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核心素养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核心素养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5 21:57: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2024-2025学年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新课导入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载湉继大统,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发动戊戌政变,再度训政。戊戌变法失败后,由于列强同情维新派,协助康、梁等变法主力逃往国外,强烈反对慈禧幽禁光绪于瀛台以便废黜,滋长了列强与慈禧之间的矛盾。
素养目标
课程标准: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事;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概况,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基本事实。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理解义和团运动“扶清灭洋”口号的反帝斗争性和落后性;分析《辛丑条约》的影响,认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家国情怀:感受义和团和清军爱国官兵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了解八国联军野蛮残暴,认识落后就要挨打道理。
目录
contents

义和团运动

抗击八国联军

《辛丑条约》的签订

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

1、背景:
19世纪末,帝国主义侵略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猖獗,激起中国人民强烈反抗。
列强瓜分中国
反洋教斗争宣传画(流传于19世纪末中国民间)
义和团运动

2、概况:
(1)发展:
兴起(19世纪末)→发展(1900年夏,控制京津地区)→高潮(抗击八国联军)→失败(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2)口号:
“扶清灭洋”
(3)性质:
农民阶级掀起的反帝爱国运动。
课堂探究
“扶清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和迷信色彩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灭洋”
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义和团运动

视频:刀枪不入扶清灭洋的义和团
问题思考
“扶清灭洋”
凡是信基督教的中国人,杀。
戴西洋眼镜的,杀。
穿西装的,杀。
会说英语的,杀。
留过学的,杀。
和外国人做朋友的,杀。
家里有外国书籍的,杀。
娶或者嫁外国人的,杀。
他们甚至抵制一切和洋人有关的东西如:洋楼,拆。铁路,扒。电线,剪。
电灯,砸。钟表,扔。火车,烧。
盲目排外和迷信色彩
最终导致其被中外联合反动势力剿杀!
思考:阅读材料和课文,想一想义和团有哪些落后因素?这和它的最终命运有什么联系?
问题思考
“扶清灭洋”
义和团张贴文告揭露列强罪行
毁教堂、拆铁道、砍电线
义和团运动

3、影响: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抗击八国联军
抗击八国联军

2、概况:
①廊坊阻击战;
②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和东交民巷使馆区;
③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炮轰紫竹林租界;
④天津保卫战中聂士成殉国。
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清军与义和团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包围侵略军
义和团围攻西什库教堂
聂士成像
抗击八国联军

抗击八国联军

1、背景:
为镇压义和团运动,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绘画
大沽口炮台的守军
清军炮阵地
抗击八国联军

聂士成,清末著名爱国将领,安徽合肥人,早年投身军旅,屡立战功,被誉为“淮军后起三名将”之一。在抗击外敌的战争中,聂士成率领部队英勇作战,英勇无畏,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然而,在八国联军入侵时,聂士成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成为近代史上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相关事实
1900年9月接任八国联军统帅的瓦德·西,后来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人抢劫”,“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北京珍贵图书文物,如著名的《永乐大典》等均被洗劫一空。户部银库的300万两存银全被日本劫掠。八国联军烧杀淫掠,犯下骇人听闻的累累暴行。当时的北京城到处残垣断壁,尸骸枕藉。
八国联军进入北京紫禁城
被联军轰毁的北京民房和城门
战争后满目废墟的北京
美军抢劫的白银
法军抢来的耕牛
坐在龙椅上的侵略者
日本、美国、英国指挥官
意大利、法国、德国
奥匈、沙俄、德国
知识拓展
侵略者
知识拓展
侵略者
英、美、法、沙俄士兵
日本军队
英属殖民地孟加拉士兵
抗击八国联军

3、结果:
(1)慈禧西逃:
1900年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
(2)联合剿杀:
慈禧下令剿杀义和团,并请求八国联军“助剿”,义和团运动最终失败。
(3)签订条约:
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1900年8月15日,慈禧太后挟光绪仓皇出逃

《辛丑条约》的签订
《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1901年9月
清政府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
2、国家:
《辛丑条约》的签订

3、内容及危害:
主要内容 重大危害
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增加了人民的负担,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人民,清王朝成为洋人的朝廷。
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
中国在军事上失去自主权。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清政府完全处于各国军队的影响和控制之下。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外交近代化又深深打上屈辱烙印。
《辛丑条约》的签订

3、影响: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知识链接
清末新政
1901年-1911年清廷力图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由于改革政策的“支离、拖沓”和一些官员的“敷衍”,没有取得太大进展,但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也为辛亥革命的兴起提供了准备条件。
改革教育 留洋学习
1905五大臣出洋考察
1908《钦定宪法大纲》
编练新军
1911皇族内阁
倡导商业
清政府
自掘坟墓
视频:清末新政给自己掘墓
课后练习
1.据史料记载,1900年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束鹿县旧城民众,徒手与侵略军相搏,牺牲40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民间力量开始崛起 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
C.民族意识不断觉醒 D.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2.“当各国侵略联军打进北京城以后,就像一群强盗在被他们打开了的宝库前面一样,整个北京城,包括城市中心的皇宫和城外的颐和园,遭到了洗劫。”材料反映了( )
A.鸦片战争的影响 B.甲午战后列强瓜分中国
C.八国联军的罪行 D.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C
课后练习
3.条约规定,“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而且为保证该通道“无断绝之虞”,确定北京、天津、山海关沿线12处由各国“留兵驻守”。这些规定与使馆区驻军特权结合在一起,将中国的心脏部位直接置于列强集体军事控制之下,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
4.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的发展经历了由“沉沦”到“谷底”到“上升”的过程,其中“谷底”是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开始的,一直到1920年。该学者将《辛丑条约》作为“谷底”的开始是因为它( )
A.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B.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C.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D
谢 谢
2024-2025学年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