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巩固训练)
【基础堂清】
1.歌曲《黄河大合唱》有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的声源分别是 、 、 。
2. 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 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
3.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 s收到回波信号,则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 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
4. 有甲、乙两人做了这样的实验:有一根很长的空金属管,甲在一端敲击,乙在另一端把耳朵轻轻地贴在金属管上听,甲只敲击了一下,而乙在另一端却先后听到了两次响声。两人讨论后认为:这两次响声中,一次是由空气传来的,一次是由金属传来的,之所以能分开,是因为声音在空气中和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 ,并且,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 传来的,因为 。如果用一根充满水的长金属管来做这个实验,人能听到 次响声,因为 ;如果上述整个实验是在月球上做的,那么在一端敲击一次,另一端的人 ( )
A.能听到两次响声
B.肯定能听到一次响声
C.肯定听不到响声
D.能听到三次响声
【素养日清】
5. 如图所示,实验无法做到完全听不到声音,原因是抽气装置不能将钟罩内抽成真空,且 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因此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 (选填“能”或“不能”)由图中实验直接得到。
6.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
A.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高
C.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D.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的成绩偏低
7.已知空气、水、铝管中声速分别为340 m/s、1500 m/s、5000 m/s;并且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大于0.1 s,人们才能把两次声音区分开。那么,当含水铝管的长度至少为下列哪个数据的时候,敲击铝管的一端,耳朵贴在铝管另一端的人才能听到三次敲击声( )
A.约36.5 m B.约44 m
C.约214.3 m D.约294.8 m
8.我们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阅读下表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回答问题:已知在长为 0.884 km 的空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个声音,两声相隔 2.43 s。问:(此时气温为 15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
空气(0 ℃) 331 冰 3230
空气(15 ℃) 340 铜 3750
煤油(25 ℃) 1324 铝 5000
水(常温) 1500 铁 5200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要多长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大 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9.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正对山崖匀速行驶,司机在距山崖355 m处鸣笛后2 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求:
(1)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声音传播的路程s1;
(2)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s2;
(3)汽车的速度v。
【参考答案】
1.空气 马的声带 水 2.空气 振动
3.3000 真空不能传声
4.不同 金属管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三 液体也可以传播声音 B
5.固体传声 不能
6.B 7.C
8.解:(1)由v=可知,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
t===2.6 s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时间:
t2=t1-Δt=2.6 s-2.43 s=0.17 s
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
v2===5200 m/s
查表知金属管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9.解:(1)由v=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s1=v声t=340 m/s×2 s=680 m
(2)车走过的距离:
s车=2s-s1=2×355 m-680 m=30 m
司机听到回声时距山崖的距离:
s2=s-s车=355 m-30 m=325 m
(3)汽车的速度:
v车===1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