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习题课件(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5 19:13:11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栏目导航
预习案·自主学习
探究案·深度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原因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开展
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出现“短暂 的春天”     _ 期间 (1)内因: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   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
(2)外因:   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至新中国成立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2)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第一次世界大战
实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
2.著名实业家:状元实业家   ,创办   ,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   ”道路。此外,还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3.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1)特点:总的来说比较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主要集中在   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   ,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   的大城市。
(2)落后原因:民族工业除了受   和   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   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张謇
大生纱厂
实业救国
落后
轻工业
极不平衡
沿海沿江
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传入中国。
2.社会习俗的变化:   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   的新风尚。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辛亥革命
自由平等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3.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饮食、服饰、婚丧以及休闲娱乐方式日益开放,出现了崇洋逐新的趋向。旗袍、   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4.特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呈现出
   、   的特征。
中山装
新旧并呈
多元发展
探究案·深度学习
探究主题 张謇的“实业救国”之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86年 张謇产生了“中国振兴实业,其责任须在士大夫”的思想
1895—1899年 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因此主张:劝工惠商、振兴实业。大生纱厂于1895年开始筹建,到1899年正式投产,并逐渐站稳了脚跟。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
——汪圣云《张謇与大生纱厂的兴衰》
20世纪 20年代初 大生集团成为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企业;张謇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
1922年 大生一厂和二厂都出现严重亏损
1925年 大生集团由于资不抵债,被迫清资偿债。此后,各企业的经营实权已落入江浙财团代理人之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年张謇筹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及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
点拨:依据材料“张謇对清政府允许日本在内地设厂深表忧虑”及时间信息“1895年”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为了支付赔款、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据此分析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背景。依据材料“其间多遇资金和原料问题,经多方筹措、运转,苦心经营得以解决”可知创办初期面临的困难是资金和原料问题。
答案: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投资办厂;民族危机加剧;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困难:资金和原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点拨: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清政府在经历甲午战败后,为了支付赔款、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爆发,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封建帝制,成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政府还颁布法令奖励发展实业,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无暇顾及中国,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些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初大生集团等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原因。
答案: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事,无暇顾及中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等。
(3)根据材料,简要谈谈你对张謇“实业救国”之路的认识。
点拨:本问为开放性题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张謇的相关知识作答。
答案:张謇提出“实业救国”思想,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对西方的经济侵略有一定抵制作用;但是在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救国道路无法取得成功。
训练案·效果评价
知识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以下示意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社会生活的变化
C.新闻和出版业的发展
D.文学艺术的成就
A
2.《近代实业第一人》写道: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
A.林则徐 B.侯德榜
C.卢作孚 D.张謇
D
3.以下不同时期的经济主张反映的主题是( )
A.自给自足经济趋于瓦解 B.实业救国思想的发展演变
C.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D.实业是近代中国唯一出路
B
时期 主张
洋务运动时期 实业可以“强国强民,富国御辱”
甲午战争后 实业是“富强之大本”
辛亥革命时期 振兴实业,形成比较完整的“实业救国”论
4.下面是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情况表。该表直观反映当时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之一是( )
A.发展缓慢且艰难曲折 B.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C.轻重工业发展不平衡 D.主要集中于沿海沿江省份
D
省 份 黑 龙 江 奉 天 直 隶 山 东 江 苏 湖 北 浙 江 福 建 广 东 广 西 陕 西 甘

数量 /家 3 19 45 31 155 19 42 20 33 l 3 1
知识点二 社会生活的变化
5.如图是一组历史照片,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
上海南京路上的行人
A.新式交通工具的引入 B.服饰的崇洋逐新
C.自由平等的社会风貌 D.社会生活的变化
D
6.“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1927年的上海街道景象:塌车(人力运货车)与电车并行,轿子与汽车擦“肩”过,西服革履的剪发女子与拖了长辫子、戴红结帽顶的老少拥拥挤挤同在人群中。由此可以看出上海( )
A.传统习俗居主流 B.社会习俗新旧杂糅
C.社会生活全盘西化 D.交通状况混乱无序
B
B
8.下图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哪一特点( )
A.资金少,规模小
B.沿海地区发展快于内地
C.总体发展比较落后
D.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D
9.下面是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节选。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了解( )
A.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B.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C.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D.发展实业的热潮兴起
B
或坐洋车或步行,不施脂粉最文明。衣裳朴素容幽静,程度绝高女学生。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新式衣裳夸有根,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历年新注册厂数(不包括矿山,单位:家)
年份 1912年 1913年 1914年 1915年
工厂数 17 37 37 50
年份 1916年 1917年 1918年 1919年
工厂数 33 34 29 23
材料二 1915年,荣氏兄弟集资30万银元在上海创办申新纺织公司,建立申新纺织第一厂,荣氏兄弟占股60%,由荣宗敬任总经理。后来公司不断发展,从1家厂逐步扩大到9家厂,但随后遭受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政府的双重压榨,濒临瘫痪。新中国成立后,该厂曾成立过股份公司,
1955年实行公私合营。
(1)依据材料一,分析当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及其原因。
答案:发展情况: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原因: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有识之士的倡导;“实业救国”成为思潮。
(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出荣氏家族企业的发展轨迹。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曲折的主要原因。
答案:发展轨迹:创办—发展—衰落—再发展。主要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内受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外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3)通过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
答案: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工业要发展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
谢谢观赏!(共20张PPT)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栏目导航
预习案·自主学习
探究案·深度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的发展
(1)兴办新式学校
时期 创办的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    、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 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  
同文馆
京师大学堂
(2)废除科举:   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 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3)新式教育的发展: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刊
①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905
申报
②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③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   》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2)出版业: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   ,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
   ,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   。
新青年
商务印书馆
新华书店
重要阵地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狂人日记
类别 成就
文学 鲁迅:《   》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   》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郭沫若的《女神》、   的《子夜》、曹禺的《雷雨》、
   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
1942年,毛泽东在   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   服务的方针。出现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   》等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阿Q正传
茅盾
巴金
延安文艺座谈会
工农兵
暴风骤雨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艺术 绘画    擅绘花鸟草虫;   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鸿篇巨制
音乐    创作了《   》(田汉作词,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毕业歌》等名曲;冼星海创作了《   》
歌剧 大型歌剧《   》
电影 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京剧《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的经典影片有《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
齐白石
徐悲鸿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白毛女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探究案·深度学习
探究主题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年代 哲学、 宗教 自然、应 用科学 社会 科学 历史、 地理 文学 艺术 合计 年平
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
1896— 1911年 38 172 366 238 136 950 63.33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95年前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变化,并结合史实概括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点拨:第一小问,依据数据变化的基本趋势回答;第二小问,根据表格中的具体时间“1895年前”“1896—1911年”,结合当时中国发生的相关历史事件作答。
答案:变化:1895年后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大大增加;翻译日本书籍以社会科学类居多。时代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洋务运动的破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兴起(辛亥革命)。
材料二 1905年9月2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予功名。
——王宪明、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2)概括材料二中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点拨:可从材料二中的“废除科举”“设新式学堂”“学制”“选派留学生出国”等方面归纳作答。
答案:废除科举制;设立新式学堂;建立新学制;重视留学教育。
材料三 1902年共有近代学堂35 787所,1912年增至82 272所;学生则从1 006 743人增至2 933 387人。比较起来,这批人在数量上更多于八股士类。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随着他们的产生,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指出“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的含义,并分析这一“新陈代谢”对近代社会产生的作用。
点拨:根据材料三“新的士类在近代中国的大批出现,体现了知识分子阶层的新陈代谢”可回答第一小问;依据“同时出现了种种前所未有的职业,如记者、编辑、律师、医生和近代学堂的教师等”回答第二小问。
答案:含义:新式的专业人才逐渐取代了传统知识分子。作用:满足了近代社会对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的需要。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发展教育的看法。
点拨:围绕发展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制定恰当的发展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形式回答即可。
答案:发展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要制定恰当的发展政策,创新人才培养形式。
训练案·效果评价
知识点一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洋务运动时期,大量西学著作的翻译出版以及近代中国报刊和出版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和传统文化的坚冰,大大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时期的翻译人才的培养和西学传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 )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北洋西学堂 D.南洋公学
B
2.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次年起废除八股文;1903年,又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1905年,又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兴办学堂。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教育的发展 B.外交的进步
C.文艺的繁荣 D.习俗的改变
3.它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中文报纸,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 )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A
A
4.近代中国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出版机构。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的出版机构是( )
A.中华书局 B.开明书店
C.新华书店 D.生活书店
知识点二 文学艺术的成就
5.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有( )
①《雷雨》 ②《骆驼祥子》 ③《家》 ④《子夜》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C
A
6.“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这首《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
A.聂耳
B.齐白石
C.徐悲鸿
D.冼星海
A
7.根据下表内容判断,表格中画线处应填写( )
A.新闻出版业发展
B.海外留学教育演变
C.社会习俗的演变
D.教育的近代化进程
D
主题:晚清时期的    
1.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与海外留学 2.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 3.清末新政时期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4.1905年清政府下令正式废除科举制
8.下面表格内容反映近代中国( )
A.新闻出版业发展 B.经济的变化
C.外交事业进步 D.科技进步
A
名称 地位
《申报》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新闻报》 《大公报》 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
商务印 书馆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新华书店 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