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本册综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本册综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5 19: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本册综合
一、单选题
1.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粮食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 )
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
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
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
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以下四件出土历史文物,最适合用于印证中国早期国家发展的是( )
A.A B.B C.C D.D
3.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惶恐不安。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各根据地成立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改造与建立各县、区、乡政府”。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
A.具有独创性和实践性 B.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C.具有广泛性和包容性 D.坚定了人民抗战信心
4.宋代的纺织业中有棉、麻、绢、纱、毅、罗、绮、绫的区分,造纸行业中关于纸的分类有50多种,甚至于日常所用的针亦有匠人专门打造,并区分为医工针灸所用、缝衣用针、刺绣用针等。这说明宋代( )
A.手工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B.手工业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C.技术变革推动产业集约化 D.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
5.如图为1931年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股票。该股票正面为褐色石印股票名称、面额、日期、说明等内容,并印刷了马克思与列宁的头像。股票还带有六期息票。右边框内书“一、本股票不得在市面流通买卖,二、凭票向本银行支领应得红利”,并用毛笔填写股票持有人:(福建省)汀连县一区芷溪乡黄国璋。由此可知该股票的发行( )
A.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B.证明它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C.体现了地方割据色彩浓厚 D.说明它与货币属性基本一致
6.下图是汉高祖到汉武帝期间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受益阶层所属者所占比率变化图。这一变化( )
A.有利于巩固专制集权政治 B.推动政府行政机制的完善
C.使得军队战斗力不断下降 D.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7.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道:“物有贱而必须(需),坐穷负贩。四海之内,南资舟而北资车。梯航(翻山越海)万国,能使帝京元气充然。”这一认识( )
A.阐明了士农工商之间的关联 B.旨在批判明朝海禁政策
C.强调了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D.根源于西学东渐的影响
8.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军副总参谋长白崇禧说:“毛先生的大作在今年(1938年)5月问世后,本人已经多次拜读,并已向委员长作了诚挚推荐。我将毛先生的大作总结成两句话: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下列选项中,关于这一“大作”说法正确的是( )
A.批判了当时错误的抗战观点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发表于抗战战略相持的阶段 D.成为指导正面战场作战的理论依据
9.良渚遗址是人类早期文化遗址之一,实证中华五千年人类文明史。下列关于良渚文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作成果共享 B.用黏土和椰子叶来建造房屋
C.首创彩绘陶器用于生产生活 D.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10.《史记·太史公自序》中对各卷记载的历史分别有简短的介绍。其中“汉既初一,继嗣不明,迎王践祚,天下归心;蠲除肉刑,开通关梁,广恩博施,厥称太宗。”描述的是( )
A.秦始皇 B.汉高祖 C.汉文帝 D.汉武帝
11.1965年高教部直属高校内迁一览表
迁出高校 迁出专业 迁入地
清华大学 无线电电子机械、自动控制等 四川绵阳
华东化工学院 放射化工、稀有元素、石油天然气等 四川自贡
北京大学 无线电、雷达、物理等 陕西汉中
南京大学 数学、物理、化学等 湖南常德
据上表可知高教部直属高校内迁( )
A.巩固了经济调整成果 B.实现了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
C.适应了国际形势变化 D.源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12.下图是载于1919年5月1日《上海泼克》杂志中的一幅漫画,(注:酒瓶上标明:青岛啤酒,图中英文为:“啤酒已尽,乃以空瓶归还原主。此种计划,未免侮人太甚”)。创作该漫画的作者意在( )
A.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 B.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
C.倡导开展国民革命运动 D.谴责列强窃取民族工业成果
13.下表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根据地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 )
类别 成就
国营工业 开办一系列炸弹厂、子弹厂、纺织厂、印刷厂、造纸厂、制糖厂;建设较大的军需工厂33个
合作社工业 涉及石灰、开矿、榨油、铁器、木器等领域;建立合作社176个,有社员32761人、股金58552元
交通建设 修筑公路48段计520里、桥梁98座等
A.兼顾了军用和民用需求 B.改变了根据地落后面貌
C.打破了国民党经济封锁 D.调动了工人生产积极性
14.下图所示为部分年份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份额变化情况。该情况应存在于( )
A.1841—1868年 B.1868—1895年 C.1895—1922年 D.1922—1949年
15.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文馆招考范围扩大为:不分满汉,年在十五至二十五岁、文理业已通顺者;满汉之举贡生监,平日讲求天文、算学、西国语言文字者。于是“投考者颇不乏人”,甚至高达394人,是十年前同文馆首次招考的四倍,最后录取108名。这反映了( )
A.社会风气和思想眼界的逐步开放 B.近代教育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C.洋务运动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D.新式学堂建立推动了满汉间的交融
16.1921年1月,北京大学先进学生组织在北京郊区长辛店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学校章程规定,学校是专为“劳动者”及“劳动者的子弟”增进知识而设,“不论年龄大小和识字与否,都可入学”,“概不收学费”。这( )
A.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说明工人开始具有学习意识
C.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转型 D.表明救亡理念得到群众认可
17.1928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不再提倡实行总暴动的“总策略”,转而使用“准备工农总暴动”的提法,把争取群众的工作,建立城市、乡村的群众组织,以及巩固并健全党的组织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这一决定( )
A.适应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B.促进了革命中心向农村的转移
C.拋弃了苏俄城市中心革命论 D.表明中共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18.据下图可知( )
A.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B.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
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复杂 D.民主革命的发展扩大了党的影响
二、论述题
19.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人民画报》创刊于1950年7月,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其封面多为独具时代特色的摄影作品,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个历史阶段的重要事件,展示了社会发展变化的潮流,呈现出新中国的沧桑巨变,反映出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以下照片均截取自不同时期的《人民画报》封面图。
注:部分标题为编者加。
——据人民画报官方公众号《辉煌70年:画报封面与人民记忆》等整理
提取一幅或多幅照片中的历史信息,以“时代影像:感知中国,感动世界”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三、材料题
20.食物研究是历史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饮食习惯和历史变化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9年,英国汉学家魏根深在北京做过一个实验,他让厨师按照《齐民要术》中的菜谱做菜。食材包括很多种草,比如宽叶、香蒲和各种麻,并且用发酵过的肉、鱼和大豆做的羹来调味,或者用豆豉来烹煮。他还说:“酱油、菜油、花生油、糖、辣椒、西红柿等食材的缺席,是一种令人愉快的休憩;而熬煮和烘烤则是对今天常用的油炒的解脱。然而,我的大多数中国客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中国菜。”
——摘编自赵冬梅《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材料二 贾思勰自谦写作《齐民要术》的初衷是指导家童怎么工作,“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在现代,《齐民要术》首先属于学术界,只有专家学者才读它。语言学家把《齐民要术》当语料库看,因为它的语言相当接近当时的口语,既可补现有辞书之不足,也反映出此时期汉语词汇的真实面貌。农业史家用《齐民要术》来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比如种桑的密度。历史学家则通过《齐民要术》来研究贾思勰的生平、《齐民要术》的成书年代、版本流传等情况。
——摘编自赵冬梅《人间烟火:掩埋在历史里的日常与人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多数中国客人都觉得他们吃的是外国菜,而不是中国菜”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齐民要术》的史料价值。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代的农业生产和人口(1600—1887年)
年份 总人口 (千人) 农业人员 (千人) 耕地 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斤)
总面积 (千亩) 农夫人均 (亩) 总额 净额 余额
1600 97200 27.52 1765 819 469
1766 170000 25.22 1700 789 439
1790 255000 16.75 1122 521 171
1812 297000 14.94 1012 470 120
1887 340000 13.88 855 397 47
——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粮食生产与农民生活水平》
(1)根据上述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所面临的社会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问题形成的历史原因,并提出两条助于问题解决的合理策略。
22.宋朝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宋人发明了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在许多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水磨务,管理水力机械。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并简析宋代经济繁荣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作者关于宋代科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23.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
A.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 B.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D.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24.官员选拔与考核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门阀士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隋唐时期,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便在这样的氛围中确立。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二
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置进士科算起,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发布上谕停罢科举止,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300年。科举制把考试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敞开入仕大门,朝廷得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各层级管理部门。科举制促进了中国的强盛统一,也一度使得中国衰败落后;既有利于吏治的清明,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既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也阻碍了学术的进步;既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又使学校沦为其附庸;既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也虚耗了无数学子的人生光阴。
——摘编自张国安等《中国古代文官选举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大生产运动减轻了人民负担,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强调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机关、部队自己生产减轻人民负担,不涉及根据地规模的扩大,排除②;根据材料可知,杀敌和劳动都被评为英雄,都为抗战作出了贡献,都受到了尊重,③正确;材料时间为1944年,处于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而反“围剿”是国共十年内战时期,排除④,综上,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2.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在四件历史文物中,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其可以印证中国早期国家发展,C项正确;河姆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遗迹,排除A项;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排除B项;战国时期的楚国,机构设置相当成熟,无法印证中国早期国家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极端混乱,散兵流匪乘机作恶,人民惶恐不安。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形势的变化,要求'在各根据地成立边区政府军区司令部,改造与建立各县、区、乡政府’。”可知,太原失守后,社会秩序混乱,人民惶恐不安客观情势要求有“主心骨”出来安定局面,中共中央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进行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坚定了人民抗战的信心,D项正确;A项是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实践的特点,排除A项;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项;C项中“包容性”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题干中提到宋代纺织业和造纸业中产品种类繁多,甚至也有专门的分类,这表明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程度较高。手工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是指手工业生产中分工细化、技术专门化,能够生产出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的产品,A项正确;手工业者享有一定的自治权说法错误,排除B项;技术变革推动产业集约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该股票正面为褐色石印股票名称、面额、日期、说明等内容,并印刷了马克思与列宁的头像。”可知1931年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股票上印有马克思、列宁等革命领袖头像,以及共产党党徽和红五角星等图案,体现出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并结合材料时间“1931年”,正处于土地革命时期,这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建设,A项正确;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政治上人民当家做主,经济上公有制占主体,材料未体现,排除B项;从该股票无法推出地方割据色彩浓厚,排除C项;货币属性是价值与使用价值,该股票的发行与货币属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汉高祖到汉武帝期间三公九卿、王国相、郡太守中军功受益阶层所属者所占比率变化图”可知,各阶层所占比重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王国相在武帝中期后几乎为零,受益者所占比率的逐渐降低,说明相权和地方在不断被削弱,皇权和中央集权不断在加强,A项正确;推动政府行政机制的完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信息,排除B项;使得军队战斗力不断下降,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信息,排除C项;削弱相权和地方,不利于矛盾的缓和,排除D项。故选A项。
7.答案:C
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宋应星认为尽管有些物品价格低廉,但是它们却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因此需要通过商业活动来进行贩卖和流通。他提到,在全国范围内,南方多用船只进行运输,北方则多用车,通过这种运输方式可以实现国内外的商品交流,从而使京城的经济充满活力,其强调工商业发展的重要性,C项正确;士农工商之间的关联指的是这四个阶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阶层流动等,但是材料主要强调商品经济发展,排除A项;明朝海禁政策主要涉及外交方面,而材料主要涉及经济领域,排除B项;宋应星的观点根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是西学东渐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8.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正确分析了中日双方的情况,得出了持久抗争的结论,并得到国民党的认可,批判了当时速胜论、速败论等错误观点,A项正确;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排除B项;1938年10月至1943年7月是全国抗战的战略相持阶段,而193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排除C项;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属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成果,并未成为指导正面战场作战的理论依据,排除D项。故选A项。
9.答案:D
解析:
10.答案:C
解析:B选项(汉高祖):汉高祖刘邦是西汉的开国皇帝,但他并未被称为“太宗”,且其统治时期以建立新政权为主,与题目描述的仁政不完全吻合。C选项(汉文帝):汉文帝刘恒在位期间,确实实施了一系列仁政,包括废除肉刑、减轻赋税、开放关隘等,且其庙号正是“太宗”。这与题目描述高度一致。D选项(汉武帝):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的著名皇帝,但其统治时期以对外扩张和强化中央集权为主,且庙号为“世宗”,与题目描述不符。综上所述,根据题目描述和选项分析,我们可以确定C选项(汉文帝)是正确答案。汉文帝在位期间的仁政措施与题目中的描述相吻合,且其庙号为“太宗”。因此,答案是C.汉文帝。
1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年(中国)。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同时受到美国等资本主义阵营的敌视,中国面临着非常不利的国际形势,在此背景下,中国开展了三线建设,增强国防实力,适应严峻的国际形势,表格中的迁出专业、迁入地也能说明这一点,C项正确;1961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了“八字方针”,重在调整农轻重比例,三线建设重在国防,排除A项;当时的东西部教育并未形成均衡发展局面,差距仍然比较大,排除B项;西部大开发战略始于21世纪初,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19年5月1日的漫画,涉及青岛,可知表达的事件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故是想唤醒国人维护国家主权意识,故B正确;材料是想激发国人的家国情怀,并没有抨击北洋军阀卖国行径,故A排除;国民革命运动的时间是1924-1927,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排除;材料与工业成果无关,故D排除。
13.答案:A
解析:
14.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图示可知,英、美、日三国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的份额呈现上升趋势,且日本的份额上升最快,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取代了英、美、法等国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并在中国获得了巨大的权益,C项正确;A项时间段内,日本还未进行明治维新,不会向中国出口这么多商品,排除A项;B项时间段内,英、美、法等国在中国的垄断地位尚未被打破,排除B项;D项时间段内,日本对华侵略受到抵制,其对华输出商品在近代中国总进口中的份额不会上升,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同治十一年(l872年),由于招考范围扩大、考试内容更加迎合潮流,同文馆“投考者颇不乏人”,是十年前同文馆首次招考的四倍,这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思想眼界的逐步开放,A项正确;B项的“满足了”表述太过绝对,故排除B项;同文馆教习外文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是向西方学习,不能体现中外文化交流,排除C项;满汉间交融材料没体现,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6.答案:A
解析:从材料看到,先进青年学生组织深入工人宣传教育,这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此A项正确。B项“开始具有”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救亡理念”与材料无关,排除。
1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据材料可知,1928年4月,中共中央不再提倡进行总暴动,而是强调要准备工农总暴动,把争取群众的工作,建立城市、乡村的群众组织以及巩固并健全党的组织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这有利于农村革命形势的发展,促进了革命中心转向农村,故选B项;1928年中国社会矛盾并未发生变化,故排除A项;此时中国共产党并未真正抛弃苏俄的革命路线,故排除C项;此时中共革命探索依然受制于共产国际,故排除D项。
18.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7-1938年(中国)。由材料图表可知,1927-1933年中共党员的主要成分比例由工人占大部分变为农民占大部分,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向农村开展土地革命有关;1933-1938年,中共党员主要成分比例趋向多样化,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全面抗战的进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关。由此可见,中共革命策略随形势变化而调整B项正确。A项仅符合1927-1933年的变化,与1933年至1938年的变化不相符,排除A项;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复杂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历史,中共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其成分松成无法充分体现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复杂性,排除C项:不同阶级的人加入共产党,是体现了党的影响的扩大,但也需要党转变革命策略接纳这些群体的加入,排除D项。故选B项。
19.答案:示例一
时代影像:感知中国,感动世界
《人类第一批从北坡登上珠峰的人,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队员从喜马拉雅山北麓挑战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见证。
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为新中国尝试从自己领土一侧攀登珠穆朗玛峰创造了前提。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的干劲和拼搏热情空前高涨。尽管当时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但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中国登山队队员依然完成了从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壮举,成为人类史上第一批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将五星红旗插在了珠峰上。这一成就宣示了中国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地区不可争辩的主权。登山队队员的英姿通过《人民画报》刊出,激励了国人战胜困难的决心,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迎难而上、不畏艰险的民族性格。
攀登珠峰的图片展现了中国在曲折探索时期取得的开创性成就,展现了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争当先进模范的时代风貌,也向世界宣示了中国在西藏的主权,体现了中国国力的增强。
示例二
时代影像:感知中国,感动世界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深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呈现了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快速发展并日益融入世界的进程。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总量跻身世界前列,科技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不断改善。不到40年的时间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一个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都市,北京成功“申奥”并圆满举办奥运会、冬奥会,不仅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也是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日益频繁的见证。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和人民不因过去的成就而自满,中国迈上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中国进入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时代,进入了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开幕》《深圳: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升。昂扬向上且开放包容的中国已屹立于世界东方。
解析:
20.答案:(1)①发新航路开辟后,物种在全球范围的交流传播;②经济发展,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烹饪习惯调整;③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现代文明的冲击,思想观念发生变化;④技术进步改变了烹饪方法。
(2)①《齐民要术》属于文献史料;②可用于研究汉语词汇的发展,补充现代辞书的不足;③可用于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借鉴传统农业技术的经验;④可用于研究贾思勰的生平及《齐民要术》的影响;⑤可用于研究中国的饮食发展历史,了解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烹饪习惯。
解析:(1)根据材料一“酱油、菜油、花生油、糖、辣椒、西红柿等食材的缺席”可知,食物种类的改变;根据材料“熬煮和烘烤则是对今天常用的油炒的解脱”可知,烹饪方式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
(2)根据材料二“语言学家把《齐民要术》 当语料库看,因为它的语言相当接近当时的口语,既可补现有辞书之不足,也反映出此时期汉语 词汇的真实面貌”可知,用于研究北朝时期的语言和词汇;根据材料二“农业史家用《齐民要术》来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可知,用于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的发展;根据材料二“历史学家则通过《齐民要术》来研究贾思鳃的生平、《齐民要术》的成书年代、版本流传等情况。”可知,用于研究贾思的生平、《齐民要术》的成书年代和版本流传等情况。
21.答案:(1)社会问题:18世纪后期,人口压力增大,资源危机加剧;可开垦土地稀缺,人均耕地面积降低;粮食盈余减少;贫富差距加大。
(2)原因:生产力持续发展,耕作水平提高;政治局势稳定;统治者注重国家治理。
策略:加强边远地区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均衡;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转型;采取合理的人口控制与管理;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保障民生;发展高产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由材料“清代的农业生产和人口(1600-1887年)"“总人口(千人)、农业人员(千人)”可得出18世纪后期,人口压力增大,资源危机加剧;由材料“耕地总面积(千亩)、耕地农夫人均(亩)”可得出可开垦土地稀缺,人均耕地面积降低;由材料“农业人口人均粮食总额、余额(斤)”可得出粮食盈余减少;结合所学可得出贫富差距加大。
(2)本题是原因、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朝时期,第一问原因,由材料“清代的农业生产和人口(1600-1887年)”及所学可得出生产力持续发展,耕作水平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政治局势稳定;统治者注重国家治理。第二问策略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加强边远地区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均衡;发展工商业,促进经济转型;采取合理的人口控制与管理;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保障民生;发展高产作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等方面分析说明。
22.答案:(1)新气象:城市商业经营打破空间限制;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出现中国最早纸币和白银货币化趋势;区域市场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加强;海外贸易规模空前。
原因:两宋与其他民族政权的并立,政权相对稳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2)新特点:水力驱动应用到手工业生产。
影响:水力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3)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
史实:活字印刷术发明,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解析:本题考查宋代商业、手工业和科技的发展。(1)第一小问新气象,据材料一“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得出城市商业经营打破空间限制;据材料一“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得出农村市场快速发展:据材料一“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得出出现中国最早纸币和白银货币化趋势;据材料一“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得出区域市场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加强;据材料一“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得出海外贸易规模空前。第二小问原因,根据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并结合所学,分别从宋代的政治统治、民族关系、经济特点、市民阶层等角度作答。
(2)第一小问新特点,据材料二“宋朝…利用水力进行春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得出水力驱动应用到手工业生产。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得出水力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手工业的发展。
(3)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三“焦点在宋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得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第二小问史实,结合所学得出,活字印刷术发明,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的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
23.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可知,梁启超认为随着历史的演进,中国古代的专制程度是在不断加强的,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随着历史演进,专制程度的加强,并不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原因,排除A项;武力夺取政权不一定有利于国家统一,排除C项;“决定因素”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故选B项。
24.答案:(1)原因:门阀士族的衰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兴起;唐朝治国方针的推动;南北朝已有考试取士的相关措施。
(2)积极作用:推动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促进了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社会朝着相对公正公平方向发展。消极作用:容易导致朋党政治出现;明
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发展。
解析:(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据材料一“门阀士族的衰落”可知,门阀士族的衰落;据材料一“崛起的庶族地主阶级强烈要求加入政权,分享政治权力”可知,庶族地主阶级的兴起;据材料一“唐代统治者也在治国方针上确立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的原则”可知, 唐朝治国方针的推动;据材料一“从南北朝时期的考试取士措施中发展起来的科举制”可知,南北朝已有考试取士的相关措施。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二“科举制把考试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敞开入仕大门” 可知,推动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据材料二“朝廷得以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政府各层级管理部门”“选拔了大量才智之士”可知,促进了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据材料二“有利于吏治的清明”,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社会朝着相对公正公平方向发展;据材料二“在一定程度上诱发了朋党”可知,容易导致朋党政治出现;据材料二“阻碍了学术的进步”“使学校沦为其附庸”“虚耗了无数学者的人生光阴”等信息,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可知,明清时期的八股取士日益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科学文化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