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同步检测(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语文12《古诗三首》同步检测(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9-26 21:23: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同步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kōng B.kòng
1.夕阳西下,孩子们在村头的空地上追逐嬉戏,欢笑声回荡在田野间。( )
2.清晨,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心情格外舒畅。( )
A.jiàng B.xiáng
3.经过激烈的战斗,敌军在弹尽粮绝后不得不选择投降,战争终于结束了。( )
4.夕阳下,一群归巢的鸟儿盘旋几圈后,轻盈地降落在树枝上。( )
二、看拼音,写词语。
1.每年的清明节,家族成员都会聚集在祖先的墓前,举行庄重的jì sì( )仪式,缅怀先人。
2.长时间的艺术氛围xūn táo( )下,她的绘画技艺日益精进,作品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韵味。
3.háng zhōu( ),这座风景如画的城市,以西湖的美景闻名遐迩,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4.初次见面时,她显得有些jū jǐn( ),不太敢主动与人交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放开了自己。
5.故事的结局令人感到深深的bēi āi( ),主人公的牺牲让人久久无法释怀。
三、选词填空。
【将来】 【将近】
1.现在已经是( )午夜时分,但城市的灯火依旧通明,许多人还在为生活而忙碌。
2.我们要努力学习,为( )的美好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揭晓】 【拂晓】
3.经过漫长的等待,最终获奖名单终于( ),他紧张地查看自己的名字是否在其中。
4.( )时分,天边渐渐泛起了鱼肚白,预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精神( )( ) 斗志( )( ) 万马( )( )
无( )无( ) ( )才( )物 ( )( )天工
1.清晨的锻炼让他( ),一整天都充满了活力。
2.这座古老的桥梁设计精妙,工艺精湛,真可谓( ),令人叹为观止。
五、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哀:①心里难过;悲伤
②同情
③对死去的人表示悲痛、悼念
④苦苦地
1.他失去了最亲爱的家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哀和痛苦。( )
2.他去世的消息传来,亲朋好友纷纷前来哀悼,表达对他的怀念之情。( )
3.孩子因为害怕被责罚,跪在地上哀求父母原谅他的过错。( )
4.她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人们常常哀其不幸,感叹命运的不公。( )
六、仿写下列表达爱国的成语。
精忠报国:
七、根据所给的意思,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序号。
①生气 ②恃 ③究 ④抖擞 ⑤不拘一格 ⑥降
1.振作。( )
2.赐给、给予。( )
3.不局限于一种格式。( )
4.活力,生命力。( )
5.终究,毕竟。( )
6.依靠。( )
八、课内阅读。
(一)
示 儿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悲”字的妙用在什么地方?
2.《示儿》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题临安邸》中前两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直把杭州作汴州”写出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三)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己亥杂诗》中的第二句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2.《己亥杂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
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1.B
2.A
3.B
4.A
二、看拼音,写词语。
1.祭祀
2.熏陶
3.杭州
4.拘谨
5.悲哀
三、选词填空。
1.将近
2.将来
3.揭晓
4.拂晓
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精神抖擞 斗志昂扬 万马齐喑
无拘无束 恃才傲物 巧夺天工
1.精神抖擞
2.巧夺天工
五、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哀:1.① 2.③ 3.④ 4.②
六、仿写下列表达爱国的成语。
忧国忧民 赤胆忠心 为国捐躯
保家卫国 匹夫有责 碧血丹心
七、根据所给的意思,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的序号。
1.④
2.⑥
3.⑤
4.①
5.③
6.②
八、课内阅读。
(一)
1.这一句中的“悲”字是句眼,诗人临终前悲怆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
2.表达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
(二)
1.运用了反问的手法。不但强化了自己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之情,更表现出诗人因担忧国家命运而产生的忧伤之感。
2.这一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讽刺中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三)
1.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
2.运用移花接木的写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