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 单元教学规划 4.13《煤、石油和天然气》教学设计(含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资源》 单元教学规划 4.13《煤、石油和天然气》教学设计(含练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鄂教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10-10 14:07: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自然资源》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人教鄂教版 单元(或主题)名称 自然资源
单元主题 在六年级上册的科学学习中,第三四单元聚焦于“自然资源”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重要性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责任感,为未来参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标要求 核心概念 自然资源的定义与分类:理解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直接利用的物质与能量,包括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认识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经济、社会、环境具有深远影响。 可持续利用原则:学习并理解在利用自然资源时,应遵循公平、持续、合理的原则,确保资源的长期可用性。 学习内容 识别并分类常见的自然资源(如水、矿产、土地、生物等)。 分析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探讨自然资源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保护措施。 学习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案例。 学业要求 能够准确描述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 能够分析具体案例,说明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提出并设计简单的自然资源保护方案或建议。 培养观察、记录、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编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及其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生活实例、科学实验和社会调查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同时,教材也强调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培养,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为保护自然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基础知识和探究能力,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然而,他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入的理解和系统的思考。此外,学生的环保意识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自然资源,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单元目标 科学观念 树立“自然资源有限,需珍惜利用”的观念。 理解自然资源的多样性和相互依存关系。 科学思维 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分析自然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发展模型构建能力,通过模拟实验理解自然资源的变化规律。 探究实践 参与观察、调查、实验等探究活动,亲身体验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过程。 学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撰写简单的科学报告或设计方案。 责任态度 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养成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良好习惯,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单元结构化活动 1. 引入阶段: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激发学生对自然资源的好奇心,引出学习主题。 2. 探究学习: 活动一:分类识别。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资料,识别并分类常见的自然资源。 活动二: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自然资源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性。 活动三:模拟实验。通过模拟水资源循环、土壤侵蚀等实验,理解自然资源的变化规律。 3. 交流分享: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分享学习心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4. 拓展应用:设计并实施一项自然资源保护的小项目,如校园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宣传等。 5.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反思自身行为,制定个人或小组的自然资源保护计划。
达成评价 围绕课时学习目标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表现。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科学报告、设计方案、小项目成果等,看其是否准确反映了自然资源的相关知识及保护意识。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时开展同伴评价,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的环保意识、责任感是否得到提升,是否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
第十三课时《煤、石油和天然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科学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煤、石油、天然气的基本特征、形成过程及主要用途。
2.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实验验证及得出结论的能力。
3.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的珍惜意识,理解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 技术应用与社会参与: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讨论能源利用的社会问题,提出节能减排的初步建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主要特征及用途。
难点: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可持续的能源消费观念。
三、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能源小侦探”角色扮演。教师扮演“能源博士”,向学生们展示一段关于现代生活中煤、石油、天然气应用的短视频(如发电厂、汽车、家庭燃气等场景),然后提问:“你们在这些场景中发现了哪些共同的能源身影?它们是如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便捷的?”引导学生进入本课主题。 通过贴近生活的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化石燃料的形成之旅 活动内容:分组阅读教材或观看动画,了解煤、石油、天然气作为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 活动二:化石燃料大侦探 活动内容:发放化石燃料样本图片(或实物模型,若条件允许),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讨论其外观特征、颜色、质地等,尝试区分煤、石油(液态模拟物)、天然气的表现形式(通过气瓶展示或视频模拟)。 活动三:能源用途连连看 活动内容:准备一系列关于煤、石油、天然气用途的卡片,如发电、供暖、汽车燃料、化工原料等,学生进行配对游戏,将能源与其主要用途正确连接。 活动四:能源效率小实验 -活动内容 :使用简单的加热装置(如酒精灯与烧杯),对比不同方式(如直接燃烧煤块、使用天然气灶)加热水的效率,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利用效率的问题。 活动五:能源与环境对话 活动内容:小组讨论: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哪些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帮助学生建立对化石燃料来源的直观认识,理解其不可再生性。 通过直观感受,加深学生对化石燃料物理特性的理解。 巩固学生对化石燃料用途的认识,增强记忆效果。 通过简单实验,让学生初步理解能源转换效率的概念,培养节能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能源利用的环境问题,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生活应用 “我家的能源账单”。学生分组调查家庭一个月内煤、石油、天然气(主要是天然气用于烹饪和供暖)的使用情况,计算总费用,并讨论如何通过节能措施减少开支和环境负担。 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四)知识总结 回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特征、用途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强调非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反馈:邀请几位学生分享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想。 通过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加深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四、作业设计
(一)、填空题
1. 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为______能源,它们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作用形成的。
答案:化石
2. 石油是一种______液体,主要用于提炼汽油、柴油等燃料和化工原料。
答案:黑褐色黏稠
3.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它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答案:甲烷
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______气体,对环境造成污染。
答案: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二)、判断题
1. 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
答案:×
石油可以通过蒸馏等工艺加工成多种产品,如塑料、化肥等。( )
答案:√
3. 天然气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对环境无害。( )
答案:×
(三)、选择题
1. 下列哪种能源不属于化石燃料?( )
A. 煤 B. 太阳能 C. 石油 D. 天然气
答案:B
石油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 )。
A. 岩浆冷却凝固 B. 火山喷发 C. 生物遗体沉积转化 D. 地壳运动形成矿藏
答案:C
3. 下列关于天然气使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燃烧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 B. 天然气比煤更清洁,但同样面临资源枯竭问题 C. 天然气只能用于烹饪,不能用于发电 D. 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答案:B
(四)、简答题
1. 请简述煤、石油、天然气在人类生活中的主要应用。
答案:煤主要用于发电、供暖、炼钢等工业领域;石油是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主要燃料,也是化工原料的重要来源;天然气则广泛用于家庭烹饪、供暖及工业发电等。
2. 为什么说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我们应如何合理利用这些资源?答案:煤、石油、天然气是由古代生物遗体经过数百万年地质作用形成的,其再生速度远远慢于人类开采速度,因此被视为不可再生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需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发展清洁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加强环保意识,减少污染排放;同时,探索新能源技术,确保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