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 单元教学规划 4.14《风能和水能》教学设计(含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 单元教学规划 4.14《风能和水能》教学设计(含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0 14: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自然资源
单元主题 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第三四单元聚焦于“自然资源”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责任感,为未来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物质与能量,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社会、环境具有深远影响。 可持续利用原则:学习并理解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遵循公平、持续、合理的原则,确保资源的长期可用性。 学习内容 识别并分类常见的自然资源(如水、矿产、土地、生物等)。 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探讨自然资源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学习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案例。 学业要求 能够准确描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能够分析具体案例,说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出并设计简单的自然资源保护方案或建议。 培养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生活实例、科学实验和社会调查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教材也强调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自然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然而,他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思考。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自然资源,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自然资源有限,需珍惜利用”的观念。 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科学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自然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发展模型构建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理解自然资源的变化规律。 探究实践 参与观察、调查、实验等探究活动,亲身体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过程。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简单的科学报告或设计方案。 责任态度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养成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引入阶段: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好奇心,引出学习主题。 2. 探究学习: 活动一:分类识别。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识别并分类常见的自然资源。 活动二: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性。 活动三:模拟实验。通过模拟水资源循环、土壤侵蚀等实验,理解自然资源的变化规律。 3.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4. 拓展应用:设计并实施一项自然资源保护的小项目,如校园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宣传等。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身行为,制定个人或小组的自然资源保护计划。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表现。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科学报告、设计方案、小项目成果等,看其是否准确反映了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及保护意识。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开展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是否得到提升,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第十四课时《风能和水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风能与水能的基本概念、产生原理及转化过程;掌握风能发电和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学会识别并描述生活中常见的风能和水能应用实例。
2.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论的科学探究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尊重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认识到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4. 技术应用与社会参与:了解风能和水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关注科技发展对能源利用的影响,思考如何为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风能与水能的定义、来源及转化过程。掌握风能发电和水力发电的基本原理。识别并描述生活中风能和水能的应用实例。
教学难点:
理解风能和水能转化为电能的具体机制,尤其是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效率问题。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风能、水能开发的利弊,提出改善建议。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风力发电站和水力发电站的视频,展示风车随风转动、水流冲击水轮机的壮观景象。 通过直观的视觉体验,激发学生对风能和水能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二)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分组观察校园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风速变化,记录数据并讨论风的来源、方向、速度对风能利用的影响。 探究活动二:风车转转转(设计意图:探索风能转化为机械能) 制作简易风车,观察风车在不同风速下的转动情况,讨论风车转动的原理及风能如何转化为机械能。 探究活动三:水力发电站探秘(设计意图:理解水力发电原理) 利用模型或多媒体展示水力发电站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分析水流如何驱动涡轮机转动,进而带动发电机发电。 探究活动四:风能与水能的比较(设计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 小组讨论,比较风能与水能在开发利用中的优缺点,如资源分布、环境影响、经济效益等。 探究活动五:绿色能源小卫士(设计意图:增强社会责任感) 设计一份“绿色能源倡议书”,呼吁家庭、社区乃至全社会关注并合理利用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的特性,理解风能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的基本概念。 通过动手制作和观察,加深学生对风能转化为机械能过程的理解,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直观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水力发电的复杂过程,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评估能力,认识到不同能源形式的利弊。 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生活应用 邀请当地风能或水力发电站的工程师进行线上或线下讲座,分享实际工作经验,让学生了解这些能源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通过真实案例的分享,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知识总结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绘制风能与水能的知识图谱,包括定义、来源、转化过程、应用实例及优缺点等。 通过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风能是空气流动时所产生的____能。
答案:动(或机械)
2. 水力发电是利用水流的____能转化为____能的过程。
答案:动(或机械);电
3. 风力发电站中,风车的主要作用是将____能转化为____能。
答案:风(或动、机械);机械
4. 水力发电站的核心设备是____。
答案:水轮机
(二)、判断题
1. 风能和水能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
答案:√
2. 风力发电过程中,风车的转速越快,产生的电能就越多。()
答案:×(需考虑能量转换效率及发电机设计等因素)
3. 水力发电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答案:×(如可能改变河流生态、影响水质等)
(三)、选择题
1. 下列( )不是风能的应用实例?
A. 风力发电 B. 太阳能热水器 C. 帆船航行
答案:B
水力发电站中,水流通过( )带动发电机转动。
水泵 B. 水轮机 C. 蓄电池
答案:B
3. 风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 )环节不涉及能量转换?
A. 风车转动 B. 发电机工作 C. 电能输送至电网
答案:C(电能输送为物理过程,不涉及能量形式转换)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风能发电的基本原理。
答案:风能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风力驱动风车(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旋转,通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
2. 水力发电相比传统火力发电有哪些优势?
答案:水力发电相比传统火力发电具有多个优势,包括清洁无污染(不产生有害气体和废弃物)、可再生(水资源循环使用)、运行成本低(一旦建成,发电成本相对较低)、调节灵活(可根据需求调节发电量)等。此外,水力发电还有助于防洪、灌溉、供水等综合效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