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用蜡块制作蜡烛的过程中,始终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蜡块的形状 B.蜡块的大小 C.蜡块的质量
2.铁在( )情况下容易生锈。
A.有水+有空气 B.有水+无空气 C.无水+无空气
3.下列现象中,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筷子折断 B.面包发霉 C.蜡烛燃烧
4.下列哪种环境中铁最容易生锈( )。
A.刷上一层油漆 B.浸入蒸馏水中 C.放在潮湿的角落里
5.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的位置。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水面升高了,原因是( )。
A.水蒸发了 B.水从量筒边缘流进来了 C.铁生锈消耗了一部分空气
6.人呼吸时主要消耗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7.( )没有新物质产生。
A.火柴燃烧 B.烟花绽放 C.水结成冰
8.下列有关铁和铁锈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铁和铁锈的颜色相同 B.铁和铁锈一样坚硬
C.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
9.下列有关化学家的发现和发明描述有误的是?( )
A.天然橡胶的成分是化学家发现的
B.空气的成分不是化学家发现的(如图)
C.化学家发明了不粘锅涂料
10.在碱块中倒入少量的白醋,根据( )现象可以判断产生了新物质。
A.产生很多气泡并渐渐消失
B.白醋变成气体溢出
C.颜色产生了变化
11.下列选项中,( )不是化学家采用提取、合成的方法发明的新物质。
A.塑料 B.合成橡胶 C.木材
12.二氧化碳倒在燃烧的蜡烛上会使蜡烛( )。
A.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没有变化
二、填空题
13.自制汽水中的气体是醋酸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 气体。
14.在铁制品表面镀上耐腐蚀的金属,达到隔绝 和 的目的。
15.橡胶轮胎、阿司匹林、油漆等物质不是从天然物质中提取出来的,而是科学家采用 的方法,发明的新物质。
16.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 和 ,采用 、 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7.有些物质的变化产生了新物质,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 、 、 等现象表现出来。
三、判断题
18.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取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
19.猪肝含有丰富的铁,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
20.新买的铁锁没有生锈,用过一段时间后有些磨损的地方可能会生锈。( )
21.我们将一些铁制品中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可以增加它的使用寿命。( )
22.糖与水混合后有大量气泡产生。( )
23.牛肉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U,可以用于治疗溃疡性疾病。( )
24.汽车零件等物品表面镀锌只是为了美观。( )
25.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
26.小苏打倒入白醋冒气泡了便产生了新的物质。( )
27.铁生锈只是形态发生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
四、连线题
28.我会连
盐溶于水
烟花绽放 形态的变化
纸的燃烧
石灰水遇盐酸冒气泡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橙子榨汁
五、简答题
29.铁制品生锈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常见,造成很大浪费。请写出至少五种防锈的方法,并说明科学依据。
30.纸燃烧后变成了什么?又产生了什么?请简要的写下来。
31.同一个大烧杯里,在底部和中部分别点燃两支蜡烛,然后,向这个大烧杯里导入二氧化碳气体,你将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一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从中发现了什么?
3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下面的两种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理由是什么?
(1)水烧开后冒气泡。
(2)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冒气泡。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C C A C C B A
题号 11 12
答案 C A
1.C
【详解】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蜡块的形状、蜡块的大小会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蜡块的质量始终没有发生变化。
2.A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铁在有水、有空气情况下容易生锈。
3.A
【详解】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A、筷子折断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符合题意;
B、面包发霉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不符合题意;
C、蜡烛燃烧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4.C
【详解】实验证明,影响铁钉生锈的因素是空气和水。铁是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生锈的。隔绝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就能有效防止生锈。刷上一层油漆能够有效隔绝空气和水,能够防止生锈。浸入水中、放在潮湿的角落里,铁生锈的条件具备,容易生锈。故C选项符合题意。
5.C
【详解】将一小团细铁丝塞入量筒底部,倒扣在加水的烧杯中,让量筒内外的水面平齐,记下水面的位置。一段时间后,量筒内的水面升高了,原因是铁生锈消耗了一部分空气。如果是水蒸发了,水面就会下降。水不可能从量筒边缘流进来了。铁生锈是由于水和空气共同作用,所以C符合题意。
6.A
【详解】人体通过呼气和吸气这种呼吸运动,不断进行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人体通过呼吸,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身体,同时排出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氧气对人体的生命活动有着重要的作用。
7.C
【详解】物质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火柴燃烧,烟花绽放变化中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水结成冰后没有新物质产生,冰化成水也没有新物质产生,都属于物理变化。
8.C
【详解】铁生锈的原因除了由于它的化学性质活泼以外,同时与外界条件也有很大关系。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物质之一,然而,光有水也不会使铁生锈,只有当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里时会,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反应,才会生成一种叫氧化铁的东西,这就是铁锈。铁锈是一种棕红色的物质,它不像铁那么坚硬,很容易脱落,不能导电。
A、铁是银白色,锈是暗红色,说法错误;
B、铁锈不像铁那么坚硬,很容易脱落,说法错误;
C、.铁和铁锈不是同一种物质,铁锈是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产生的新物质,说法正确。
9.B
【分析】化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学,例如现在人们生活生产中使用的一些新材料、新的药物都是通过化学技术而研制出的。化学家一般是指从事于近现代化学研究的科学家,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我国的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碱的制作的垄断等。
【详解】A、天然橡胶的成分是化学家研究发现的,该说法是正确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空气的成分也是化学家发现的,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该说法是错误的,故B符合题意;
C、不粘锅涂料也是化学家发明的,该说法是正确的,故C不符合题意。
10.A
【详解】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地变化着的。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是否产生新物质。在碱块中倒入少量的白醋,根据产生很多气泡并渐渐消失现象可以判断产生了新物质,这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11.C
【详解】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塑料、合成橡胶是化学家发明的新物质;木材是自然生长的,不是新物质。
12.A
【详解】空气是混合物,它的成分是很复杂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其中氧气具有助燃性;另外空气中还有极少量稀有气体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尘埃等。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倒在燃烧的蜡烛上会使蜡烛熄灭。
13.二氧化碳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自制汽水中的气体是醋酸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化学变化。
14. 空气 水分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的原因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在铁制品表面镀上耐腐蚀的金属,达到隔绝空气和水分的目的。
15.合成
【详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所以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如合成橡胶、阿司匹林、油漆等。
16. 性质 成分 提取 合成
【详解】物质是变化的,通过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实现化学为人类社会服务的目的,是化学科学的核心任务化学家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用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7. 颜色的变化 产生沉淀或气体 发光发热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往往伴随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体、发光发热等现象,如蜡烛的燃烧。
18.√
【详解】我们的科技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得益于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他们的伟大成就时刻在提醒我们学习和探索是无止境的。众多科学家中,有一类是化学家,他们常常在实验室里做各种各样的实验,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成分,采取提取、合成等方法,发明了许多新物质。
19.√
【详解】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猪肝、瘦肉、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铁是制造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海带、紫菜等许多海产品中含碘量较高。
20.√
【详解】新买的铁锁因为有外漆的保护,能够有效隔绝空气、水和金属的接触,不容易生锈。用过一段时间,尤其是磨损的地方,暴露的金属和空气、水接触容易发生氧化,可能会生锈。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21.√
【详解】铁在有水和空气的条件下容易生锈。我们将一些铁制品中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可以防止生锈,可以增加它的使用寿命。题干正确。
22.×
【详解】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产生大量气泡;糖和水混合,糖能溶解在水中,没有气泡产生。
故题干说法错误。
23.×
【详解】食物含有的六种主要营养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比如卷心菜中富含的维生素u,牛肉含有的钾和磷,菠菜含有丰富的铁。我们每天需要的营养成分主要来自食物,营养均衡才能健康成长。题目说法错误。
24.×
【详解】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铁锈。所以汽车表面镀锌不仅是为了美观,还是为了防止铁生锈。
25.√
【详解】二氧化碳的性质: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3、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能灭火。氧气支持燃烧,能溶于水。
26.√
【详解】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二氧化碳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小苏打倒入白醋冒气泡了便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7.×
【解答】铁生锈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铁生锈的原理是铁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生成氧化铁的过程。
28.
【详解】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盐溶于水、橙子榨汁都属于形态的变化;烟花绽放、纸的燃烧、石灰水遇盐酸冒气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9.涂油、刷漆、覆盖搪瓷、隔绝空气、隔绝水等,因为铁生锈是铁和水、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阻止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就能达到防锈的效果。
【详解】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阻止空气、水与铁制品的接触,就能达到防锈的效果。比如涂油、刷漆、覆盖搪瓷、隔绝空气、隔绝水等,都能防止铁生锈。
30.纸燃烧后变成了灰烬,产生了新物质。
【详解】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纸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纤维,纸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纤维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炭黑,剩下的灰烬大多是植物纤维中的无机盐。
31.我们可以看到低处的蜡烛先熄灭,然后是中部的蜡烛熄灭。这一实验验证了二氧化碳不可以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我们利用这些性质制成了二氧化碳灭火器。
【详解】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燃着两只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底部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中部的蜡烛火焰后熄灭,这是因为 CO2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的缘故,根据二氧化碳的上述性质,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
32.(1)物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因为水烧开后冒的气泡是水中的空气,不是产生的新物质。
(2)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因为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详解】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两大类。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烧开水时水中冒出气泡,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冒出气泡,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