是时刻
D. 该段测试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200km/h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运行速度最高5000km/h是瞬时速度大小,故A错误;
B.120千米是车行驶的实际距离,为路程,故B正确;
C.6分钟是时间间隔,故C错误;
D.由于测试路段的位移未知,故无法求出该段测试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7. 下列对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速度变化就大
B. 速度变化率大表示速度变化快
C. 速度是矢量,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不一定大,比如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量为零, A错误;
B.速度变化率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速度变化率大,则速度变化快,B正确;
C.速度是矢量
是定义式,速度与位移和时间无关,C错误;
D.根据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可知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率,D错误。
故选B。
8.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6m/s,经过10s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0.6m/s2 B. 10m/s2 C. 0.8m/s2 D. 1.6m/s2
【答案】D
【解析】
【详解】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设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同时,末速度为,则加速度为
当末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时,末速度为,则加速度为
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故选D。
9. 在某次航模飞行训练中,某小组成员在某高层天台控制飞机模型完成了一次纵向飞行,记录仪记录了整个飞行过程,飞机模型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飞机模型(  )
A. 在前5s内向上加速飞行
B. 在10~15s内,速度大小为6m/s,方向向下
C. 全程的位移大小为60m
D. 在0~15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x-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前5s内x-t图像斜率不变,故在前5s向上匀速飞行,故A正确;
B.在10~15s内,速度大小为
方向向下,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全程的位移
全程的位移大小为30m,方向竖直向下,故C错误;
D.在0~15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
故D正确。
故选D。
10.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 内的加速度大小是内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
B. 与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与2s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D. 质点在内的平均速度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所以有

由上述两式可知,的加速度大小是加速度大小的两倍,故A项正确;
B.根据图像可求出的加速度为
因为和的加速度均为正值,而加速度的正负代表反向,所以其两时间内的加速度方向相同,故B项错误;
C.因为图像上的点代表该时刻质点的速度,由图像可知,和时,其速度均为正值,所以其两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故C项错误;
D.因为图像的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代表质点的位移,所以,有
平均速度为
故D项错误。
故选A。
11.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mm的遮光板.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3×10-3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1×10-3s,测得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80.0cm,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是
A. lm/s2 B. 2m/s2 C. 5m/s2 D. 8m/s2
【答案】C
【解析】
【详解】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滑块的加速度大小是;
A. l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 2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 5m/s2,与结论相符,选项C正确;
D 8m/s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12. 甲和乙同时从某位置出发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取向右为正方向。关于两物体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乙,0~2s内的位移与2~4s内的位移相同
B. 乙在6s末回到出发点
C. 5s末甲、乙相距最远
D. 4s末甲、乙相距最远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代表位移,时间轴上方位移为正,时间轴下方位移为负,知对乙,0~2s内的位移与2~4s内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位移不同,故A错误;
B.根据图像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得0~6s内,乙通过的位移为
则乙在6s末回到出发点,故B正确;
CD.时刻甲、乙从同一位置出发同向运动,由图像知0~2s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甲在乙的前方,两者间距逐渐增大;2~5s内,甲仍沿原方向运动,乙反向运动,两者间距逐渐增大;5~6s内,甲、乙同向运动,甲在乙的前方,甲的速度比乙的大,两者间距逐渐增大,故6s末,甲、乙相距最远,故CD错误。
故选B。
13. 一辆小汽车在长为20m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如图为小汽车在该段桥面上车速的平方(v2)与位移(x)的关系图,如小汽车视为质点,则小汽车通过该段桥面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分别为(  )
A. 10m/s2,1s B. 10m/s2,4s C. 5m/s2,2s D. 5m/s2,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
解得
根据图像得
解得
小车的运动时间为
解得
故选C。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选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 物体速度变化的越来越快 B. 物体速度变化的越来越慢
C. 物体做加速运动 D. 物体做减速运动
【答案】BCD
【解析】
【详解】AB.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物体速度变化的越来越慢,故A错误,B正确;
CD.虽然加速度在逐渐减小,但并未指出加速度的方向,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为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为减速运动,故CD正确。
故选BCD。
15.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关于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辆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30km
B. AB段汽车静止
C. CD段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同
D. 0~4h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
【答案】AB
【解析】
详解】A.图像C点对应汽车离出发点最远,最远距离出发点30km,A正确;
B.AB段直线水平,表示汽车位置不变,即保持静止,B正确;
C.OA段表示汽车朝正方向运动,CD段表示汽车朝负方向运动,即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C错误;
D.0~4h内,汽车从原点出发又回到原点,位移大小为0,D错误。
故选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工作电压______V;
(2)在某次用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测定已知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中,所获得的纸带。选好0点后,每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的4个点图中未画出),依次取得1、2、3、4、各点,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
则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2,“1”这一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交流 ②. 220 ③. 0.80 ④. 0.46
【解析】
【详解】(1)[1]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
[2]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V。
(2)[3]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纸带的加速度大小
[4] “1”这一点的速度大小
17.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共5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
(1)试根据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了小车的v-t图线,根据图线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 0.390 ②. 1.29
【解析】
【详解】(1)[1]电源频率是50Hz,打点计时器打点时间间隔为
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
t=5T=0.1s
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为
(2)[2]图线斜率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即
18. 一辆汽车在两相距的景点A和B之间来回往返行驶,A、B在一条直线上,从A景点出发时有一位细心的旅客看了自己的手表,指针恰好指09:00:00,到达B景点时,已是09:20:00,导游要求各位旅客在B景点处只能游玩30分钟,准时发车返回A景点,当回到A景点时刚好是事先约定好的10:10:00,求:
(1)汽车从A景点去B景点时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从B景点返回A景点时的平均速度大小;
(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1);(2);(3)0
【解析】
【详解】(1)由题知汽车从A景点到B景点所用时间
所以汽车从A景点到B景点的平均速度
(2)由题知汽车是从09:50开始从B景点返回的,返回到A景点的时间为10:10,所以汽车从B景点返回到A景点所用的时间
则汽车从B景点返回到A景点的平均速度
(3)整个过程汽车的位移为零,所以整个过程汽车的平均速度
19.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半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 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刹车后2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3)刹车后汽车前进9m所用时间?
(4)刹车后8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答案】(1);(2)16m;(3)1s;(4)25m
【解析】
【详解】(1)刹车的加速度为
大小为。
(2)刹车后2s内前进的距离为
(3)汽车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代入数值
解得
(不合理,舍弃)
故刹车后前进9m所用的时间为1s。
(4)由上面分析可知汽车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
即汽车经5s停止,故8s时汽车已经停止,末速度为零,则8s内前进位移为
20. 高速公路上避险车道是为了让刹车失灵的车辆冲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减少重大交通事故。如图所示,避险车道的斜坡长200m。某大货车刹车失灵冲上该避险车道,经过10s沿斜坡向上运动150m而停止运动,求:
(1)该车沿斜坡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2)该车冲上时的初速度大小?
(3)该车冲上斜坡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1)15m/s (2)30m/s
(3)3m/s2
【解析】
【小问1详解】
(1)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得该车沿斜坡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小问2详解】
(2)根据平均速度推论
可知该车冲上时的初速度大小为
【小问3详解】
(3)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该车冲上斜坡过程的加速度为
加速度的大小为3m/s2。
21. 汉中天坑群是全球较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如图是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最大深度320m,在某次勘察中,探险队员利用探险绳从坑沿到坑底仅用89s(可认为是竖直的),若队员先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0s速度为5m/s,然后以此速度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到达坑底时速度恰好为零。求∶
(1)匀加速阶段加速度a的大小;
(2)匀加速下降的高度h;
(3)队员匀速运动的时间。
【答案】(1)
(2)100m (3)39s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
【小问2详解】
故匀加速下降的高度
【小问3详解】
设匀速运动时间为 ,匀速下降的高度为,由题意有
匀减速过程
联立解得致远班开学检测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
一、选择题Ⅰ(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3分,共39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杭州亚运会顺利举行,如图所示为运动会中的四个比赛场景。在下列研究中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的是(  )
A. 研究甲图运动员入水动作
B. 研究乙图运动员的空中转体姿态
C. 研究丙图运动员在百米比赛中的平均速度
D. 研究丁图运动员通过某个攀岩支点的动作
2. “神舟十五号”飞船和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后,在轨运行如图所示,则(  )
A. 选地球为参考系,“天和”是静止的
B. 选地球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C. 选“天和”为参考系,“神舟十五号”是静止的
D. 选“神舟十五号”为参考系,“天和”是运动的
3.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通过路径的长短
B. 因为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不等于路程
C. 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D.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4. 《淮南子·原道训》中写到“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古往今来的圣贤都是非常珍惜时间的。下列关于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8:30上课,其中“8:30”指的是时间间隔
B. “一天有24小时”中“24小时”指的是时刻
C. 时间有大小、方向,是矢量
D. “中华五千年”中的“五千年”指的是时间间隔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
B. 平均速率不一定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
C. 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可能为负
D. 当加速度为负值时,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
6. “胶囊高铁”利用磁悬浮技术将列车“漂浮”在真空管道中,由于没有摩擦,其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5000km/h。工程人员对“胶囊高铁”在A城到B城的一个路段进行了测试,行驶了120千米,用时6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5000km/h是平均速度
B. 120千米是路程
C. 6分钟是时刻
D. 该段测试的平均速度一定是1200km/h
7. 下列对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速度大,速度变化就大
B. 速度变化率大表示速度变化快
C. 速度是矢量,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 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加速度等于速度变化量
8. 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初速度为6m/s,经过10s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则加速度大小可能是(  )
A. 0.6m/s2 B. 10m/s2 C. 0.8m/s2 D. 1.6m/s2
9. 在某次航模飞行训练中,某小组成员在某高层天台控制飞机模型完成了一次纵向飞行,记录仪记录了整个飞行过程,飞机模型相对于初始位置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飞机模型(  )
A. 在前5s内向上加速飞行
B. 在10~15s内,速度大小为6m/s,方向向下
C. 全程的位移大小为60m
D. 在0~15s内,平均速度大小为2m/s
10.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
A. 内的加速度大小是内的加速度大小的2倍
B. 与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相反
C. 与2s时刻,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
D. 质点在内的平均速度是
11.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mm的遮光板.滑块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3×10-3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1×10-3s,测得两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80.0cm,则滑块的加速度大小是
A. lm/s2 B. 2m/s2 C. 5m/s2 D. 8m/s2
12. 甲和乙同时从某位置出发做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取向右为正方向。关于两物体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乙,0~2s内的位移与2~4s内的位移相同
B. 乙在6s末回到出发点
C. 5s末甲、乙相距最远
D. 4s末甲、乙相距最远
13. 一辆小汽车在长为20m的平直桥面上提速,如图为小汽车在该段桥面上车速的平方(v2)与位移(x)的关系图,如小汽车视为质点,则小汽车通过该段桥面的加速度大小和时间分别为(  )
A. 10m/s2,1s B. 10m/s2,4s C. 5m/s2,2s D. 5m/s2,
二、选择题Ⅱ(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选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做直线运动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则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A. 物体速度变化的越来越快 B. 物体速度变化的越来越慢
C. 物体做加速运动 D. 物体做减速运动
15.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t图像,关于线段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这辆汽车最远距离出发点30km
B. AB段汽车静止
C. CD段表示汽车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同
D. 0~4h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30km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 (1)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______电源(填“直流”或“交流”),工作电压______V;
(2)在某次用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测定已知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实验中,所获得的纸带。选好0点后,每5个间隔点取一个计数点(中间的4个点图中未画出),依次取得1、2、3、4、各点,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
则纸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 m/s2,“1”这一点的速度大小为______ m/s。(结果均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17.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共5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1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电源频率为50 Hz。
(1)试根据纸带上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D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___________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该同学选择合适的单位长度,在图2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了小车的v-t图线,根据图线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8. 一辆汽车在两相距的景点A和B之间来回往返行驶,A、B在一条直线上,从A景点出发时有一位细心的旅客看了自己的手表,指针恰好指09:00:00,到达B景点时,已是09:20:00,导游要求各位旅客在B景点处只能游玩30分钟,准时发车返回A景点,当回到A景点时刚好是事先约定好的10:10:00,求:
(1)汽车从A景点去B景点时的平均速度大小;
(2)汽车从B景点返回A景点时平均速度大小;
(3)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
19. 汽车以10m/s的速度在半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s速度变为6m/s。 求
(1)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刹车后2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3)刹车后汽车前进9m所用的时间?
(4)刹车后8s内汽车前进的距离?
20. 高速公路上避险车道是为了让刹车失灵的车辆冲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减少重大交通事故。如图所示,避险车道的斜坡长200m。某大货车刹车失灵冲上该避险车道,经过10s沿斜坡向上运动150m而停止运动,求:
(1)该车沿斜坡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
(2)该车冲上时的初速度大小?
(3)该车冲上斜坡过程加速度大小?
21. 汉中天坑群是全球较大的天坑群地质遗迹,如图是镇巴三元圈子崖天坑,最大深度320m,在某次勘察中,探险队员利用探险绳从坑沿到坑底仅用89s(可认为是竖直的),若队员先以加速度a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40s速度为5m/s,然后以此速度匀速运动,最后匀减速到达坑底时速度恰好为零。求∶
(1)匀加速阶段加速度a的大小;
(2)匀加速下降的高度h;
(3)队员匀速运动的时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