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6 21:21:23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自主学习·探新知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两河”,指西亚的   河与   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概况
幼发拉底
3.科技和文化成就
(1)文字: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   文字。
(2)历法:苏美尔人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
(3)数学:两河流域人发明了计数法中的60进制。
底格里斯
楔形
二、古巴比伦王国
1.统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   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   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常考点)
汉谟拉比
君主专制
汉谟拉比
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   法典。
2.内容: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   社会。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征;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成文
古巴比伦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效果评价·提素养
1.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这里的“两河”指的是( )
C
2.列表能有效梳理历史知识。下表“ ”处应填( )
A.甲骨文 B.金文
C.楔形文字 D.字母文字
C
地区 创造者 文字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人 象形文字
两河流域 苏美尔人
3.古巴比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后来逐渐强大起来。古巴比伦王国鼎盛时期的国王是( )
A.图特摩斯一世 B.胡夫
C.图特摩斯三世 D.汉谟拉比
4.《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材料反映的是《汉谟拉比法典》的( )
A.时间 B.背景
C.内容 D.地位
D
D
5.《汉谟拉比法典》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
A.君权神授 B.专制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反映了该法典( )
A.客观上阻碍巴比伦的发展 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
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 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A
D
7.下表是对《汉谟拉比法典》中法律条文的不完全统计
B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法律条文 涉及内容归类
第44—47条、第78—88条、第268—272条、第276—277条 租赁
第273条、第274条、第275条 雇佣
第35—41条、第71条、第278条、第279条、第281条 购买、交换
第89—96条、第117—119条 借贷
这表明古巴比伦( )
A.法律体系完善 B.商品经济活跃
C.民主政治发达 D.社会等级森严
8.古巴比伦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等方面都作了较细的规定,并于公元前18世纪左右形成了《汉谟拉比法典》。这说明( )
A.古巴比伦的社会生活很丰富
B.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完美
C.古巴比伦的商品经济较活跃
D.人类社会的法制历史非常悠久
D
9.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等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两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这说明( )
A.地理环境影响文明内涵
B.不同文明可以相互影响
C.农耕文明决定科技文化
D.大河流域文明高度发达
A
10.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曾被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和波斯人等接受,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作了一些修改,因此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流传,一度成为西亚地区外交上的通用文字。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
A.楔形文字的产生过程
B.两河流域文字的传播与影响
C.楔形文字服务于农业发展
D.两河流域的科技水平较高
B
11.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祥地之一。某校九年级同学开展历史学习活动,设计了下列探究任务,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应
任务。
材料一 法典正文共有282条,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和刑法等多个领域。其严格保护私有财产,竭力维护奴隶主等剥削阶级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资料。法典以“能被普遍接受”和“具有永久性”为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后来诸多法律的基本出发点。
材料二 作为至高无上的君主,埃及法老特别借重宗教力量来强化专制统治。至古王国时期,鹰神荷鲁斯一直是王权的主要保护神,自古王国第五王朝开始,法老又被奉为“太阳神拉的子孙”。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为什么说该法典是“研究古巴比伦王国的第一手资料”。(2分)
答案:该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其内容涉及经济法、婚姻法、民法、刑法等多个领域,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2分)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亚非文明在经济方面的特点。(2分)
答案:都属于大河流域的农耕经济。(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对文明的看法。(4分)
答案:世界文明多元一体,每个地区的文明都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我们应该尊重文明多样性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4分)
谢谢观赏!(共19张PPT)
第3课 古代印度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自主学习·探新知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发源地(常考点):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   流域。
2.早期文明遗址代表:哈拉帕遗址和摩亨佐·达罗遗址。
3.鼎盛:   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首都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建立时间: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
2.实质:严格的   制度。
印度河
孔雀王朝
华氏城
社会等级
3.主要内容(常考点)
等级 名称 从事的职业或地位
第一等级   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第四等级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4.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   。各等级之间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1.创立(常考点):佛教创立于   世纪,创始人   ,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主张: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世代相袭
贵贱分明
公元前6
乔达摩·悉达多
3.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   ,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中国新疆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效果评价·提素养
1.下图所示遗址在1980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它位于( )
A.尼罗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恒河流域
B
摩亨佐·达罗遗址
2.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公元前187年)的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该城市是( )
A.孟斐斯 B.底比斯
C.阿卡德 D.华氏城
3.(2024云南昆明期末)《大唐西域记》中所载:“若夫族姓殊者,有四流焉:一曰婆罗门,净行也……二曰刹帝利,王种也……三曰吠奢(舍),商贾也……”材料记述了古印度( )
A.多元的思想文化 B.严明的君主专制
C.森严的社会等级 D.繁荣的农耕经济
D
C
4.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他在位时基本统一了印度,使孔雀王朝达到鼎盛。他在印度种姓制度中所属等级为(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陀罗。”他们这样宣传的根本目的是( )
A.神化种姓制度 B.显示婆罗门的高贵身份
C.麻痹人们的斗志 D.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B
D
6.下面示意图正确反映了某宗教的传播路线,由此推断这一宗教是
(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A
7.吉米是公元前1500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他有很多愿望,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可能会实现
( )
A.向神庙中的婆罗门上供
B.向国家多纳税,寻求国王授予爵位
C.娶一个美丽的公主做妻子
D.雇佣一名武士,保护财物不受侵犯
A
8.孔雀王朝时代,保存了大量以佛教为题材的精细雕刻和优美绘画。佛经中保存有不少医学知识,在《长阿含经》中曾提到沙门、婆罗门用针灸药石治疗各种疾病。上述材料反映了( )
A.佛教在印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B.佛教促进印度科学文化的发展
C.印度的雕刻艺术受佛教影响最大
D.印度的文化艺术非常繁荣
B
9.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先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古代人民创造以下文明成果主要是为了( )
A.生产生活的需要
B.对外交流的需要
C.祭祀祖先的需要
D.记录战争的需要
A
古印度数码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 甲骨文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印度,统治者通过建立制度的手段,达到有效地统治当地印度人民的目的,而且为防止普通的老百姓有机会去接触财富、权力与地位,逐渐把这种制度严格地做出许多不合理的规则。时至今日,虽然科技迅速发展,社会文明高度发达,但是印度当地的社会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制度残存,继而引发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困境,尤其是底层人民难以有晋升机会或空间,对未来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和期待,最终使整个印度社会充斥着动荡与不安。
——颜刚威《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溯源》
材料二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材料三 人类文明存在多元性、发展不平衡性的特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其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1)指出材料一描述的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3分)
答案:名称:种姓制度。(1分)影响:一定时期有助于统治者巩固统治;致使古代印度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印度的统一;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出任意两点即可,2分)
(2)依据材料二图示指出,古印度文明诞生于哪一地区。(填序号即可)依据材料二,简述图中所示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这些区域的原因。(5分)
答案:③。(1分)地理环境:大河流域;北纬20°—40°之间。(2分)原因:北纬20°—40°之间的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分)
(3)根据材料三回答,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不同国家、地区的文明。(2分)
答案: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言之有理即可,2分)
谢谢观赏!(共13张PPT)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九年级上册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自主学习·探新知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1.发源地(常考点):非洲东北角的   流域。
2.概况
尼罗河
3.文明成就
(1)   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2)古埃及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太阳历
象形文字
二、金字塔(常考点)
1.地位:   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功能:古埃及国王的   。
3.意义: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
结晶。
金字塔
陵墓
三、法老的统治
1.称呼:古埃及的国王称“   ”。
2.法老的地位
(1)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2)在宗教上,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3.王权衰落: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   的逐渐衰落。
法老
王权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效果评价·提素养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意思是
( )
A.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
B.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势力范围
C.古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A
2.在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古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版图向北延伸至叙利亚与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从一个地域性王国发展为洲际大帝国。当时,其统治范围地跨( )
A.非洲、亚洲 B.非洲、欧洲
C.亚洲、欧洲 D.欧、亚、非三洲
A
3.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阳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材料反映了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是( )
A.解剖医学 B.建筑雕塑
C.天文历法 D.文学艺术
4.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类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古代埃及( )
A.国王的宫殿 B.休闲的场所
C.国王的陵墓 D.祭祀的神庙
C
C
5.胡夫金字塔使用了约230万块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据估计,大约10万劳力耗时20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 )
A.环境的优越 B.城市的兴盛
C.王权的强大 D.战争的频繁
6.古埃及穷人死后埋入地下简陋墓穴,官僚贵族则埋入高出于地面的平顶陵墓,法老死后葬入宛如宫殿的金字塔。这种差别反映了古埃及
( )
A.地理环境各异 B.风俗习惯迥异
C.社会等级森严 D.建筑形式多样
C
C
7.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若用于研究古埃及历史,它属于( )
A.文献史料 B.实物史料
C.口述史料 D.图像史料
B
8.古埃及有着璀璨古文明的独特魅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根据传闻写道:“他(胡夫)强迫所有的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约20年。”
材料二 据研究,胡夫金字塔四边底线误差不超过20厘米,与230米的总长度比较,误差在1/1 000之内;基底四个直角误差最大不过3分2秒,四边方位同准确的东西南北方位误差也只在1分15秒到5分30秒之间。
(1)材料一中的“胡夫”是谁 拥有怎样的权力 (4分)
答案:古埃及国王,称为“法老”。(2分)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2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上述两则材料说明了什么。(4分)
答案:金字塔既是古埃及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古埃及统治者残酷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4分)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