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习题课件(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9-26 21:22:47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自主学习·探新知
领域 人物 成就 评价
科学家(常考点) 牛顿 (英国)    、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1687年《  .  》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达尔文 (英国) 1859年《   》出版,提出了   的观点 打破了“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万有引力定律
自然哲学
的数学原理
物种起源
进化论
文学巨匠(常考点) 巴尔扎 克(法国) “   ”小说集,经典之作如《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列夫·托 尔斯泰 (俄国) 《战争与和平》《   》《复活》等 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托
尔斯泰被列宁称为
“   ”
人间喜剧
安娜·卡列尼娜
俄国革命的镜子
音乐 大师 贝多芬 (德国) 《   》 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标志着他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表达出他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
美术 大师 梵高 (荷兰) 《   》 《向日葵》等 《向日葵》中明亮、艳丽的黄色花瓣,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英雄交响曲
夜间的咖啡馆
牛顿
(1643—1727)
达尔文
(1809—1882)
贝多芬
(1770—1827)
《向日葵》
托尔斯泰
(1828—1910)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效果评价·提素养
1.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部科学巨著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部巨著是( )
A.《共产党宣言》 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天工开物》 D.《物种起源》
2.“它的流行在科学和思想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此以后,神创论变成了迷信、落后和无知的代名词。”下列与材料有关的人物是( )
A.牛顿 B.达尔文
C.伏尔泰 D.马克思
B
B
3.19世纪中期,“原来的上帝观念最终彻底被打破,上帝从整个自然中被驱逐出去,代之以永恒的、必然的规律。可以说,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的历史过程……在他革命成功的时候,才得以完成”。材料评价的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生物进化论
C.电磁感应现象 D.马克思主义理论
B
4.“人间喜剧”小说集以现实主义的笔法,再现了1816—1848年法国社会的整个面貌,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作者是
( )
A.莎士比亚 B.维克多·雨果
C.巴尔扎克 D.列夫·托尔斯泰
5.著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小说,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作家是( )
A.列夫·托尔斯泰 B.巴尔扎克
C.贝多芬 D.梵高
C
A
6.他是一位天才的作曲家,克服了两耳失聪带来的困难,创作出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不朽之作——《英雄交响曲》,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这位天才作曲家是( )
A.巴尔扎克 B.贝多芬 C.梵高 D.达尔文
7.近代的绘画艺术不断发展,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画家,一位画家画的《向日葵》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位画家是
( )
A.托尔斯泰 B.梵高
C.贝多芬 D.巴尔扎克
B
B
8.某历史杂志中世界近代史专栏展示了下列内容,据此推断该专栏的标题是( )
D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物种起源》
A.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B.多彩的近代艺术宝库
C.生物科学的重大突破 D.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
《战争与和平》
《向日葵》
9.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牛顿  达尔文  巴尔扎克  贝多芬
D
A.古代欧洲文明 B.资本主义的曙光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近代科学与文化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18世纪中国和西方科技对比表
时间 西方 中国
16世纪 哥白尼(1473— 1543),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他提出“日心说”,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李时珍(1518—1593),著 ① 。全书收纳诸家本草所收药物1 518种,在前人基础上增收药物374种;共辑录古代药学家和民间单方11 096则。该著作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7—18世纪 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创制了天文望远镜并用来观测天体 徐光启(1562—1633),编纂《农政全书》。全书60卷,约70万字,集中代表了当时我国在农业科学上所达到的成就
 ② (1643—1727),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宋应星(1587—约1666),著《天工开物》。该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总结了中国几千年来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
(1)结合所学知识,将表格中序号处内容补充完整。(2分)
答案:①《本草纲目》;②牛顿。(每空1分,共2分)
(2)对比表中内容,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观点:不同的社会环境影响中西方科技发展。(2分)
论述:16—18世纪中西方地理、政治、经济环境的不同影响科技水平的发展。在地理环境上,中国在大江大河流域,重视农业生产;而西方以海洋为中心,积极拓展海外贸易,探索未知领域。在政治环境上,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高度集中,统治阶级“重农抑商”,农业及与此有关的科技得以重视,排斥其他科技创新,如《农政全书》《天工开物》等著作;而西方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运用科技向旧传统宣战,如“日心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等。在经济环境上,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以农立国;西方商品经济占主导,刺激了科技创新。(4分)
综上所述,不同的环境影响了中西方科技发展水平,造成了近代东方落后、西方先进的局面。(2分)
谢谢观赏!(共19张PPT)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一、电的应用(最显著的成就)
1.理论基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   现象。
2.特点:   同   紧密结合。
3.具体表现(常考点):到19世纪70年代,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美国发明家   发明了耐用的   、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4.时代特征(常考点):人类社会进入了“   ”。
自主学习·探新知
电磁感应
科学研究
工业生产
爱迪生
白炽灯泡
电气时代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常考点)
1.内燃机
发明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影响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汽油内燃机
2.新的交通工具
发明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   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   ;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   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汽车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影响 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本茨
飞机
流水线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化学工业
(1)背景: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   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2)成果
①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②1867年,瑞典化学家   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石油
诺贝尔
2.新材料
发明者 国家 时间 成果 意义
海厄特 美国 1869年 发明了   的制造技术 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夏尔 多内 法国 1884年 发明了  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赛璐珞
人造纤维
四、影响(常考点)
1.生产力:促进了   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   强国。
2.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   阶段过渡。
3.国际关系: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生产力
工业化
垄断组织
帝国主义
效果评价·提素养
1.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到19世纪中后期,很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层出不穷,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材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
A.重点在于发展轻工业
B.工匠引领发明创造
C.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C
2.“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尚未结束之际,新一轮的技术革新浪潮已经兴起。”“技术革新”最显著的成就是( )
A.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
B.“珍妮机”的开始使用
C.新式交通工具的问世
D.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D
3.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白炽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 )
A.瓦特 B.爱迪生
C.诺贝尔 D.本茨
4.飞机是现在常见的交通工具。1903年12月17日上午,莱特兄弟试飞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成功。飞机使用的发动机是(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动机 D.发电机
B
B
5.20世纪以来,煤炭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比重下降,石油比重上升,这源于哪一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 )
A.蒸汽机 B.发电机 C.内燃机 D.计算机
6.19世纪80年代,第一辆汽车出现了。它的发明者及其国家分别是
( )
A.富尔顿 美国  B.福特 美国 
C.斯蒂芬森 英国  D.本茨 德国 
C
D
7.他研制成功多种炸药,并获得专利。他还把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献给科学事业,他的名字和成就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他”是( )
A.海厄特 B.夏尔多内
C.诺贝尔 D.爱迪生
8.口罩是人们出行的常备品,其核心材料熔喷布主要以石油提炼的聚丙烯(一种塑料)为原料。标志现代塑料工业诞生的发明是( )
A.人造纤维 B.人造染料
C.纳米技术 D.赛璐珞制造技术
C
D
9.19世纪后期,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规模大、技术先进的企业逐渐吞并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企业,股份制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这种现象
( )
A.维护国际关系稳定
B.推动“电气时代”的到来
C.促使垄断组织产生
D.得益于“蒸汽时代”的来临
C
10.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这说明( )
A.工业革命改变社会结构
B.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
C.市场引领生产技术革新
D.政治进步可以推动时代的发展
D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工厂”的转移
——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
项目 19世纪中期 19世纪末
工业革命 第一次 第二次
“世界工厂” 英国 美国
特点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 制造中心、科技中心
材料二 蒸汽机有许多缺点,比如由于有锅炉,体积庞大而笨重;燃料的热能要传给蒸汽后再转化为机械能,效率很低。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有人尝试把外燃改成内燃,不用蒸汽做工作媒介,直接利用燃烧形成的气体推动活塞运动,把锅炉和汽缸合并成一体,这就是内燃机。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英国和美国先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4分)
答案:共同特点:都是当时的制造中心、科技中心。(2分)政治前提: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美国通过内战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2分)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蒸汽机相比,内燃机具有哪些优点。内燃机的发明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怎样的革命性变革 (4分)
答案: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2分)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汽车与飞机的发明,开辟了人类交通运输的新纪元。(2分)
(3)从蒸汽机的改进到内燃机的发明,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2分)
答案: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革新能带来人类生产生活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等。(言之有理的均可酌情得分,2分)
谢谢观赏!(共23张PPT)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栏目导航
栏目导航
自主学习·探新知
效果评价·提素养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人口增长
(1)原因:   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劳动力结构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  队伍不断壮大;农业人口减少,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的人数增加;   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为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2.大众教育
(1)原因: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推广   。
自主学习·探新知
工业革命
工人阶级
妇女
大众教育
(2)表现
时间 表现
19世纪初    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1802年    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1870年以后 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   教育
德国
法国
免费义务
(3)影响: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国家的   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二、城市化(常考点)
1.原因: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人口不断流向   ,城市规模越来越大。
2.影响: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来。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   也在发生着变化。
大众文化
农村
城市
生活方式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2.贫富分化:资本家日益富裕,广大工人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点击进入 素养点拨
效果评价·提素养
1.1750年以后,人口开始稳步增长,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1.88亿,1850年达到2.66亿,几乎每半个世纪增加40%。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城市化的发展 B.开放移民政策
C.工业革命的促进 D.贩卖黑人奴隶
C
2.19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德伯家的苔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 B.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启蒙运动的兴起 D.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A
3.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普及初等教育,扩大中等教育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大量开展职业教育等,把文化知识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德国采取这些措施是( )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
B.顺应民主制度发展的需要
C.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需要
D.适应工业时代发展的需要
D
4.(2024云南昆明期末)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村,把沿途被装进火车里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这段话反映了( )
A.工业化使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B.工业化导致人们教育水平下降
C.工业化带来了环境的变化
D.工业化使妇女的地位得到提高
A
5.1870年,英格兰的剧院数量差不多有200家,其中伦敦有44家、利物浦有9家、曼彻斯特有3家。音乐厅的数量也迅猛增长。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
A.电力照明已经普及
B.城市化进程显著加快
C.贫富差距基本消除
D.工人生活条件迅速改善
B
6.“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国家,华而不实的上层社会服装被抛弃,简朴实用的服装非常流行。原来专供上层社会享用的食品,如巧克力、果酱、茶叶等,也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消费品。”这则材料说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D.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
B
7.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 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
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
C
8.1803年,英国最富裕的1.4%的家庭取得国民总收入的15.7%,到1867年,0.07%的家庭就取得16.2%的国民总收入。而纺织工人的周工资从1797年的26先令8便士下降到1833年的4先令6便士。这表明工业革命
( )
A.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
B.使工人阶级力量壮大
C.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D.导致了贫富分化加剧
D
9.“9岁到10岁的孩子在大清早3、4点钟就从肮脏的床上被拉起来,为了勉强糊口不得不一直干到夜里11、12点钟。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滞,麻木得像石头人一样。”这段话表明( )
A.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造成了工人阶级赤贫化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D.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和工人组织的不断壮大
A
10.如图①处填写的内容最恰当的是( )
A.社会进步 B.社会矛盾
C.社会变化 D.政治制度
C
11.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 800人的生命”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
A.保护环境 B.控制人口增长
C.注重农业生产 D.节约能源
A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法、德、美四国的人口增长
材料二
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
材料三 19世纪上半期,工业文明以及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究竟是灾难还是福祉,是以平等为主导的发展,还是以自由为优先的行进,很多思想家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批判与辩护的激烈交锋。
——王斯德《世界通史(第二版)·第二编:
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
(1)观察材料一,分析19世纪以来西方四国的人口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答案:不断增长的趋势。(1分)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2分)
(2)观察材料二,分析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的比例变化呈现怎样的特征。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答案:农村人口比例呈下降趋势;城市人口比例呈不断上升趋势。(2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意思相近亦可,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与“福祉”。(4分)
答案:灾难: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城市人口增长,交通、住房紧张;社会矛盾激化导致社会动荡;殖民扩张加剧,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对环境造成破坏;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福祉: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和社会生活的近代化;等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谢谢观赏!