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课后习题精讲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声现象 课后习题精讲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9-26 15:0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二章 声现象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物理
课后习题精讲课件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习题精讲
1.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看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橡皮筋在振动。请你另外举例说明:你在听到声音的同时,是如何判断物体在发生振动的
2.花样游泳融合了游泳、舞蹈和音乐,有“水上芭蕾”之称。请你以花样游泳为例说明:水是可以传播声音的介质。
参考答案:①音响播放时,观察扬声器(喇叭)的纸盆,可以看到它在振动。
②拍打桌面发出声音时,桌面上的小纸团跳动。
参考答案:当运动员头在水面以下时仍能听到水上的音乐声,冰能伴随着音乐做出表演动作,说明声音能通过水传播。
3.阅读课本中关于声速的“小资料”,你能从中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
参考答案:①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声音的传播介质。
②固体中的声速较快,气体中的声速较慢。
③同一种介质中的声速还与温度有关。
4.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别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认为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 请说出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可以听到两次声音。固体铁管中的声速远大于空气中的声速,所以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铁管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来的。
6.向前传播的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反射回来。一个同学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约1.5 s后听到回声,那么该同学距山崖大约多少米
参考答案:255m。
5.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
参考答案: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因为室内空间较为封闭,当声音传播到墙壁等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形成回声。由于室内面积不大,回声与原声的时间差很短,一般小于0.1秒,导致我们无法将回声与原声区分开。在这种情况下,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得原声得到加强,听起来更加响亮。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课后习题精讲
1.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振动了700次,频率是多少 人耳能听到吗
2.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4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性
参考答案:350H,人耳能够听到。
参考答案:“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描述的是音调,“引吭高歌”中的“高”和“低声细语”中的“低”描述的是响度。
3.曲笛是一种竹笛,它的音域和二胡的相近。当曲笛和二胡轮奏某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来区分这两种乐器 曲笛和二胡演奏同一个音高时,波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4.观察一件乐器。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
参考答案:根据音色来区分,频率相同,但是振幅和波形会有所不同。
参考答案:吉他靠琴弦振动发声,靠改变弦的粗细或长短改变音调,靠改变拨动琴弦的力度改变响度的。笛子靠笛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靠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改变音调,靠改变嘴吹奏的力度改变响度。
5.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好。写出你的制作过程,看看以下制作方案能否给你启发。
方案一:向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1”的声音来(图2.2-8)。
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或碎布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图2.2-9)。
第三节
声音的利用
课后习题精讲
1.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若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2.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参考答案:海水深3000m。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信息
声传递能量
3.除了课本中的事例,请你根据对周围生活的观察,再举一个利用声音的例子,并说明这个例子应用了声音的什么性质。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这一特点建造了许多神奇的建筑。例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重庆潼南大佛寺的石琴、山西永济普救寺的莺莺塔(图2.3-11)等。请你查阅资料,向同学们介绍并展示我国古代建筑应用声学知识的实例。
参考答案:医生用听诊器听肺部的呼吸声,利用了声传递信息。
次声波武器可以对敌人造成伤害,利用了声传递能量。
参考答案:略
参考答案:392Hz表示汽车一秒钟上下振动392次,所以振动一次的时间为1/392秒,车速为54km/h,合15m/s,相邻凹槽的距离即车振动一次运动的距离,计算得出为0.038m。
5.我国有些地方修筑了“音乐公路”。当汽车以一定速度匀速行驶时,就会奏出一段悦耳的乐曲。音乐公路的路面上分布着许多横向凹槽,如图2.3-12所示。汽车每经过一个凹槽,就会上下振动一次。路面上凹槽的分布比较密,汽车行进时振动很快,于是就发出了声音。凹槽的疏密可以根据乐曲的音调高低来设计,假设某音乐公路规定的行驶速度是54kmh,设定乐曲为《歌唱祖国》,第一个音符“sol”的频率为392 Hz,汽车发出这个音时,所对应的相邻凹槽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第四节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课后习题精讲
1.调查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 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
2.在安静的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1min内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有变化吗 测量一下。
参考答案:交流讨论
参考答案:成年人脉搏安静环境中大约60~100次/分钟,声音过大时脉搏跳动一般会加快。
3.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如果你认为无效或不合理,请简单说明理由。
(1)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
(2)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3)在教室周围植树。
(4)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无效、不合理,进入耳朵的噪声等级没变。
无效、不合理,要听的声音也听不到了。
有效、合理
无效、不合理,进入耳朵的噪声等级没变。
4.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为了控制噪声的影响,人们采取的措施有:在靠近住宅区的高架桥两侧安装隔音板,在靠近小区的道路两侧设置绿化带,将住宅窗户的玻璃换成中空玻璃等。请你说说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什么
5.防噪声耳罩可以有效防止噪声的危害。如果由你来设计一款防噪声耳罩,你觉得应该选用什么样的材料 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隔音板、绿化带、中空玻璃都能阻断噪声的传播。
参考答案:隔音性能好的材料,这些材料内部要么有真空,要么疏松多孔。
第二章
复习与提高
课后习题精讲
2.“八音盒”是一种机械音乐盒。上紧发条后圆筒转动,圆筒上按一定规律分布着一些凸点,它们拨动簧片就会奏出乐曲(图2-1)。长度不同的簧片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团或者泡沫球之类的轻小物体,敲击鼓面后观察小纸团和泡沫球。
参考答案:长度不同的簧片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
1.鼓手敲击鼓面就可以听到鼓声,但不易看到鼓面的振动。请你设计一个能显示出鼓面振动的方案。
3.“声纹锁”运用声纹识别技术,能识别主人说出的“口令”并自动解锁,而当其他人说出同样的“口令”时却无法让锁打开。你认为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什么特性来识别主人身份的
4.超声导盲手杖可以帮助视障人士在出行时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当前方有障碍物时,手杖会发出警报声,距障碍物越近,警报声越尖锐。请你分析一下超声导盲手杖的工作原理。如果警报声变得尖锐,其频率发生了什么变化
参考答案:音色
参考答案:超声导盲手杖发出超声波,当这些声波遇到障碍物时,会被反射回来并由接收器捕捉到。通过发送信号与接收到回波之间的时间差可以就计算出障碍物与盲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报警声变得尖锐,频率在增大。
5.请你判断下面有关声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2)赫兹是响度的单位。
(3)次声波响度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4)超声波可以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参考答案:(1)错误,振动可以发出声音,但是如果声音响度太小,或者没有介质传播,或者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人也听不到。
(2)错误,赫兹是发声体振动频率的到位。
(3)错误,次声波音调低,频率低于人的听觉频率下限。
(4)正确。
6.用两个一次性纸杯或类似的圆形纸盒、一根长5m的棉线、两支小木棒就可以制作一个“土电话”。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用两支小木棒将棉线固定在纸杯底。一位同学将其中一个纸杯罩在嘴上轻声说话,远处的同学将另一个纸杯罩在耳朵上,拉紧棉线,远处的同学就能听到清晰的说话声。根据以上活动,请你论述:固体可以传声。
参考答案:一人发声时,声波引起空气振动,传给棉线,棉线振动起来传到远处,再传给纸杯内的空气,空气振动传给人的耳膜。棉线是固体,它能传声。
7.请将下列左侧控制噪声的措施与右侧对应的解释连线。
练琴时关闭门窗 防止噪声产生
住宅区或学校路段禁止鸣笛 阻断噪声传播
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8.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也是世界听力日。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听力受损的风险。请你写出一些保护听力的措施。
参考答案:1.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大声环境中。避免接触过大的声音,如果需要在大声环境中停留,应采取听力保护措施,如佩戴防噪音耳塞。 2.均衡饮食。通过摄取特定营养元素可以保护听力。例如,维生素C具有抗衰老作用,能够延缓耳蜗听毛细胞的老化;钾有助于预防老年性听力损失;锌对听力正常者的耳鸣有一定作用 。3.加强身体锻炼。运动促进血液流动,这对内耳细小毛细胞的活动至关重要。因此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散步、瑜伽、太极等,以有益于听力健康。
9.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
参考答案:略
感谢观看
THANK YO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