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5课《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课件+音频文件2份》(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学年度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5课《现代诗二首(回延安、再别康桥)》课件+音频文件2份》(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2-04 20:24:05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贺敬之回 延 安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第25课现当代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今枣庄市)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1945年,鲁艺集体创作了歌剧《白毛女》,文学剧本由贺敬之、丁毅执笔。主要诗歌集有《朝阳花开》、《乡村的夜》、《放歌集》、《雷锋之歌》、《贺敬之诗选》等。 贺敬之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还流着眼泪。 ”回延安整体感知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无法控制
内心的激动对母亲延安的眷念夙愿已偿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宝塔山是革命圣地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到了延安”。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拟人欢迎场面的热烈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迎过延河来一、回延安:
阔别10年后重回延安母亲的怀抱,与亲人相见的兴奋和喜悦 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利的大手把人 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前、心上来!真象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
——臧克家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比兴手法养育之恩“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
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而意有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天南海北想着你……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的生活党的培育之恩对母亲延安的怀念和感激二、忆延安:追忆当年在延安的战斗生活,表现了与延安母亲的血肉关系(感激,怀念)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渲染气氛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欢聚一堂,共叙新旧岁月比喻、夸张滔滔不绝、唾沫横飞的热烈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渲染)三、话延安:
描绘与亲人团聚的场面,表达了相互间深厚的情谊。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夸张比喻排比、拟人拟人、比喻延安旧貌换新颜四、看延安:
描绘了延安新貌,赞美10年来党领导下延安的巨大变化。杨家岭革命旧址 杨家岭的红旗啊
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从延安向全国扩展的大好的革命形势枣园毛泽东旧居 枣园的灯光照人心,
延河滚滚喊前进
——回顾延安历史,延安人民前赴后继,似滚滚延河水不断向前身长翅膀吧脚生云, 再回延安看母亲! ——夸张的手法,再次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念之情五、颂延安:
歌颂延安的光辉历史,展望美好的明天思路结构(1)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2)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3)会亲人,欢聚话今昔
(4)逛新城,旧貌换新颜
(5)赞延安,圣地大贡献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爱延安、会亲人、逛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人,从“手抓黄土教不放,紧紧地贴在心窝上”“一头扑在亲人怀”等诗句看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貌之后,爱延安、爱革命、爱人民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到了巅峰。 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信天游采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借代把诗歌的内容表现得形象、生动,
而且把作者的感情表现得亲切、热烈夸张手法的运用   诗里有这样的话:“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极言亲人重逢说话之多。又如:“双手接定宝塔山”“满窑里围得不透风”等等,夸张的写法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人热爱延安、热爱延安亲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延安人民热烈欢迎诗人的真挚情景。
  (图为今日延安街景)
鲜明的地方色彩   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色彩,诗中所采用的信天游形式,是陕北民歌;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诗歌表达的是对延安的深厚感情,所以诗中景物的描写、形式的采用以及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谢谢观赏课件47张PPT。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第六单元
第25课青春如歌 少年是诗一个中国诗人的爱与死
一个从剑桥开始的中国诗人的爱情故事
八十多年前
古老的中国就和英国这样接近
一个生来就为追寻感动的浪漫中国诗人
他的一生虽然短暂
却充满了奇幻色彩和盎然的生命力
震动了保守的中国社会
诗人档案姓名:徐志摩
别名:云中鹤
生辰:1897年1月15日
忌日:1931年11月19日
星座:魔羯座
婚姻状况:原  配:张幼仪
灵魂伴侣:林徽因
     夫  人:陆小曼
地区:浙江海宁
职业:新月派代表、著名诗人
诗集:《翡冷翠的一夜》
   《猛虎集》《云游》康桥情结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徐志摩与陆小曼 康桥cambridge,即剑桥,邻近康河,以剑桥大学闻名于世.诗人1920年秋到伦敦在剑桥大学学习,1922年转为正式研究生。过了半年的正式学生生活后,8月中旬回国。23年发表了第一首回忆康桥的诗--《康桥再会吧》。1925年7月再次访问伦敦,1926年1月写下了为人熟知的现代散文名篇--《我所知道的康桥》。1928年,诗人第三次漫游欧洲.在一个明媚的夏日午后,诗人独自悄悄来到康河,徜徉于昔日的校园,在那一木一花中寻觅当年的欢声笑语和那洒落其间的青春年华.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他的诗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再别康桥》.徐志摩的康桥情结: 中国现代文学的诗坛上,诞 生了这样一位诗人,他出身巨商 名门,才情横溢光耀,思想率真复杂,他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又汲取了欧美 文化——特别是剑桥文化的精髓,以 他短暂而毁誉参半的35个春秋,像一 颗划过天边的美丽的流星,在中国新 诗史上创造了迷人的艺术奇观,他就 是新月派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温柔诚挚是 朋友中的朋友,
天真善感是 诗人里的诗人。
  ——胡适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爱、自由、美。
——胡适他是唯美的,是 “即使明天是世界的末日,也要在今晚在园中遍种玫瑰”的那种人。他又是大自然的崇拜者,主张人类接近自然,回归自然,融合自然。他与大自然似乎有一种本能的感应和认同。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与自然相对 立的东西。罗素走进康桥: 1.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朗 读时语调柔和、舒缓.
2.欣赏诗歌优美的语言.感受诗人对母校的深情.
3.朗读时力求做到抑扬顿挫、身临其境、声情并茂. 再 别 康 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运用优美抒情的语言,以自己回到母校康桥,在河中泛舟的所见、所思、所感,表达了对母校热爱、依依惜别的深情.感受康桥:品读康桥: 把自己欣赏的诗句朗读给同学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诗歌的意象美诗中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云彩
 金柳
 青荇
 潭水
 长篙
 星辉
新娘
招摇
彩虹
寻梦
放歌
(比喻)别情依依(拟人)永驻其间(比喻)梦境永留快乐之情悄悄笙箫别情清丽而淡雅(客观物象)+(主观情意)= 意象
这些意象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这些意象都是清新、柔美而抒情的事物,浸透了作者对康河的永久的恋情。他甚至想永远留在这里“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全诗通过这些意象构筑了梦幻般的氛围(意境)。
诗歌的画面美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诗歌的构思之美 阅读下面几首诗歌,从离别诗的角度进行多方面比较。1、离别的对象人 间(人)天 空2、营造的气氛沉 重洒 脱3、意象的选择社 会 景 物自 然 景 物(云彩)(轻轻、悄悄、沉默)(金柳、青荇、水潭)跳出了一般“执手相看泪眼”或寒喧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这首诗只着色绘景而不摹声,以“轻轻”“悄悄”“沉默”造成一种寂然无声的寂静环境,排除了“伤别”而产生的沉重感,增加了飘逸的成分。
避开了高楼大厦等人间烟火,造出一种清新感。
诗歌的情感之美第一节
“轻轻的” 反复使用,奠定了难舍难分的基调
第二、三、四、五节
康河泛舟 康桥美好的回忆 ,深深的眷恋 永远的回忆,进而产生“寻梦”的幻想
第六、七节
又从美丽幻想中回到现实,呼应开头,抒发别离的惆怅与哀思 主线:离别情“愁——乐——愁” 轻 轻 的 作 别悄 悄 的 离 去无比挚爱 淡淡哀愁建筑美——
音乐美——
绘画美——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近,回环呼应。节奏轻快,韵律柔和,抑扬顿挫,朗朗上口。云彩、金柳、青荇、清泉、星辉、夏虫。完美体现新月派诗的“三美”主张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
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
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弯弯曲曲的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里飘着长长的青草,两岸四季长青的绿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桥的两端的棵棵垂柳,矗立于岸边的宏伟的教堂,庄严秀丽的各学院的建筑群……徐志摩非常喜欢这个地方,为这优雅、秀丽、宁静、和谐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织锦一般的草地上读书,有时俯身观看康河里的流水,有时仰头眺望天上的行云,有时撑一只长篙在康河里划船,有时则在夕阳西下的晚景里,骑上一辆自行车,独自去追赶天边阔大的太阳……康河以她独有的灵性滋润着徐志摩。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要没有过过康桥的日子,我就不会有这样的自信。……我那时有的是闲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绝对单独的机会。说也奇怪,竟像是第一次,我辨认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倦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你的性灵。”康桥!汝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此去身虽万里,梦魂必常绕汝左右。志摩,又因为有了康桥,而找到精神皈依与寄托。康桥,因为有了志摩,而成就了它的灵性,径自走入中国文学史灿烂的一页。《再别康桥》是20世纪中国最出
色的一首别离诗,它犹如一首轻
柔优美的小夜曲,诗人的自由天
性、潇洒飘逸的风格与康桥宁静
优美的自然风景融成了别具一格
的诗境之美, 让我们一起走进 康桥,走进诗人的世界——延伸阅读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一绝骆宾王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需惊讶,更无需欢喜 转瞬间我便消失了踪影 我们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 这交汇时互放的光亮 黄鹂一掠颜色飞上了树。 “看,一只黄鹂!”有人说。 翘着尾尖,它不作声, 艳异照亮了浓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
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 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 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 它飞了,不见了,没了—— 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作业(任选其一)
1. 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什么地方?
请用200字左右的文章进行探讨。
2.用散文的语言改写其中的一节诗.
3.以《童年的————》为题创作一首
小诗表达对童年美好时光的留恋.寄语同学们:
少年是诗,青春如歌.
让我们去读诗吧!
让心灵徜徉在诗歌的花园,
让思绪飞扬在缪斯的殿堂.
含英咀华,化育灵魂,
提高你的文学素养,
绽开你生命的纯美之花! 谢谢观赏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