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学分离鉴定类实验专练
1.“颜色反应”是鉴定特定物质的常用方法。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苏丹Ⅲ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
B.为检测待测样液中是否含有蔗糖,可以使用斐林试剂检测
C.若待测样液中含蛋白质,则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样液颜色变蓝
D.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所含物质种类不同,使用方法也不同
2.同时用两种试剂分别检测青苹果和熟苹果中提取的苹果汁,发现青苹果汁遇碘-碘化钾溶液显蓝色,熟苹果汁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另外两组无显著颜色变化,上述现象说明( )
A.青苹果中含淀粉,不含其他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葡萄糖不含淀粉
C.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格
D.苹果转熟时单糖合成淀粉
3.下表是有关化合物检测的探究实验设计,各选项的探究主题、检测试剂、预期结果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探究主题 检测试剂 预期结果 结论
A 某“奶片”中是否添加淀粉 碘-碘化钾溶液 被检测液体出现蓝色 含有淀粉
B 某早餐奶是否含有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红黄色 含有蛋白质
C 某“无糖”无色饮料中是否含有葡萄糖 本尼迪特试剂 被检测液体出现红黄色 含有葡萄糖
D 某色拉油是否含有油脂 苏丹Ⅲ染液 被检测液体呈紫红色 含有油脂
A.A B.B C.C D.D
4.酸奶由于口味独特、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为检测市场上销售的不同酸奶的营养价值,某兴趣小组对甲~戊5种品牌原味酸奶进行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品牌原味酸奶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完全相同
B.可利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不同品牌原味酸奶中的蛋白质
C.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可发现乙品牌酸奶的砖红色最浅
D.高温加热后,酸奶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将不再出现紫色
5.生物兴趣小组欲鉴定水稻种子中是否含有油脂。他们将水稻种子去壳浸泡后碾碎,平铺于载玻片上。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可用苏丹Ⅲ试剂对材料进行染色
B. 可用无水乙醇洗去多余的染料
C. 检测水稻种子中是否含有油脂,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
D. 若观察到染成紫色的颗粒,说明水稻种子中含有油脂
6.“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板板”将致幻毒菇毒蝇伞推向网络热搜,毒蝇碱是毒蝇伞中所含有的主要致幻毒物之一。下列关于毒蝇伞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或多肽)的鉴定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三个实验中,只有一个实验需要水浴加热
B.鉴定用的主要化学试剂依次是斐林试剂、苏丹Ⅲ染液、双缩脲试剂
C.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或多肽)时都使用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原理基本相同
D.蛋白质鉴定中,加入的NaOH溶液可为反应提供碱性环境
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生物组织中还原糖检测的实验,相关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果肉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
B.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
C.用于该实验检测的斐林试剂也可用于检测蛋白质,只是添加试剂的顺序不同
D.在使用斐林试剂时要先加0.1g·mL-1的NaOH溶液,后加入0.05g·mL-1的CuSO4溶液
8.如图为大豆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和生长过程中蛋白质、总糖、脂肪含量变化趋势曲线,其中蛋白质含量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作用显紫色且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含量越高,紫色越深
B.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后,有机物干重可能短暂增加,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
C.种子黑暗条件下萌发总糖含量下降的唯一原因是呼吸消耗糖类供能却不进行光合作用
D.种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过程中蛋白质种类增加,鲜重增加
9.苏轼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酥”是酥油,“饴”主要是麦芽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观察苏丹Ⅲ染色后的“小饼”切片,可见细胞中橘黄色脂肪颗粒
B.鉴定“饴”是否含有还原糖,可将其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处理
C.人体细胞直接吸收麦芽糖后可以用于合成多糖,也可以转变成脂肪
D.糖类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多食“小饼”等高含糖与脂质的食品有益健康
10.酒类生产发酵中需要用到麦芽浆,对萌发带有小芽的大麦充分研磨后,过滤得到组织样液。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某试剂后振荡均匀,有关实验现象及结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橘黄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油脂
B.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红黄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
C.加入碘—碘化钾溶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
D.如果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那么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会呈紫色
11.现有无标签的稀蛋清、葡萄糖、淀粉和淀粉酶(一种蛋白质,能将淀粉水解成还原糖的催化剂)溶液各一瓶,可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淀粉溶液将它们鉴定出来。请回答问题:
(1)双缩脲试剂和斐林试剂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之处,请说出其中一个不同之处:________。
(2)用一种试剂将上述4种溶液分为两组,这种试剂是________,其中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是________(两种溶液),不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可以用________试剂来区分两种溶液。
(3)区分发生颜色反应的一组溶液:①将发生颜色反应的两种溶液分别取2mL加入两支试管,然后分别加入________;②向上述两种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斐林试剂,并进行________处理,然后观察现象;③分析结果:观察到砖红色沉淀的被检测的溶液是________溶液。
12.某科学研究小组测定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相关物质干重的百分含量,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在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种子中淀粉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2)据图分析,在6~20天内小麦种子中淀粉含量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
(3)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为了验证小麦种子成熟过程中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做了如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完成实验步骤,并写出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原理:还原糖__________,颜色深浅与还原糖含量成正比。
实验步骤:
①取三份等量的分别发育至6、12、18天的小麦种子,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还原糖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A、B、C,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还原糖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
④将A、B、C三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分钟,观察颜色变化。
预期结果: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A.用苏丹II检测组织切片内的脂肪时,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可以看到橘黄色颗粒, A正确。
2.答案:C
解析:淀粉属于多糖,青苹果遇碘-碘化钾溶液显蓝色,说明青苹果中含有多糖一淀粉,A错误;熟苹果汁能与本尼迪特试剂反应,产生红黄色沉淀,说明熟苹果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淀粉,B错误;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青苹果中主要含淀粉,苹果转熟时淀粉水解为还原糖,C正确;苹果转熟时部分淀粉水解为还原糖,D错误。
3.答案:A
解析:淀粉遇碘-碘化钾溶液变蓝色,A正确;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B错误;还原糖可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出现红黄色沉淀,说明含有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但不能证明一定含有葡萄糖,C错误;油脂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橙黄色,D错误。
4.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不同品牌原味酸奶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含量不完全相同,A正确;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可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不同品牌原味酸奶中的蛋白质,B正确;5个品牌原味酸奶中,乙品牌中的还原糖含量最少,故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乙品牌酸奶的砖红色最浅,C正确;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但肽键不会被破坏,仍可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色,D错误。
5.答案:A
解析:A、鉴定油脂可用苏丹Ⅲ试剂,苏丹Ⅲ试剂可将油脂染成橘黄色,A正确;
B.实验过程中可用50%的酒精洗去多余的染料,B错误;
C.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不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C错误;
D.用苏丹Ⅲ试剂染实验材料,若观察到染成橘黄色的颗粒,说明水稻种子中含有油脂,D错误。
故选A。
6.答案:C
解析: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不需要水浴加热,A正确。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B正确。鉴定还原糖和蛋白质时,都使用NaOH溶液和CuSO4溶液,鉴定还原糖时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先混合,再加入待测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与待测溶液中还原糖发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鉴定蛋白质时先在待测液中加NaOH溶液,形成碱性环境,后滴加CuSO4溶液与待测液中蛋白质发生反应,产生紫色现象,所以两种试剂的鉴定原理不同,C错误,D正确。
7.答案:A
解析:在实验材料选择方面,用苹果果肉比用植物叶片的效果要好,因为苹果果肉比植物叶片含有更多的还原糖,且苹果果肉的颜色比植物叶片浅,更易观察实验结果,A正确;在制备生物组织样液时,加入石英砂的主要目的是使研磨更充分,而不是促进还原糖的溶解,B错误;斐林试剂不可用于检测蛋白质,检测蛋白质常用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虽然成分相同,但其中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相应的使用方法也不同,C错误;斐林试剂不稳定,应现配现用,使用时应将0.1g·mL-1的NaOH溶液和0.05g·mL-1的CuSO4溶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D错误。
8.答案:C
解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一定范围内,蛋白质含量越高,颜色越深,A正确;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大量转化为糖使干重短暂增加,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B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不仅需要消耗糖类来供能,还要消耗糖类生成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C错误;大豆种子萌发和生长时需要产生更多的蛋白质参与各项生命活动,因此蛋白质种类增加,种子萌发需要吸收大量水分,鲜重增加,D正确。
9.答案:B
解析:加工制成的饼无细胞结构,无法观察细胞中的脂肪,A错误;将“饴”制成溶液,滴加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处理,如出现砖红色沉淀,则“饴”中含还原糖,B正确;麦芽糖是一种植物二糖,人体细胞中没有麦芽糖,也不能直接吸收麦芽糖,C错误;人过多食用高糖高脂食品会引发高血糖、高血脂等疾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油脂可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加入苏丹Ⅲ染液,溶液呈橘黄色,证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油脂,A正确;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并水浴加热,溶液呈红黄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麦芽糖,B错误;淀粉遇碘变蓝色,因此加入碘一碘化钾溶液,溶液呈蓝色,说明发芽的大麦中含有淀粉,C正确;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如果发芽的大麦中含有蛋白质,那么加入双缩脲试剂,溶液会呈紫色,D正确。
11.答案:(1)使用方法不同(或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不同)
(2)双缩脲试剂;稀蛋清与淀粉酶溶液;斐林
(3)①等量淀粉溶液;(50~65℃)水浴加热;淀粉酶
解析:(1)理清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一同(成分)三不同(使用方法、CuSO4溶液的质量浓度、反应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2)(3)分析得到下图。
12.答案:(1)先增加后保持稳定
(2)还原糖不断转化成淀粉
(3)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等量且适量的现配的斐林试剂;A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深,其次是B试管,C试管中砖红色沉淀颜色最浅;在测定的时间(6~18天)范围内,随着小麦种子的成熟,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
解析:(2)由题图可知,种子成熟的6~20天内,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淀粉含量逐渐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基本不变,在种子成熟过程中,还原糖转化成了淀粉。
(3)结合题述实验的自变量(发育不同时间的种子)、因变量(还原糖的含量)、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及掌握还原糖检测的实验是解题的关键。实验原理和步骤参见答案,注意斐林试剂需要现配现用。根据预期的实验结果可得到在测定的时间(6~18天)范围内,随着小麦种子的成熟,还原糖含量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