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5 19:53:26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栏目导航
预习案·自主学习
探究案·深度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  _
 。
2.借口:“   事件”(英国)和“马神甫事件”(法国)。
3.起止时间: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
4.发动国:主凶:   ;帮凶:俄、美。
5.结果
与俄、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1858年):外国公使进驻
   ,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
   自由航行等。
打开中国市场,扩大
侵略权益
亚罗号
英、法
北京
长江各口岸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1.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抢劫了圆明园,并放火烧毁。
2.《北京条约》(1860年):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增开   为商埠,割   给英国,赔款额大幅增加。
英法联军
天津
九龙司地方一区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三、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
150多万平方千米
进一步加深
探究案·深度学习
探究主题 站在圆明园废墟上的思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材料:圆明园是清朝皇帝的别墅,占地5 000余亩,集中外建筑、园林艺术之大成,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圆明园藏有无数珍宝文物和历代珍贵典籍,是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
步骤一:历史的诉说
图一 圆明园海晏堂   图二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1)根据两幅图片,指出圆明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点拨:两幅图片反映了圆明园由著名的皇家园林变成了残垣断壁。之所以出现这一变化,可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思考作答。
答案:圆明园由著名的皇家园林变成了残垣断壁。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步骤二:历史的审判
法国文豪雨果曾说:“有一天,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另一个强盗放火。……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
(2)雨果的谴责说明了什么
点拨:本问可结合材料中的“强盗”“洗劫财物”“放火”等分析归纳。
答案:说明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只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意思相近即可)
步骤三:期盼的回归
我国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市政府于2020年12月1日在圆明园正觉寺举办“圆明园马首铜像划拨入藏仪式”,迎接马首回归。自从火烧圆明园事件之后,圆明园马首便在外流离了160年,如今马首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3)从近代文物大量流失到当代文物回归,说明了什么问题
点拨:可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等角度
回答。
答案:国势强弱的变化;国人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增强;随着国力的增强,国人的文物保护意识增强。(言之有理即可)
(4)圆明园的被毁及文物流失海外的史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启示
点拨:本问为开放性题目,可从落后就要挨打,把祖国建设得更为强大等角度回答。
答案:落后就要挨打;要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把国家建设得更为强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训练案·效果评价
知识点一 英法发动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以上材料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 )
A.爆发原因 B.主要过程
C.重要影响 D.经验教训
A
2.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下列内容中属于《天津条约》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特权
C.清政府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D.清政府赔款2 100万银元
B
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3.圆明园遗址公园是北京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曾经是清朝的皇家园林,园中布满了各种精美的建筑,聚集了无数的艺术珍品和文化典籍,但它却遭到了侵略者的抢劫和焚毁。此事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虎门销烟期间 D.雅克萨之战期间
4.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天津条约》 B.《北京条约》
C.《瑷珲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B
B
知识点三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5.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如图所示的知识卡片中空白处应填写的是( )
A.英国 160多万 B.俄国 150多万
C.法国 160多万 D.日本 150多万
B
      侵占中国领土
时间: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方式: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侵占范围、面积:中国东北和西北    平方千米领土
6.历史学习要学会区分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C.英国以“亚罗号事件”为借口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D.清政府于1861年设立了“总理衙门”,办理外交事务
A
7.下面两幅图片为中国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形势图,观察形势图分析,这两次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变化反映了( )
C
A.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
C.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
江中下游地区
D.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8.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 250 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 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当时中国的主要影响是( )
A.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B.西方列强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
C.中国人开始积极探索救国新路
D.西方列强加紧了对清政府的控制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所以他们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的目的。当修约交涉失败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就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必须教训中国人”。
材料二 1859年夏,英国和法国公使借口到北京换约,各率一支舰队到大沽口……清军爱国官兵奋勇还击,重创英法舰队……英法舰队惨败的消息传至英国和法国。英法侵略者叫嚣“实行大规模的报复”“占领京城,将皇帝逐出皇宫”“让英国人成为中国的主人”。
材料三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增开了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因此而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与此同时,某些腐旧而且僵固的封建传统观念被迫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被迫的结果,但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因此,就社会观念的更新来说,186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冯章葆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新认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答案: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材料二中“实行大规模的报复”主要指什么
答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烧毁圆明园。
(3)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内部原因。
答案:主要影响:清朝统治阶级遭受巨大心理打击;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及华北地区;清朝社会观念发生转变。内部原因: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经济落后;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等等。
谢谢观赏!(共24张PPT)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栏目导航
预习案·自主学习
探究案·深度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金田起义:洪秀全在1843年创立“   ”。   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   ,起义军称“太平军”。
2.永安建制:攻克   后,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   。
拜上帝会
1851
太平天国
永安
政权组织
二、定都天京
1.定都天京:   年3月,太平军攻占   ,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颁布文献:颁布《   》,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1853
南京
天朝田亩制度
三、天京陷落
1.衰落:1856年,   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集团
政治上: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洪仁玕写成《   》,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3.失败:1864年夏,   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4.评价: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   。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天京事变
资政新篇
天京
农民战争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5.失败的原因:由于   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农民阶级
探究案·深度学习
探究主题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1)依据材料一,概括《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
点拨:依据材料一中“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等信息可知,材料体现了农民均田地、均贫富的愿望。
答案:均田地、均贫富。
材料二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政新篇》的主张是什么。
点拨: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
答案: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
(3)事实证明以上纲领和思想在当时行不通,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点拨: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脱离实际,具有一定的空想性,在当时境况下很难实行。
答案:都脱离实际,具有一定的空想性。
训练案·效果评价
知识点一 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起义,将农民起义推到了历史的最高峰。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 B.李自成
C.黄巢 D.洪秀全
D
2.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和残酷剥削 ②西方列强的侵略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知识点二 定都天京
3.标志着太平天国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的事件是( )
A.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B.金田起义
C.定都天京 D.北伐和西征
A
C
4.“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为广大农民描绘的一幅美妙幸福的理想图。这一内容出自( )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农政全书》
知识点三 天京陷落
5.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 )
A.北伐失利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安庆失陷
B
C
6.它是洪仁玕为洪秀全提供的治国方略,全篇勾画了一幅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英美式基督教国家的社会治理蓝图。它使得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历史面相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治国方略”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虎门条约》
C.《南京条约》 D.《资政新篇》
D
7.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运动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 )
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C.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
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C
8.1864年,洪仁玕在自述中总结道:“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他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 )
A.清军实力强大
B.中外敌对势力勾结
C.西方势力强大
D.太平天国内部问题
B
9.太平天国政权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军政合一的政权机构;一度宣布废除私营商业,经营公营商业(后又恢复私营商业);实行“圣库制度”
(公库);设立诸匠营与“百工衙”;实行官营手工业制度;社会习俗上,废除买卖婚姻,规定“凡天下婚姻不论财”。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
( )
A.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
B.政权性质日益趋于封建化
C.实现了平均主义
D.是空想性与进步性的统一体
D
10.马克思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指出,除了改朝换代外,他们没有抱定任何任务……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材料指出了(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
B.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史进程
C.太平天国运动动摇了清王朝统治的基础
D.太平天国运动缺乏坚强的领导核心
A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是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中。他从传教士手中得到一部布道小册子《劝世良言》。在该书的启示下,创立了“拜上帝会”。后来,他由于反对儒家的偶像崇拜而失去乡村教师的位置,遂外出传教,发展反清力量。
——整理自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材料三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四 太平天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革命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进行英勇的斗争;打破了清朝的统治机器,为辛亥革命铺平了道路;阻止了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迅速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企图,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具有重大的世界意义,鼓舞了全世界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斗争。
——罗尔纲《太平天国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 根据材料一概括“他”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将斗争矛头指向了什么。
答案:人物:洪秀全。斗争矛头:清朝的封建统治。
(2)依据材料二中示意图,写出①②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哪两个历史事件。
答案:定都天京、天京事变。
(3)材料三出自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哪一纲领性文件 简要说明该文件的内容。如何评价该文件
答案: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评价: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反映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4)材料四从什么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作出了评价 你认为评价历史事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材料四从积极的角度对太平天国运动作出评价,赞扬太平天国的革命精神,认为其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起义的最高峰,具有深远影响。原则:评价历史事件应该客观理性,重视史料实证。
谢谢观赏!(共27张PPT)
第1课 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栏目导航
预习案·自主学习
探究案·深度学习
训练案·效果评价
预习案·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走私
(1)原因:鸦片战争爆发前,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为开辟海外市场,改变与中国正当贸易中的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   。
鸦片
林则徐
(2)危害:白银大量外流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严重摧残人们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至25日,在   主持下,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   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根本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直接
原因)。 
2.时间:   年6月至   年8月。
林则徐
反抗外来侵略
1840
1842
3.结果:清政府战败投降,签订不平等条约。
4.清政府战败原因
(1)清政府: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经济、武器装备落后。
(2)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新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壮大,综合国力强大。
(3)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已无力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签订:   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842
厦门
通商口岸 开放广州、福州、   、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割地 割   给英国
赔款 赔款   银元
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香港岛
2 100万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3.其他条约
(1)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获得了   、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影响: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沦为   社会。鸦片战争成为   的开端。
领事裁判权
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近代史
探究案·深度学习
探究主题 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年)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 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年)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 687万元,仅及中国茶叶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1)根据材料一数据,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如何改变这一状况的。
点拨: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英国货物输华总值“仅及中国茶叶输英货价的1/6”等信息可知,在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或处于入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答案:状况:中国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出现贸易逆差(或处于入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改变: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材料二
 
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
(2)材料二反映出1795—1839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点拨:依据图片可知,输入鸦片的数量呈激增趋势。
答案:激增(上升、增加亦可)。
材料三 迨(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点拨:依据材料三“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分析作答。
答案: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财政困难。
材料四 林则徐派人在海滩上,挖好两个大池,池前有涵洞,池后通水沟。销烟时引水入池,先把鸦片切碎倒入大池,撒上食盐,再抛入生石灰,池水顿时沸腾,浓烟翻滚。销烟工人用锄头、木耙来回翻搅,直到鸦片完全化掉。等海水退潮时,打开涵洞,废渣随潮水流入大海。销烟持续了20多天,每天都有很多群众围观,拍手称快。一些前往观看的外国人,也赞叹林则徐的非凡气魄。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谈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英国侵略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哪一侵华战争
点拨: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考查虎门销烟,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事件:虎门销烟。认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战争:鸦片战争。
训练案·效果评价
知识点一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即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是为了纪念
(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陈化成 D.海龄
A
2.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该浮雕反映了中国人民( )
A.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积极打击货物走私
C.发动起义反抗清政府
D.严厉惩治贪污腐败
A
知识点二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3.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说,要做的一切是为了保证外来贸易安全。英国议会经过讨论后决定对中国发动战争。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B.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商品掠夺原料
C.要求赔偿鸦片被销毁的损失
D.割占中国的领土
B
4.关天培在虎门悲壮殉国,定海三总兵血战六昼夜为国捐躯,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这些民族英雄抗击的侵略者是( )
A.美国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知识点三 《南京条约》的签订
5.“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材料应出自(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D
A
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下面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的内容是( )
A.割香港岛 B.五口通商
C.协定税款 D.战后赔款
C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7.英国获取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约规定,“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也就是说,英国可以享有今后清政府与其他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的一切权利。英国从中获取了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约是(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A
8.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B.中国市场被打开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
9.“通过武装侵略扩张在华殖民势力,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方针。林则徐等人严厉的禁烟措施沉重打击了英国走私商人、英印当局和英国政府,英国政府决定向中国宣战。1840年6月,英国舰队抵达广东海面,宣布封锁广东江面与海口,鸦片战争爆发。”材料主要说明( )
A.林则徐禁烟带来不利影响
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C.林则徐禁烟取得伟大胜利
D.禁烟只是英国开战的借口
D
10.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况茶叶大黄(一种药材),外夷若不得此即无以为命,乃听(任凭)尔年年贩运出洋,绝不靳惜(吝啬),恩莫大焉……
——林则徐《谕各国夷人呈缴烟土稿》
材料二 林则徐自去岁去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报纸),具知西人极藐水师……
——《魏源集》(上册)
材料三 1839年的中国这场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四 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输入名叫鸦片的麻醉剂,满族王朝的声威一遇到英国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破了产,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开始同外界发生联系。所有这些破坏性因素,都同时影响着中国的财政、社会风尚、工业(注:手工业)和政治结构,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林则徐对西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
变化。
答案:由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到开始认识西方。
(2)材料三中的“中国这场运动”“战争”分别指的是哪个事件 有人说没有这场运动,就不会有这场战争。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答案:事件: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不同意。原因:虎门销烟只是借口,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3)根据材料四,用一句话概括马克思关于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角度中选取其中一个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示例)观点: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双重影响(或鸦片战争对中国既有破坏性,也有建设性)。
政治:破坏性,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性,加速了清朝封建统治的崩溃,有利于中国社会进步力量的产生和发展。经济:破坏性,冲击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建设性,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外交:破坏性,削弱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建设性,中国由闭关自守走向对外开放,外交逐步近代化。思想文化:破坏性,传统“天朝上国”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建设性,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思潮兴起。(任选一个角度即可)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