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9-25 20:4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平面图形》教学设计
课题:《平面图形》
科目:小学数学
年级:一年级上册
版本:浙教版
一、教材内容
《平面图形》是浙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走进数学乐园》中的课文,主要聚焦于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本课教材通过丰富的直观示例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比较这些图形,初步建立对平面图形的直观认知,为后续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生情况
(一)知识基础
一年级学生在入学前,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形状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和印象,但对于正式的平面图形概念还比较模糊,缺乏系统的认识和理解。
(二)认知能力
此阶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善于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三)学习特点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具体实例和互动活动来支持学习,喜欢在游戏和情境中学习新知识。同时,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正在逐步发展,需要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和鼓励。
三、设计理念
(一)以学生为中心
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认知特点,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能力水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
(二)直观教学
充分利用实物、图形等直观教具,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实践操作
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亲身体验平面图形的特征,加深对图形的理解和记忆。
(四)联系生活
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 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平面图形,能在生活中辨认出这些图形的实例。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2. 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
2.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五、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2. 能够正确区分不同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面在体上”,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2. 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教师出示一个神秘的盒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盒子,里面装着一些有趣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引导学生猜测盒子里的物品。
2. 教师从盒子中依次拿出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等,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师:“看,老师拿出了一个物体,谁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后,将立体图形放在讲台上)
依次展示其他立体图形,让学生识别。
3. 教师设疑:这些立体图形都有自己的形状,那它们的表面又是什么形状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面图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立体图形,它们的表面是不是也有不同的形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平面图形的世界,认识一些新的图形朋友。”
设计意图:通过神秘盒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熟悉的立体图形进行导入,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地引出了新课,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面在体上”,为后续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平面图形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 认识长方形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一个面。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看长方体的这个面,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可能会说长方形,也可能说不出来)
教师用手沿着长方体的一个面比划,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个面的形状。
教师将长方体的一个面印在纸上,得到一个长方形,展示给学生看。
师:“看,老师把这个面印在了纸上,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图形,它就是长方形。”
让学生观察长方形的特征,引导学生发现长方形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长方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呢?”(学生数一数后回答)
教师用手指沿着长方形的边和角比划,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边和角的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的边,发现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师:“同学们,再看看长方形的边,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尺子量一量或者用对折的方法来验证)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后,教师进行总结:“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你们能找到吗?”(学生可能会找到黑板、课本封面、桌面等)
设计意图:从长方体的面入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长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长方形的实例,加深对长方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认识正方形
教师以同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一个面。
师:“接下来,我们看看正方体的这个面,它又是什么形状的呢?”
教师用手比划正方体的一个面,让学生感受其形状。
教师将正方体的一个面印在纸上,得到一个正方形,展示给学生。
师:“看,这就是正方体的一个面印出来的图形,它叫正方形。”
让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征,发现正方形也有四条边和四个角。
师:“那正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呢?大家数一数。”(学生回答后)
教师再次用手指比划边和角,让学生明确位置。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边,发现四条边都相等。
师:“同学们,再仔细看看正方形的边,和长方形的边有什么不一样呢?”(教师鼓励学生用尺子量或者对折的方法验证)
学生操作后发现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教师进行总结:“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
师:“大家找找看,我们教室里哪些东西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呢?”(学生可能会找到魔方的一个面、正方形的地砖等)
设计意图:类比认识长方形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正方形,通过自主观察、操作和比较,发现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在生活中寻找正方形的实例,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正方形的理解和应用意识。
3. 认识三角形
教师出示三棱柱,引导学生观察三棱柱的一个面。
师:“同学们,看这个三棱柱,它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呢?”
教师用手指沿着三棱柱的一个面的边缘比划,让学生初步感知其形状。
教师将三棱柱的一个面印在纸上,得到一个三角形,展示给学生。
师:“瞧,这就是从三棱柱上印下来的图形,它叫三角形。”
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
师:“请同学们观察三角形,它有几条边,几个角呀?”(学生回答后)
教师用手指逐一指着三角形的边和角,让学生加深印象。
教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形状。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三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看看自己摆的三角形和老师展示的是不是一样的。”(学生摆完后,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的。
师:“大家看看,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三角形的东西呢?”(学生可能会找到三角尺、屋顶的形状等)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三棱柱的面引出三角形,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认识三角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三角形的实例,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4. 认识圆
教师拿出一个圆柱,让学生观察圆柱的底面。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看圆柱的这个底面,它和我们刚才认识的图形一样吗?”
学生观察后可能会发现不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圆柱底面是一个圆形。
教师将圆柱底面在纸上印一下,得到一个圆,展示给学生。
师:“看,这就是圆柱底面的形状,我们把它叫做圆。”
让学生观察圆的特征,发现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圆,它和我们之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发现圆没有边和角,是由曲线围成的)
教师让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感受圆的画法。
师:“下面我们来用圆规画一个圆,同学们看看老师是怎么画的。”(教师示范用圆规画圆,边画边讲解圆规的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圆,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
师:“大家找找看,我们身边哪些东西的表面是圆形的呢?”(学生可能会找到杯子的底面、硬币的表面、钟表的表盘等)
设计意图:从圆柱的底面入手认识圆,通过观察、比较和画圆等活动,让学生了解圆的特征和画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圆形的实例,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巩固练习
1. 连一连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些平面图形和相应的名称,让学生将图形与名称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看你们能不能把这些图形和它们的名字连对。”(教师依次出示图形,学生上台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连线练习,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名称的认识,加深记忆。
2. 涂一涂
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印有各种图形的练习纸,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给长方形涂红色,正方形涂蓝色,三角形涂黄色,圆涂绿色。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纸,按照老师的要求,给不同的图形涂上相应的颜色。”(学生涂色时,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颜色要涂均匀)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涂色过程中进一步熟悉不同平面图形的形状,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3. 找一找
教师让学生在教室里再次寻找各种平面图形,并与同桌说一说自己找到了哪些图形,分别在哪里找到的。
师:“同学们,我们再仔细看看教室里,还有哪些地方藏着我们今天认识的平面图形呢?和你的同桌一起找一找,说一说。”(学生活动后,教师请几位同学站起来分享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强化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拼一拼
教师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卡片,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并介绍自己拼的是什么。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拼图游戏,用你们手中的图形卡片,拼出一个你喜欢的图案,看看谁拼得最有创意。”(学生拼完后,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拼图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组合关系,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四)课堂总结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数学乐园,认识了好多新朋友——平面图形。谁能来说一说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平面图形呀?”(学生回答后,教师在黑板上依次展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片)
师:“那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学生回忆每个图形的特征,教师适时进行补充和强调)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数学的美。
师:“同学们,今天大家都表现得非常棒!在学习过程中,大家积极思考,动手操作,不仅认识了这些平面图形,还能在生活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继续用你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探索更多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作业布置
1. 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找家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今天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和特征。
2. 用彩色纸剪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各若干个,拼贴一幅美丽的图画,下节课带到学校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家庭作业,让学生将数学学习延伸到生活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与家长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练习
(一)基础练习
1. 填空
长方形有( )条边,( )个角,对边( )。
正方形有( )条边,( )个角,四条边都( )。
三角形有( )条边,( )个角。
圆是由( )条曲线围成的。
2. 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三角形?哪些是圆?把它们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长方形:①③;正方形:②⑤;三角形:④⑥;圆:⑦⑧)
(二)拓展练习
1. 用同样长的小棒摆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
正方形:4 根(四条边都相等)
长方形:6 根(长需要 2 根,宽需要 2 根,共 4 根,再加上一条长和一条宽,所以最少需要 6 根)
2. 在一个正方形中画一条线,把它分成两个相同的图形,你有几种分法?请画出来。
(有四种分法,分别沿着对角线分、横着分、竖着分、斜着分)
八、板书设计
平面图形
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圆:由一条曲线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