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写作指导+例文分析
一、习作内容
本次习作要求我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选择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以“我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主题,描述自己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缤纷的世界可以是自然景观、生活场景、人物故事等,展现世界的美丽、奇妙和独特之处。
二、习作要求
1、明确主题:围绕印象最深的事物或场景展开,突出其独特之处。
2、内容具体: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详细描述事物或场景的特点。
3、语言生动:运用恰当的描写手法、生动的词语,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4、结构清晰:开头引出观察对象,中间详细描写,结尾总结感受。三、审题
1、抓住 “我眼中的缤纷世界”:明确这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描写所看到的世界。
2、明确 “印象最深”:确定一个最能触动自己的事物或场景,思考其独特之处。
3、注意 “多种感官”:在描写过程中要运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
四、选材和构思
1、选材:
自然景观:如美丽的日出日落、四季的变化、山川河流等。
生活场景:如热闹的集市、温馨的家庭聚会、有趣的校园活动等。
人物故事:如身边的好人好事、有特点的人物等。
事物选择:如可爱的小动物、美丽的花朵、有趣的玩具等。
2、构思:
开头:用简洁的语言引出观察对象,激发读者的兴趣。例如:“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场景总是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每天上学路上的热闹街景。”
中间: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描写。对于事物,可以描写其外形、颜色、质地、声音、气味等;对于场景,可以描写人物的活动、环境的变化、声音的交织等。同时,可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生动。
结尾:总结自己对缤纷世界的感受,表达对世界的热爱和珍惜之情。例如:“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充满了惊喜和感动,我会继续用我的眼睛去发现更多的美好,用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
五、习作技法
1、运用描写手法:
景物描写: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观的美丽和变化。例如:“清晨的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复苏。花朵们张开了笑脸,小草们探出了脑袋,仿佛在迎接新的一天。”
人物描写: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人物的特点和情感。例如:“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善良的光芒,脸上总是挂着温暖的笑容。她的一举一动都充满了爱心,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
细节描写:抓住事物的细节进行描写,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那片枫叶的颜色如同燃烧的火焰,边缘微微卷曲,上面还有几滴晶莹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
2、运用多种感官描写:
视觉描写: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例如:“那朵玫瑰花红得像火,花瓣层层叠叠,娇艳欲滴。”
听觉描写:描写事物发出的声音或周围的声音。例如:“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为宁静的早晨增添了一份生机。”
嗅觉描写:描述事物的气味。例如:“花园里的花香扑鼻而来,让人陶醉其中。”
味觉描写:如果是描写食物等可以尝试味觉描写。例如:“那颗草莓酸酸甜甜的,味道好极了。”
触觉描写:描写触摸事物的感觉。例如:“小兔子的毛柔软顺滑,摸起来非常舒服。”
3、运用修辞手法:
比喻:使描写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天空中的云朵像一朵朵洁白的棉花糖,让人忍不住想咬一口。”
拟人:赋予事物人的情感和动作,使文章更加有趣。例如:“风儿轻轻地吹着,树叶欢快地跳着舞,仿佛在为春天演奏一场美妙的音乐会。”
夸张:突出事物的特点。例如:“他的笑声如雷鸣般响亮,传遍了整个校园。”
排比: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例如:“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4、多角度观察:
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让读者能够全方位地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例如:“春天的花园里,五彩斑斓的花朵竞相开放,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让人陶醉其中。耳边传来鸟儿清脆的歌声,仿佛在为春天欢呼。”
5、突出典型特点:
在描写事物或场景时,要抓住其最典型的特点进行重点描写。例如,如果描写一只小狗,可以突出它的可爱、活泼、忠诚等特点。
6、注意细节描写:
通过描写一些小细节,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描写一个人的笑容时,可以描写他眼角的皱纹、嘴角的弧度等。
7、表达真情实感:
在文章中要表达自己对所观察事物的真实感受,让读者能够感同身受。例如:“看到那美丽的日出,我的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也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六、例文分析:
1、以《仙人掌》为例:
开头:“我家养了许多花,它们争奇斗艳,可是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虽然它没有玫瑰的艳丽,没有牡丹的娇贵,也没有九里香的香味,它总是默默无闻地站在那里,不会去引人注目,但我喜欢它的顽强。”开头通过将仙人掌与其他花进行对比,突出仙人掌的默默无闻,同时点明自己喜欢仙人掌的顽强,引出下文对仙人掌的描写。
中间:“仙人掌的颜色是墨绿色的,绿得健康,绿得倔强。一眼望去仙人掌像一个个绿色的手掌。它的叶子就是那一根根刺,你可别小瞧那一根根小刺,它可以不浇水,而且在沙漠地带有特别多仙人掌,听说它那一根根刺,可以给它留住水分和养分,让它更加滋润。只需一点点水,它就可以顽强地生活。所以我非常喜欢仙人掌的坚强。虽然它外表不好看,而且看上去有点可怕,但它身上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学习。仙人掌可以药用,也可以食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止泻,安神利尿等功效。”详细描写了仙人掌的颜色、外形特点以及顽强的生命力,还介绍了仙人掌的药用和食用价值。通过对仙人掌刺的作用的描述,突出了仙人掌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体现了其顽强的一面。
“仙人掌对人无所求,但有顽强的生命力,就像保卫国家的解放军叔叔,他们在严寒的风雪中站岗;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放哨。不正是仙人掌顽强的精神的体现吗?”将仙人掌与解放军叔叔进行类比,进一步强调了仙人掌顽强的精神,使仙人掌的形象更加深刻,同时也赋予了文章一定的思想内涵。
结尾:“我爱那墨绿色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仙人掌!”结尾简洁有力,再次表达了对仙人掌的喜爱之情,与开头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2、以《含羞草》为例:
开头:“我家的阳台上长着一棵的含羞草。含羞草的叶子是椭圆形的,像小羽毛一样轻,摸上去有一点粗糙。细小的茎非常娇嫩,一滴水打在上面都可以使它弯下腰来。风一吹,含羞草在风中摆动,真像少女在翩翩起舞。椭圆形的花瓣额紫中带红,多么像一个个小绒球啊!”开头详细描写了含羞草的叶子、茎和花瓣的特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叶子是椭圆形的,像小羽毛一样轻”“椭圆形的花瓣额紫中带红,多么像一个个小绒球啊”,使含羞草的形象更加生动具体,让读者对含羞草有了初步的直观感受。
中间:“有一次,我无意间碰了一下含羞草,它的叶子就立刻收缩了起来,叶柄也垂了下来。多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啊!我好奇的蹲下来,过了一会儿,含羞草的叶子又张了开来,叶柄又变了回去。”描述了自己与含羞草的互动以及含羞草的反应,生动地展现了含羞草的独特之处,引起读者的好奇心,为下文探究含羞草收缩叶子的原因做了铺垫。
“这时,我的脑海里浮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含羞草被碰到后就会把叶子收起来呢?我立即搬出我的课外学习材料,经过一番仔细的寻找,我找到了答案:原来,含羞草的叶柄基部有一个膨大的器官叫‘叶枕’,叶枕内有很多薄壁细胞,这种细胞对外界刺激很敏感。一旦叶子被触动,刺激就立即传到叶枕,这时,薄壁细胞内的细胞液开始向细胞间隙流动而减少了细胞的膨胀能力,导致叶枕下部细胞间的压力降低,从而出现叶片闭合、叶柄下垂的现象。经过一到两分钟,细胞液又逐渐流回叶枕,于是叶片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详细地解释了含羞草收缩叶子的科学原理,体现了作者的求知精神和探索能力。通过引用课外学习材料,使文章更具科学性和可信度。
“含羞草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含羞草生活在热带地区,那里多狂风暴雨。因此,为了能在长期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保护自己,每当狂风暴雨来临时,它就立即将叶片合拢起来,保护叶片免受暴风雨的摧残。”进一步说明了含羞草这种特性的生存意义,让读者对含羞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展现了大自然中生物的奇妙适应性。
结尾:“我感谢含羞草,是它给我带来了好奇心。我要好好地学习,利用这把探索植物王国奥秘的‘钥匙’探索更多的知识。”结尾总结了自己从含羞草身上获得的感悟,表达了对含羞草的感谢以及对探索知识的决心,使文章的主题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