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任务式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任务式 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6 09: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如果历史可以穿越,你会避开哪个朝代?
历史常识:五代十国
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割据的时期。
从公元907年朱温称帝起到960北宋建立止的53年中,中原地区就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前后相继,中原以外则有吴、南唐、吴越、楚闽 、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独立王国,史称“五代十国”。
“于此之时,天下大乱”“五十三年间,易五姓十三君,而亡国被弑者八。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已。”
欧阳修
《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因有薛居正编纂的《旧五代史》在前,故称之为《新五代史》。薛居正认为朝代的更迭是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认为“史者国家之典法也”,薛史有“繁猥失实”之处,不宜“垂劝诫,示后世”,重新编写了五代史。
《新五代史》问世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薛史不再被世人重视.
欧阳修发议论喜欢用“呜呼”。《东皋杂志》的作者说:“神宗问荆公 (王安石)‘曾看五代史否’ ’公对曰“臣不曾仔细看,但见每篇首必日呜呼,则事事皆可叹也。‘余为公真不曾仔细看;若仔细看必以呜呼为是。
封建时代的乐工,演戏的人,也叫“优人”“优伶”。

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
伶官
序:一种文体,相当于今天文章的“前言”或编者的“按语”,或提纲挈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叙述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读者理解下文有的内容。
分为“书序”“赠序”“宴集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送东阳马生序》《兰亭集序》
  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至今汾、晋之俗,往往能歌其声,谓之“御制”者皆是也。其小字亚子,当时人或谓之亚次。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
——《新五代史·伶官传》(节选)
史料补充
李存勖
庄宗喜欢滑稽戏,又通晓音乐,能自己谱曲,直到现在汾州、晋州一带,往往能听到人们唱他谱写的歌,所谓“庄宗亲自谱写”的曲子到处都能见到。他小名叫亚子,当时也有人叫他亚次。他还常常用戏子名字自称,叫自己为李天下。从他继承父业,到统一天下,常常和戏子在庭院排练游戏,伶人因此掌握朝政大权,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
后唐庄宗李存勖(885年-926年)
后唐庄宗李存勖,五代后唐建立者,既是一代枭雄,又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少年成名,勇于决断用兵如神,智勇双全,他爱读《春秋》,精通音律,雅好词赋,文彩昭然,可谓文武双全。
十一岁时,随父征讨王行瑜,并向唐昭宗报功。唐昭宗非常欣赏李存,轻抚其背部,道:“儿将来之国栋也,勿忘忠孝于予家。”后来,唐昭宗还对人称赞“可亚其父”。意思是说,他能超过其父亲,使父亲屈居亚军。李存勤遂得名李亚子。
他于五代纷扰之时,以雄霸夺得天下,但不能守住天下。在位三年,在施政上没有任何建树,相反,犯下许多致命的错误,重蹈了被其灭亡的后梁和蜀国的覆辙,以致政权旋得旋失。史书说,李存勖的骤胜骤败,“足为万世之炯戒”
李存勖
读准字音
盛以锦囊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及仇雠已灭
乱者四应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故方其盛也
chéng

chóu
yìng

shèng
任务一:研读章旨,赏鉴史论
《宋史·欧阳修传》高度评价欧阳修的史传类文章,说他“自撰《五代史记》,法严词约,多取《春秋》遗旨”;苏轼也说其文“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zhì,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这些都是极高的评价。
作为“法严词约”(章法严谨,言辞简约)的史论文典范,《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如何在短小的篇幅中记史实、论大道,做到史论、史据有机结合的呢
史论具有什么特点?
史论,顾名思义就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
1.史家由史实提出自己的观点,而史实又是史家观点和结论的有力支撑。
2.叙写史实简练概括,凸显对论证观点有力的内容。
3.史论还具有借古讽今的目的,以史为镜,给人以借鉴。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通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所写的史实(论据),梳理文章脉络。
开篇提出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史实: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分说1:
正面叙述后唐庄宗忧劳以兴国(得天下)
分说2:
反面叙述后唐庄宗逸豫以亡身(失天下)
总结教训: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开篇提出论点:
古今异义词
人的作为
推其根本
…的原因
代“这个道理”
开篇点题,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①文章以“呜呼”发端,寓含深沉的历史感慨,奠定叹惋基调,引发读者思考。
②以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历史进行说理,为下文的叙事说理做铺垫。
通读课文,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语句,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作者所写的史实。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观点
史实
“得天下”和“失天下”
任务二 品析盛衰,解读史实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得天下
失天下
读2-3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内容包含人物、事件等。
梳理文意·得天下
判断句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即位
名作动,订立盟约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判断句
动词,给
一定
乃:你(尔、而、汝、若)
诸侯社稷
梳理文意·得天下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状语后置,省略:以锦囊盛(之)
随从官员
猪、羊各一头

走在前面
等到
收藏

祭告
太牢
天子祭祀
少牢
诸侯祭祀
牛、猪、羊
猪、羊
表恭敬谨慎
梳理文意·得天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当庄宗用绳子捆绑着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君臣的首级,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向先王禀告成功的时候,他意气骄盛,多么雄壮啊。
译文
状语后置

捆绑

名作动,用木匣装
绳子
动词,禀告
梳理文意·失天下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平定,一个人在夜间呼喊,作乱的人便四方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看到叛军,士卒就离散了,君臣面面相觑,不知到哪里去。以至于剩下那些将领割下头发,对天发誓愿以死相报,大家的泪水沾湿了衣襟,又是多么衰败啊。
译文
等到
名作状,在夜里
出逃
以至于
仇人
名作状,向东
回到哪里去
多么
断发置地,向天发誓
任务二 品析盛衰,解读史实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得天下
失天下
读2-3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史实,内容包含人物、事件等。
晋王临终赐箭嘱托,庄宗受箭实现父志
贼人反叛乱者四应,庄宗东逃身死国灭
一系列动词,表现庄宗恪遵父命,矢志报仇,竭诚尽忠,励精图治,冲锋陷阵,凯旋而归。
对比
结合文下注释,从不同的时间点入手,分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制作后唐庄宗的“大事年表”,作者如何评价?
908年(23岁) 受父三矢,继父遗命
913年(28岁) 灭燕雪恨,以组系仇
923年(38岁) 灭梁君臣,建立后唐
得天下
失天下
926年(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5年
3年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
“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道理,规律
或者,还是
考察,探究
迹象
使…兴盛
使…灭亡
安乐
908年(23岁) 受父三矢,继父遗命
913年(28岁) 灭燕雪恨,以组系仇
923年(38岁) 灭梁君臣,建立后唐
得天下
失天下
926年(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魏征《速太宗十思疏》: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结合文下注释,从不同的时间点入手,分析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的过程,制作后唐庄宗的“大事年表”,作者如何评价?
908年(23岁) 受父三矢,继父遗命
913年(28岁) 灭燕雪恨,以组系仇
923年(38岁) 灭梁君臣,建立后唐
得天下
失天下
926年(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15年
3年
魏征《速太宗十思疏》: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庄宗继晋王位时,强敌环伺是不争的史实。其功业发端于“殷忧”之时,庄宗恪遵父命矢志复仇,用兵前请三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凯旋后还三矢,恭敬收藏,可谓竭诚尽忠,故能有所成就。
《新五代史》:同光三年夏,霖雨不止,大水害民田,民多流死。庄宗患宫中暑湿不可居,思得高楼避暑。宦官进曰“臣见长安全盛时,大明、兴庆宫楼阁百数。今大内不及故时卿相家。”庄宗日:“吾富有天下,岂不能作楼 ”乃遣宫苑使王允平营之。
《旧五代史·庄宗本纪》:然得之孔劳,失之何速 岂不以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带栉沐之艰难,徇色禽之荒乐。外则伶人乱政,内则牡鸡司晨。……征搜舆赋,竭万姓之脂膏。大臣无罪以获诛,众口吞声而避祸。夫有一于此,未或不亡,矧(shěn 况且)咸有之,不亡何待!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当,在



极小的事
所溺爱的人或物
第四段是否只是对前面阐述的观点的重复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经验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由个例到普遍,含蓄批评朝政,讽谏北宋当权者要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引出教训
借古讽今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时代背景:
总起
提出论点:
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说
正面
后唐庄宗得天下
忧劳可以兴国
分说
反面
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启示
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
小心玩物丧志,不要满足于表面的虚荣
总结
得出结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写作特色
1.辞气委婉,言语恳切。
文章作为一篇旨在以史为鉴的史论文,依据史实,娓娓道来,仿佛与预想中的读者谈古论道,辞气委婉言语恳切。文章从“呜呼”起笔,寄寓感慨,其后“可谓壮哉”“何其衰也”一叹再叹,语重心长;叙庄宗功业辉煌,语含敬佩,述其迅疾陨落,则充满叹惋,叹其未能善悯其勃兴忽亡。论其败因,先用反问,再以疑问呼应观点,最后以岂独伶人也哉”收尾,更是使说理委婉而富恳切之意
2.抑扬顿挫,错落有致。
文章以散体写史论,骈散结合,错综有致;适当运用长句,调节语势,张弛有度。3个问句,5个感叹句,增强抒情性;读起来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气势旺盛。
3.语言平实,言简意主。
与《过秦论》相比,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辞藻,基本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事例,阐发道理,平易近人,自然晓畅。
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文本小结
从历史兴亡中窥见自己
庄宗:
忧劳则兴 逸豫则亡
秦:
仁政则兴 暴政则亡
六国:
抗秦则兴 赂秦则亡
项羽:
重贤则兴 寡谋则亡
北宋:
思危则兴 苟安则亡
我:
勤学则兴 懒惰则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