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生物体教学设计(共2课时)(表格式)冀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4生物体教学设计(共2课时)(表格式)冀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9-25 20:5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少版(2024)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生物体》教学设计
课题:《生物体》
科目:初中生物学
年级:七年级上册
版本:冀少版(2024)
课时安排:2课时
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相关知识,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以及其基本特征的综合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观察和思考来探索未知事物。然而,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和原理,需要借助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学手段来帮助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生物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
《生物体》是冀少版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第二章的最后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生物体的概念、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以及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对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理解生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是如何协调统一进行的,从而为后续学习生物学的其他知识奠定基础。
二、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实验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生物体本质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阐述生物体的概念,明确生物体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2. 列举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如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等。
3. 说明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二)能力目标
1. 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认识到生命的神奇和宝贵。
2.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
3. 引导学生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局部与整体相协调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生物体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理解。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生物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作用。
2. 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体会生物体的整体性。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生物图片和视频资料、实验器材(如草履虫培养液、显微镜等)、植物和动物标本、制作思维导图的材料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内容,收集有关生物体的实例和资料。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的生物图片或视频,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提问:这些生物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它们为什么都被称为生物体呢?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提出问题。学生观察并思考,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生物体的初步认识。 通过展示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共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 生物体。
生物体的概念 讲解生物体的概念:生物体是有生命的个体,它具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特征,是由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组成的有机整体。
举例说明:以人体为例,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通过分化形成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器官,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形成系统,各系统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体。 教师详细讲解概念,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学生认真听讲,理解生物体的概念,明确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与生物体之间的关系。 通过详细讲解和具体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体的概念,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体的复杂性和有序性。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一):新陈代谢 1. 讲解新陈代谢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变过程,叫做新陈代谢。
2. 举例说明新陈代谢的过程:如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释放氧气,同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物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吸收等过程,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同时将细胞内的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
3. 组织学生讨论:新陈代谢对生物体的重要性是什么?如果生物体没有新陈代谢会怎样? 教师讲解概念,举例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学生听讲,理解新陈代谢的概念和过程,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讲解、举例和讨论,让学生深刻理解新陈代谢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师生互动一 展示一些生物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如动物的捕食、植物的呼吸作用等,让学生判断这些现象是否属于新陈代谢,并说明理由。 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学生观察后,进行判断和分析,回答问题。 通过互动活动,检验学生对新陈代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强化学生的认知,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生物体的概念和新陈代谢的概念。
2. 强调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体区别于非生物体的重要特征。 教师引导回顾,总结强调。学生跟随教师回顾,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强化记忆,突出重点,为后续学习其他生物体的基本特征做好铺垫。
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题中关于生物体概念和新陈代谢的部分。
2. 观察身边的一种生物,记录其在一段时间内的新陈代谢活动,下节课分享。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课后完成。 通过作业巩固课堂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为下节课的学习提供素材。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然后提问:除了新陈代谢,生物体还有哪些其他的基本特征呢?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提问。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思考问题。 通过学生的分享复习新陈代谢的知识,同时引出本节课关于生物体其他基本特征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二):应激性、生长、繁殖 1. 讲解应激性的概念:生物体对外界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应激性。举例说明:如含羞草受到触摸时,叶片会闭合;草履虫能趋向有利刺激,逃避有害刺激等。
2. 讲解生长的概念:生物体由小长大的现象叫做生长。说明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等过程实现的,同时伴随着物质和能量的积累。
3. 讲解繁殖的概念:生物产生后代的过程叫做繁殖。介绍生物繁殖的方式有多种,如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举例说明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如植物的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动物的胎生、卵生等。 教师讲解概念,举例分析。学生认真听讲,理解应激性、生长、繁殖的概念,观察相关实例,加深印象。 通过详细讲解和丰富的实例展示,让学生全面了解生物体的应激性、生长、繁殖等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师生互动二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讨论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生物应激性的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对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2)比较植物和动物的生长过程有哪些异同点。
(3)为什么生物要进行繁殖?繁殖对生物种群的延续有什么重要作用?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巡视指导。学生小组讨论,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倾听其他小组的意见。 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理解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体会这些特征对生物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意义。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三):遗传和变异 1. 讲解遗传的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叫做遗传。举例说明:如子女的外貌、性格等方面往往与父母有相似之处,这就是遗传现象。介绍遗传物质的基础是 DNA,以及遗传信息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过程。
2. 讲解变异的概念:生物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叫做变异。举例说明:如同一株玉米上长出的玉米粒颜色、大小可能不同;双胞胎兄弟在某些性状上也可能存在差异等。强调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讲解概念,举例分析。学生认真听讲,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思考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存在。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遗传和变异是生物体的重要特征,它们共同作用,使得生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师生互动三 展示一些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图片或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哪些是遗传现象,哪些是变异现象,并讨论遗传和变异对生物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观察图片或案例,进行分析判断,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通过互动活动,加深学生对遗传和变异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 讲解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含义:生物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如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等,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各项生命活动。以人体为例,说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如何调节其他系统的活动,以维持生物体的稳态。
2. 举例说明生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协调作用:如当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呼吸系统会加快呼吸频率,为身体提供更多的氧气;循环系统会加快血液循环,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迅速输送到身体各部位;运动系统的肌肉会收缩和舒张,完成运动动作等,这些系统之间的协调配合,保证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教师讲解含义,举例说明。学生认真听讲,理解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概念,体会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协调作用。 通过详细讲解和具体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体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系统观念,认识到生物体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协同工作的重要性。
课堂总结 1. 全面回顾生物体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相关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强调生物学观点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引导回顾,总结强调。学生跟随教师回顾,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思考生物学观点的内涵和意义。 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全面总结,强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
布置作业 1. 绘制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基本特征的思维导图,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以及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繁殖、遗传和变异等内容,并在图中体现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查阅资料,了解一种珍稀生物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从生物体的特征和整体性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保护建议,写一篇小报告。 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记录作业,课后完成。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加深对生物体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查阅资料和撰写报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和环保意识,同时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板书设计
(一)
1. 生物体的概念
2. 生物体的基本特征
3. 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
1. 新陈代谢的过程举例(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 应激性的实例(含羞草、草履虫等)
3. 生物繁殖方式的举例(种子繁殖、胎生、卵生等)
4. 遗传和变异的实例(亲子外貌相似、玉米籽粒差异等)
5. 生物体各部分相互联系和协调的例子(剧烈运动时各系统的配合)
八、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综合运用,如实例讲解、小组讨论、实验观察、资料分析等,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生物体的概念、基本特征以及生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常见的生命现象,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然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讲解生物体各基本特征之间的联系时,虽然通过举例进行了说明,但部分学生可能理解得还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深化。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效率不高,可能是讨论问题的设置不够明确或小组分工不够合理,需要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更加注重细节,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此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更加精准,以便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针对这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优化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价,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要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生物学课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