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将进酒》课件(共2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6 11:5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化传承的叶嘉莹先生说:诗,让我们心灵不
死。诗歌如此重要,我们要多读诗、读好诗。
同学们阅读诗歌都有哪些独家秘籍呢
明确学法、导入新课
今年已经98岁高龄还致力于中国古典文
今天给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诵读法。
苏轼说:三分诗歌,七分读。
叶嘉莹说: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
朱自清也说:诗歌的灵魂, 一般在天上,一半在吟诵里。 在天上那一半是不容易抓住的,诗无达诂。
我们要抓住诵读的那一半,多诵多读、熟读精思。今天
我们就在享受诵读中一步步贴近李白。
将 进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品读、设计诵读方案等 多种诵读方式,理解李白复杂矛盾的 情感内核,提高古典诗歌的审美鉴赏 能力。
2.充分挖掘古典诗歌的文化基因,引 导学生学习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 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划分节奏,诵读感悟
任务一:说说我心中的李白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边读边圈画批注,说一说,你从哪 些诗句、哪些词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李白。
以水喻时间,古已有之。
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还有汉乐府短歌行里的: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前人写水在地上,而李白是谪仙人,他的诗带着几分仙气,他写 龄河之水仿佛携天风覆海雨从天滚滚隔降,写得气势磅碍、雄壮有
力。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悲伤李白
“天生我材”两句语速要稍快、语调高昂,重读“必”和“还”,读出 豪迈之气。
必:一定。就说明此时没有被重用,但相信未来一定会被重用。虽然此 时的李白是失意的,但他并不消沉,反而自信昂扬、乐观豪迈,展现出 一 种渴望用世的积极心态。这就是盛唐之音,盛唐气象。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两句重读“莫”和“空”,这 两个词都是否定,双重否定意味着更强烈的肯定,要读出“今朝有酒今朝 醉”的洒脱和豪气。
自信李白、积极李白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钟鼓馔玉不足贵”为何是愤激之辞
在封建社会,要想求取富贵,必须入世做官、必须为世所用。李 白也有着“安社稷、济苍生”的政治理想和伟大抱负,他始终愿意 追求功名。只是世事污浊,富贵并不属于有本事的人。所以这句诗 的背后还隐含着李白怀才不遇的愤激之情。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愤激李白 消极李白
清醒是幸福的癌症。当清醒的时候,他就会想到“大道如青天,
我独不得出”,就会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清醒的时候太痛苦,所以他宁愿用酒精麻醉自己,长醉不醒。这其
实是对现实的逃避。
从这一句中我们读出了一个消极避世的李自。
愤激李白 消极李白
为何“长醉不愿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忧愁李白
“愁”的特点:
一是长。如“万古”那样冗长,这可能是人世间最长的愁了。
二是硬。与“万古愁”相搭配的是“销”,而非“消”。许慎在 《说文解字》中解:销,烁金也。是指熔化金石。李白认为他的愁 是万古以来凝聚而成,是如金石般坚硬的块垒,如果没有足够的火 力和温度是无法熔化和消解的。这可能是人世间最坚硬的愁了。
有志难伸
有才难展
年华已逝,但是功业未 就。
★探究“愁”之内核
从先秦时期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到唐宋的的杜甫、韩愈、李商隐、
苏轼辛弃疾等等不胜枚举,只要是我们能叫出名字来的每一位文人 学者几乎都有这怀才不遇之愁。有人戏谑: 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史就 是一部失意文人的牢骚史。可见,这种愁,不是李白一己之愁,而
是千古以来每一位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共同的心结,所以才被称为
“万古愁”。唯有这样的狂歌痛饮之烁金之火才可消解这万古之冗 愁。
为何称为“万古愁” 历史上还有哪些人也有这样
的愁
忧愁李白
找出劝酒和饮酒的诗句进行品读。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狂放李白 欢乐李白
孟浩然到他的朋友家做客,他的宴会是: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
家。白居易的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他们都满足于寻常小 日子,都愿意享受属于普通人的那种温暖而不张扬的快乐。
但是李白是谪仙人。他要铺张的排场,他要非凡的气派。他不要 山肴野蔬,他要烹羊宰牛。他不要浊酒一杯,他要一饮三百杯。他 要在狂歌痛饮中享受生命的深度欢乐。
比较李白与其他诗人喝酒的不同。
狂放李白 欢 乐 李 白
我们刚才品读到了一个既悲愁又欢乐、既想积极进取 又流露出消极避世的矛盾的李白,你是如何理解李白思 想的矛盾的呢
结合李白的思想,小组合作探究、展示。
任务二:探究李白思想的矛盾
复杂

中国士大夫历来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 两重选择。李白的矛盾归根结底是儒家的入世与道家的出
世的矛盾,是渴望建功立业与追求精神自由的矛盾与碰撞。
当他被赏识时,他就“仰天大笑出门去”得意洋洋。当他
失意时就狂歌痛饮、及时行乐。他以生命的深度欢乐抵抗 人生苦短的焦虑、功业无成的感伤。他表现得越狂放,隐 藏在后面的悲痛就越深重。也只有这样的嚣张和狂放才能 压住一个狂人自己的悲痛。杜甫最懂李白。他在《不见》 中说: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还说:“痛饮狂歌空度 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诗歌小结
本诗情感百转千回、瞬息万变。诗歌中有欢 乐、有悲愁、有无奈,更有激情和狂傲。但 是欢乐为表,狂放为骨,悲愁为核。表 面 是 豪放洒脱的劝酒歌,其实是士不遇的愤激、
人生苦短的焦虑。这是千古以来每一位怀才 不遇的圣贤士人共有的悲愁。欢乐的浪潮有 多高,潜藏的悲愤就有多深!在这两种相反 的情感拉扯之间,一个失意深沉、昂扬自信 的“我”的形象昂然挺立!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小组为 单位设计诵读方案,5分钟后展示。
1.小组讨论设计诵读方案
2.小组展示诵读。
设计诵读、读出自我
虽然李白在将进酒中吟唱出了千古 文人共有的悲愁,但是李白最大的魅力 就在于他在失意之时,仍能发出生命的 最强音。他的自信不仅有失意之时的“ 天生我材必有用”,还有得意之时的“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还 有很多。
拓展诵读、读出自信
1.拓展李白写自信的诗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是诗人第 一 次被召见 时的得意忘形、踌躇满志的神态。
大鹏 一 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这是诗人最豪情满怀、
狂放不羁的诗句。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这是诗人年轻时,最狂
妄自信的 一 面。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诗人被撵出长安时
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 一 流。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直将云梦吞如芥,不信君山铲不平。
2.拓展诵读历代仁人志士表达自信的诗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会当凌绝顶, 一 览众山小。 — — 杜甫
— — 刘禹锡
— — 高 适
——陆游 — — 李清照
— — 曹雪芹
— —林则徐
——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