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检测(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检测(含解析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19:2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检测
一、选择题(共60分)
1.(本题3分)地球内部三个不同的圈层中,最薄的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本题3分)地表表面( )。
A.只有陆地 B.只有海洋 C.包括陆地和海洋
3.(本题3分)根据火山爆发情况,我认为地球内部不可能存在( )。
A.炽热的岩浆 B.很高的温度 C.较小的压力
4.(本题3分)一般来说,在大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和逃生方法是( )。
A.选择安全场所保护好头部 B.坐电梯逃生 C.大哭大叫
5.(本题3分)下列现象预示着“火山”要喷发的是( )。
A.土豆的味道越来越浓 B.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C.听见声音
6.(本题3分)下列关于地球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到目前为止,人类钻探地球的深度只有约12千米
B.地壳是岩浆的发源地
C.地球中心部分的温度和压力不高
7.(本题3分)下列( )不属于火山喷发带来的坏处。
A.掩埋城市 B.将火山灰用来筑路 C.污染空气
8.(本题3分)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在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9.(本题3分)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基本上一马平川,没有太大的起伏
10.(本题3分)广东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11.(本题3分)借助( ),可以很形象直观地看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A.政区地球仪 B.地形地球仪 C.世界政区地图
12.(本题3分)地球内部的圈层中平均厚度最大的是( )。
A.地壳 B.地核 C.地幔
13.(本题3分)我国山地主要分布在( )。
A.东部 B.中部 C.西部
14.(本题3分)下列关于政区地球仪和地形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政区地球仪表面光滑
B.地形地球仪表面高低不平
C.地形地球仪表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国家
15.(本题3分)地震的能量大小用( )表示。
A.地震波 B.震级 C.烈度
16.(本题3分)关于地震和火山喷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相同,危害的方式也相同
B.地震能够改变地貌,火山喷发不可以
C.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D.因为有冰冷的海水,所以海底的火山不可能喷发
17.(本题3分)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应该( )。
A.躲到墙角 B.躲到阳台 C.跳楼逃生 D.坐电梯下楼
18.(本题3分)在地球的许多地方都有温泉,通过这个地表现象可知地球内部( )。
A.温度不确定 B.温度高 C.温度低
19.(本题3分)用镊子夹住一小薄片页岩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然后迅速浸入冷水中接着再加热,再浸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后发现页岩薄片表面出现裂缝这表明( )会对岩石产生影响。
A.水 B.温度 C.风
20.(本题3分)喜马拉雅山上发现鱼龙化石,推测这里以前是( )。
A.高山 B.高原 C.丘陵 D.海洋
二、判断题(共15分)
21.(本题3分)平原地势低,地表起伏大。山地地势高,地表起伏很小。( )
22.(本题3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通过太空观察和拍摄技术观察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是蓝色的海洋。( )
23.(本题3分)火山喷发是地质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灾害。( )
24.(本题3分)地球表面约29%是陆地,71%是海洋。( )
25.(本题3分)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
三、实验题(共25分)
26.(本题18分)我们在做“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中,
(1)当挤压多层海绵时,可以看到海绵产生 ;此时的海绵模拟 ;也就是 而引发地震。
(2)用两手掰断木片,手会感受到 ;此时的木片断裂模拟 ;也就是 而导致地震。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可以看到泡沫板的 ;此时的泡沫板模拟 ;也就是 也会引发地震。
(本题7分)火山喷发模拟实验。
在罐头盒内放入一些土豆泥,堆成小山的形状,并在山的顶部向下挖一个小洞。向小洞内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番茄酱适当的稀释一下),然后用一层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将罐头盒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27.(4分)模拟“火山”的是 ,模拟“岩浆”的是 。
28.(3分)用酒精灯加热模拟的是( )。
A.增加地球外部压力
B.增加地球内部压力
C.使地壳快速运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核心素养检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A B A B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C B C A B B D
1.A
【详解】科学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三个不同的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其中,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地球内部三个不同的圈层中,最薄的圈层是地壳。
2.C
【详解】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相互穿插分割,海洋占71%,陆地占29%,因此人们称地球是一个“水球”。
3.C
【详解】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根据火山爆发的情况,地球内部可能存在温度很高的熔岩、大量气体、巨大能量、较大的压力。
4.A
【详解】当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从地震发生到房屋倒塌前,时间很短,可以迅速跑到空旷处,意避开建筑物或危险物,远离高压线,来不及跑时可拔掉电源,迅速躲到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和坚固的家具旁,趴在地下,闭目,用鼻子呼吸,保护要害,并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以隔挡呛人的灰尘,或躲入像卫生间这样空间狭小而又有管道通气的地方,A是正确的选项;BC不利于保护自己。
5.B
【详解】火山是由于地下的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自然灾害。设计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往洞里倒入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用酒精灯加热。随着温度的上升,土豆泥出现裂缝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6.A
【详解】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的。薄薄的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地幔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中心部分的地核,温度和压力极高。BC说法错误,A说法正确,到目前为止,人类钻探地球的深度只有约12千米,还没有穿过地壳,到达地幔。
7.B
【详解】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B将火山灰用来筑路属于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坏处。
8.B
【详解】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
9.A
【详解】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地势西高东低,成阶梯状分布,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是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10.B
【详解】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广东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和丘陵。
11.B
【详解】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地球仪上面标志着各国以及河流、沙漠、海洋、湖泊等.
12.B
【详解】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以划分为三层,分别是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只有17千米左右;地壳下面是地幔,厚度约2900千米;地幔下面是地核,它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厚度达3500千米。所以地球内部的圈层中平均厚度最大的是地核。
13.C
【详解】我国的地形类型多样,有平原、山地、高原、盆地和丘陵等多种类型,我国地形的特征是西部主要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中部以盆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以平原为主。
14.C
【详解】A、利用政区地球仪能够获取国家位置信息,表面是光滑的,故A正确;
B、地形地球仪表现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凹凸不平,地形地球仪表面也是高低不平的,故B正确;
C、地形地球仪表面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比如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丘陵,棕色表示高原、白色表示冰川等。故C错误。
15.B
【详解】地震所释放能量可用震级的大小来反映,震级的数字越大,表示地震强度越大,破坏性也就越大,要防震抗灾。
16.C
【详解】火山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地震是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破裂,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它们的成因不同,A错误。
地震和火山都能够改变地貌,B错误。
火山喷发和地震都是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C正确。
海底也有可能发生火山喷发,D错误。
17.A
【详解】地震时,如果在学校的平房里,应迅速跑到屋外空旷处,远离高建筑;如果在学校的三楼上,应蹲在墙角或桌底并把书包顶在头上;如果在楼中的家里,应跑到厨房或卫生间;在商场里,应靠在大柱子旁并用手护头部;在书房里,应趴在书桌或床下面;在大街上,应远离电线杆、围墙或护头跑到开阔处。
18.B
【详解】地球的内部是由不同的状态,不同物质的圈层所构成,由外向内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内部越深温度会不断升高,地球上很多地方都有温泉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19.B
【详解】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部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的程度也不同。时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胀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落下碎石屑。这种现象属于物理风化,主要包括温度变化引起的岩石胀缩。岩石加热又浸入水中,又再加热,反复操作改变了温度,模拟风化现象中岩石受气温变化的影响。
20.D
【详解】中国科学工作者在喜马拉雅山区考察时,发现鱼龙石,鱼龙是海洋中的生物,故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故选D。
21.×
【详解】山地地势高,起伏很大,坡度陡,沟谷幽深。平原地势低,地面平坦,起伏较小,视野开阔。丘陵地势不高,地面起伏不大,坡度较缓。盆地周围地势高,中间地势低,与澡盆相似。高原地势高,起伏不大,但边缘陡峭;山峦起伏,凹凸不平。
22.√
【详解】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海洋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占71%,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1%,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则大多分布在南半球,所以地球表面三分之二被水覆盖。题目观点正确。
23.×
【详解】地震与火山对人们的生活来说应该不是百害而无一益,对于受灾地区的人们来说是灾难,而对于全球地震是缓解地球本身的压力,释放过多能量,保持岩石圈受力平衡的有效而唯一的途径。同时地震也会把地下的矿物带到地表,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
24.√
【详解】地球总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大约有3.6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从太空拍摄的照片上看,地球像一个蓝色的水球。根据地球上水陆分布的情况,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占29%.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5.√
【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行星之一,人类居住的星球。有人说地球像一个倒的鸭梨,而从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它更像一个标准的圆球。地球总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主要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地球表面包括陆地和海洋。
26. 褶皱 岩层 岩层挤压 麻木 岩层断裂 岩层断裂 错动、抬升 地球板块 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
【详解】(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海绵模拟岩层,把多层海绵平放在桌上,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海绵的中间会形成褶皱。也就是岩层受到挤压后而引发地震。
(2)用两手掰断木片,手会感受到麻木。此时的木片断裂模拟岩层断裂;也就是岩层断裂而导致地震。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泡沫板会断裂。此时的泡沫板模拟地球板块。从模拟实验可以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岩石层因为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力便会发生断裂、错动、抬升导致地震。
27. 土豆泥 番茄酱 28.B
【分析】地壳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岩浆像烧熔了的玻璃似的通过岩石空隙或裂缝向上运动。地壳运动破坏地下的平衡时,岩浆不断上升过程中,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火山。
27.根据题干可知,实验材料中,土豆泥模拟火山、番茄酱模拟岩浆;
28.根据题干可知,酒精灯加热模拟地壳深处的高温状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