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4.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2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单元常考易错检测卷-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顶是(  )
A.身材瘦削的弟弟正在削铅笔。
B.不要强求她,也不要勉强她去做这件事。
C.我们今天的计划是到公园里去划船。
2.下列生字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俯冲 愤水 B.一枚炮弹 火剑
C.笔同 结束 D.圆圈 位置
3.下列词语与“脱鞋挽裤”结构不相同的是(  )。
A.摩拳擦掌 B.挤眉弄眼 C.张牙舞爪 D.人困马乏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校长当众宣布了大队委选举的投票结果。
B.咱们不要抄袭别人的文章。 手下人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
C.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 他想尽办法节约资财。
D.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你别再犯傻了!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5.下面哪一项不是课文中所讲的小故事(  )。
A.完璧归赵 B.负荆请罪 C.攻无不克 D.渑池之会
6.“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秦王为什么把蔺相如送回赵国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秦王不敢杀蔺相如,怕天下人嘲笑自己不讲诚信。
B.因为秦王怕蔺相如将和氏璧撞在石柱上。
C.因为蔺相如能说会道,秦王根本不能说服他。
D.因为秦王怕赵国出兵攻打秦国。
二、填空题
7.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再另选一组关联词写句子。
只要……就…… 不但……还…… 就算……也…… 既……又……
(1)冀中平原上的人民   坚持了生产,   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2)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3)   一个人拿一根木棒,   可以把“子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4)冀中平原的人民   坚持了生产,   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5)造句:   
8.品读课文重点句子,完成练习。
(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①这句话介绍的是地道战   
②用句中带点词写句子:   
③找出文中与之相呼应的一句话,抄写在下面。
(2)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①“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的古诗。
②这句话体现了地道战   的特点。
③用带点词写句子:   
9.在横线上注明运用的修辞方法。
(1)高梁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2)寒风吹到脸上,就像刀割一样疼。   
(3)当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我们要说:“谢谢!”当妨碍了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说:“对不起!”当别人向自己道歉的时候,我们应该回答:“没关系。”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0.词语理解与运用。
(1)“赤”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泛指红色;②忠诚;③光着,露着;④空。有句话叫“赤面赤心扶赤帝”,形容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赤面”中的“赤”应取第   种解释,“赤心”中的“赤”应取第   种解释。
(2)选出恰当的词语。
①没见过(浩大 浩瀚)   的海洋,真是遗憾;没见过巍峨的高山,更加遗憾。
②新媒体在文化(散播 传播)   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根据意思写词语。
出乎意料,让人很难相信。   
本意为水盛大貌,引申为广大、繁多之意。   
飞鸟或飞机从空中迅速下降。   
三、现代文阅读
走搭石、赞搭石。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 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1.借助语境猜测句子的意思能帮助我们解决回读问题。读第一段时,读到“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一句,我理解了   的原因,也懂得了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中蕴含的走搭石的要领——   。
12.借助关键词句梳理选段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13.结合课文内容下面对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排排搭石,是联结故乡小路与乡亲们纯洁美好心灵的纽带。
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淳朴民风的向往。
C.这句话是课文的点睛之笔,它赞颂了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的美好品德。
D.一排排搭石任人踩踏,无怨无悔,这正是乡亲们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14.如果下面这些人也来走搭石,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组人物进行描写。
(提示:紧扣动作进行描写)
第一组人物:提着行李的奶奶,背着箩筐的伯伯。
(要往同一个方向过小溪)
第二组人物:背着书包的小姑娘,扛着锄头的大哥哥。
(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管鲍之交
朱良志 姜波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和鲍叔牙结为好友,两人交情深厚,最为相知。管仲因为家境贫寒,经常受鲍叔牙的帮助,但鲍叔牙始终很友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后来,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成为齐桓公以后,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了起来。于是鲍叔牙就向齐桓公举荐了管仲。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掌管政务。齐桓公凭借着管仲的谋略称霸诸侯,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分配钱财时自己总是多拿一些,鲍叔牙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牙谋划事情,结果反而使他陷于窘境,鲍叔牙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我曾经多次为官,多次都被君王罢免,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才能,他知道我只是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败逃,鲍叔牙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此自杀,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没有廉耻,他知道我不会因失小节感到羞愧,却会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耻。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举荐管仲后,情愿自己屈身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牙能够知人善任。管仲出任齐相后,凭借着齐国处于东海之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老百姓丰衣足食。所以,他在《管子》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就会分辨荣辱;国君的行为合乎法度,全国上下就能团结一致。如果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要让它顺应民心。”管仲处理政务,善于化祸患为吉祥,转失败为成功。他重视区分事物的轻重缓急,并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在柯邑会盟时,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顺应形势劝齐桓公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的财富可以和国君相比,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jiàn)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因此它的强盛得以维持。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子。
15.文本共计 900 多字,我默读这篇文章用了   分钟。
16.“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这句话出自《管子·牧民》。文中有一句话准确解释了这句话   。
的意思,请你在文中画出来。
17.管鲍之交的意思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写一写。
   。
四、写作题
18.快乐作文。
写一写自己的一位老师。向大家介绍老师某些方面的性格特点,写的时候,可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进行描写,使人物的形象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1)不但;还
(2)就算;也
(3)只要;就
(4)既;又
(5)她长得不但不漂亮,还没什么气质,甚至连说话的声音都不好听。
8.【答案】(1)①产生的原因;②为了能考出好成绩,我每天都在认真学习。③有了地道战这个斗争方式,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2)①唐;李白;②易守难攻;③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9.【答案】(1)拟人
(2)夸张
(3)排比
(4)对比
(5)反问
10.【答案】(1)①;②
(2)浩瀚;传播
(3)难以置信;浩瀚;坠落
【答案】11.人们走搭石不能突然止步;快速通过
12.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音乐,两人礼让过搭石,年轻人背着老人过搭石
13.A
14.假如背着书包的小姑娘和扛着锄头的大哥哥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他们会不约而同地在第一块搭石前停下脚步,向对方招招手示意对方先走。小姑娘先过了河,礼貌地向大哥哥鞠躬道谢,大哥哥笑眯眯地拍拍她的肩膀,两人互相道别,相背而行。
【答案】15.3
16.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就会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就会分辨荣辱。
17.“管鲍之交”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18.【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