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5 19: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单选题
1.清末新政中,政府规定十年内禁绝吸食鸦片,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并对禁烟不力的官员革职查办。对于普通百姓发放吸食牌照,规定售卖和吸食的限度,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加大对私售烟土的打击。这些做法(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缓解了政府的内外困境
C.推动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D.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2.1916年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第一卷第六号刊登了易白沙的《孔子评议》,该文点燃了对儒家旧伦理大加挞伐的第一把火。接着《新青年》又发表了一系列抨击儒家三纲五常的文章,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孔教。《新青年》发表这些文章的政治意图是( )
A.批判传统文化 B.维护民主共和
C.配合五四运动 D.进行思想启蒙
3.1918年,孙中山发表通电,痛心地表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反映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突出特点是( )
A.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B.中国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军阀混战割据局面严重 D.文明开化的新风尚盛行
4.1911年11月10日,浙江军政府开始实行强制剪辫法令,一个月内不剪除发辫者,剥夺其公民权,民众不满之声日烈,尤其是杭州城内居民害怕被剪去发辫均躲于家中,“城市蛰居不出者十室而九”,以致商业萧条。这反映出( )
A.社会生活习俗新旧并存 B.专制军阀迫害百姓
C.民主革命任务依然艰巨 D.广大民众盲目排外
5.下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
年份 净进口货值 净出口货值 入超
1914 589,241 356,227 213,015
1917 549,519 462,932 86,587
1919 646,998 630,809 16,188
1920 762,250 541,631 220,619
1927 1,012,932 918,620 94,312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半殖民化地程度不断加深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中国产品在一战后竞争力下降 D.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影响
6.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重大作用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7.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
A.二次革命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武昌起义
8.下表是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工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外因是( )
行业 类别(单位) 时间
1912年 1920年
卷烟业 资本额(万元) 138 1680
机械采煤业 矿产量(吨) 327975
A.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 B.欧洲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增多
C.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9.徐中约指出:“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下列能体现“失序与混乱”的是( )
A.社会生活文明开化 B.北洋军阀混战割据
C.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民主科学思想传播
10.“自中华民国的名称确定以后,帝制被抛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来了……无论帝制也罢,复辟也罢,都很快地塌台……”。这主要说明辛亥革命( )
A.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B.推翻了传统封建专制制度
C.促进了社会习俗变革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1.“皇帝倒了,民国创建了,共和实现了,但民主、自由、博爱、独立等一切具有外部因素的新鲜主张,好像都与中国主体人群无缘。中国没有从国体变更这样大的历史调整中重建秩序,更没有构建出中国人可以普遍接受的信仰,中国人精神困惑更加严重。”为解决“精神困惑”,中国人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2.近代以来,对于中国人新人格、新形象的设计几乎从未间断。梁启超倡导培育国民独立自由之人格的“新民说”,陈独秀主张培养文武双全的“新青年”,毛泽东提出改造社会的“新人说”。这些思想( )
A.服务于社会改造的需要 B.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
C.弥合了新旧思想的矛盾 D.反映了教育优先的观念
13.1914年,袁世凯在祭孔告令中说:“孔子之道,亘古常新,与天无极……国纪民彝,赖以不坠。”(辛亥革命以来)“纲常沦弃,人欲横流,几成为土匪禽兽之国”。袁世凯此说意在( )
A.扭转社会不良风俗 B.恢复儒家伦理纲常
C.极力污蔑辛亥革命 D.为复辟帝制作准备
14.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同主张,“唯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要“废灭汉文”,采用世界语。这一主张( )
A.存在认识绝对化的偏颇 B.破除了封建教条的束缚
C.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 D.践行了民权主义的内涵
15.下图为1914﹣1919年中国棉纺织业盈利统计折线图。促使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 )
①清末“新政”设立商部
②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华侵略
③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对应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
A.民享、民治、民有 B.民生、民族、民权
C.民有、民治、民享 D.民族、民权、民生
17.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掌握了多数省的政权,促使湖北军政府参加南北和谈,推进了国内统一;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立宪派向革命派进攻,迫使革命党人接受和谈条件,推选袁世凯建立北京政府,中国实现暂时的稳定与统一。由此可知立宪派( )
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转化而来
B.意在建立民主以实现君主立宪
C.推动了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
D.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近代化
18.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陈独秀强调的是( )
A.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
B.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
C.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D.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二、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图2 图3 图4
清朝妇女的流行发式可分为两类:满族女子普遍作“旗头”打扮;汉族女子保存汉族发式。当时社会上的发式呈现出多元的趋势。 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短发成为当时主要流行发型。年轻妇女在前额留着“前刘海”。民国时期各大城市女子理短发者尤多。 1950——1960年,麻花辫发型是未婚女性的主流发型。最原始的麻花辫发型朴实、简洁、利落,充满阳光与活力。 1980——1990年,发式千姿百态,随着日剧《血疑》在中国播出,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头成为当时流行范本。
——摘编自李姿霓《中国妇女发型艺术潮流之探讨》
根据材料,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三、材料题
20.江南地区的教育有重视实用的传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明代后期以来,江南的科举教育,已不只限于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学习。乡试和会试,除了经义和八股文外,还要考查与财政、地方行政、水利、边防等相关的策论。明清江南读书人数之多甲于天下,但科举考试录取率一直不断下降。读书人考中举人、进士的可能性微小,为了日后的生计(例如去做罪你、账房、讼师、书办等),就必须学习实用知识(如行政、法律、商业、文牍等)。
——摘编自范金民著《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
材料二 明清江南工农业的基本生产单位是以个体家庭为基础的小农场和小作坊,这些小农场主与小作坊主每天不可避免地要卷入商业活动,如购买生产资料、出售产品、计算成本与利润、订单合同与契约、换算货币(钱、银)、借贷典当、交租纳税乃至商务诉讼等,需要起码的 、写、算能力,並江南“乡民习耕作,男子七八岁时亦从师读书”“子弟就娶,辛十五罢悲农”。
——技编自李伯重《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材料三 江南高等实业学堂发展历程(部分)
发展历程 办学特点
1896年,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创办江南储材学堂 农政之学分子目四:曰种植,曰水利,曰畜牧,曰农器。工艺之学分子目四:曰化学,曰汽机,曰矿务、曰工程。商务之学分子目四:曰各国好尚、曰中国土货,曰钱币轻重,曰咨国货物衰旺
1899年,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江南储材学堂改为江南高等学堂;戊戌维新后被裁撤;更名为江南格致书院 通行课程包括经史、理文、中外政治、掌故、舆地、洋文、算学、体操、试验、格致、化学、攻金、攻木、测量、绘地、图绘等
1904年,两江总督魏先燾将江南格致书院改为江南实业学堂;1905年,依据新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学部改江南实业学堂为江南高等实业学堂 专门设立劝业机器工艺局、以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以资实习”;在“省城元武湖广衷几及十里,予种植、畜牧等学均便试验”
——摘自顾金亮《江南高等实业学堂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科举教育的变化。
(2)分析材料一二关于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教育发展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江南地区教育实用化发展的特点。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切期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使可治国平天重东已林认为(中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中国热”。那么,何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他受法国人的青腺?这显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材料二:中因的20世纪就是从对法因羊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同推行法国式的率命,共他进步报刊纷粉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6年12月,湖南酸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颜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有哪些契合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黄中慧明确提出:今“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则民不聊生,人心思变,更何堪设想?……兹谨拟工艺局章程若干条,防患未形,寓养于教”。在1902—1909年间,山东、浙江等22个省都创办了省级工艺局。农工商部之工艺局开业之时,就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到1907年时招收艺徒的规模已达500人,且“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
1903年,袁世凯创办了北洋工艺局,作为“北洋官营实业之总机关”。该局“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四川工艺局成立后,到1910年已有近百家工艺局所和工场,生产有革制产品、肥皂、……其中不少“改良土产十分行销”。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如木工、竹工等,而且还有不少属于特种手工艺的科目等。
——摘编自张九洲《论晚清官办工艺局所的兴起和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官办工艺局所”创办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官办工艺局所”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3.鲁迅的作品“一切都无法片刻离开中国革命、中国变革这一课题,中国革命问题始终存在于鲁迅的根底里”。1921年小说《阿Q正传》发表于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之一《晨报副刊》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阿Q正传》中未庄人对“革命”的反应
革命之前 (阿Q)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他的思想也迸跳起来了:“造反?有趣,……来了一阵白盔白甲的革命党,……走过土谷祠,叫道,‘阿Q!同去同去!’于是一同去。……第一个该死的是小D和赵太爷,还有秀才,还有假洋鬼子,……直走进去打开箱子来:元宝,洋钱,洋纱衫,……秀才娘子的一张宁式床先搬到土谷祠。”
革命期间 赵秀才消息灵,一知道革命党已在夜间进城,便将辫子盘在顶上,一早去拜访那历来也不相能的钱洋鬼子。……立刻成了情投意合的同志,也相约去革命。……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洋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自由党)的顶子,抵得一个翰林。
(阿Q找假洋鬼子投革命党却被赶出去后)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否则,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
他(阿Q)下半天便又被抓出栅栏门去了,到得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把总)。他(阿Q)省悟了,这是绕到法场去的路,这一定是“嚓”的去杀头。
革命之后 至于舆论,在未庄是无异议,自然都说阿Q坏,……而城里的舆论却不佳,他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而且那是怎样的一个可笑的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学者指出,“鲁迅的作品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民族的面孔”,“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和自省能力”。从以上角度,说明《阿Q正传》的时代价值。
24.图所示为1909年发表于《神州日报》上的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该漫画讽刺了清政府
注:望远镜上写着“报”字,官员投向“秘密文件”柜中的文件封面写着“未经宣布”。
A.政治改革倒行逆施 B.内阁官员权倾朝野
C.沦为“洋人的朝廷” D.拒绝西方政治文明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中国)。根据材料“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并结合所学可知,禁烟运动在百姓戒烟和鸦片交易上取得成果,对当时中国的社会风气产生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意识到了鸦片的危害,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项正确;清末新政中提倡奖励实业,振兴商务,鼓励私人兴办企业,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材料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所述做法有助于缓解内部困境,排除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美强迫清政府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准许外商在通航口岸销售鸦片,并以“洋药”名目缴税,从此列强使鸦片贸易合法化,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B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新青年》抨击儒家三纲五常,是要用新式价值观取代儒家伦理为代表的价值观,其政治意图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维护民主共和,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儒家旧伦理和三纲五常,不等同于传统文化本身,排除A项;当时,五四运动还未爆发,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进行思想启蒙只是手段或者内容,而不是政治意图,排除D项。故选B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18年(中国)。据材料“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中国的大患是南北军阀的混战,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军阀混战,并不是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也无法得出新风尚的相关信息,排除BD项。故选C项。
4.答案:C
解析:
5.答案:D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一战时期中国净进口货值、净出口货值以及人超数据在下降,一战后净进口货值净出口货值以及人超数据在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时期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因此导致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下降;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因此导致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增加,由此可知,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的影响,故D项正确;
表格信息的主旨是一战时期和一战后中国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的影响,不是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加深,故A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了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的数据,无法得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也无法说明中国产品在一战后竞争力下降,故BC项错误。
故选D项。
6.答案:B
解析:
7.答案:C
解析:
8.答案:D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1912-1920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中的卷烟业和机械采煤业都有明显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导致这一变化的外部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故D正确;民族资产阶级投资热情高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都是内部原因,故A、C错误;B说法错误,此时期欧洲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商品输出明显减少,故错误。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但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和失序时期,B项正确;社会生活文明开化和材料“失序与混乱”无关,排除A项;民族工业发展、民主科学思想传播均与“失序与混乱”无关,排除CD项。故选:B。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自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无论是“称帝”,还是“复辟”,最终都走向失败,这是因为辛亥革命之后,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了民主共和的思想,民主共和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并不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促进社会习俗的变革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材料中没有涉及以上几个方面,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运动;B.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红军长征的意义;C.从材料中“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可以看出是歌唱中共一大最后一天在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召开,这是中共成立的标志是侧重强调中共成立的影响,选项不符合题干的主旨;D.中共一大的召开对中国革命的影响,是使得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选项最符合题干的要求,故选: D。
12.答案:A
解析:材料中的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人国民塑造思想的演进历程,服务于当时救亡图存的需要,故A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强调弥合新旧思想的矛盾,排除C项;D项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故选:A。
13.答案:D
解析: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袁世凯恢复传统伦理道德及纲常礼教的目的是为复辟帝制作意识形态上的准备,故选D项;A、B两项只是袁世凯的借口,排除;C项“极力污蔑”的说法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
1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钱玄同一味地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甚至主张废除汉字,很明显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绝对否定的偏颇,A项正确;
材料的主旨不说钱玄同的主张“破除了封建教条的束缚”,排除B项;
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民权主义的内容,排除CD项。
故选:A。
15.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14—191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得出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国际环境、国内政治、思想和社会等角度分析这一时期棉纺织业盈利变化的原因有,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政府鼓励创办实业,国内环境宽松,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扩大了市场等,说法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1914至1919年为民国时期,清朝统治已经结束,材料现象与清末“新政”设立商部无关,说法①不符合题意,排除与之组合的A、B、C三项。故选D项。
1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中民族主义对应的是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对应的是政治革命,民生主义对应的是社会革命,故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主旨推断材料主要强调了立宪派在“推进了国内统一”的作用,并未阐明立宪派的来源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错误;材料只是强调立宪派推动国家统一,而非阐述立宪派的政治要求,故B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中立宪派并非革命派,特别是迫使革命党接受袁世凯主张非但没有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反而使革命逐渐走向失败,故C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立宪派推动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在推动的过程中客观上推动了清朝的灭亡,有利于民主思想和制度的传播,故D选项符合题意正确。
18.答案:C
解析:材料“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属于民众思想觉悟问题,说明陈独秀意识到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C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A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进程充满曲折,D错误。
19.答案:示例一:选择:图1和图2
观点: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
阐释:1644年,满清入关,逐步建立全国的统治,在发式上为彰显满人的统治地位,要求满族妇女发型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旗头”并禁止满人效汉人服饰、发式;“汉族妇女继续保留汉人发式”。该时期出现多元的发式,一方面折射了王朝更替与政权变换,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与近代化进程加快,都市女子发式受其时局,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女子时兴剪发。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女权主义倡导男女权平等,女子剪发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启,它既是带有强烈政治诉求的军事战争,又是剧烈的社会解放运动,革命军北伐的进行,民众的积极性被彻底地调动,夹杂着革命道义的女子剪发又成为风潮。1920——1930年的民国女性,尤其在各大城市,其发型完成了从依附父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形象蜕变。
总之,一定时期妇女发型折射了一定时期下的制度与政局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时局的变动。
示例二:选择:图2和图3
论题: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
阐释: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式教育的发展等,传播了革命、民主、平等、自由等先进思想。随着女性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及“五四运动”的影响,民国女性独立意识不断提高,因而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留“前刘海”,彰显独立、个性之美。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分肯定劳动的作用,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劳动者拥有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改变国家命运的夙愿。这一思潮影响了当时女性的着装与发型,1950——1960年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女性阳光、向上、热爱劳动的时代风貌。
总之,社会主流思相推动社会发展,女性发型体现了主流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
示例三:选择:图3和图4
论题: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阐释:建国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政权,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政府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宣传节俭朴素、崇尚劳动。这一时期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以独立劳动者身份走向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多元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妇女发型走向个性化、多元化,体现新社会风尚、世界潮流。因此80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的发型成为国人时兴的发型范本。
总之,发型是特定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恪上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印记。
解析: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清朝时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中国)。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首先,根据设问,选取两个或两个以上发型特色进行组合,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提炼相应论题,如:图1和图2组合,可提炼论题: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图2和图3组合,可提炼论题: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图3和图4组合,可提炼论题: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其次,围绕提炼的论题,结合材料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如:政局变动影响妇女发型变化。1644年,满清入关,逐步建立全国的统治,在发式上为彰显满人的统治地位,要求满族妇女发型保留具有民族特色的“旗头”并禁止满人效汉人服饰、发式;“汉族妇女继续保留汉人发式”。该时期出现多元的发式,一方面折射了王朝更替与政权变换,另一方面则充分体现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民国建立,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步解体与近代化进程加快,都市女子发式受其时局,朝着明快、简洁的方向发展,女子时兴剪发。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女权主义倡导男女权平等,女子剪发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24年国民大革命开启,它既是带有强烈政治诉求的军事战争,又是剧烈的社会解放运动,革命军北伐的进行,民众的积极性被彻底地调动,夹杂着革命道义的女子剪发又成为风潮。1920——1930年的民国女性,尤其在各大城市,其发型完成了从依附父权走向独立自主的形象蜕变。
社会主要思潮影响女性发型变化。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式教育的发展等,传播了革命、民主、平等、自由等先进思想。随着女性接受教育、进入社会,及“五四运动”的影响,民国女性独立意识不断提高,因而1920——1930年女性流行剪短发、留“前刘海”,彰显独立、个性之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劳动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体,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充分肯定劳动的作用,在这一思潮影响下,劳动者拥有了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生活、改变国家命运的夙愿。这一思潮影响了当时女性的着装与发型,1950——1960年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女性阳光、向上、热爱劳动的时代风貌。
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妇女发型折射了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建国初期经济凋敝,百废待兴。为巩固新生政权,国家的建设迫切需要各阶层的普遍参与,政府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宣传节俭朴素、崇尚劳动。这一时期女性的主流发型为麻花辫,简朴且适宜生产劳动,以独立劳动者身份走向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提高了女性的政治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放、多元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妇女发型走向个性化、多元化,体现新社会风尚、世界潮流。因此80年代日本影星山口百惠的发型成为国人时兴的发型范本。
最后,对提炼的论题进行总结升华,再次说明论题的准确性,如:总之,一定时期妇女发型折射了一定时期下的制度与政局变迁,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时局的变动;总之,社会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发展,女性发型体现了主流思想影响下的审美情趣;总之,发型是特定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恪上了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印记。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20.答案:(1)变化:考试内容的扩展;读书人数的增加;学习知识的实用化;职业选择的多样化。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教育的普及化趋势;当地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对教育的重视;科举制度的发展;人口增长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3)特点:教育内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兴起与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联系;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色;实践性与多样性结合。
解析:
21.答案:(1)重视理性;以德治国;反对宗教专制,信仰自由。
(2)通过大革命,法国逐渐确立起共和制,成为世界强国;启蒙思想的传播;中国民族危机深重,救亡图存运动兴起;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反清革命不断发展;革命知识分子队伍的壮大和宣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报刊等新式传媒的发展。
解析:(1)由材料“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归纳出理性观、道德观、自然观。
(2)根据材料“20世纪”这一时间节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分析。政治:随着列强的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急切的任务;《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人们要求推翻反动统治。经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民族独立和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考生可根据材料二,从戊戌变法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等国内、国际因素展开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22.答案:(1)列强侵华,内忧外患;游民众多,失业现象严重;清末新政的推行;近代西方技术与文化的输入;商品经济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逐渐盛行。
(2)工艺局所寓养于教,使游民得到就业安置,有利于社会稳定;工艺局所引进近代西方先进工艺技术,促进了近代西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工艺局所重视传统工艺培训,保存了传统手工业技艺,有助于近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工艺局所毕业的学生增多,体现了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教育近代化;工艺局所的数量不断增多,带动的手工工场也在增多,体现出工场手工业及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壮大;工艺局所的货物比较畅销,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解析:(1)联系所学知识,可得出列强侵华,内忧外患;根据材料“无业游民生计日绌,苟不早为之所”“把游民中的少壮者作为主要的招收对象”,可知游民众多,失业现象严重;根据材料“1901年”“1903年”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清末新政的推行;根据材料“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可知近代西方技术与文化的输入;根据材料时间以及“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实业救国思潮逐渐盛行。
(2)根据材料“无业游民生计日绌,……寓养于教”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工艺局所寓养于教,使游民得到就业安置,有利于社会稳定;根据材料“在晚清开办的工艺局所中,虽然有相当数量的传授科目是现代工艺技术,但是,传统工艺的手工业技术培训仍是各地工艺局所中的大宗科目”等,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工艺局所引进近代西方先进工艺技术,促进了近代西方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工艺局所重视传统工艺培训,保存了传统手工业技艺,有助于近现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根据材料“分隶各科,责成工师,认真指授,就所学之难易,分别二年一年毕业”“先后毕业生共计二千余人。各属民办工厂,所用技师匠目,多属该场毕业工徒”,可知工艺局所毕业的学生增多,体现了职业教育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一些士绅纷纷开设工场,吸纳了北洋工艺局毕业的工徒,仅高阳一地的棉布生产在1909年就达95万匹,1910年上升到148万匹”,可知工艺局所的数量不断增多,带动的手工工场也在增多,体现出工场手工业及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壮大;根据材料“改良土产十分行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工艺局所的货物比较畅销,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23.答案: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对未庄人对革命的反应以及革命对未庄的影响的描写,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对中国革命的深刻思考,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未庄人对什么是革命、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等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穷苦的阿Q认为革命就是为自己牟利;赵秀才、假洋鬼子等人先是投机革命,后又破坏革命;革命后封建势力仍然掌握政权;革命没有给未庄带来变化。小说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落后、愚昧和对革命的冷漠,表现了辛亥革命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作品发表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作者意在通过对革命的反思唤起人们的觉醒,促进思想解放,以此来推动中国的社会变革,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
解析:根据材料中“《阿Q正传》中未庄人对‘革命’的反应”来看,《阿Q正传》揭示了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作者对中国革命的深刻思考,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农村思想解放程度来看,小说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落后、愚昧和对革命的冷漠,表现了辛亥革命缺乏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和失败的结局;结合该作品发布的背景来看,作品发表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作者意在通过对革命的反思唤起人们的觉醒,促进思想解放,以此来推动中国的社会变革,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
24.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可知,当时正处于“预备立宪”时期,但政府的重大政治决策仍然是由统治集团的小圈子秘密作出的,且拒绝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漫画讽刺的,正是清政府假借
“君民共主”之名维护专制统治之实的举动,故选A项;B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辛丑条约》的影响,故排除C项;图中信息并未涉及西方政治文明,报刊属于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范畴,故排除D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