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6 15:2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空白演示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统编小语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华传统节日”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综合性学习目 录一、认识“综合性学习”二、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材的编排和教学三、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材的解读四、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本单元不同于普通的常规单元,属于综合性学习单元。一、认识综合性学习1.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特征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五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综合性学习是一个特殊的学习领域。尽管它在教材里往往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编排在一起,但是它与其他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不在同一层面上,它不具备比较单一的内容目标。其综合性的特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它是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学习内容的综合,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2)它是语文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学习的沟通,提高综合能力,促进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共同进步。(3)它是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世界,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综合性学习操作的主要特点是实践性、探究性和开放性。2.语文课程综合性学习的价值2001年国家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草案)》就指出:新课改“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学习,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整体的听说读写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学以致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以及互助合作和团队精神等。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综合性学习既符合语文教育的传统,又具有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应该积极提倡。”3.综合性学习的教学课标p24提出这样的教学建议:“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四个方面的特点)“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基本教学要则)“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的自主性)“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强调合作精神)“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开放、多元)“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网络+)4.课程目标与内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课程目标与内容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二、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材的编排和教学安排1.人教社徐轶老师这样介绍徐轶老师建议这样安排和组织教学:徐轶老师还这样提醒我们:2.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编排人教社编辑张沛老师这样解读:“第三单元教材穿插编排了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是全套教材第一次的综合性学习内容,主要是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并展示收集的成果,为学生中小学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打好基础。  “《古诗三首》课后编排了第一次‘活动提示’,明确提出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活动任务——了解中国重要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习俗,并对活动的开展进行初步指导——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通过请教长辈、自己查资料等渠道收集信息。  “《纸的发明》课后编排了第二次‘活动提示’,指向本单元活动的中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查漏补缺。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课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指向本单元活动的总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写一篇习作,介绍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是节日中发生的事情;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展示,并给出了展示方式的建议,如出示与习俗有关的事物、现场演示习俗、朗诵有关古诗文、口头讲述习俗等。”教参p68的“单元说明” 也这样解说教材的编排:“教材在第九课、第十课的课后以及语文园地前安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示本单元综合性学习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途径和成果展示交流的方式。”教参p68-p69还建议这样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教学本单元,注意在引导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要处理好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合理安排综合性学习的课内交流时间。综合性学习活动时间主要安排在课外,课内学习交流时间可以安排4-5课时。”也就是说:课内做组织安排和交流,课外还要及时指导学生开展活动,收集、整理资料,做好展示成果的准备。单元主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综合性学习的要素1.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2.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节日的过程。三、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教材解读导读中明确导 读本课课文也是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资源之一。要充分利用本课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做好活动的任务驱动。本课课后编排了第一阶段的“活动提示”。组成小组,明确活动内容,准备开始活动。建议:1课时活动前布置活动提示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老师只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切忌老师代替学生,统一规定节日。课 文引入“中华传统节日”综合性学习活动引言提出活动总任务怎么开展活动1.自由组成小组;2.商量怎么开展活动;3.开展活动。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和帮助。怎么了解?怎样记录?表格记录样例用日历先查一查,今年什么时候过什么节。不能只限于有国家假日的节日。了解有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么习俗。不止这些,还有呢。商量三个问题教参p76提供了这样的解读和教学建议:活动的途径和材料的记录方式针对学生是第一次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特别提出:“在开展活动的方式方法上需要加以指导。”学习任务教学建议特别提示别忘了这句话课后编排了第二阶段的活动提示组内小结,商议怎样展示建议:0.5—1课时活动任务1活动任务2提示了范例围绕两个问题,组内交流小结。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商量展示成果的方式和方法,还需要补充那些资料。过程中指导活动提示
教参p80和p81提供了这样的解读和教学建议:
第一阶段的活动需要有一定时间作保证。
1.前段活动小结:
2.为展示成果做准备。
两项学习任务
教学建议
提醒注意,安排好教学时间
第12课课后编排了第三阶段的活动提示,即“综合性学习”。活动后交流展示展示活动2.5—3课时综合性学习内容要求:写过节的过程,也可以写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表达要求:学习写清楚。只是初步学习,到了四上要重点学习。习作也要展示交流。四个例子:内容不同,形式不同,生动活泼。展示活动成果,要交流、评价。任务1:习作任务2:展示活动成果综合性学习四、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教参p81提出的活动目标:1.能小组分工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介绍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记录这些节日的相关风俗。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写清楚过节的过程。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4.能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做出评价,提出改进建议。陈基老师预设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按活动内容)1.学习根据主题提出自己想了解的我国传统节日,形成活动专题,并参加到其中一个专题小组。(提出活动专题,组成小组)2.在老师指导下,在小组中,学习计划这次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做出简单计划)3.根据活动目的:了解节日如何形成、目的、习俗等等,与小组成员一起,学习记录和搜集、整理资料,形成表格、手抄报、小册子等语文成果,并采用一定方式向大家展示,与同学交流。(开展活动,做展示)4.选择一个传统节日,以家中过节的过程或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为内容,写一篇习作。注意把过程写清楚;写完读一读,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语句。(习作)我根据教材要求预设的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目标(按三个阶段)1.能自由组织小组,商量怎么开展活动,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记录这些节日里有哪些习俗。(第一阶段的目标)2.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节日写一篇习作,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也可以写节日里发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第二阶段的目标)3.小组合作,用一定的形式展示本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第三阶段的目标)4.对其他小组的展示活动提出问题,做出评价,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三阶段的目标)活动建议教参p91提出了这样的“活动建议”:1.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每内容、要求。(前提和关键)2.针对问题及时干预,加强过程性的指导和评价。(教师的作用)3.小组合作,用一定的形式展示本组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成果。(活动的重点)(1)用习作展示个人成果。(2)用不同方式展示小组活动成果。还提出了一个“活动设计”,供老师们学习参考。
照样子,练
习口头表达
按活动的步骤,口头介绍一次手工的过程,要把过程说清楚,渗透学习写清楚。
先发现自然段的段式特点,再仿写一段话。
注意冒号的使用。
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切忌
老师先讲给学生,再仿写。
语文园地
读说结合、读写结合训练
练习口头表达
讨论表达特点,仿写一段话
一篇三年级学生习作(原文转自《人教论坛》,未做任何改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p11:“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讨论:本次习作应该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