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元核心素养检测
一、选择题(共60分)
1.(本题3分)神经系统中,负责传达简单命令,并把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的是( )。
A.脊髓 B.小脑 C.周围神经
2.(本题3分)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会在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3.(本题3分)( )是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A.太阳 B.月亮 C.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光和热
4.(本题3分)广东的地形属于( )。
A.平原 B.山地 C.盆地
5.(本题3分)下列不是光的直射产生的效果的是( )。
A.影子 B.小孔成像 C.铅笔在水中变弯
6.(本题3分)下列可以测试人的反应速度的是( )。
A.跳绳比赛 B.“快速抓尺子”游戏 C.踢毽子比赛
7.(本题3分)( )可以测试你的反应速度。
A.拔河游戏 B.快速抓尺子 C.讲故事比赛 D.唱歌比赛
8.(本题3分)下列( )不属于火山喷发带来的坏处。
A.掩埋城市 B.将火山灰用来筑路 C.污染空气
9.(本题3分)排队时,如果后排的同学只能看到前一名同学的后脑勺,说明队伍已经站整齐了。这是利用了( )。
A.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 B.光向四面八方射出的原理
C.光传播速度很快的原理 D.光的反射原理
10.(本题3分)小玲一家驾车出发,爸爸提醒小玲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保护( )系统的重要方法。
A.循环 B.呼吸 C.神经
11.(本题3分)在一个星期二的下午,同学们正在上课。突然感觉到了震动,连屋顶的灯也在不停地摇晃着,这可能是发生了( )。
A.地震 B.火灾 C.洪水
12.(本题3分)水变为水蒸气通常需要( )热量。
A.吸收同时释放 B.释放 C.吸收
13.(本题3分)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字母b,实际是字母( )。
A.b B.p C.d
14.(本题3分)下列事例中,( )的传热方式与另外两个不同。
A.烙饼 B.电烙铁作画 C.取暖器让屋子暖和
15.(本题3分)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月亮 C.白炽灯
16.(本题3分)七色光混合后成( )。
A.黄色光 B.红色光 C.白色光
17.(本题3分)第一个在实验室将白光分成七色光的是( )。
A.爱迪生 B.伽利略 C.牛顿
18.(本题3分)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些主要是( )形成的。
A.岩石的风化 B.流水的侵蚀
C.风力的作用 D.温度对岩石的作用
19.(本题3分)地震发生时,在无法逃出室外的情况时,应该( )。
A.躲到墙角 B.躲到阳台 C.跳楼逃生 D.坐电梯下楼
20.(本题3分)如图,用手电筒对准第一张纸的小孔照射,甲图的纸屏上能看到光斑,而乙图的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由此可以得出( )。
A.光既能直线传播又能曲线传播 B.光是曲线传播的 C.光是直线传播的
二、判断题(共15分)
21.(本题3分)在烈日下操场的单杠会热的发烫,是因为发生了热对流。( )
22.(本题3分)地表形态的不断变化的原因是因为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 )
23.(本题3分)温度、风、水等都能改变地表的形态。( )
24.(本题3分)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 )
25.(本题3分)蜡烛会发光所以它是自然光源。 ( )
三、实验题(共25分)
26.(本题9分)我们在做“模拟岩层褶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中,
(1)当挤压多层海绵时,可以看到海绵产生 ;此时的海绵模拟 ;也就是 而引发地震。
(2)用两手掰断木片,手会感受到 ;此时的木片断裂模拟 ;也就是 而导致地震。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可以看到泡沫板的 ;此时的泡沫板模拟 ;也就是 也会引发地震。
27.(本题8分)用手电筒做色光混合实验。
将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玻璃纸分别蒙在三只手电筒上,打开手电筒,在白纸上照出光斑,观察光斑的颜色。发现三个光斑的颜色分别是( )、( )、( )。
将任意两种光斑重叠后我们可以观察到。红光+绿光变成 ,红光+蓝光变成 ,绿光+蓝光变成 。
将三种颜色的光斑互相重叠,得到的光斑是( ),这是因为红、绿、蓝是光的( )。
(本题8分)光的研究。
光是怎样传播的?
小明为了验证自己对光的传播路线的猜想,把3张同一位置打孔的卡纸和一张没有打孔的卡纸(屏)排成整齐的一列,卡纸之间间隔10厘米,第一次用手电筒照射,使光进入小孔,第二次,把第二张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同样用手电筒照射。
28.(1分)要保证实验顺利完成,卡纸中小孔高度必须( )。
29.(4分)请在图1中用箭头分别画出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中光前进的路线。
30.(1分)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31.(1分)小明用手电筒照射镜子,当光碰到镜面后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作( )。
32.(1分)请在图2中用箭头画出改变后的光的传播路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元核心素养检测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C B B B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C C B C C B A C
1.A
【详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在人的神经系统中,脊髓由一把类似电线的神经束组成,连接着脑组织和周围神经。脊髓负责下达简单的命令,并把来自感官的信息传递给大脑,再把大脑的指令传递给周围神经。
2.A
【详解】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凝固,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凝固,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在地下形成的岩浆岩叫侵入型岩浆岩,在地表形成的岩浆岩叫喷出型岩浆岩。
3.A
【详解】太阳是恒星,本身发光发热。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约摄氏6千度,内部温度高达约摄氏两千万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4.B
【详解】地球表面有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等多种地形地貌。广东的地形主要是山地和丘陵。
5.C
【详解】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里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手影游戏、皮影戏等。铅笔在水中变弯不是光的直射产生的效果,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6.B
【详解】人的身体可以觉察到环境的改变或接收到某些信号,这些环境的改变或信号就是刺激。由刺激引起的相应活动或变化就是反应。反应是由刺激导致的。个体之间的反应速度存在差异。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不能测试人的反应速度。“快速抓尺子”游戏可以测试人的反应速度。
7.B
【详解】感觉器官对外界的刺激会做出反应,而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有快有慢,但通过各个感觉器官的相互配合,并经过多次训练,反应速度会得到提升。快速抓尺子可以测试反应速度。拔河游戏、讲故事比赛、唱歌比赛不能测试反应速度。
8.B
【详解】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之一,它会掩埋城市和乡村、污染空气,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火山喷发有时会伴随发生地震。B将火山灰用来筑路属于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坏处。
9.A
【详解】光由光源发出,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空气中是可以传播的,而且光在空气中一定沿直线传播。排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表示队伍排直了。这主要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0.C
【详解】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东西,地球因生命的存在而生机勃勃,我们要珍爱生命。小玲一家驾车出发,爸爸提醒小玲要系好安全带,这是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方法,C是正确的选项。
11.A
【详解】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这就是地震。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下的岩层断裂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裂缝移动时,大地就会晃动。题干中描述的情况可能是发生了地震。
12.C
【详解】水蒸发指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水变成水蒸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降温,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需要升温。
13.C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是大小相等,左右相反。所以从平面镜中看到的字母b,实际是字母d。
14.C
【详解】热传导是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至温度低部分的过程。热传导是固体热传递的主要方式;热对流是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使内能从温度较高部分传至较低部分的过程;热辐射是热以电磁波的形式直接向周围辐射,它不需要依靠任何介质。烙饼、电烙铁作画都是通过热传导方式进行热量传递的,取暖器让屋子暖和起来,主要是通过热对流方式传递热量的。故C选项符合题意。
15.B
【详解】在生活中能够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是光源,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太阳、白炽灯属于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不属于光源。
16.C
【详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当然, 七色光混合后还会形成白色光。
17.C
【详解】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暗室中让阳光(白光)透过三棱镜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而单纯色光经过三棱镜将不再分解。太阳光是复色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不同颜色的光,这种现象是光的色散现象,其原理是光的折射,所以C符合题意。
18.B
【详解】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主要是流水的侵蚀而形成的。
19.A
【详解】地震时,如果在学校的平房里,应迅速跑到屋外空旷处,远离高建筑;如果在学校的三楼上,应蹲在墙角或桌底并把书包顶在头上;如果在楼中的家里,应跑到厨房或卫生间;在商场里,应靠在大柱子旁并用手护头部;在书房里,应趴在书桌或床下面;在大街上,应远离电线杆、围墙或护头跑到开阔处。
20.C
【详解】读图可知,用手电筒对准第一张纸的小孔照射,甲图中的小孔位于同一直线上。纸屏上能看到光斑,而乙图中的小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纸屏上不能看到光斑,由此可以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故C正确,AB选项错误。
21.×
【详解】太阳与地球之间有很大一部分空间没有任何物质,但是太阳仍然能够将热传递给地球。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热辐射。在烈日下操场的单杠会热的发烫,是因为发生了热辐射。
22.×
【详解】地球表面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运动改变着地表形态,地球外部运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地球的内部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而地球的外力作用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人类活动也改变着地表形态。
23.√
【详解】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内力和外力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比如温度、风、水、人类自身、地震、火山、海啸、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山崩、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24.√
【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
25.错误
【详解】略
26. 褶皱 岩层 岩层挤压 麻木 岩层断裂 岩层断裂 错动、抬升 地球板块 地球板块的错动、抬升
【详解】(1)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海绵模拟岩层,把多层海绵平放在桌上,把手放在纸上,慢慢用力向中间挤压,海绵的中间会形成褶皱。也就是岩层受到挤压后而引发地震。
(2)用两手掰断木片,手会感受到麻木。此时的木片断裂模拟岩层断裂;也就是岩层断裂而导致地震。
(3)用力挤压挨在一起的泡沫板,泡沫板会断裂。此时的泡沫板模拟地球板块。从模拟实验可以分析地震产生的原因:岩石层因为过度挤压会形成褶皱,承受不了力便会发生断裂、错动、抬升导致地震。
27. 红 绿 蓝 黄 紫 靛 白 三原色
【详解】因为玻璃纸透明,因此白光射在有色玻璃纸上,玻璃纸将会把与它的颜色不同的色光吸收;因为红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红光,绿色玻璃纸只能通过绿光,蓝色玻璃纸只能通过蓝光,所以照出来的光斑分别是红、绿、蓝色的。
基于色光的三原色理论,红色和绿色光混合可以形成黄色光。红色和蓝色光混合可以形成紫色光。蓝色和绿色光混合可以形成青色光。
三种色光重叠后光斑的颜色是白色。因为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
28.相同 29. 30.直线 31.光的反射 32.
【分析】光在同种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8.由于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想要光传过去到最后的纸屏上,就必须保证卡纸中小孔的高度必须相同。
29.因为在同一种物质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卡纸中小孔高度必须相同;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第一幅图能够照到最后的纸板上,第二幅图只能照到第二块纸板上。
30.根据题干可知,这个实验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31.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32.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在照射镜子后会被反射回去,反射也是直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